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时机和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

2023-02-04

妊娠前确诊为糖尿病者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间确诊常叫做妊娠期糖尿病, 后者在糖尿病孕妇中占的比例更大[1]。 妊娠和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因为空腹血糖水平较低,易使孕妇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症状。 而糖尿病孕妇若血糖控制不良,易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对母婴安全及预后影响较大[2]。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临床治疗时机不同,对母婴预后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为此该院对孕34周前诊治及孕34周后诊治的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预后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饮、多食、多尿等临床表现,经尿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以及OGTT(口服葡萄 糖耐量试 验 ) 检测 , 糖化血红 蛋白值均 超过8.5%,空腹血糖值均在8.0 mmol/L以上 。 其中55例在孕34周前就已确诊并开始治疗,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28.45±1.03)岁,体重(55.62±7.64)kg,身高(164.80± 5.22)cm,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24例 ;另外55例患者在孕34周后方进行诊断以及同样治疗, 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72±0.96)岁,体重(56.17±7.49)kg,身高(164.22±4.84)cm,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25例。 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产次以及治疗方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空腹血糖检测超过5.8 mmol/L即可确诊;2OGTT试验,患者空腹12 h后予以75 g葡萄糖口服,若空腹超过5.6 mmol/L,1h超过10.3 mmol/L, 2 h超过8.6 mmol/L,3 h超过6.7 mmol/L, 满足任意两项即可明确诊断;3尿糖检测呈阳性时,需根据空腹血糖进一步诊断。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1饮食治疗。 在降低高血糖的同时避免出现低血糖、饥饿酮症现象,而且要为母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合理控制热量摄入,使孕妇体重合理增长,确保胎儿安全;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保证每日三大餐、三小餐,三大餐均按正常时间进食, 三小餐食物是从正餐中匀出, 时间一般设为: 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晚上睡前,可配些鸡蛋、牛奶等,延缓葡萄糖吸收,以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在选择食物方面,每日应食蔬菜至少500 g,其中绿色蔬菜至少占50%。 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鸡蛋、牛奶、精瘦肉等。 谷类主食可选择米面等精粮,保证大米和面粉混合食用,适量掺加其他粗粮杂粮作为副食。 每日摄盐量控制在6 g以内,植物油在20 g以内,避免油炸、糖渍食品,口味以清淡为佳,也可适当采用调味品。 水果在血糖控制稳定后,两餐之间食用,不可食用糖类较高的水果。 此外,松花蛋、动物内脏等胆固醇较高的食物禁止食用,各种糖类、坚果类、油煎油炸食品也尽量限制,治疗期间戒烟戒酒;2运动治疗。 餐后不要立刻卧床休息,尽量在餐后10 min时外出散步30 min左右;每日坚持适当锻炼,进行有氧运动,除了散步,也可上下楼梯;以上肢运动为主,加上一些简单的下肢运动。 运动量不能过大,时间需控制好,但孕妇明显感觉疲累时应立即停止回病房休息。 通过合理的运动指导提高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提高机体功能,促进代谢;3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若患者高血糖仍不能达到较好地控制,应改用药物治疗,予以胰岛素皮下注射, 多选择在餐前30 min进行。 考虑到胰岛素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服用时还应结合患者病情、孕期和实际血糖值予以适当的调整, 将血糖值控制在最佳水平,空腹血糖小于5.6 mmol/L,餐后2 h血糖量不超过6.7 mmol/L;4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及病情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并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3]

1孕妇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包括羊水过多、 高血压、产后感染、酮症酸中毒等;2婴儿临床状况,包括新生儿出生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前者主要有体重、早产率、死亡率几方面,后者主要有低血糖、呼吸窘迫、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 χ2检验。 若P<0.05则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经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儿临床状况对比

观察组存活新婴儿平均体重为(3385±428)g,3例为早产儿,1例围生期死亡; 对照组存活新婴儿平均体重为(3650±462)g,16例为早产儿,4例围生期死亡。 经对比,观察组新生婴儿出生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有8例新生婴儿出现并发症, 包括呼吸窘迫3例,低血糖2例,巨大儿2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对照组有27例新生婴儿出现并发症, 包括呼吸窘迫12例, 低血糖7例, 巨大儿4例,高胆红素血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9.09%。 经对比,观察组新生婴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在国内的发生率约为1%~5%, 产后孕妇的糖代谢一般都能恢复,不过以后极有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极大。 而且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孕妇妊娠后需得到良好的照顾,而生活条件改善,使得家属予以太多的营养摄入,进食了大量食物但缺乏锻炼,逐渐便形成了糖尿病;第二,孕妇妊娠后特殊的生理反应使得体内激素明显变化, 胎儿需要从母体中不断获取葡萄糖,以至于母体妊娠期间排糖量增加。 由于对葡萄糖需求量增多,胰岛素抵抗分泌显得略有不足,致使耐糖量下降,在妊娠中晚期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较大[4]。 血糖过高对母体和胎儿都有很大危害, 易引起母体各种并发症,如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产后感染等。 同时, 血糖过高还直接影响着胎儿发育, 对胎儿胰岛 β 细胞加以刺激,使其产生大量胰岛素,引起胎儿代谢异常, 极易出现婴儿低血糖、巨大儿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导致婴儿直接死亡。

妊娠24~28周时, 胎盘分泌的各种抗胰岛素激素明显升高,在妊娠32~34周时达到顶峰,因此在24~28周时应进行葡萄糖筛查试验,若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在孕32~34周时应进行复查。 很多孕妇在患病后并无明显症状,以隐匿发病居多,若只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可能会出现漏诊,所以还应结合其他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这说明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断,对母体分娩以及母婴预后都有着很大影响。 糖尿病血糖控制并非易事,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所以有些专家学者认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后由于诸多因素没能及时的诊断治疗, 发现时已到了妊娠后期,治疗时间太短,血糖控制效果有限,从而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多,易出现婴儿畸形、死亡等情况。 在该研究中, 观察组55例患者均于孕34周前就已确诊并予以治疗,对照组55例则是在孕34周后才进行诊治,从治疗结果中可知, 观察组母体并发症和婴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婴儿早产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有着很大影响。 但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 这就要求必须尽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并予以有效治疗,将其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胎儿死亡率[5]。

为合理控制孕妇血糖,常通过饮食、运动、药物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只能对血糖水平加以控制, 饮食指导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 首先,总热量和脂肪含量应严格限制,每日食物热量控制在7 500~10 000 k J内,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脂肪和蛋白质各占20%~25%。 补充足够的营养,包括维生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每日5~6次进餐,同时饮食也不能过分的控制,否则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饥饿性酮症,限制胎儿生长。 缺乏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还应保持一定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爬楼、游泳等,保证孕妇有良好的体质。 若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需考虑采取药物治疗[6]。 妊娠期间可使用的降糖类药物有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两大类,前者是目前公认的降糖药物,是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治疗首选药物。 后者则因为可能给母体和婴儿带来风险而存在着很多争议。 常用的胰岛素制剂包括: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其中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临床应用最广;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Aspart和Lispro,起效迅速 、有效作用时间短 ,低血糖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不会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低血糖、 先天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是目前惟一被批准可以用于妊娠期的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类似物。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以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5例均于孕34周前确诊并予以治疗,观察组55例于孕34周后才进行诊治,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观察组婴儿出生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预后情况有不同影响,尽早诊治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母婴预后,治疗时机,并发症

上一篇: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下一篇:论互联网背景下服装行业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