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2024-04-21

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精选8篇)

篇1: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作文和口语交际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艺术问题,认为应该从前后衔接连贯、中心完整单一、句式选择恰当、音韵配合优美和色彩协调一致等五个方面去做,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作 者:惠夏云  作者单位:陕西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2) 分类号:H1 关键词:汉语组织   写作和交际   组织艺术  

篇2: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语文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上如何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析题直入

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生动新颖的标题,能诱使读者急于阅读作品;准确凝炼的标题常常对课文的基本思想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隽永、含蓄的标题则更能吸引学生对作品的关注与思考。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十分重视课文的标题。析题直入,即对所学课文的标题进行解释以导入新课。如一位教师在讲《故都的秋》时,用了这样一段导语:“秋”是中心词,“故都”是修饰语,限定了是北京,暗示了所写之秋是故都所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故都的秋的特点。教者在这里,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了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

解题式导语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典型、中心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分析和挖掘,把学生的思路引进题目的中心和课文内容中去。成功的解题式导语是教师为学生能直入课文“心脏”而铺设的一条捷径,它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文章标题与内容之间紧密的联系这一写作特点,对学生平时和今后的写作实践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巧设疑难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如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教师首先就提出:本文为什么要用《青山处处埋忠骨》做题目呢?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且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即通过努力能够回答,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岳阳楼记》这样导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宁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都选有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岳阳楼记》,想想其中的道理。”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个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苏本人曾经叙述了在乌克兰一所学校里发生过一件趣事:一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致教师向学生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竟举起手来 1 说:“我。”这位年轻校长完全沉浸在几何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可见,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想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因此,语文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利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环境、条件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一位语文教师讲授《卖炭翁》时,正当雪止天晴,便道: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来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卖翁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卖炭翁》。这个导入利用大自然“雪止天晴”的情境,把卖炭翁与常人相悖的心理作对比,一下子触及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顺理成章进入课文的学习。

四、激情朗诵

激情,是人类活动的源泉。激情式导语的设计,就是要求上课初始,教师能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激动中开始新的一课。我们可渲染气氛,可描摹景物,可创设情境,可激发情感。如一位老师在讲岳飞的《满江红》时,先不讲词的内容,而是先岳飞墓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 臣”以及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随后老师高声朗诵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学生在对岳飞的怀念、崇敬以及满怀着的豪情,进入了新课。

还有一位同仁在讲《崇高的理想》时,设计了如下导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这是诗人刘沙河对理想的领悟。同学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理想的呢?或许有人说,现在的人都向钱看,何必谈那渺茫的理想!如果这样,你就错了。

激情式导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不仅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

五、巧妙过渡

“过河要搭桥,爬高要架低。”从此岸到彼岸,从高处到低处都少不了过渡工具。学习上也是如此。教师上课要达到传授新知识的目的,有时是很有必要先运用已知的知识作铺垫,进行沟通、对比,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到新的知识点上,达到温故知新、以旧启新的目的。过渡式导语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变化,可从古过渡到今;从社会现实过渡到课文内容,从学生实际过渡到新课的教学目的上;最多的是从旧课的知识过渡到新课的知识。如有位老教师在教《拿来主义》一文时,其导语的设计就是以学生的课外阅读入手的。“我们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阅读的范围比较宽泛。我初步统计了一个,半个学期以来,同学看的杂志种类多达六十七种。书的种类也很多,有„唐宋诗词‟,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也有不少外国文学作品。那么对于古代的和外国的文学作品,对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应采取什么态度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经这一导语的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反过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又能指导学生进一步搞好课外阅读,一举两得,妙哉!

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都比较注意一节课内各环节间过渡语的运用,却较少注意在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内容的过渡。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注意到这些问题,还特别注意在同一篇课文内不同课时之间创设过渡语,使上下课时互相勾联,自然得体,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如有位教师在教《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时这样导入:明明是爱国 2 青年,却被污蔑成“暴徒”;明明是自觉的请愿,却被造谣者说成“受人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能不义愤填膺吗?他能不挺身而出来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吗?鲁迅先生就是带着这种悲愤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悲愤的感情就构成了本文贯穿始终的线索。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悲愤的感情线索。这段导语可以说是用火热的激情写就,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给人一种“忘了自己,进入角色”的感觉,还归纳总结了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既是旧课的“收场”,又开启了新课,过渡自然。

另外语文课堂导入还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名言导入法,点明中心导入法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语文教师应注意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拔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懂”“透”“化”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努力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目录

1.王松泉 董百志主编:《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2.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26页

3.陈虹

《好的开头好的形式好的结尾》摘自 《辽宁教育 》2003年05期

4.王悦主编:《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6.李秉忠

《上课伊始坐春风》

篇3:浅论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 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 有文字的书写, 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 (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 。此外, 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 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 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 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 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 书法的定义, 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中国书法, 博大精深。关于书法的定义 (内涵) , 至今有多种提法, 尚未定论, 但每种提法却与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在此, 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其一, 书法, 顾名思义, 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

其二, 书法, 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

其三, 书法, 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 以“文房四宝”为工具, 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

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 用毛笔书写的, 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图画, 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 它是“本乎天地之心, 得乎自然之理”, 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 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形体。

2、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

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 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 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 因此, 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 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 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

3、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

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 书写工具的改进, 书写技术方法的总结, 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 笔画变了, 写法变了, 但充分运用书写手段, 借汉字的基本结构, 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 具备力的运动节律, 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 营构有生命的形象, 这些始终保持着, 而且越来越明确, 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 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 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 一个根本的原因, 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 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 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 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 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

1、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

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 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 其笔画也由简到繁, 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 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 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

2、汉字笔画具有意象性。

汉字笔画线条, 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 同时又是人的创造, 带有某种意象性。历代每一书法的笔画中都熔铸有书家的意象。

3、汉字笔画具有表情性。

汉字丰富多样的笔画, 与生俱来便带有丰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笔画的线条, 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来说, 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竖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二) 书法的艺术形体结构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来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书法艺术的形象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一个个奇妙的结构形体。

1、汉字形体的象形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

中国汉字是象形的, 有象形的基础, 就有艺术性。汉字始终沿着表意走, 符号中仍有形象, “象”的范围也更广了, 称之为“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这“四象”属于象形精神, 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2、汉字形体的多样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

汉字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形体, 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点。书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去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 但无论如何, 汉字形体的固有特点是不能忽视的。

三、从发展书法艺术看, 必须坚持书写汉字的传统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历代书法的创变规律, 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对艺术审美的与时俱进, 也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渊源, 使其中艺术创作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一) 书写汉字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

书法汉字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书写性, 即书法是书写出来的, 不是画出来的, 也不是制作出来的, 其创作过程是书写的过程。二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而不是其他东西。两个方面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 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问题, 还涉及这门艺术的文化特色问题。书法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把它和其他艺术放在一起, 它的中国文化身份最直接, 特色最强烈、最鲜明。如果在西方看到一幅书法, 哪怕是“唐人街”一块招牌, 马上就会想到中国。

(三) 学习书法必须要长期进行汉字线条的锤炼与感悟。

学习方法, 临摹古人的优秀碑帖是通道, 其他别无选择。古人是从小使用毛笔写汉字的。临摹古人的名碑帖, 也就是在书写汉字。在传统书法上没有较长时间的扎实临摹功夫, 是难以学会书法的。书法之难, 就是难在汉字线条的锤炼上。线条是人的精神, 性格的载体, 要使线条达到书法的境界, 非全身心地投入不可, 非一辈子的功力不能。学习书法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字, 临习的过程, 就是一个模仿古人结字的过程。至于书法的行气与章法, 只有在临习范本中进行细致的认识及总体的把握, 才能逐步感悟与体会到。

摘要:书法,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 是书法的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 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 只有在中国文化中, 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本文仅从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关系, 作简要论述。

篇4: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关键词:汉语组织 写作和交际 组织艺术

语文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和口语交际过程中,可以正确、清楚、明白得表达单个句子,但是要将一个个句子连缀起来,组成一段话时,效果就不那么理想了——有的杂乱无章,有的颠三倒四,有的滑稽可笑等等。归根结底,这都是欠缺语言组织能力。汉语言的组织,从总体上讲,既要符合一般语言表达的共同要求,又要体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前后衔接连贯

语言组织首先要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一组句子之间必须要有某些确定的关系,符合一定的组合规则(前后次序、前因后果、层层推进、罗列选择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的毛病,才能衔接连贯,表达清楚。例如:

(1)写毫无内容的、冗长的文章,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犯罪行为,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 还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排字工人的时间,浪费了所有读者的时间,罪过实在不小!(2)短文章就没有分量?(3)那不见得。(4)所以不能用量压人,要讲实质。(5)内容要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6)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

这段话的意思是:文章有无分量,要看内容是否充实,而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但是此段话在表达时却逻辑不清,次序混乱,使人们无法了解其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把次序调一下,按(6)(2)(3)(5)(4)(1)排列,(6)是总说,(2)(3)(5)(4)(1)是分说,(2)(3)(5)和(4)(1)之间是因果关系,这样就明晰多了。

二、中心完整单一

所谓完整,就是所有句子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表述;所谓单一,就是不能节外生枝,让某些句子游离于中心之外。学生作文时东拉西扯,层次不清,就是没有做到“中心完整单一”。例如:

(6)放学以后,我们经过一年级教室门口,看到值日的小同学在吵闹,不扫地。(7)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都是十一岁。(8)我们商量以后,就走进教室,教育他们要热爱劳动,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9)并且大家分工,洒水扫地,整理桌椅。(10)作完值日生工作,我们还领着小同学走出校门,过马路,到了安全地带才和他们分手。

这段话(6)(8)句写“我们”发现值日的小同学在吵闹,便教育他们要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9)(10)句写“我们”帮助小同学做完值日工作并送他们安全回家。(6)(8)句之间突然插进(7)句介绍“我们”的年龄及所在班级,显然是节外生枝的离题话,应该删去。

三、句式选择恰当

汉语的同义句式很多,有长句、短句之分,整句、散句之分,主动、被动之分,常式、变式之分等,其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我们在组织语言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表达效果,因此,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恰当的选择句式,使句式风格整体协调,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例如:

(11)他从背后抱住了我的腰,一下子把我摔倒在地上。(12)我又被他捆住了手。(13)他还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块破布,硬往我嘴里塞。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把我怎么样”,但读起来总觉得不顺,有点别扭,原来是前后句式不协调,叙述对象不统一。(11)(13)句是主动句,叙述的对象是“他”,(12)句是被动句,叙述的对象变成了“我”。应该把(12)句该为“他又捆住了我的手。”前后句式就协调了,叙述更加清楚明白。又如:

(13)听到敲门的声音,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请摆我们渡河!”“黄河渡口,自古以来,夜不行船。等天亮吧!”“不能等!为了救人,今晚非过河不可!”

在段话出自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句子简短有力,既营造出了人命关天、刻不容缓的紧张气氛,也突出了黄河船工为了安全,不容商量的坚决语气。如果换成修饰语复杂的长句,则表达效果大大减弱。

四、音韵配合优美

汉语富有音乐美,这主要体现在声调的协调、音节的配合和韵律的和谐上。音节配合要求整齐匀称,悦耳动听。汉语中不同音节数目的同义、近义词很多,这就为音节的调整和选择提供了可能。例如:

(14)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彭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语,四个音节的连排,两个音节的连排,整齐和谐,悦耳动听,气韵贯通,表达情感酣畅淋漓。

声调协调要求平仄相间,高低搭配,长短交错。尽量不使多个相同声调的字连续出现,避免单调,以取得错落有致、富有变化的音乐效果。如:

(15)这个厂生产的金葵向日、孔雀开屏、红霞万朵、草木峥嵘、繁华似锦等花色品种的布,富有民族特色,很受欢迎。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语注意到了平仄搭配,读起来流畅,听起来悦耳,似乎用声音表达出了花色的丰富多彩。

韵律和谐要求随情选韵,因韵显义。押韵的词语响度不同,所表达的感情就有所不同。响与不响,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但这种属性可以给人听觉上不同的感受。一般用声音响亮的词语押韵,适合表达慷慨激激昂的感情,用声音细弱的词语押韵,适合表达平和细腻的感情。如:

(16)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段话一、二、四句押韵,读起来像一首诗,朗朗上口,而且ang韵口型大,声音响亮,恰好适合表达热烈、赞美的感情。试把每句话中最后两个并列词语的位置调换一下,就没有这种美感了。

五、色彩协调一致

语言色彩有感情和语体之分。色彩的恰当得体与语境有密切关系,同样的话,这个场合恰当,换个场合就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常见有人一段话里突然冒出几个与语境不相符的词句,虽然话意清楚,但听者心理上极不舒服。例如有人在追悼会上致悼词,安慰死者家属不要“狗熊钻烟囱——太难受了”,严肃的气氛被笑声所代替,表达效果适得其反。有人把跳进水里勇敢救人的小伙子比做“落汤鸡”,使得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同样,该用书面语的地方,如果用口语,效果也会有所减弱。例如:

(17)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段话选自新华社电文《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其中划线文言词语,以其简洁庄重的语体色彩适应了电文这种公务语体。如果分别改为“多”“敌人的阵地”“到”“都”,就带有比较明显的口语色彩了。

总之,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组织应该以最佳的交际效果为目的,尽量做到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表义恰当,协调流畅,悦耳动听。在学生作文和口语交际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5: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2)其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汉语言运用必须要具有贴近性,因为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工作教育中,会出现一定的阻碍,例如枯燥的思想讲座以及单调的理论分析,极大的脱离了当前大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但是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已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在他们的身上具有更加浓厚的时代气息,他们更加倾向于对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对社会上的思想变化有着极度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在单调枯燥的说教面前,他们有着极度的抵触心理,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亟需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其中的汉语言的应用方式和艺术手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在汉语言的应用上,要增强自身的教育观念,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进行创新,从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通过通俗易懂、来源于生活的时代语言,不断提升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中的学习积极性,使广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真实的思想教育,使当前的社会主义理论真正的影响到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3)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汉语言运用的艺术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语言是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的重要媒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语言艺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更为突出的收效。所以,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运用好启发性语言,使高校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提高在思想理论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正确的引导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良性发展。

篇6: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In

与'(乍

*14,”,1

(')与作

7E个人.能力的体现

(二)写作是升学和就业的需要

二、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缺乏良好的心态,写作动力不足,,,,,,,,,,,,,,,,,,,,,观察少或者不会观察,,,,,,,,,,,,,,,,,,,,,,,,,(三)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够,,,,,,,,,,,,,,,,,,,,,,,(四)

教师教学方法欠缺,,,,,,,,,,,,,,,,,,,,,,,,,,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教师、家长引导和生活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三)观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浅谈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摘要]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兴趣对口,往往事倍功半.对于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写作课,特别是小学生,培养兴趣比一股脑儿地灌输技巧和盲目的周记、日记式练习更为重要。

古往今来,科学家也好,作家也好,无不是在自己拥有浓厚的兴趣的领域有所成就,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

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写作也是如此,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写作态度,推动他自觉地进行写作。而且写出的作文更有活力.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应十分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

一、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写作是语文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

生的写作能力。

直濂慈容抽弊啷带腐能力。它不仅仅是语文素质构成的-个部分,从

思维和语言的功能上讲,它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接爱思想品德教

育、提高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的基础。

《新编写作学》里说: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汉语写作学》里也曾说写作就

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

而小学生正是各项智力开、能力开发的最佳时刻。学生的一片习作就是综合语

文素质和想象力创造力各方面结合的充分体现。

(二)写作是升学和就业需要

虽说现下教育机制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学好作文仍然是升学考试的需要。各级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比重最高。小学阶段作文占30%

左右,中学占40%左右,高中占到一半。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科目界定中,语文中、高考的作文分值的比例越来越大。学好作文写作,有优秀的文笔,是将来就业的基础

及途径。各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作文部分的申论占相当大的比重。就如一些企

业招聘,都以具有一定的文笔和语言能力者优先考虑。从某种意义上讲,有过硬的文

笔,就业渠道也会更加宽阔。比如律师业、广告业、策划业等等。

二、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心态,写作动力不足

通过对大部分小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发现他们对作文写作存在的态度就是“又

要写作文,随便凑几个字交代一下。”或者从那里摘抄一点,又或者请别人代写。

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动力推动和调解。

不同的事物都是在不同的动力推动下产生的。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

活动。可见,写作动力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

大影响的写作动力。

从绝大多数的小学生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敷衍了事的心态促使

下写作文的。写出来的作文,及时字数凑够了,但也枯燥无味,读来味同嚼蜡。文

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二)观察少或者不会观察

有学生在下笔的时候,也想写点什么有意义的事物,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

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观察少,胸中缺少材料。众所周知,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

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

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往往在观察的过程中,收到所观察对象的刺激和

触动,因而产生灵感,萌生出做些的欲望。这种欲望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形成写作构思。

进行魅槌鼠CT遥悬魏蒙嘴嬲藤I翳勰时段髓嬲

论。

(三)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够

识字是写作的起点,而且并不单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值得一辈子学习。而有的老师只不过将教学范围内的识字目标完成后,便不多做要求,而且缺少文字、词汇的训练。学生写白字的情况

多,而且有些直接在作文里写拼音。

(四)教师教学方法欠缺

1、教师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甚至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方法不对路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但却一味地叫学生写日记写周记,一定要写多少字数,甚至连题目都规定好。如此一来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而且一个题材反复利用。这样无目标的求量式

教学,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3、讲评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批改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很有效的方

法。通过对许多小学生作文的讲评和批改,让学生找到不足之姓。然而许多教师在对

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老师来讲学生来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在批改作文之前,有些老师连文章的主要内

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甚至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

不工整”等。

以上诸多原因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写不好便不想再写,久而久之也失去了

写作的动力和兴趣。许多学生碰到作文练习都叫苦不迭,如临大敌。教师把也往往把

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熟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撼头的牛不喝水。采用强制手段逼

迫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枯燥乏味,没有美可谈。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会产生

厌烦心理,写作更是不得要领。老师教学盲目死板地信奉教条主义,没有顾及学生思

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认为“功到自然

成“,往往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缺失不仅

仅影响语文教学的成败,更会导致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从而直接影响孩子

未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裆字麝嗖彦髓藉羞瞽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写

作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目的的教育、写作兴趣的培养,造成目前众多的学生对

写作的真正价值缺乏基本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为考试而写作的不良思想意识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1、鼓励孩子多方面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要强调写作的社会意义,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自身的价值,使学生

真正明白写作不仅仅能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上的愉快享受。写作目的的正确认识往往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往

往来自对写作意义有清楚的认识。

小学生正是各方面智力开发阶段。思维想象力活跃,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

个轻松的想象空间。

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总喜欢问为什么,这是他们想象力萌芽的标志。顺应孩

子的天性,才会真正有效地激发孩子无尽的想象力,这就要求父母、老师而对孩子怪

异离奇的想法时,要懂得尊重孩子自由想象的权利,这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保护。

有本文摘上写着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同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长大的志愿都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骂他没有出息难成大器:而国外的老师则称赞说愿你能给这个

世界创造更多的快乐。这个故事里,中国的老师上纲上线,局限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太多的固定思维模式和教条主义和一味的批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不敢再想像。而国

外老师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众生平等的思想.鼓励孩子敢想敢做。

父母和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也就是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自

信心。对于孩子的想法,要真诚地鼓励,不要有不重视的表情或做法,让孩子在父母

及老师积极的回应中,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通过想象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用文

字并表达出来。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自

己微小的进步,增强提高写作的信心,这是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很有效的方法。对不

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的老祖师,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

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细化到写作教学上来也是一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

进行分层指导。根据美国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对于同一篇习作,对于不同资质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当每一类学生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就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

富%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写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写作兴趣得到较大幅度的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用这次和上一次的习作做比较,对每一个

细微的进步做充分的肯定,寻找基础差的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局部的进步期待全面的提高。慢慢地,这样的鼓励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微小的成功点逐渐枳累,促使学生

从局部成功到整体成功,形成质的飞跃,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对提高学生的信心,培养写作兴趣是很有益处的。

2、生活素材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①表象是想象的材料,有了表象,人才会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进行思维。所以,表象越贫乏,其想象就越狭窄和肤浅:表象越丰富,其想象就越开阔和深刻。眼睛看到的形象是学

生积累表象的第一途径,格式塔理论认为当眼睛看到某种形状时,知觉就己经对客观

刺激物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造活动,形是视觉在瞬间进行“组织“或“建构“的产物,并

不是需要经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因此,丰富学生的表象,应从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和

生活中入手e

素材的认累的多少是影响写作兴趣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莫过于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小学生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

我们从调查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用的作多的就是:小时候突然生了病,他的爷爷、奶

奶或爸爸、妈妈冒着风雨送他上医院:或者扶老爷爷老奶奶过马路,又或者帮助流浪的小猫找到主人。这些素材的写作己用了无数次,而且有的根本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

这样的事情,他的习作就自然显得空动,不生动了。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写作中要求的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在写作中越发觉得无话可写。

如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是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最

大困难。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写作兴趣,要从写作题材入手。写作的题材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素材,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再机巧聪明的学生也写不出作文。可是怎样从

写作题材入手呢?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或者看电影,观赏艺术类的展览等,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多动脑经,边观察

边思考的良好习惯。主动体会一件事情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让学生把自己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自己的语言书写出来。这当中,老师最

好不要限定写记叙文还是散文。家长带孩子参加家庭聚或者外出采风,能够增广孩子的见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更能激发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力。老师不妨让学

生自主发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是思维开发和语汇积累的重要途径。阅读对写作至关重要,要指导学生灵活

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能开阔视

野,了解世界,汲取了多方面的资料后,写作便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的内容,下笔时如有神助,更加妙笔生花,生动顺畅。

1、语言、词汇的积累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让

个性的文章。古有贾岛之''推敲”,在《题李凝幽居》诗中,“僧敲月下门”

一句,用推还是敲,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最后大学士韩愈做了他的一字之师。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厌其烦地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指导学生准确地理

解和运用。

2、理解所掌握的词语

②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

它们进行表达。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利用实物、图片等。就有教师将水果、鸡

蛋鲜花等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写出其特征:利用与同义词、近义词、反义

词的置换比较理解词语,如“表扬”可以用“褒奖”替换。利用生动的表情、手势、动作表演等理解词语,也有教师利用课堂的小游戏,如一个学生表演,让另一个学生

猜词语等。方法诸多,教师留心不难发现。

(三)观察力的培养。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将看到的听到的所产生的联想用有

意义的文字内容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写作训练与实际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

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这一训练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如何观察

对事物具有好奇心,便会主动去观察这件事,而孩子的好奇心尤为强烈。人们与

生俱来对事物的探究本能。然而好奇害死猫,如何引导孩子的观察力和观察目标尤为

重要。

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的场景。

电视上有个奶粉的广告,创意极好,一个小男孩观察一条毛毛虫变成蝴蝶,其中怎样

一个过程,他用笔画了出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正而教材。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观察

水里的鱼儿游动的姿态,岸上的花草的颜色等,用笔自己记录下来。写作当中学生的独立性是相当重要的,一千个观众便有一千个阿姆雷特。一样的场景由不同的学生写

出来,文章也自是不同的。切忌在写作中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孩子的发挥。这样不仅可

以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写出出自内心的文章,出自内心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

2、观察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非常有趣的。比如妈妈早上起来化妆、烧早饭。她的动作,表情都是很好的一个写作素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物,写观察日记。字数不

瞥M瞬“翩娜衲穗

对生活产生兴趣自然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一个长期的指导与训练的过程,自己想写

和被要求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只有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愿意写、会写的程度,实现自主、自觉,不用教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素质教育更上新台阶。

注释

注①引用螺州中心小学赵荣芳《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注②引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

贺鸿风

滕西奇

宋家庚

杨杰,《新编写作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徐振东李保初桂青山,《汉语写作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李艳筱,《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小学语文教学》,1995

[4]

陈龙安,《创造性思纥与我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篇7:汉语言专业简历

一、20xx年9月,进入韶关学院团委机关报《粤北大学生报》宣传部担任干事;

二、20xx年10月,加入韶关学院中文系舞蹈队和中文系学生会文娱部;

三、20xx年秋,加入韶关学院中文系义教队。并在韶关市大塘路银山小学进行“义教”(义工性质);

四、20xx年11月,在韶关市诺亚方舟市场调查公司担任调查员;

五、20xx年11月,组织负责韶关学院第23届校运会中文系啦啦队,任啦啦队长;

六、20xx年12月,参加韶关学院第四十五期建党对象培训并结业;

七、20xx年3月,参与创建韶关学院中文系首个文学沙龙――“百舸”沙龙,并参与编辑出版月刊《百舸》;

八、20xx年5月,到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学见习;

九、20xx年9月6日至20xx年10月29日在广东省南雄市黎口中学开展实习工作,成绩优秀。在校期间所获证书:A、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Ⅰ级;B、普通话贰级乙等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D、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士学位证中国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一、20xx年12月,获“出版《运动会快报》先进个人”称号;

二、20xx年12月,参演系舞蹈队舞蹈《碧血黄花》在韶关学院20xx年迎新晚会上演出,并获二等奖;

三、20xx年12月,主演小品《卖担架》获中文系20xx年迎新晚会二等奖;

四、20xx年3月,被聘为中文系舞蹈协会会长、团总支文娱委员;参加“韶关市十大杰出青年表彰大会”诗歌朗诵;

五、20xx年4月,获“韶关学院02至优秀团员”称号;

六、20xx年11月,组织负责中文系校运会“啦啦队”,任啦啦队长,在韶关学院第23届校运会上,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七、20xx年12月,主演舞蹈《炎黄颂》获中文系20xx年迎新晚会一等奖;

八、20xx年12月,获“韶关学院03至‘艺术活动积极分子’和‘社团工作积极分子’”称号;

篇8:汉语言组织艺术浅谈

一培养优秀的故事创意者

1. 积累丰富的故事资源

中国文化资源丰富, 拥有璀璨的文化遗产, 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是激发故事创意灵感的不竭源泉。文学是故事最重要的载体, 神话、传说、寓言、笔记、史传以及诗词、戏曲、小说等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整个中国文学史其实就是在从容地讲述着许许多多饶有趣味、悠久美丽的故事, 因此系统学习中国文学史是积累故事资源的有效途径。

2. 掌握讲故事的技巧

中国丰富的故事资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日韩等国以改编名著、借鉴神话或插入人物等方式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寻找故事创意。相比之下, 我国故事内容的创意水平较低, 缺乏将文化资源与现代技术及市场需求完美结合起来的故事创意人才。著名导演赖声川认为, 人的创意才能可以通过创意概念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训练来提高, 这为我们培养故事创意能力提供了方向。首先, 可以通过开设创意思维训练、当前热点社会文化现象研究、媒体美学等课程, 激发学生的创意冲动,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新现象、新理念、新设计, 了解其中蕴涵的时代精神及普通大众的审美需要, 以此为基础充分展开想象力对传统故事进行重新诠释与改写。其次, 可以通过开设故事创意、脚本策划、文案写作、文化主题提炼、视觉传达与图形软件应用等课程, 训练学生的创意表现手法及技巧。

二培养学生的美感

1. 充实生命体验

当个体的人去体验生活时, 不是被动消极的反应, 而是主体生命的全部投入,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展现,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和不可重复的, 其体验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在当下功利的社会中,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匆匆前行, 人生变成了一次次经历又不断被遗忘, 生命失去了原本的真实、丰富和诗意。文化产业的价值恰恰在于将生命的真实、丰富和诗意等因素符号化, 唤起观众内心深处隐藏的生命诉求, 从而弥补真实人生的遗憾。大学生比较年轻, 由自己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十分有限, 但他们可以从间接的人生经验中得到弥补, 阅读文学作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生状态与作者的生命体验, 并将现实社会带进阅读中去观察体会, 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不断充实自身生命体验。

2. 丰富情感体验

体验直接指向人的生命。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遭遇以及社会文化的情感积累出发去体验和揭示人生的意义;体验的归结点也是情感, 体验的终结常常是一种更深刻的新情感的生成。文化产业中的情感体验, 其实就是通过一定的符号对自我深层心理结构的深入审美或反复思索, 以实现精神的回归。如商业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作为职场与爱情的成人童话故事, 其美感不仅来源于演员的亮丽与帅气、服装的美丽及精致唯美的视觉效果等形式之美, 更重要的是讲述生命中面临的情感与选择, 尽管结局处理得简单浪漫, 但依旧体现了当下职场女性的生存困境及独立精神。文艺可以提供一种摆脱现实的艺术化和理想化的生活方式, 在感受作品及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的过程中, 享受到一种美好的内心情感体验, 人生因此显得丰富多彩, 充满美感和诗意。

三培养以中国文化价值内涵为创意核心的创意人才

1. 传承中国传统, 把握民族价值的内涵

汉语言专业可以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明史及中国哲学等基础课程, 引导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况;可以开设中国美学史、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专业课程, 引导学生把握中国人的审美发生及发展历程、审美心理的形成过程以及审美评价的标准等;还可以开设古代原典解读、当代文艺思潮、当代大众文化及各类优秀作品欣赏等选修课程, 从具体可感的作品及文学现象中深切感受中国民族精神的延续。此外, 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文化创意产品, 从中发现蕴涵的民族价值观。

2. 开拓国际视野, 关注民族价值的现代意义

可以开设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西文化差异与交流等专业课程,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中国文化, 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 从而重新发现民族价值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 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 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寻求与当下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的新的契合点, 挖掘出文学与文化产业的天然联系, 将文学素质的培养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中, 从而培养出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人才。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大趋势下, 应将文学素质的培养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素质, 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出复合型的文化创意人才。

上一篇:产权共有协议书下一篇:指不上公婆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