汉语言基础知识包括

2022-08-14

第一篇:汉语言基础知识包括

2018北大汉语言文字学831语言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语言学部分 一 名词解释 音值

声调 二 简答题

1.举例说明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2.举例说明语言接触的不同类型 三 论述题

1.论述语言的社会性

2.举例说明语流音变有哪些 现代汉语部分

一 用严式音标标出下列诗,如果有变调要标出原调和变调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 说明下列词语的造词方法 晒客 蚁族 独董 知了 背包客 三.举例说明表性状词的释义方法

四.如何区分动词和形容词,请给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定义。帮助,发怵(还有另外三个记不住了)区分它们是形容词还是动词。

五.分析下列词在不同句义中的意义,并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不同 1.我怀疑王刚的领导能力

我怀疑王刚缺少领导能力 2.刘老师在家养身体

刘老师在家养病 3.消防队在救人

消防队在救火 4.班级正在打扫垃圾

班级正在打扫卫生

(我记得不是十分准确,大家大致明白是这个意思就成,一共是5个,还有一个忘记了) 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善恶不同其辞

《说文》小说音 六国文字 互文见义 二 简答题

1.举例说明汉字的特点8分

2.说明zh ch sh r 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8分

3.说明介词和连词“与”“和”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8分 三.给古文标标点并解释原文意思 关于田赞和荆王

第二篇: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2412;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

一、判断题 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答案]对 2.写作如果不具有精神创造性和交流性特征,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答案]对 3.文本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基本的意旨或者倾向。[答案]对 4.一般来说,材料的价值和意义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最终显示出来。[答案]错 5.真正的辞藻美来源于语词的恰当使用与文本的整体表达效果的相互融合。[答案]对 6.第一人称,我们通常称之为“万能人称”。

[答案]错 7.从本质上来说,抒情的基本表现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答案]错 8.要进行准确的表达,主要在于正确地选用词语。[答案]错 9.实用性文体的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答案]对 10.诗歌根据其表现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答案]错 二、简答题 1.思想提炼要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可以从若干方面努力。请简要阐述。

答:(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2.简述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

答:(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

(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本内容表现需要;

(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3.简述散文文体的基本特征。

答:(1)选材自由,题材广阔;

(2)手法灵活,形式多变;

(3)结构独特,形散神聚;

(4)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三、分析论述 分析并说明新闻写作、理论文章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在材料选择中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一)在新闻写作中,除了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特别强调材料的时效性;

(二)在理论文章的写作中,除了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之外,还特别强调材料的真理性和权威性;

(三)在实用写作中,材料的选用则要特别讲究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写作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数万元的财富,岂不快哉? 也有人说,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的一生就有价值了,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请就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文体不限,题目自拟I 2.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合理;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书 写规范,文面整洁。

3.不少于1000字。

第三篇: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2412;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

一、名词解释 1.耽思:所谓“耽思”,主要是在主体对内部世界的自我展示、审度、调整、反恩过程中,将“瞻物”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朦胧的、不清晰的、不具体的体验或思想,提炼成清晰、具体而富于创造性的文本思想。

2.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是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3.段落:所谓“段落”,就是自然段,是文本内容外在表现秩序的结构概念。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4.诗歌:所谓“诗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性文体,它运用精练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通过描写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

二、简答题 5.简述在提炼文本思想过程中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答:(1)文本思想要真实;

(2)文本思想要深刻;

(3)文本思想要新颖。

6,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1)结构安排应当完整匀称;

(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7.简述常见的说明技法。

答:(1)定义说明,就是通过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形成有关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说明对象的本质有一个最简明而又最准确的认识。

(2)诠释说明,就是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全面或若干侧面的解说,有助于读者形成有关说明对象的丰富而具体的认识。

(3)分类说明,就是确定一定的标准,将对象分门别类之后逐一进行解说,有助于读者形成有关说明对象整体的清晰认识。

三、分析论述 8.分析并论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答:(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文学具有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具有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四、写作 9.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与人民网读书频道联合推出了“读者阅读习惯”调查,其结果显示;

近七成读者表示有读书意愿,选择不太想和完全不想读书的读者不到5%。在回答“不 读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时,约29.1%的读者选择书价过高;

25.48%的读者选择“太忙,没时间读”;

19.59%的读者认为没找到有价值的书。

全面理解上述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合理;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书 写规范,文面整洁;

(3)不少于1000字。

第四篇: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2013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2412;

资料整理于2020年10月8日。

一、名词解释 1.考辞:所谓“考辞”,包括按照层次构思布局和依据内容提炼语言两层意思。作为文本最终完成的形式化的阶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文本构成因素是作为内隐形式的文本结构和作为外显形式的文本语言。

2.文采:文采是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特征。从语言表达的媒介手段而言,文采表现为声韵美和词藻美;

从语言表达与思维内容表里相融而言,文采表现为感性美与理性美;

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特色而言,文采表现为朴素美和华丽美。

3.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描写,它是对特定时间和地点中人物的特定活动的一种总体性描写,要求把环境因素与人物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写景与写人达到有机融合。

4.评论:所谓评论是直接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发表议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析理性文体。它包含一些具体样式,常见的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等。

二、简答题 5.思想提炼要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可以从若干方面努力。请简要阐述。

答:(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

(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

(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6.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答:(1)结构安排应当完整匀称;

(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三、分析论述 7.分析并论述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答:(1)实用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知识对客观事实的一种确认;

其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如报告、解说。

(2)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其写作内容是写作者依据已有理论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推论;

其结构方式直接体现了理性思维的逻辑特征。

(3)审美性文体的基本特征:文学具有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超功利性、(感性)形象性、情感性;

文学具有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 性、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四、写作 8.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朋友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合理;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书 写规范,文面整洁;

(3)不少于1000字。

第五篇:汉语言本科毕业 论文

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形态及其戏剧性讽刺

内容摘要:萧红作为一个有着独特思想的女性作家,开拓了一代艺术特质。其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写出了东北乡村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黑土地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文化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性。其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致观察”和心理体验,对东北农民物化的生命形态予以深刻的揭示。从这方面来看,她坚持了鲁迅的思想文化方向,对中国农民进行“国民性批判”,将农民身上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苟活的生活态度采取了“揭出病苦”的创作态度,体现了对国民生存状态深深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萧红小说生命形态讽刺性

萧红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既写出了东北乡村闻所未闻的风物人情,原生态式地展示了黑土地的群体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以及作者深刻的心理、文化体验与批判,还在于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性。她曾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是具备某几种东西,我不信这一套。”①因为萧红的小说大没有主导的故事线索和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的故事情节,散文化倾向更明显。鲁迅认为“萧红的小说,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描写,而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添了不少明丽和新鲜”。②对东北乡村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的“细致的观察”出之以极富创造性的“越轨的笔致”,正是萧红创作迥异于同时代其它作家的“明丽和新鲜”这种“越轨的笔致”与其对于人、事的心理体验与感觉方式密切相关。

一、生命形态

萧红小说至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生命形态,即是黑土地生灵的生命存在形式。生和死是生命的两极,而由生到死的时间跨度,也是生命的一个轮回过程,这里的生命形态指《呼兰河传》的人和动物都在忙着生产、忙着死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生和死的轮回,对现实世界的冷漠、麻木和不思进取、凝滞的生活节奏、亘古如斯的生活状态。从而折射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类苦难的悲悯。

下面从三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生命形态:

(一)生存的寓言

由于生存环境中带有神性的、灵性的人文传统的影响,东北作家的乡土文学总是有着寓言性的神秘和象征。萧红的《呼兰河传》同样是带着生存寓言性质的小说,“呼兰河”既是一个确指的地方名称,也是一个中国人生活现实的象征。愚昧、落后、冷漠、野蛮,不是呼兰河这个北国偏僻小城所特有的,而是大多数中国乡村一代又一代人承续着的亘古如斯的生存境况和生命形态。

在这里,有着众多的死亡,动物的死,成人的死,还有充满生命力的小孩子的死。可悲的是,人们对于生命的消失是漠视的,但对死后的丧葬却是认真的,热心甚至是铺张的。呼兰河城中的扎彩铺为死人预备的物什样样俱全,凡是在“阳间”没有享受的或无法享受的,虚拟的“阳间”却一应俱全,难怪“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生存的悖论啊。这里跳大神、唱夜戏、放河灯、赶娘娘庙会等热闹的活动都是为鬼而不是为人,人世与鬼界、神界的生活价值彻底颠倒。对现实的此岸世界的冷漠、麻木和不思进取,与对虚幻的彼岸世界的积极投入与热情关注,反映了呼兰河人生命活力的退化、萎缩。“阴间”色彩的绚烂,与“阳间”的暗淡沉闷,单调乏味,构成了“呼兰河”这个寓言意味深长的两个方面。作者从儿童天真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样平静地叙述着愚昧人们的俭省吝啬、虐人又自虐,可怜又可恶。呼兰河,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象征符号,它就像小说中那个“大泥坑”,在大家习以为常中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

(二)人的物化

同样的乡土作家,同样的黑土地,还孕育着另一类型的自然之子:他们手足贴地,只能依附于自然这个没有个体的生命意志,也缺少应有的社会人生价值。萧红精细而深刻地揭示了处在原始半原始状态下的人们已然物化的生命形态。

《呼兰河传》中所写的大泥坑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危害,课人们宁愿胆战心惊费劲气力绕道而行,也从不想着去填平它,反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泥坑带来的“福利”。《呼兰河传》中生和死是在平静中地发生的,且发生了就好像没发生一样,“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死的社会意义不复存在。“他们的欢乐”是动物性的,除肉体欲望外没有欲望,他们的痛苦是动物性的,只有肉体的苦难而没有心灵的悲哀,他们的命运是动物性的,月英的病体成为野狗的美餐,他们的行为、思维、形态也近于动物,他们像老马般囿于习惯而不思不想,秋天追逐,夏天生育、病来待毙。这动物性的人有头脑而没有思想,有欲望而没有希望或绝望,有疼痛而没有悲伤,有记忆而没有回忆,有家庭而没有亲情,有形体而没有灵魂。

(三)自然的灵化

在萧红的乡土小说世界里,与人的物化相对应而存在的是自然的灵化。在这个灵化的自然世界里,作家以女童的视角感受,体验着自然的生机和活力。③鲁迅在1935年给萧军萧红的一封信中说:“这位太太,来了上海以后,好想体格高了一点,两条辫子也长了一点,然而孩子气不改,真是无可奈何。”正是这一种一生未脱的孩子气使萧红获得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别样眼光。

在《呼兰河传》第三章,萧红就构筑了一个与呼兰城这个荒凉世界完全相对的充满生机的空间——“我”家的后花园。在这个后花园中,“我”用完全信任的眼光看待一切,觉得“一切都是活的”:一到后花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大的,人和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广大,用手摸不到天空。在后花园里,“我”是快乐的、自由的,“我”用一颗稚嫩的童心仔细感受着鲜活的生命的律动。生命的平常与欣悦,顽强与执着,就在这自然的天地间尽现。儿童视角与女性话语是直观的、感性的,也是自由的,无所顾忌的,但更容易贴近心灵,更容易将事物的原生态展现出来。萧红对充满灵性的自然世界的感受与表述,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亲切,因为那是我们有过的感受,只是我们不知道竟然可以这样说、这样写。萧红那注满“生命感”的笔下寻常至极的一点一滴,都处处散发着生命意识,一草一木都自由、自然,生机四溢。这一切生灵都那么纤净而生机勃勃,可爱得让人心疼,可爱得让人羡慕和嫉妒。大自然在萧红笔下或者说在儿童的眼里,都灵化了。花鸟藤蔓都有了灵魂和自由意志,人与天地融为一体,互相的交流融洽而默契:“拍一拍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④

生存的寓言,人的物化,自然的灵化,无一不体现了她小说中的生命形态,这样的一群人,一片土地,勾勒出可怕的死寂、孤独、生死的意义不复存在了,引发了作者本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以及对国民生存状态的深深的忧患意识。

二、戏剧性讽刺

另一方面,萧红小说风格最重要的特质,远非所谓抒情的、感性细腻的,而是在于戏剧性的讽刺。适应这种想象方式,萧红小说发展了一系列反讽手段,从而建立了她个人的成熟的小说文体形式。现在我从四方面分析一下:

(一)对照型反讽

萧红小说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段。其间,对照型反讽即是:结构上的对照,各章节之间对照,场景间的对照,还有人物行为的前后对照,通过结构、场景、动作的对比,进行深层剖析和讽刺。

如《呼兰河传》里一个显著的聚焦点是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小说里描写了众多死亡事件,它反衬除人们对待生命的漠视。第四章里写到草房子里面做粉条的人们,房子摇坠都不怕,却会因为摘粉条的竿子掉下来而害怕。给小团圆媳妇洗澡的时候,当女孩挣扎的时候,没有人去就他,等她没了生息,人们又要弄醒她。王大姑娘未出嫁前,人人夸她健美可爱,等到她和磨倌生了孩子,她以前优点全都成了人们的笑柄。作者重在暴露人们行为的矛盾性,从而引起对这种行为的质疑。

(二)自白、对话与扩展型反讽

自白和对话,都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萧红吸取了民间笑话里徉作不知的幽默因素,让愚人自白,重在讽刺人物心理,这种手法尤其见小说第五章。例如10吊钱养鸡的故事,这种卑微的物质欲望引人同情,但养鸡与养小孩的比较,又暴露出人物那种虐待狂的荒诞。她的话语是缺乏人性的,但她浑然不觉,叙事者的声音扮演话外音的作用:有一天,儿子踏死了一个小鸡子,她打她儿子三天三夜,接下来她自白说:“我为什么不打他呢?一个鸡子就是三块豆腐,鸡子是鸡蛋变的呀!”⑤虐人与自虐互为补充,既可恶又可怜。

(三)人物自嘲

有二伯的故事是《呼兰河传》里三个人物故事之一,作者刻画有二伯性格主要手段是对他语言风格的描述。例如有人问他的蝇甩子是马鬃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都是贵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腕上戴着藤萝镯,指上戴着打攀指。什么人玩什么物。穷人、野鬼,不要自不量力,让人家笑话。

(四)叙事者反讽

在小说中发出反语的还有叙事者本身。实际上,《呼兰河传》叙事者的语调,基本上是以反话为主的。如她写各种过大泥坑者的种种行状:这一类胆小的人,虽然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来由地生起来一种感伤的情绪,心里颤抖抖的,好像被这大泥坑子所感动了似的,总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打量一会,似乎有话要说。终于也没说什么,还是走了。

长期以来,在评说女性作家时,人们通常都会认为,所谓“女性气质”也体现女作家的写作风格里。《呼兰河传》总是被作为抒情小说看待,它的讽刺艺术从未被认真讨论,原因就在于此。⑥讽刺,出于对人类缺陷的敏感,出于克制感情后对事物荒谬性的分析,要求保持距离的审视,它是思想和思辨的智慧结晶。

三、结语

萧红,她是一个创作的奇迹。⑦在短短的30年间,走过了常人不能经历的人生苦难。生于呼兰河那样的传统社会,因为性别的原因连生日都要被更改,抗婚、受骗濒临绝境;贫困煎熬、情感受挫、数次流产、几乎死在逃难途中;几时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她的写作欲求,她还得面对强大的男性写作系统。她一直不倦地寻找自己的声音,一直坚守写作的位置。毫不奇怪,萧红写作的独特气质,一开始没有被接受,但事实胜于雄辩,她用作品成就了自己作为女作家的使命。

我认为,萧红小说风格最重要的特质,远非所谓抒情的、感性细腻的,而是在于戏剧性的讽刺。适应这种想像方式,萧红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发展了一系列反讽手段,从而建立了她个人的成熟的小说文体形式。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最重要的特质,我们也就忽略了这位女作家孜孜以求的艺术建树,我们也就会错过在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传统中如此可贵的一个新要素。红小说创作的独特性的艺术魅力是多方面的,我们试从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几个命题作了一些概括性描绘。其实,对于萧红所构设的独特性艺术境界,我们应该什么都不说。正如周作人曾说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确信,萧红这条独特、清秀、明净的抒情小说之河源源不息,它在孙犁的“荷花淀”、古华的“芙蓉镇”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蜿延而过,使王安忆的“雨”发出“沙沙沙”的响声,铁凝发出“哦,香雪”的感叹,流进了叶蔚林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李杭育的“葛川江”、邓刚的“迷人的海”„„必将会永远迤逦流淌。

注释:

①《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8年版。

②聂绀弩:《萧红选集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③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④鲁迅:《致萧军萧红》,《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51页。

⑤萧红:《呼兰河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221页。

⑥曹文轩:《将小说放置在文学的天空下》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5版,第85页

⑦王科,《“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110页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家出版社,2002年第3期,2008年第4期。

[2]《小说评论》,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期。

[3]《苦难的女性悲歌——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

[4]《妇女与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5]《论萧红作品的复合视角》,贵州社会科学,石世明,2007年第3期

[6]《论文学视界—关于文学的文化形态关系》,《当代文艺思潮》,陈晓明,2007年第1期

[7]《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杨义,1998年第6期

上一篇:环卫工作表态发言稿下一篇:化妆品生产流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