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023-03-26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到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还是三方面内容:一是总结上一个五年规划,二是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三是调整人事。尽管反腐让人事调整备受关注,但会议的核心还是制定十三五规划。按照惯例,五中全会对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初稿进行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一般在会后10天左右发布正式的《规划建议》(党的文件),明年3月两会后再发布完整版的《规划纲要》(政府文件)。虽然正式的规划尚未出炉,但从简短的会议公报已经可以发现不少十三五规划的亮点:

1、人口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符合预期,但短期对出生率以及人口结构的影响有限。201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7%,低于当年世界平均水平的1.92%,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在意料之中。但考虑到教育、医疗、购房等高成本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短期新增出生人口难以大幅增加。2013年放开单独二胎,2014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仅比2013年高47万人。此前预计的2014年全国将有200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实际也只有107万(生育数则更低)。归根到底,如此迅速的全面放开二胎反映出中国的人口结构的确已经发生了趋势性变化,未来劳动适龄人口的下降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对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利率可能长期下行,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将迎来春天,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将面临天花板。

2、服务业开放:放松管制,降低对服务业的准入门槛,“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服务业一定是十三五时期的支柱产业,这和之前的十二个五年计划都不一样。2013年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接近60%。但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的服务业占比仍然要低10-20个百分点,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不在需求,而在供给,所以十三五会加速开放服务业,在医疗教育养老健康金融等领域对社会资本和外国资本扩大开放。

3、健康中国:今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又写入十三五规划,说明这是未来政策长期支持的方向。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之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从这次公报来看,大健康的重点还是在医疗,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二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十三五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疗问题是关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医疗供需矛盾突出,看病难、看病贵是这一供需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老年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慢性病多发的趋势,使得居民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多,并且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给当前的医疗服务带来了更多难题。

“首先是人的问题,虽然当前是互联网+的大潮,如何撼动这个传统的医疗行业,首先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特别是多点执业的问题,否则很多可及化的医疗服务传递不到老百姓手中。”慈铭体检管理集团董事长胡波表示。

“信息化推进,医疗行业仍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互联网如何把医疗服务真正送到家,这个阿里还没有想好,虽然阿里手中有很多的大数据,但是这个大数据如何结合医疗,目前还需要思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阿里不会做医疗机构。”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在29日的医疗健康论坛上表示。

“有一些省份虽然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但是惠及力度极小,甚至可以忽略。大病保险的经费是从城乡居民保险、新农合以及城镇职工保险中拿出一部分费用交到保险公司,进行再保险,比如新农合,每人每年要缴100多元,但是报销时仅仅是在可报范围内减去新农合报销的数字之后的可报费用,14万的花费,如果新农合报销5万,大病保险报销不到5000元。这对患者来说解决不了问题。”一位地方卫生系统的官员表示。

要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关键是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预防与治疗的关系,要把预防放在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二是政府负担与老百姓负担的关系,二者的负担要均衡;三是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完善和强化卫生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能;四是市场与公益的关系,把公益性与市场性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起立;五是医院与患者的关系,树立和强化服务的理念,淡化交易观念;六是政府干预与社会、市场的自组织的关系,要以更大的力度促进社会、市场在提供健康服务方面的自组织功能的完善和强化。

第二篇:推进食堂管理体制改革保障饮食卫生安全健康

推进食堂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师生饮食健康

——新泰一中食堂卫生工作纪实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52年,新校建于2003年,2006年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占地1000亩,在校生12000人,教职工1204人。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发展机遇,提出了“发展与提高并重,规模与质量双赢”的办学目标,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规模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学校内部管理,高度重视学校后勤服务改革,加强学校食堂建设,搞好食品卫生安全,不断改善师生的就餐条件,做到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教师舒心,为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提供保障。学校已经连续十四年保持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10月被评为泰安市三星级健康校园。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健全制度,齐抓共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师生的健康,关系着学校的发展。食堂办好了,对于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群力抓好。对此,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认识再提高,责任再明确,深入开展“饮食卫生健康校园”活动,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来抓。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具

1体做法是:

1、成立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及各处室主任、师生代表为成员,加强对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定期对学校食堂卫生进行检查。

2、成立膳食处,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膳食处是学校食堂的具体管理机构,膳食处主任、副主任是食堂卫生安全的直接责任人。

3、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学校制定了《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食堂管理与监督》、《食堂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了伙房管理员、采购员、验收员、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食堂与各岗位工作人员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每项工作都由专人负责。

4、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提高认识,预防食物中毒。班主任把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期主题班会内容,膳食处经常张贴宣传材料,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增强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二、改善食堂卫生条件,优化师生就餐环境。

为了改善师生的就餐条件,学校投资两千多万元建成四座餐厅,可以容纳12000学生同时就餐。健全消毒室、储存室、初加工室、烹调室、面食加工等各种功能室,实行红白案分设,使卫生条件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完善设施,仅炊具一项就投资260多万元。为学生购买饭菜时卫生、方便、快捷,食堂配备了

视频打卡机。食堂提供洁净卫生的不锈钢餐具等,为师生提供了便利,又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学校保持环境卫生。

三、科学管理,强化管理,抓好落实,确保安全。

在市药监局、卫生局防疫站的严格指导下,按照“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师生饮食健康为目标,我校食堂强化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1、建立“饮食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和“食品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发生突发事件。从制度、保卫、措施、经营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制定《新泰一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食物安全事件,立即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

2、在经营上,实行餐厅经理制。05年6月我校出台了新的食堂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屏除个人承包与全员管理的效益弊端,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学校聘经理,经理聘员工,经理一年一招聘,选聘责任心强、有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餐厅经理,负责食堂经营。学校膳食处是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负责采购、进货、出货管理和成本核算,餐厅经理只负责对食堂员工管理和经营操作管理。食堂所有员工上岗前都进行岗位培训及健康体检,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每年按时参加审验,职工定期进行查体。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和卫生帽,并要求保持好个

人卫生。

3、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膳食处对学校负责,要全力管理好学校的所有食堂。食堂经理负有对本食堂员工的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直接责任,每天必须亲自到场、亲自过问、亲自落实,亲自监督检查处理本食堂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制定岗位职责和严格的卫生标准,落实卫生责任制。所有员工必须听从经理的安排,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操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4、加强对食堂员工教育,培养员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开学前学校常校长参加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以“安全、质量”为根本,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要求工作中各食堂坚持开好班前会,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举行技能比武,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在各食堂设立了“服务质量监督台”,聘请了社会监督员,来监督各食堂的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膳食处每个月都要组织学生对食堂工作民主测评,根据学生的满意率,评选“每周服务之星”,评选结果与工资挂钩,以此推进员工的服务水平,让师生满意。

5、食品经营严把“四关”:一是采购关。学校食堂供货商采用市场招标制,具备资质,一年一招,交纳“质保金”,定期索证。凡进入食堂的食品均为证件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厂家的食品,为监督供货商,我们还建立了跟踪机制,设立了市场行情考察小组,及时深入市场,确保采购优质低价。二是保管关。所购进的物品,

保管员在入库前都要认真检验,发现问题直接拒收。对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存放设立明显的标志,分类按要求存放;对入库的物品做到防潮、防鼠、防腐、防盗、防投毒等;每天入库、出库登记签字手续齐全。食堂一天24小时有人值班,严防外人进入。三是加工关。加工人员按照操作程序办事,在领货时,发现问题及时退货,不得加工。所有食品加工按规范进行,杜绝违规操作,并保持加工间的清洁。四是销售关。销售人员在销售时发现质量问题不准销售,并立即向食堂负责人报告,实行责任追究制,若知情不报或销售“三无产品”、腐烂变质食品和过期食品者,学校将严肃处理。在清洁卫生及炊具清洗消毒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6、加强对食堂生产安全的管理,保证用电、用气、操作等方面安全。食堂经理要经常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无开关外露、无电线裸露等情况;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工饭菜。

7、加强对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力度,确保不发生食源性和水源性中毒事件。

总之,食堂卫生安全工作无小事,必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按照操作规程工作,食堂管理人员更要强化责任。我们经常把市卫生局、市防疫站的专家请进来,虚心学习,齐心协力,全力以赴,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下大力气,把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做好,把校园建成“卫生、安全、健康校园”,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师生满意。

2008年11月3日

第三篇: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严跃森 下载整理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 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3. 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 4. 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4. 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5.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2.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3.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4. 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5.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1.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3. 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4.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

5. 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6. 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 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 3.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4.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

5. 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2. 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 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4. 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

5. 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6. 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 2. 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3. 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4. 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5. 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

2.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 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4. 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 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

3.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 4. 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5. 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 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 2. 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 3. 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十

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2.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第四篇: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严跃森下载整理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 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3. 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

4. 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4. 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5.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2.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3.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4. 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5.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1.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

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3. 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4.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

5. 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6. 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 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

3.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4.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

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

5. 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2. 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 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

及其运行机制。

4. 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

5. 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6. 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

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

2. 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3. 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4. 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

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5. 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

2.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 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

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4. 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

资产管理制度。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

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 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

3.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

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

4. 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5. 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

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 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 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

2. 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

3. 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2.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第五篇:美国教育体制[推荐]

一,美国中学教育结构

美国全国普及12年义务教育,但是上学的年龄因各州而议,大部分孩子都是在5-6岁的时候上幼儿园,18岁之前完成中学教育。但是有些州允许学生跳级,这些学生通常在14-1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学校,而有些州要求学生必须在学校待到18岁。据美国官方数据统计,美国10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读美国私立高中,而85%的学生选择就读公立高中,主要原因是公立高中是免费的,还有1.7%的学生选择在家里学习。

二,美国高中教育类型:

美国现有高中30000多所,分为公立高中、私立高中。

其中私立高中又分为:私立走读高中和私立寄宿高中(又名私立住宿高中)。

其中美国私立住宿高中又有以下几类:

■ 军事寄宿学校Military Schools

学校遵循军训教育制度,在校须穿着制服及实行军训演练,多为男校

■ 全寄宿制学校 All Boarding Schools

只有20多所这样的学校,所有学生皆必须住校,

■ 半寄宿制学校 Boarding-Day Schools

学生可选择住校,或通勤上下课。也就是说部分学生住校,也有居住在附近的走读生。

又可细分为:

□ 5天寄宿制学校5-Day Boarding Schools

学生平日可选择住校或通勤,周末时则可选择回家,周日至四住校

□ 7天寄宿制学校5-Day Boarding Schools

学生平日可选择住校或通勤,学期内七日住

■ 男女混合寄宿制学校 Coeducational Schools

学校同时招收男生及女生

■ 男子寄宿学校 Boys Schools

只收男生

■ 女子寄宿学校 Girls Schools

只收女生

■ 艺术专业学校 Pre-Professional Arts Schools

专门训练音乐、表演及艺术

■ 宗教背景寄宿学校 Religiously-affiliated schools

宗教学校,但学生不一定要加入宗教

公立高中和私立走读高中共有29000多所;私立住宿高中有300多所(公立约占85%左右,私立约占15%左右)公立高中的经费一般由政府资助。学校的硬件较好,学校的规模一般有几千名学生。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教材,但教材是学校的,不能带回家,只能在学校内公用,学生损坏了教材需要赔偿。

公立高中只有少数交换生名额,且不接受国际学生读高中。赴美高中留学以去私立高中为主私立高中办学规模不大,几百学生。走的是“小而精”的办学路线。云集一流的生源,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都是一流的。

私立住宿高中除了具备私立高中的条件外,学校一般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校园宽广,条件好。目前,全美国有300多所私立住宿高中美国的社会名流、工商、政要的子女一般都选择私立住宿高中。选择美国私立住宿高中,一般可入读美国前100名的大学。

三,美国中学学年制度

美国学年制度也因校而异,学校可能八月或八月底开学,也有九月中旬开学的,通常在历年的五月中或六月底学年结束。

有些私立学校采用二学期制(semester system)秋季九月至十二月,春季一月至六月,十二月,一月之间有三到四周的假期。

有些学校采用三学期制(trimester systerm)秋季八月至九月,冬季十一月至三月,春季四月到六月,每学期之间有一个假期,但十二月一月假期较短仅一两周。

四,美国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的区别:

1、私立学校学生可以直接申请F-1学生签证,而公立学校只能申请最长1年的J-1访问学

者签证(法律规定J-1签证两年内不能再签美国);

2、私立学校一般规模比公立小一些,并且班级人数较少(师生比例一般1:6至1:15之间);

3、私立学校的教学标准较高,师资力量较强;

4、私立学校对学生更加关注,特别是寄宿中学;

5、私立学校提供更广泛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学术和社区服务等;

6、私立学校毕业生升入名校的机会比公立学校大得多;

五,美国中学考试及成绩

每所中学的考试都不大一样,因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方式。不同于亚洲和欧洲学校的是,美国中学成绩不会依据一场考试或测验,通常依据学生整个学期的报告,作业,课堂表现,随堂测验,期中期末成绩,学习小组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判。通常学生必须通过所有必修课才能毕业。

成绩评量方式

A=4(90-100) Excellent优

B=3(80-89)Above Average平均以上

C=2(70-79)Average普通

D=1(60-69)Below Average平均以下

F=0(0-59)Failure不及格,必修课如果不及格,必须重修

学生中学的GPA成绩(high school grade point average)代表学生学年总成绩平均表现。

六,美国高中教育直观感受

师生互动个人、小组;当堂、事前准备

小组讨论当堂、作业、测验、考试研 讨 会实验、企业、实习、电脑模拟查阅资料个人、小组主题报告随堂、期中;电脑、笔试、口试期末考试 - 开卷、闭卷、大作业、演讲

上一篇:夏洛的网读后感大学生下一篇:新建养老院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