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2024-04-10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通用9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2016——2017年)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贾彦军(校长)

常务组长:高丽君(兼职心理老师)小组成员:各科室主任

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特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如下: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2.指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对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

3.指导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等。4.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5.掌握学校阶段性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为学校管理提供学生心理、思想动态情况。

6.协调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栖霞区实验小学扎实有效地开展。它渗透在教师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浸润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也表现在学校为之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之中。现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辅导活动正常开展

个别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困惑需要帮助而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谈的,都可以写信投到“知心姐姐”信箱,由心理老师写回信放到传达室。信箱每天下午开一次,保证第二天准时回复。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咨询室定于每周一至周五,中午时间开放,也可以和心理老师预约时间。心理老师对待每一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都耐心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定期宣传心理知识,组织学生制作心理专栏和心理小报。各项专题均由学生自己制定,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迫切想知道就制定哪方面的专题,从学生自身出发,自己选材,自行设计,贴近学生们生活成长需要,易于接受,能够引起兴趣,产生共鸣。

坚持每月向教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师心理水平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随着教师心理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更注重心理感受,避免了矛盾冲突或直接造成尖锐的问题。

3、提高业务能力

为增强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能力,以能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更好地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习会。各位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碰撞自己的咨询案例,以提高业务能力。4、扩大心理教师队伍

学校积极参加区里举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分批分次派出了学校的班主任、青年教师等中坚力量,以增强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

5、按时完成计划

本学期,隔周一次的心育广播完成计划制定的9次,心理健康宣传小报完成3份,咨询员学习会议召开4次,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4次,谈心记录30份,信件反馈15份。分校工作中,完成心理健康宣传小报2份,咨询室访谈录1份,对家长做了心理健康讲座1次。我校师生在心育组的工作帮助下,能够愉快地工作学习,这是对我们心育工作的最好赞赏。

篇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万江红在其《小组工作》一书中阐述为: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 是社会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活动, 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去影响组员的态度与行为, 从而使他们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以及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赵芳的《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一书中定义为:小组工作是在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 通过一群具有共同需求或问题的人的持续性互动, 形成小组的动力和意图性的小组经验, 从而达成个人、小组和社区发展的目标。综合上述两个概念, 本文认为小组工作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小组是一个互助体系;第二, 小组工作应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第三, 协助组员解决社会问题, 发展社会功能;第四,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 又是专业方法;第五, 协助组员产生小组动力, 并发展小组。

二、小组工作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一) 小组成员问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在小组工作过程中, 组员主要探讨关于“性”相关方面的问题及需要, 通过组内分享与讨论, 组员可以切身体会到他人的遭遇与感受, 组员之间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度, 容易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社会关系氛围, 组员在其中学会相互支持、进步。在同样的小组情景和自我体验中, 组员更愿意投入小组, 并能努力实现自己及小组的目标, 进而达到性健康教育平等互助的价值理念。

(二) 小组强调组员的民主参与与自我表露。一是小组工作的性质就要求在开展小组服务过程中体现服务对象的平等意识和民主参与精神, 注重发挥每一位组员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注重每一位组员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改变和成长。因此, 民主参与是实现小组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二是鼓励组员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组员在小组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在小组过程中, 自我表露既是自信的表现也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小组社会工作坚持组内严格的保密性原则, 也使得大学生在分享关于“性”相关问题及需求时, 得到了一个心灵接纳与宽慰支持的平台, 以推动小组和组员实现其目标。

(三) 注重团体动力, 协助组员进行认知与行为改变。小组工作强调组员彼此建立团结、互助与合作的关系, 以便共同发现问题及其原因所在, 共同寻找和梳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共同见证和陪伴小组组员的成长。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者利用行为治疗、提供示范、技巧训练等方法协助组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通过组员在小组内部的认知与行为产生反应, 促进组员的自我觉察, 鼓励组员尝试新的想法与行为。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小组中, 通过组员的分享与工作者的回馈, 利用小组活动使得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 促进彼此相互学习, 不断梳理大学生对“性”的正确认知, 进而以新的视角、新的层次对“性观念”产生新的看法。

三、小组工作在大学生健康教育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从整体活动来看, 基本上达到了提升女性自我认知的目标。每一节的具体目标及服务效果如下。

(一) 第一节活动主题:高跟鞋的下午茶。其具体目标:让组员与工作者以及组员之间相互认识, 初步建立信任关系;让组员清楚小组的目标和任务, 并澄清组员的疑问;引导组员建立小组契约;评估活动效果, 征询意见和建议, 以备完善后期计划。完成的效果:组员与工作人员, 组员与组员之间初步地认识;组员基本明确小组“女性自我关爱”的主题, 同时也明确了小组“掌握正确的性知识, 提升女研究生自我关爱感”的目标和任务, 澄清了自己的疑问;组员基本明确小组规范———尊重、平等、保持纪律、互相信任;工作人员总结本次小组活动, 与组员分享感受。

(二) 第二节活动主题:第一次亲密接触。其具体目标:深化新组员和工作人员、老组员之间的认识, 鼓励新组员积极参加活动, 并通过惩罚措施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让组员更清楚小组的目的以及内容, 头脑风暴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鼓励组员表达情感, 增强小组认同感。完成的效果:大部分组员积极主动地参加热身互动游戏, 但在惩罚环节上, 一些同学很拘谨, 肢体的表达不够准确;组员基本上明确本节活动的主题———与自己第一次亲密接触, 同时认识到更好地关心自己的重要性;有些组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些组员比较拘谨, 不愿意表达。

(三) 第三节活动的主题:我的秘密花园。其具体目标:通过热身活动, 让组员体会到特定情境下的感受;使组员了解女性日常生活护理以及经期间护理的知识;使组员学会表达和管理经期情绪的技巧;让组员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感受, 以及她们对整个小组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讨论, 让组员提出下一次小组活动的主题。完成的效果:通过联想, 组员初步体发生性关系后的感受;通过组内讨论与分享, 组员初步了解了女性日常护理以及经期间护理的知识、方法与注意事项;通过角色替代的方式, 组员基本上能够体会经期间个人的情绪, 并初步掌握管理经期情绪的技巧;调动了组员积极性, 通过组内讨论与分享, 总结出下一节的活动主题围绕妇科疾病和避孕的话题展开。

(四) 第四节活动主题:我的青春我做主。其具体目标:通过活动热身, 回顾上次活动主题, 让组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化经期自我情绪管理;帮助组员了解妇科疾病的种类与预防措施, 提升组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以及相关避孕知识的介绍让组员了解避孕方法和功效;引导组员由“避孕”一事思考性别与性的关系, 反思女性在生殖与避孕的角色。完成的效果: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组员强化了经期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工作员介绍了妇科疾病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并分享图片, 但还有一些组员还不能接受图片的介绍;组员基本上了解了避孕的方法和每种方法的功效, 提升了女性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组内讨论, 组员明确了男女在避孕一事上的差异, 并提升了女性自我保护与关爱的意识。

四、结语

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服务中, 发展小组工作是必要的。对于个体而言, 发展小组工作有利于大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系统的“性”脱敏,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在两性交往过程中提升自我关爱与保护的能力。对于小组而言, 发展小组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沟通技巧, 通过层层地分享与讨论, 大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有利于促进小组内部关系的融洽和小组任务目标的实现。对于社会而言, 发展小组工作, 有利于探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服务的具体模式, 大学生通过小组工作能够正确地认知性角色、性道德与性责任, 并积极地学会承担, 有利于维持校园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变迁。

摘要:小组是一个互助体系,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三大方法之一, 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服务中具有明显优势。发展小组工作会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掌握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 在两性交往过程中学会沟通技巧, 提升自我关爱与保护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小组工作,性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万江红.小组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2]赵芳.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3]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4]陈晓莹.小组工作模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和实践[J].社会工作, 2011, 5:76~78

篇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一)概念界定

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心理需要选择学习、生活和交往等相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在探究过程中整合人力资源,创设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师生互动互助,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树立心理求助意识,获取心理保健常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处理一些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二)特征阐述

1.主动参与性

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生理、心理和思维和接受能力等特点,开展小组探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自乐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主动参与寻求答案。小组探究就是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

2.多边合作性

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注重师生、生生、组际之间的多边活动,注重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强调合作探究过程中真实体验的交流等等。

3.实践多效性

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围绕一个现实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展开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合作的学习关系,营造合群、乐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强的适应能力,深厚的感情等;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培养责任感,进取心,参与欲和自信心等;拓展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开阔眼界,丰富体验等等。

二、行动的策略

(一)小组探究组织策略:革新辅导组织,整合人力资源

小组探究在学生的互助交往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小组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每个成员充满信心,使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成为可能。但在我们实际辅导中,小组合作往往是热热闹闹,好看不中用,成为一种形式。几个人头一“聚”,讨论不讨论一个样,“领头羊”说了算,教师蒙上一句,“你们小组的智慧,还超过了我,了不起!”。这还好,时常就有“独坐静思者”(我觉得跟他们讨论没意思,还不如我一个人思考的好)、“自我保护者”(我的想法不让他们知道,待会老师叫他们说,他们把我的想法说了,我怎么办)、“担心者”(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他们会笑话我的;我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他们说出去了,怎么办)等等。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但没有互助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1.随机组合,“满月”解散

每月的第一周为小组组建周,采用数字抽签分组、动物抽签分组、拼图分组等方法随机分组。打破班内勾心斗角的小团体,消除个别学生在以往分组时不被人选的尴尬,消除学生眼中教师的操纵意识,扩大学生的交际面,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

小组的组合,在变动中要稳定。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每个组一般是根据学习一个主题的内容和组员的融洽情况来定,长则一个月,最短的要两个星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我们把握的原则,这里所说的分,是指处于组合期间集体行为的解除,形散神聚。

我们欣慰地看到,这种随机组合,“满月”解散分组的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它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学生变得善于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

2.共定规则,重在自律

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不仅要自觉执行小组集体的共同约定,而且要能理解这种共同约定,形成共识,化为内在需求和自觉的行动,这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也是从“从动”到“主动”的合作过程。例如,“茶花组”的互助规则为:齐心协力,各尽其责,互助互爱,死守秘密,认真倾听,参与讨论,意见不同,多多商讨,茶花香,多品味。

在合作的情境中,学生一般表现得较有信心,有安全感,不担忧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

3.分工明确,合作互助

有分工,才会有合作。每组有组长、记录员、录音员、记时员等,商议好各角色的具体任务。每隔一段时间,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探究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验。

4.小组辅导员,采用聘用制

聘用本组成员认为最信任、最好的科任教师为该组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双方议和,签定聘用合同书,按合同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权利。其中,合同书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有权解雇不称职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实践证明,这实际上是师生关系的革新,双方都吃“斤两”,它有利于师生平等相处,互尊互爱,使双方都珍惜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小组探究内容选择策略:针对学生心理需要,捕捉辅导内容

学科课程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如果探究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感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辅导效果就不佳。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针对学生心理需要,捕捉辅导内容。

1.捕捉与学生心理发展相关的内容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必须解决的问题。如,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使用大脑,如何培养自信心,异性如何交往,班干部应具有哪些心理素质等等。

2.捕捉与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内容

选择此类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心理困惑的办法。如,害羞的问题,嫉妒的问题,自卑的问题,逆反的问题等等。

(三)小组探究辅导策略:珍视小组探究过程,注重心理互助

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辅导组织形式上整合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优化小组探究过程,互动互助,相互促进,充分地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改变以往“要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被动局面,把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实现学生自觉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化。实践中,我们主要使用以下几种策略:

1.创设民主、和谐的人性化辅导氛围是小组探究的前提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的真情流露,心灵的交融。心理辅导,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依赖于彼此信任、民主、平等、和谐的辅导氛围。现在大部学生见了班主任还是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样能“心灵交融”吗?很显然,必须创设和谐的辅导氛围,一方面,教师树立新型学生观,从自身做起,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民主、互助的意识,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努力进行自我角色转变,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着力打造一种安全、信赖、温暖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倍感亲切,使小组探究的运作成为可能。

2.以教师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小组探究的灵魂

据一位资历很深的心理咨询教师调查显示:中学生烦交往,小学生怕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教师。教师心理素质偏差,造成学生心理素质扭曲、变形。如:某学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小C,平时早到校,晚回家,辛辛苦苦训练,过五关,斩六将,才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回校一对题,难题做对,简单题目可做错了,仅一分之差就未夺冠军。辅导教师一时激动(其实是心理素质差),竟拍桌子,叹气,可怜的学子,可想而知。据我们所知,那次之后,小C再也没参加数学小组。事实上,平时教学中,类似情况较为普遍。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教师给学生的个人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当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小组探究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面的,教师是小组探究的一员,是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直接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这用来形容小组探究式的心理教育的工作状态,是最恰当不过的。只有处在这种状态中,小组探究方可进行,才能有效,这是我校小组心理辅导教师的最大体会。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的心理辅导教师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实的我面对个性不同的成员:

拥有一份自信 虽说心理健康教育“神”难定,但学生的“脉膊”好搭。学生在校求学是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脉。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也是如此,探究学习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按部就班。这对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挑战,挑战就是机遇。庆幸的是我们十年寒窗,一个又一个挑战,靠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教师。简单说我们是过来人,对于当好小组心理辅导教师应有一份自信——会学习就有自信。有了自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只要努力就能办到。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参加者的风范,要积极进取,敢于实践,持之以恒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小组成员树立典范。

善意理解和沟通 在小组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师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误会,误会是师生、生生交往的“杀手锏”,很容易导致师生、生生之间的埋怨、猜疑、不信任。这样会造成小吵小闹,或有人无故不参加活动。这时,小组辅导教师不仅要及时地发现并想办法解决,同时,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和人际交往的启发。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理解和沟通。首先教师要给成员以暗示,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教师是可以理解的,没有责怪的意思。当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观点时,要各抒己见,先交流,教师不要想一下说服学生,很多时候也没有必要说服;当其中一个学生与教师发生矛盾时,可采取迂回战术,先和其他成员商量怎么办;当有成员犯错误时,可以电话联系告知你犯错了,老师也有错,老师对你关心的不够,以后喜忧哀乐咱们一起承担。

锁定平和的心态 在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的一番话语令我们难忘:“老师们,心理辅导教师至少拥有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试着用它们开展工作吧!”小组探究中我们倾心付出,迎来了学生对教师的真诚、关注和共情,而且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学生关注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的方面面面,点点滴滴。辅导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人处事的方式就成了组员们的一面镜子。然而,活在世上的人,十有八九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有了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坚信“乌云过去,总能见彩虹”。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平和的心态,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正确归因,做个乐观、开朗的人。

3.运用赏识激励的手段是小组探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我们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欣赏成员的探究。多一份支持,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呵护,少一份苛求;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挑剔。教师的微笑,激励的眼神,鼓动的话说,可以使学生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驱散积聚在学生心底自卑的阴影,可以诱发他们心中萌芽的探究冲动。在探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我们认为,组内竞争,不利于小组成员的真诚交流合作,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使有的学生逃避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不利于学生间感情的培养,容易产生敌对情绪。而组际间的竞争,是一个小集体与另一个小集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较量,它有助于组内成员交流,设法战胜对方,很自然地促进组内成员的合作,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避免了个人失败造成的伤害。在组际中,组际成员不会“成仇”,因为小组是“流动”组合,这一次是对手,下一次可能就是合作伙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几轮循环,大家看中是集体的荣誉,而同学之间——作为个体,则是友好相处。

善于反思,自我激励 小组的记录记录的是对小组探究的进展、发现、收获及体会。作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小组成员自我反思,借鉴他人经验,实现辅导内容内化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记录了这段探究的历程,翻翻记录——个人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希望。

杜绝否定,提倡建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最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鼓励。”对此,我们坚持一个原则:观点不一样不要紧,没有对与错的分别,就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一样。在交流过程中,用平等、商量、征求等语气提出整改的建议,这对成员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

4.突现探究过程是优化小组探究的关键

小组探究过程就是学生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突现探究的过程,优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过程中感受健康,发展自我。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组探究过程的五步曲:

第一步:发现问题,自选课题。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展开小组探究,我们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搜集有关信息资料,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如:“茶花组”《怎样克服报复心理》的课题来源为:“一天中午,交语文课堂作业本时,组长发现一向受老师表扬的倪宇佳同学的作业本不见了。这是我班最近丢失的第三本作业本,而且都是作业最认真的,一本是语文课代表的,一本是最近作业进步最快的。作业本在教室里怎么会丢呢?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找小组成员和辅导教师谈了,经成员讨论交流和教师的指导,大家认为:某些同学出现以上攻击性的行为,可能存在报复心理、嫉妒心理。经小组成员商讨决定,本次的探究的课题为:怎样克服报复心理?

第二步:设计方案,自定内容。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问题,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参与方式,确定最基本的研究目标,拟订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第三步:实践体验,自主探究。按照拟订的研究计划或方案进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反思讨论,自我评价。个体的回顾反思、集体的交流讨论是小组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着力指导学生写好体验日记,整理好活动总结,组织好集体心得交流会,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完善小组研究的成果。

第五步:成果展示,自我激励。学生将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可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召开辩论会、研讨会、编写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并将研究成果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乃至更大范围发表。

三、实践的反思

在小组探究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体验着探究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引发的思考是广泛而深入的,选取要点来谈谈:

(一)感受成功

1.小组探究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

我们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6张。

2.小组探究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小组探究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交友、尊重、理解和成功的需要,可以利用辅导内容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丰富情感,锤炼意志,形成积极、稳定的心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树立心理求助意识,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处理一些心理问题,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如,原来我带的好几届班级,学生到四年级就没有人愿意当班干部。究其主要的原因是原任的班干部觉得,一至三年级时的学生听话,进入高年级后,班上的学生不听话,同学的关系难处理;新的班干部觉得从来没有干过,担心干不好。自从小组探究开展以来,学生讲究交往的技巧,学会合作,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很多,学生乐于交往,并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敢于挑战,善于探究失败的原因并正确面对,学生会主动报名当班干部,其用意是有意识地锻炼自我。

3.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得到了培养

小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现在,学生愿意以探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探究,去研究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现象。学生逐渐认识自我,也进行自我疏导。如“茶花组”中的成员,在处理与班干部的一些磨擦时,自觉地运用心理换位,把自己假设成班干部,看到违犯纪律、有损班集体的事应该不应该管呢?从而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能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或不愉快,从而消除报复心理。

(二)反思不足

我们的探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小组成员对辅导教师的过度依赖。辅导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能力低估,放的不够,做的太多;另一方面是学生过度的依赖。

2.自我约束力较差的成员容易失控,辅导教师要与这些学生维持亲密关系,往往会忽视这样做在小组成员成长中的负面影响。

篇5: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学校全体老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确保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全面完成健康教育目标任务,推进本校创建县级卫生城市相关工作,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张红成(校长)

全面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副组长:陈沛路(副校长)

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安排,专项整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

组员:李辉(德育处主任)

主管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学校健康教育项目的达标和落实工作;指导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建档工作: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安全隐患的检查、督办工作;负责学校控烟工作;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有关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组员:肖友军(教导主任)

负责健康教育师资的调配、教材的征订、课程的设置等工作。

组员:夏国成(总务主任)

负责学校健康教育硬件项目建设的工作;负责对学校食堂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督促、检查和考评;负责学校食堂卫生和环境卫生工作有关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组员:王正和(艺体组组长)

负责学校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对年级组、教研组等部门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动态、信息的收集和编发工作;协助学校健康教育文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组员:龚广梅(校团委书记)

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工作;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有关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组员:杜茂坤、徐昌盛(体育健康教师)

负责学校学生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参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篇6: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

为深入推进中心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经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中心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额尔敦木图 中心主任

副组长:海彬党支部书记

成员:李凤泽中心副主任

田建宇中心副主任

陈世文行政办公室主任

岱青结核病防治科科长联络员

哈达包虫病科科科长兼放射科科长

满都拉传染病防疫科科长

刘杨传染病防疫科

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陈世文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行办予以协助。通知

篇7: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以提高矿泉社区整体环境卫生、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教育水平为宗旨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推动社区和谐创建和开展文明卫生、体育健身活动中起重要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具体人员分工如下:

一、组 长:王淑霞

主要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包括制定全年小组工作计划方案、协调社区活动中涉及的上下级单位、全面分配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等。

二、副组长 刘兆强

负责全面落实小组的全年计划,协助组长具体实施各项工作。负责活动中人员的调配,确保小组任务目标的实现。

三、组员

负责社区活动的举行全过程的宣传、通知、组织、秩序维护、活动照相、活动总结和信息上报工作。

刘淑艳:负责各项活动的计划、通知、活动安排、活动总结等文字材料的整理和汇总存档;

时 涛:负责社区大型活动的活动记录和活动情况总结;

姜藏容:负责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负责活动中影像资料; 王文海:负责社区健身房内活动的组织和秩序维护工作,负责活动人员的登记和总结工作;

篇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1、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 尤其是农村孩子生活、学习比较单调, 交往环境受到极大限制, 再加上留守孩子增多, 所以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

2、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人们比较陌生。即使是教师甚至领导, 不以为然的也不在少数。加之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 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发动群众, 加大力度, 开拓创新。

3、虽然学校有心理咨询室, 但因害怕歧视的目光等种种原因, 同学们即使有心理问题, 也不敢去, 不愿去。传统陈旧的教育方式和咨询方式在与学生交流、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效果不是很明显。

二、成立心理互助小组的理论依据

1、关爱生命, 以生命教育的理念统摄心理健康教育, 使心理

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心灵, 而不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外在于学生生命主体的工具。

2、朋辈心理咨询理论。

朋辈心理咨询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 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的理念有: (1) 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心理咨询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 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 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 (2) 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 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 (3) 心理咨询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学生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互助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 他们生活在学生之中, 最容易发现问题, 最容易沟通。对他们进行选拔培训, 充分发挥学生朋辈辅导的感染力, 让他们在自助的基础上学会互助, 在互助中和谐成长。

三、心理互助小组的组织实施

1、以心理委员为骨干, 以“心灵小天使”为助手成立心理互助小组

我们首先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建立心理档案。然后对那些心理健康、乐观进取、乐于助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经班主任推荐候选人, 学生投票选举, 心理教师考察并负责培训, 每班产生男女各两名“心灵小天使” (其中男女各一名“心灵小天使”同时当选“心理委员”) , 组成心理互助四人小组。“作为一名参与者, 我有太多的感想忍不住要与大家分享……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 更加积极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是学校一名“心灵小天使”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的真情表白。

2、设立心理聊天室——“心灵彩吧”

心理互助小组除了随时随地帮助同学, 进行心理互助活动外, 我们还开辟了一个聊天室——“心灵彩吧”作为方便同学们交流、咨询的专门场所。并在网上注册申请了一个“心灵彩吧”QQ群, 可以自由加入, 自由进出, 自由交流, 敞开心扉话“心理”, 互帮互学, 共同成长。

3、心理互助活动的实施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其必要性。定时开放“心灵彩吧”, 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开办心理咨询橱窗专栏, 定期出版心理小报, 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登载“心灵彩吧”活动安排, 报道心理互助活动概况。

(2) 心理互助小组的心理互助活动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互助式心理训练。互助式心理训练是一种群体式的心理互助活动。同学之间的督促、提醒、启发和鼓励有时比教师的更重要更有效。他们会在接受别人的训练时, 通过情感的交流, 用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去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在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时, 会主动纠正自己和别人的不正确训练方法, 会纠正别的同学的心理偏差, 从而达到互相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互助式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角色扮演训练法。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如扮演班主任、教师、企业家、明星、导游、主持人、服务员、清洁工等角色。让每个学生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场合, 不断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 适应不同社会环境, 学会社交技巧和应变能力。也可以排演心理剧, 达到艺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双赢。

互助式心理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 不仅需要别人关注, 而且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 尤其是遇到挫折时都有寻求帮助的愿望。开展互助式心理激励就是指导学生彼此给予积极的刺激。例如, 每年新生入学之后, 容易出现不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对此, 心理互助小组成员就主动接触该类同学, 跟他们谈心, 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激励其积极进取,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新生的心理问题。此外还有其他的做法:如心理互助小组成员帮助“困难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发动学生互赠格言活动, 遇到节日互赠贺卡等活动帮助个别学生战胜挫折, 互相鼓励, 共同克服困难, 迎接挑战等。

互助式心理辅导。第一步, 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自己希望得到辅导的心理烦恼或心理困惑。不署名, 用代号或绰号。写好以后全部交上来;第二步, 交错发给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写好以后全部收齐;第三步, 发回原来的学生, 让其对“辅导者”的辅导予以评价、打分, 写好以后全部收齐, 教师对“辅导者”的辅导给予鼓励性评价;第四步, 发还给“辅导者”, 让其了解自己的辅导水平;第五步, 全部收回归档, 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和高质量的辅导在全班表扬, 并请学生发表补充辅导意见。

互助式心理暗示。互助式心理暗示是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 含蓄间接地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同学之间的互助式心理暗示之所以效果比较好, 主要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切, 共同点多, 影响力大。从效果看, 含蓄的暗示要优于命令式的要求。同学之间往往命令少、要求少、强迫少, 从众多、模仿多、默契多, 所以同学之间开展互助式心理暗示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 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组织心理互助小组成员举办“心灵小天使咨询艺术沙龙”, 让他们交流心得, 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对心理委员和“心灵小天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心理委员应定期汇报工作、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

四、心理互助小组, 成为绽放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

如今, “请让我来帮助你, 就像帮助我自己”, 已经成为活跃在校园的心理互助小组成员的服务口号, 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及时调节同学情绪, 主动化解心理困惑, 积极协调同学关系, 主动帮助有心理需要的同学, 为大家做一般性的心理辅导。遇到突发事件时, 他们在紧急干预的同时, 及时报告学校, 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学校建立起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心理互助小组“三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阶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同龄人同性别的亲和性, 使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形成网络覆盖, 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起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作用。

这种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在同辈及朋友之间进行的可以在咨询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互动关系, 咨询员可以更好地深入来访者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咨询效果比较明显, 同学之间各自的优点相互滋养, 缺点相互警醒;生活的快乐相互分享, 痛苦相互分担;遇到困难挫折相互激励、督促。同学们在集体的怀抱里感受着灿烂的阳光, 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 深入人心, 在同学们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受到了真诚的欢迎,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广泛开展, 形式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便于操作;而且一举扭转了学生对心理咨询讳莫如深、扭捏作态的被动局面。

心理咨询永无止境, 我们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究、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提高这项活动的规模和水平, 使之成为绽放在校园里的一朵奇葩!

摘要:传统陈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咨询方式在与学生交流、改善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效果不是很明显。朋辈心理咨询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 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介绍了成立心理互助小组的背景、原因和好处等。

篇9: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摘要: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致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由于本病涉及危险因素较多,发病后的致残率高、等,病后怎样配合治疗就成为目前患者就医的首要问题,我科总结了16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责任小组负责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认为效果较好。

关键词:责任小组式护理健康教育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5-02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致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由于本病涉及危险因素较多,发病后的致残率高等,病后怎样配合治疗就成为目前患者就医的首要问题,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科,对156例脑卒中患者实施责任小组负责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1月-2012年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龄17~84(58.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02例,初中及以上54例。

1.2方法。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护士依据患者资料进行评估后自行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按计划施教。实施责任小组负责制,由责任小组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病房内设组长1名及责任小组3名,组长主要负责指导并检查本组责任小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质量,指导各级护士严格按护理程序工作,参与健康教育。责任小组共同分管4~8张床位,白天保证有1名责任小组当班,负责所管患者的全部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1。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性别、疾病的种类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患者的接受能力而实施个体化教育。1次/d,15~30min/次。教育内容以卒中教育单上所列的内容为主,让患者选择其想知道的内容,并将选择结果作标记;患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病情提出相关问题。教育目标由护士和患者共同制订。护士根据患者选择的教育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法以语言教育为主,辅以小组示范性教育与实物教育、个别指导、床边教育和书面教育。有系统、分阶段、由浅入深地进行宣传教育并定期检查患者的健康教育落实情况。适时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教育形式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或重新制订计划,直到实现教育工作落实。

2健康教育

2.1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为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健康教育的可信度,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成标准护理教育计划。

2.1.1疾病知识方面。①疾病的名称;②诱发因素;③讲解脑血管病的症状体征及病情好转或加重时的表现;④发病时的自我保护措施。

2.1.2药物知识方面。①应用药物的名称;②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③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2.1.3饮食指导。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②食量;③戒烟限酒。

2.1.4心理指导。

2.1.5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指导。

2.1.6卧床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指导。①预防褥疮;②预防坠积性肺炎;③预防泌尿系感染;④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1.7出院康复指导方面。①预防再发作措施;②出院后服用药物的名称及用量用法;③病情观察知识;④到医院复查指导。

2.2健康教育的方式。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因人而异,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2.2.1口头教育。口头向患者讲解本疾病的基本知识,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2.2文字叙述。将入院介绍、防病保健、出院指导等打印成卡,在护理查房中适时指导患者学习,对不识字的患者进行个别讲解。

2.2.3互相交流。请症状典型且治愈的患者于出院前与新入院患者开交流会,并介绍自我护理及保健的经验和体会。

2.2.4示教。对有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亲自实施康复锻练,指导并教会患者家属功能锻练的方法。

2.3教育内容。

2.3.1心理健康指导。脑血管意外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受损的部位范围、程度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由于初次患病或发病后出现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出现抑郁症,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失眠、企图自杀等2。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高级神经系统对情感释放失控,使患者情绪极不稳定。我们应以和蔼热情的态度、恰当的运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向患者讲解脑血管病的病因、诱发因素及临床表现,指导疾病的发病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保持良好心态,安心治疗,可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创造良好的基础。对有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能用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

2.3.2饮食指导。脑血管病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在饮食上要做到饮食有节,每餐不宜过饱,戒烟酒。如低盐饮食:人体对盐的生理需要量为5g/d,而国人的食盐量大大超标,以小号中华牙膏盖子一满盖为1g,患者可自行控制。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应避免食用肥肉、动物的皮、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带、山楂、木耳等降血脂的食物。

2.3.3药物指导根据患者需要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指导:讲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服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治疗,如出现不适,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致胃肠道反应或溃疡,应告诉患者饭后服用4。在用药的过程中,若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或胃出血,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用药。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时,应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可凭自觉症状擅自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如静脉输液20%甘露醇250ml应在30min内滴入;如为复方甘油500ml应以25滴/min为限。讲解用药中的注意事项。

2.3.4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练指导。首先讲解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的意义,其次保持患肢良肢位,防止肢体挛缩、变形,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肢体康复功能练习 通過锻炼防治瘫痪肢体的萎缩,促进运动代偿机制的发展。通过采取按摩患肢被动运动,健肢的主动运动,调整姿势,使肢体的各个关节全方位地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密切观察锻炼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的恢复情况。

2.3.5并发症的预防指导。卧床患者应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并叩背,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3小结

将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方式融于护士职责并在护理活动中加以应用,以达到完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3,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做到自我护理,自我保健。这充分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同时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责任小组负责制使护士相对固定,责任小组在尊重和关心患者的同时,将自己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全面地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效应。这种人性化服务,受到患者及家属普遍的赞赏。

参考文献

[1]袁凌.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张云霞,王艳萍.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上一篇:道口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下一篇:门禁控制系统建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