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维度

2023-05-26

第一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主要内容

三个维度的主要内容:

“维度”包含三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解和认识。主要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其中,“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是核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追求。

2、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要求:关爱学生(全身心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要求:(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2)尊重规律,因材施教。(3)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个人修养和行为。主要要求:“内外兼修”和“为人师表”。

(二)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

1、教育知识。主要包括:(1)有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知识;(2)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知识。

2、学科知识。所谓学科知识,即有关任教学科的知识。

3、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1)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2)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通识性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三)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1、教学设计能力。主要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导学设计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要求:教学环境创设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有效教学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主要要求:(1)班级管理能力:建设班级和开展班级活动。(2)育人能力:结合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组织开展德育、健康教育和学生指导等的能力。(3)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主要要求:评价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教学评价(或反思)的能力。

5、沟通与合作能力。主要要求: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6、反思与发展能力。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

十四个领域主要内容: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二篇:教师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和十四个领域

作业标题: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作业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十四个领域是: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第五,教育知识; 第六,学科知识;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第八,通识性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 第十,教学实施;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小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小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小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学小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小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学小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学小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学小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学小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学小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第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学小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学小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小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学小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小生发展。 4.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三篇: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中学生的人格”,“信任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中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中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2.“专业知识”部分

《标准》从中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中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学教师仅仅只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特点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中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需要了解学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了解初中和高中衔接阶段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对中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中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中学教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也正是综合性特点特别要求中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中学教育与教学理论。中学教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养成性、启蒙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学教师应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通识性教育要求所关注的是中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3.“专业能力”部分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如要求“制定中学生个体教育教学方案”、“发现和赏识每一个中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自我评价”等;同时体现出了建构主义(如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教育智慧(如要求“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智能(如要求“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育新理念。 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

第三,关注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中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要求,即“涉及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教育教学)活动”,这是遵循中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中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每一个中学教师都应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这是考虑到中学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人际互动这一活动特征,因此对中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合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中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提出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十四个领域是: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第五,教育知识; 第六,学科知识;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 第八,通识性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 第十,教学实施;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第六,学科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2.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3.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4.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第七,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2.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3.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4.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通识性知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九,教学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3.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第十,教学实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 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 4.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5.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

第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37.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4.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5.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6.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 7.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第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十三,沟通与合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3.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4.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第十四,反思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四篇:教师三个维度

1. 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

(一)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二)十三个领域: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5、小学生的发展知识

6、学科知识

7、教育教学知识

8、通识性知识

9、教育教学的设计

10、组织与实施

11、激励与评价

12、沟通与合作

13、反思与发展

第五篇:教师教学素养的四个维度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的教学素养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下面笔者以《小数的初步认识》2002版与2013版教材片段为例,初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

一、文本解读能力――教学素养的前提

文本解读素养是教学素养的基础,决定着后续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2002版与2013版的教材编写变化很大,教师应学会从教材编写变化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最终为教学设计的完成奠定基础。

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0.1的形成,2013版教材和2002版教材均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用米制系统进行教学。但二者处理教材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2013版教材增加了线段图,以图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突破对0.1米的认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的线段图,为学生用小数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提供直观支持。

许多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小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具体感知小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2013版教材借助线段图,让学生在分数与小数之间打通思维通道,学生显然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0.1米”。显然,在图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更有效。

二、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素养的关键

教学设计能力是在文本解读基础上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它是教师教学素养的核心。针对2013版教材,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准确地界定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设计达成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解读文本之后,初步解读出课时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设计奠定基础。《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两位小数;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经历小数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2013版教材教学片段而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0.1米的形成,最终为抽象出0.1创设条件。因此,这里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0.1米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基石在于教学设计能力,很多教师的课堂演绎能力不成问题,但是教学内容设计却非常一般,这其实是该教师教学素养一般的体现。高明的教师,其教学内容设计必有独到之处。对于2013版教学片段,有位教师是这样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设计(以课堂实录的形式):

师:你能在1米中找到1分米吗?

生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师:谁能再说说看?

生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分得的一份就是1分米。

师:像这样的1分米是从1米里面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那我们还可以说它是1米的十分之一。谁来说说1米的十分之一是怎么来的?

生3: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

师:你讲得真棒!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米。谁能说说十分之一米是怎么得到的?

生4:也就是1分米。

生5: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分得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米。

师:数学上也可以把十分之一米写成0.1米。现在你能说说0.1米是怎么来的?

生6: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就分成了10小段,每一小段就是0.1米。

师:谁能说得更好一点?

生7: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就是0.1米。

师:刚才我们在1米里面找到了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谁能说说他们在得到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8: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

3.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素养的保障,图形结合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方法设计时,教师要学会结合图形促进核心问题的解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简单大方的课件,将学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教学问题在多媒体课件的铺垫下,实现“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1米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米”、“0.1米”依次呈现,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的核心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素养的支撑点,教师教学素养的硬道理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会思考、会回答”,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与润物无声的提示语,下面就以笔者在执教上述教学设计时的课堂教学表现来窥视教学素养:

教师先进行引入环节的教学:我们先从1分米=( )米开始研究,一起请图来帮忙(课件出示图)。自然,这个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在1米中找到1分米吗?这个问题直接、简明、扼要,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找出1分米后,教师让学生多次表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这就是教师教学中加强学生印象的素养!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学过还可用什么数来表示的呢?”学生经过回忆,得出:像这样的1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那我们还可以说它是1米的十分之一。然后把“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这段话平移缩下来,在多媒体课件上变成“1米的十分之一”。显然,从1分米到“1米的十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跨度,教师的教学素养体现在这里,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在这里预设请三个学生说“1米的十分之一”是怎么来的。

理解了“1米的十分之一”后,那么“十分之一米”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在这里设置了讲授式教学:“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米”;又通过“谁能说说十分之一米是怎么得到的”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

接着教师设计了“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的环节,然后追问:“现在你能说说0.1米是怎么来的?”让学生在不断表述中加深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环节,那是不够的,教师设计了“刚才我们在1米里面找到了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谁能说说他们在得到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一问题,试图让学生得出“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这个本质规律来。

显然,教师的教学素养在于灵活、完全地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并加入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决断,显示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素养。

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素养的体现

教师教学素养的归宿在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不但要学会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更要学会反思教学,从而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素养的提升。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乃至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素养不但体现在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片段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案例论文参评或发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素养,需要教师通过文本解读来把握教学的要点,通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的意图,通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实现素养的提升,唯此,教学素养的提升就有了扎实有效的根基。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上一篇:中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学教学质量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