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兴趣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学习与兴趣范文

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康 震】

在我的感觉中,过于长久的复习,容易使人陷入麻痹状态,从而失去对新事物的敏锐感觉;而短暂的复习,又只能使人们浮光掠影地进行一次扫描;如果不进行反复的提纲挈领式的复习,时间不长便会忘得一干二净。我们要想办法调节自己的心理,使我们不致于对一切失去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经常从自己研究的东西中找出新鲜的东西来。

其实,这种使学习变得有趣的工作,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加以体会,因为兴趣是一切创造的根源。在复习中,如果我们老是盯着那些前人总结好的东西折腾,我们的思维将逐渐僵化,我们的创造力将一再衰竭。 首先,我们在学习中可以找到有趣的东西。例如"龟兔赛跑"的谬论(速度快的兔子追速度慢的乌龟,只能使彼此的距离无限接近,但永远追不上),可以使我们的目光从宏观中观察微观,发现两种眼光将可能造成的现象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将这种类似的东西推广开来,可以创造出类似的谬论,从而较好地掌握数列方面的有关知识。另外,也可以将某一数列的表达式翻译为类似"龟兔赛跑"这样有趣的故事,从而使枯躁的理性思维转换为活泼的具有动画式的故事,任何一个人的兴趣必将得到激发。

其次,我们要努力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例如,我们坐车转弯时,斜射的太阳光会在车窗上造成阴影与光线区的变化,我们由此便可以求出车身转过的角度有多大。夜间,我们坐在火车或汽车上行进或静止,车窗外同样有汽车或其他动体在运动,如果它上面也有灯光,我们是否可以根据灯光在我们车窗上移动的时间来估测它们的速度或距离呢。诸如此类,都能使我们娴熟地应用知识,激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推动力。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所遇到的"令人心动"的东西很多,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记在书页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复习时拿起来,我们学习时的兴趣就会如同海洋中的涌泉,永不枯竭。

然而,有些人毕竟不可能在平时有这样四面出击的主动性,那时我们应该如何弥补这个缺陷呢?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老师和报刊读物中得到帮助。老师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积累,必然能够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以特殊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许多学习报刊也常出一些有趣的题目,这些题目往往只需思考,计算不多,一般能够让人兴致盎然。其次,与同学讨论题目也能提高学习兴致,得到相同的收获。

评:抓住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往往正是培养学习兴趣的良机。在学习上,就是要有康震同学这种"四面出击"的主动性,才能有大的收获。说到头,好奇心是进取的关键。

【汤 宏】

人们学东西大多时候是凭兴趣。只要是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便努力去学,认真去学,甚至有时不吃不睡都行。而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愿去看,去学,就算压着他学也学不进去。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更多。因此,要想学好,必须培养兴趣,使自己真正喜欢上各门功课。

其实,各门功课都很有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例如,语文教你识字,使你能阅读古今中外各类书籍,充实你自己;语文教你表达,使你能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五彩斑斓的生活、写出的想像。许多同学都因此而喜欢上文学,文学给予人类无穷的欢乐。数学虽然只有十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字和一些运算符,却编织出了多少个五彩的花篮,绘出多少幅美丽的图案。当你沉浸在数学的海洋中时,你会感到其乐无穷,尤其绞尽脑汁后解出难题的那种欢乐是无法形容的。物理带你走向宇宙,去了解那无穷的奥秘。化学使你了解世界,了解生活,帮你解开一个个谜团。英语帮你了解异国风情,帮你走向世界,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有的同学不由得会问:"不错,我对一些功课比较感兴趣,学得不错,但很难对所有功课都感兴趣,这怎么办?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我想说的是"保持优势科目的优势,并争取扩大;对于不感兴趣的主科尽力而为,争取不落后"。其实,我从小学起就一直不太喜欢作文,以至每次考试作文分都不高,写的作文平淡无奇,毫无新意,也毫无动人、精彩之处。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学,就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另外,每个人都有惰性,只有克服惰性,主动去学,努力去学,你才能获得成功。

【王晓亮】

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高中时代正是一个爱玩的季节,谈起学习,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没兴趣"。有的是为父母所迫,或者是为前途堪忧,不得己而学习。这种状态下,根本就不想学习,如何谈得上"学得好"呢?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好些人会问这个。拿我自己来说,在初中,我对化学并没有什么兴趣。在高中,我订了《中学生化学报》,读着上面那些有趣的化学事例,使我感受到了化学的精彩与深奥(由好奇而转为想去了解它的原理,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与效率是成正比的。要想拥有很高的效率,必须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

评:王晓亮同学指出,好奇心是兴趣的根源。其实,推广到整个人类,好奇心正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动力之一,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因此,学习知识对于兴趣与好奇心的要求,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张 芳】

"勤奋 + 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 钥匙,如果说勤奋的结果是找到了一把钥匙,那么信心就是用钥匙去打开大门的勇气。人人都渴望成功,可是当只距成功咫尺之遥时,很多人开始徘徊不前,甚至退却,因为他们更惧怕失败。

记得在刚上高中时,我在班级中充其量只算是一个中等生。如果我就以中等生的水平来看待和要求自己,我就不会在这里同大家夸夸其谈了。我向来极其自信,从来不肯"还没动手打杖就先作逃兵"。事实也说明:每个人都有潜力,如果你不去努力尝试,潜力就会慢慢枯竭,你就会永远看不透自己。高中时候同学总问我,为什么每次考试总是那么好,其实答案就在于两个字: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稳定甚至超常发挥水平的保证。有时仅仅是由于缺一点儿信心,所有的理想都化成了泡影。

如果我们排除外界干扰的因素,可以认为成功就等于勤奋加信心。只有信心,成功的机率是30%,只有勤奋,成功的机率是70%;你不妨测试一下,自己在成功的答卷上是否及格了呢?

【张 煜】

高中的知识,并没有太复杂、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全部掌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力的相信。我们经常说自信的重要性,但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对自己不相信,尤其是在我们碰到挫折、遇到失败的时候。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次,我在考试中只得了第七名,由于我平时在班上一直考第一,所以,这次考试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于是我当时就有一些不自信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成绩开始下降,以后很难再上去了。但是后来,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了那次考试造成我成绩不好的原因,然后逐步去克服这些困难,而不是陷入盲目的自卑之中。后来,我的成绩又不断上升,重新回到第一名。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信力的强大,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周晓娅】

人们总说"以苦为乐",又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在我看来,很多有成就的人,当他们处于在别人看来十分艰苦的境况里孜孜不倦时,他们心中其实并没有苦,而是充满了充实、快乐之感的。有些事,我们心甘情愿去做;有些事,我们不得不做。那么,为什么不先把心情理顺,留一份积极与主动去做呢?这样才能做好,才能做成功。而成功之后,你便未必仍会觉得做之无益,反而会收获一份意外的快乐了。无论做什么事,要给自己创造一点主动性。

就象这学习中的兴趣二字。兴趣并非都是天生的。我初

一、初二时,学习成绩都只是中等水平,到了初二后期,一件小事竞成了我这一生的转折点。那时是一次数学考试,那时的我,考试也很不老实,总与前后桌对答案,但竟偶然地考了个将近90分的成绩。算是第

五、六名的样子。心里一阵高兴,偏偏这时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又走了过来,先赞叹了我两句,然后又给我细细地讲解做错了的题。她那时都讲了些什么,现在都已经没有印象了,但她那亲切的笑容,和自己那一刻隐隐的感动,至今仍那样清晰,使我的一生都感激不尽!我从来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优待,但在这偶然间竟是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从此,仿佛对数学有了一份亲切和责任,每日里看得最多的是数学课本,做得最快的是数学作业,问得最勤的是数学问题。当我感到自己迈入数学的殿堂,才知道这里面的缤纷美丽,我就象是一只蝴蝶,在花丛里留连忘返,不断地汲取花蜜。初始时,并不为考试,只为由衷的喜爱,渐渐地,有一日竟发现数学考试竟已是全班第一了,这一下更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更要把其他功课也学好。

记起了一个很有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在完全未经调查的前提下,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某班主任,他说上面写的人都是会很有成就的。于是老师们经意不经意间就对名单上的这些学生付予了更多的关注,于是这些学生竟也真的成了佼佼者。何其相似!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功,在他们不懂事的时候,环境尤为重要,大人们的信任和关注,能使他们更自觉更快乐地学习。所以,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实在是巨大的。有时我想,只要你坚定地相信一个人能干什么,最后他总能干什么,好事也如此,坏事也如此。

环境是外部条件,作为自己,是可以有一些办法的。我那时不住校,每日中午回家,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数学作业赶完。经常地会碰到一些难题,于是非苦思冥想,一定要解出来才肯往学校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难题,只要一到学校,肯定就会有同学来问我的,只有自己先解出来了,才好跟他们讲啊!这固然也是因为一点虚荣心,但在当时,却很好地促进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每一次给同学讲解完毕,总会接触到敬佩的目光,我的心里便会洋溢着自豪感和成就感。而正是这份成就感,促使我对学习更有兴趣,促使我第二天又将作业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便是良性循环。

所以当有同学问自己时,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要讲得简单,形象清楚,并且有耐心,那这位同学下回有了什么不懂之处,准还来问你。在我看来,被人问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它可以让自己受到锻炼,时时查漏补缺,理顺思路,还让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别人的信任,感受到了自己对别人是重要的,且又有一个融洽的同学关系,何乐而不为。

爱提问也是一个好习惯,不论是阅读课本时所想到而不理解的,还是做习题时遇到的困难,都可与老师讨论或请教。老师也是更为喜爱爱思考的同学的,赢得老师的赞赏和鼓励,无形中也促进了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评:周晓娅同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可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自身,希望大家把握住每一个哪怕只给自己创造一点点"成就感"的机会,借以增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总结】

我们之所以把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放在一起,是因为二者都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催化剂"。一个对学习充满兴趣,对自我充满自信心的学生,会在学习中永远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其学习效率会在无形中成倍地提高。这样的学生,其学习方式必然是主动的。

身为清华学子的江婕同学认为:"学习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她的美在于和谐,在于一种内在的平衡。"高!把学习看作一门艺术,首先表明她对于学习不存在任何抵触情绪,学习的艰辛,不过是对艺术的一种欣赏、一种探求。这种平静的心态,是她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学习的确是一种极为艰苦的脑力劳动,但是"苦"中的奋争,不就是学习的快乐吗?如果你在学习中,真正达到了"钻进去"的程度,一定会发现许多奇妙的东西,继续引发你的好奇心。这便促成了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自信心的作用之大,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自信的人,不仅永远快乐,而且百折不挠。

第二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新课程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老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学习,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甚至是学习的乐园。

为此,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技巧。从而提高我校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

我校物理教师以年青教师为主,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个人素质提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也比较薄弱,对教学研究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还有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时间能力有待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主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物理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概念。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

色。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教育家罗素说过:“教育是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

四、研究目标

4、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和有效途径,让学生能够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提高物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丰富教学经验,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五、研究内容

6、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达到增加学生学习热忱和兴趣的目的。

7、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学习、去探究并认识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收集生活经验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8、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六、研究对象

1、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2、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及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作用的研究。

3、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科学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七、研究方法

教无定法,创新无止境。学生学习兴趣受制于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因素,还有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因而,课题研究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主要采用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研究法,综述性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11—2012.12)选择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研究申报表

第二阶段(2012.12—2013.1)确立子课题,完成课题任务分解,明确课题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任务。

第三阶段(2013.1—2013.2)实验研究阶段。课题成员按照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根据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观察记录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第一手研究资料。

第四阶段(2013.3—2013.5)汇集研究资料,总结经验,进行结题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九、研究条件

1、学校图书馆,多媒体网络,经费投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经验,教育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可能。

3、学生既有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活标本。

十、研究预期难点及创新点

1、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而本次课题研究的时间又比较短,所以短期内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难保证。

2、本次开展的课题研究,为了便于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按时、按质完

成课题研究任务,结合我校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师结构条件,分成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其中一项研究任务负总责进行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又共同对总课题负责,这样使得课题组成员之间即分工又协作。因此在课题研究中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都是课题研究者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一大特色。

十一、具体工作

1: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2:如何结合教材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3: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4: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第三篇: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因素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乐学”,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相反,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苦学”,学习消极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因此,总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负面因素,有的放矢地研究提高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第一、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为一体的总体,教育学生时只靠学校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家庭环境的好坏、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加强,许多家长都为增加收入而不停奔波,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无法管理学生,学生的活动就太自由了。社会的不良现象使孩子随之变坏,学习兴趣自然消失,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辍学了,在父母新观念的引导下,很早就谋上了挣钱的活计。其次,很多家长在外地打工,孩子只能依靠爷爷、奶奶生活,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的爱,性格就变得孤独忧虑,有时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而无法教育,

1 时间长了,孩子便经常逃学,自然学习兴趣就失去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就业比较难,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大学的料,多少认识够用就行了,孩子不想读也随他吧!有了这样的教育指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不言而喻了。没有了学习兴趣,更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大熔炉,他将使一个人在其中不断熔化。但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因此,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在当今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显得更巨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网吧、歌厅、溜冰场等的出现,孩子的心越来越远离课堂。娱乐场所反而成了他们必备的课堂。其次,打工热潮带来的不良现象将严重影响学生。由于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不良的信息也随之而来。很多学生都认为读书没出息,还不如早点打工挣点钱把日子过好,学生有了这种想法,学习兴趣也就没有了。

第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设备的好坏,学校实行的各项教学制度对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首先,很多农村小学师资配备不足,严重缺乏艺术教师,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单一,只是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课,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的开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况。

2 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一贯地灌输知识,语言枯燥乏味;某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启发式原则,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往往用“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的知识很死,缺乏灵活运用和变通的机会,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另外,学校的奖惩制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每个青少年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如果能够独立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并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会感到十分高兴,得到奖品,会更加高兴,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幅度增加。反之,学习再好也得不到老师的称赞,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变得厌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

四、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等的忽视,学生理想信念淡漠,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自律能力弱,经常表现为:对未来没有想法,得过且过;对学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知识不求甚解,遇到疑难绕道走,不愿动脑子思考,也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经常到同学那里一抄了事;学习上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心理严重,如果老师或家长疏于监督,就会“滥竽充数”。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也算用功,学得也很辛苦,但由于效率观念差,

3 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急于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掌握;在自学时又在单科上用时过多,忽略了各科的交替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

良好的同学关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地提高。同学关系松散,同学间缺少友情,甚至同学间存在矛盾、冲突,使学生上学时心情不能平静,思想负担重,精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逃学、辍学等念头。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如何利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变这一现状呢?通过课题组调查研究确立如下几点,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教学提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机会和权利,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

4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伴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大于老师传统的“满堂灌”。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对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即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这样的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校协作

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让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

5 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在经济不断腾飞的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意识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对经济的追求,对教育的莫不关心。面对社会这座大熔炉,它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消极的影响更为严重,许多学生都追求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针对学生学坏容易学好难的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来弥补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去培养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第四篇: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

专业:教育学班级:姓名:谭丽学号:题号:评分:

论 文

09级(2)班

20090512473

77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摘 要】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年幼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学习兴趣对幼儿智能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从小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氛围中不断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学习的兴趣;适当的方法;兴趣培养

一、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兴趣有助于满孩子的基本情绪需要,亦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游戏和职业的选择。孩子年龄越小,兴趣与学习的关系越大,在木本久一朱鉏著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中写到:“天才就是兴趣、入迷、勤奋、毅力、忘我性格的人,而勤奋、毅力,忘我的出发点实际在于兴趣”。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学习。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靠后天启发,诱导和培养形成的。如果能使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促进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兴趣会促使人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例如,幼儿对画画感兴趣,会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从幼儿自身来说幼儿从小热忠于学习对其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幼儿获益匪浅,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幼儿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运用有趣新颖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为幼儿提供的教具应该是能引发幼儿好奇心,难度不大,容易操作的。最好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来制作,给幼儿一点探索的空间,这样不至于让幼儿觉得太容易而不感兴趣。

(二)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是最快乐的,学习的生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会表达得更强烈。可以通过使幼儿在玩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方法来逐渐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能够帮助幼儿调节对枯燥学习的逆反情绪。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身体协调动作都有一定的影响。会游戏的幼儿,从所扮演的角色中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把幼儿的游戏引向有目的学习。父母与幼儿在游戏中共同创造的生活、共享欢乐,让幼儿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运用引出悬念的方法去挑动幼儿的好奇心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知道幼儿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有极大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幼儿玩游戏时,设计一些语言引诱幼儿把游戏玩到底。

(三)讲故事、看录像也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幼儿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来讲给幼儿童听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教师和家长可以去搜集一些精美的幼儿感兴趣的,关于名人、伟人爱学习的事故讲给、展现给幼儿听、看,也可收集一些关于努力学习的动画片,因为幼儿很喜欢看动画片,我们要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去教育幼儿。例如:有一本世界著名的幼儿童话故事书《小兰和小黄》,始于这位作家和自己孩子玩撕纸游戏,他撕了一块黄颜色的纸,叫他小黄。又撕了块一点的纸叫小黄妈妈,再撕了更大的叫爸爸。他把这三块黄纸片放在一块儿:这是小黄一家,小黄和他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接着,作家有按次序撕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蓝颜色的纸,让他们组成小蓝的一家。作家一边撕纸一边给孩子将这两家交往的故事,最后,小黄小蓝两家合一起,变成了一大块绿色。作家不但在撕纸游戏中将色彩的关系变化、原理,以及大与小、上与下、分与剧、动与静,生动浅显地告诉了孩子,更多的是,在这个撕纸讲故事中,开拓了孩子的思维空间。

(四)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让幼儿更好地发展,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多多沟通,家长及时反馈幼儿的点点滴滴,让教师更容易了解幼儿,教师也要向家长说一说幼儿存在的问题,好让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幼儿。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互相配合,让幼儿更好地发展。

(五)表扬鼓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扬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其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的、书面的、集体的,如:贴纸、掌声、送小红花、奖励玩具等,如果教师把表扬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其积极性,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这需要教师用一颗爱心从点滴小事做起。送给孩子一个笑脸,一次爱抚,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适当的宽容,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美美的、甜甜的印迹,使幼儿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真实的表现自己,促进其发展。

(六)榜样的方法

通过用别人作为榜样,让幼儿受到熏陶也爱学习。榜样是重要的,它的力量无穷,要知道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好学榜样”。所以教师教学实践时注意,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师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话语:“你们要向XX小朋友学习,他最棒了!”

(七)成人正确的引导 幼儿的自控力比较差,受无意注意支配,因此想要孩子长时间安静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并适当对其进行指导,学前儿童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对自己子女各位的批判标准以父母的态度为转移。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敏锐的发现幼儿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孩子朝我们期望的行为方面前进,例如,当幼儿在玩玩具是,突然看到童话故事书,他快步走上去拿书有撕书的动作。这时敏锐的妈妈察觉到了孩子的破坏性想法,她及时制止的说:“孩子你是不是想听妈妈给你讲故事了啊"?小朋友说“是”然后开心的把书给妈妈。如果当时这位聪明的妈妈不是这样的引导而是把孩子批评一顿,就不会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父母的引导对幼儿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幼儿去走走转转,丰富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总之,不管是作为教师也好,家长也好,都要学会运用各种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期,绝对不能忽略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罗明 论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011年 第5期

【2】苏霍姆林斯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3】沈虎根. 让孩子多读课外书. [J]. 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8. 9. 【4】彭云 论早期教育[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02期 【5】姜勇 幼儿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

第五篇: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李汇洋(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中学高级)

课程标准中对于美术课程的特点论述为: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四个特性的实现,则要着力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美术学习的习惯。而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长期的功课。我们必须研究教学,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如何应适合学生接受、符合教学内容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入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们广大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因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它需要广大的美术教师不断付出努力,具备牺牲精神。

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反应:现在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呢?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究竟如何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学段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我们就各年龄学段的学生对美术(画画)的学习兴趣进行的调查显示,非常喜欢美术(画画)的低年级约占98%,九岁约占65%,十二岁约占20%,十四岁以后约占5%„„这个结果相对客观反映了当前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一个趋势:年龄越小的喜欢美术的人数越多——“越小越多”;年龄越大的喜欢美术的人数越少——“越大越少”。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小学低年级

小学中年级

小学高年级

初中

从以上图表中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一、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几个原因

(一)教师工作态度的影响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对于学生是无声的教育,影响着学生的每一天的学习,以至于影响学生对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个主导要从你的备课、从你的精神面貌、从你的语言语气、行为举止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首先要认真的研读教材,准备精美的教学范画,制作的精良的ppt演示文稿等教具,从走入教室的第一步开始,就把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一个眼神,一副笑脸,一个动作,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觉,会调动他的积极地反应。任何一位学生都喜欢轻松愉快地学习,美术学科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在有情感因素和积极创新的氛围中去学习,所以我们不能把“人的情感”这一重要环境因素剥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我们必须重视人际情感环境因素,单一的谈物理方面教学情境是不完全的。学生们学习美术兴趣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学生兴趣取决于我们的教学态度。

我们的美术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的职业相结合,这是令多少人羡慕的事情。那么通过你自己的绘画创作,可以把你对美术理论绘画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孩子们分享,他们可以获得最真实的绘画经验,获得更深刻得绘画体验,学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他们会受益终身。

我认为专家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二)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从儿童涂鸦期过渡到概念写实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还显得幼稚,一般都以个人的想象思维来补充观察认识的不足。他们喜欢直接用鲜艳强烈的色彩,不会在意客观对象的自身色彩变化,自己认为好看就可以;任由想象,在画面中随意添加景物。他们喜欢大胆夸张地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注重情节性,往往由想象出发进行描绘,在简单的画面中蕴涵丰富的故事内容。

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与比较,只要表现欲望能得到充分的就会非常满足。从总体看来,他们往往把绘画当作了活动,兴趣点主要集中于绘画活动过程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满足。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接收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兴趣爱好取向有了多种选择,还有学校规范化的影响,促使其审美观念逐步趋向整齐、规律、写实等半成人化为标准。在绘画画面上,则是稚拙的儿童画特点减弱了,画面上显得拘束呆板。这个阶段学生的绘画技能跟不上知识,手跟不上眼睛,眼、脑、手还不能协调统一。他们想法很多,就是表现不出来。越画不“像”越不想画,越不想画就越不爱画,想的多画的少,就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比较与评价开始重视,他们的表现欲望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成就感逐渐降低,再加上不积极、不恰当的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如果再不断地重复,致使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比以前就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

到了第四学段的学生,初一虽然还带有一半的儿童性,但到了初二以及初三则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身体的发育情况,注意点就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影响,转移到社会化的、趋同性的方向上去,还有许多素质教育之外的诱惑。美术知识与技能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得不到相应的统一,绝大部分普通学校的学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外部环境和评价的影响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因为这评价关系到审美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培养的方向,而且还关系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一点不论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是对于第四学段的初中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儿童画和学生作品,不少人缺乏正确的观念与态度。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过于娇惯,盲目夸耀,孩子不能受一点儿委屈;等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的时候,又不能够耐心的倾听、尊重他们的想法。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往往以自我的欣赏标准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按照教师的示范完成作品。画画整洁,笔画清楚,造型具象的受到好评;画面奔放凌乱,用笔自由无拘无束、夸张变形的则是不合规范。简单的评价标准和非积极的评价态度对孩子们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相信长期包围在这类评价中的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思维创作上的自由,唯一的标准,就是老师的评价。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作品得不到肯定,谁还会对美术有兴趣呢?

学生之间的比较,渐渐的也会影响对绘画创作的热情。他会看同班其他学生的绘画作品画得怎样,像不像,一旦画的不如他人就会自我否定,羞于与他人交流,不敢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一个班里就只剩寥寥无几的喜欢美术的学生了。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如果不受到限制的话,一般都有绘画的意识,都有绘画的能力。而我们的外部环境,没有提供给孩子们更好的条件,使得孩子们能够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享受和快乐。没有给他们炫耀自己的场所和平台。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千姿百态是学生美术作品的特征。但是往往写实具象表现的作品容易被人所接受,而相对带有表现性的作品,例如夸张、抽象、变形的作品,在理解和接受上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与我们接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就其作品美的价值来说,也各有千秋。从绘画心理看,写实作品倾向于人们的直觉反应,而表现性作品多倾向于思维反应,其实写实与表现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但是学生的作品往往与年龄同步,到了小学高年级再把圆的物体底部再画成直线,会被说成不认真观察;初中学生再表现性的把人画成正脸歪身子,会被说成太过幼稚。其实绘画作品的意义并不限于画的本身表层的现象,绘画形式的表达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带有强烈的表现性,样式和特点千姿百态。

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学生们的作品时还应该积极听取他们对作品阐述,把是否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挥洒个性,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儿童美术作品是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大画家研究的对象,他们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以至于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画面:毕加索以幼儿般的丰富想象将“立体派”艺术呈献给了世界,树立了学生绘画夸张变形的榜样;马蒂斯用儿童画的造型特点完成了一系列变形绘画杰作,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波洛克用孩子涂鸦般的抽象线条,奠定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基础,使我们的“糊涂乱抹”有了依据;卢梭的油画,给我们带回了童年,带回到了大森林;夏加尔飞在天空的新娘,把儿童般的幻想,带到了崇高的境界;国画家关良以儿童画的表现方式完成了一系列的戏剧人物作品,让我们的笔墨游戏更加自由自在。这些大师的绘画作品,无不是以儿童般的真诚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类的赞美。

(四)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的设置的确是影响学生绘画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对教材必须熟读,加深理解。理解之后要加以再创造。没有重新的设计和理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不会有改变,就不会有新意。凡是绘画课,大家就一人一张小纸临摹;凡是设计课,就发一些资料照抄或稍加改变,对付完事;凡是欣赏课,大家就看书上的图片,你给读读内容介绍,他给念念背景资料,讲个故事,说说趣事,把欣赏课变成了故事会,有“鉴”没有“赏”,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课堂上缺少互动和交流,不拓展知识,不组织美术参观等等,要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缺少节奏变化;要么课堂节奏拖沓,教学实践没有明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不清楚,课堂上缺少激情。美术课缺少魅力,就自然没有了影响力。

当然教师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影响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兴趣获得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

美术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宰者,主动转换为课堂的主导者;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美术学习的引领者;从学生学习活动的旁观者,转换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必须要以合作的姿态,放低身段,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的立意、创作的构图、创作的方法和手段等等。以学生的理解去判断作品的思想,使得教师的指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也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要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思考,不能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创意,束缚学生的手脚。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与其他教师一样,那如何使得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感悟起到作用,使得你成为学生的榜样,渴望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呢?那就需要美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学上认真努力,绘画上笔耕不辍,言谈上幽默风趣,举止上大方得体,装束上高雅和谐,面貌上饱满热情,处事上宽容豁达;时时处处体现美术教师的优雅风范,尽显作为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课堂上要像一位长者,像一位朋友,像一位伙伴,有着他们一样的欢喜,一样的悲伤,一样的爱憎,,一样的得意忘形,一样的深情惆怅。在学生面前你就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人。用真情去关心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榜样,从而使学生由于亲近教师而亲近美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的责任。教师应通过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以及自己的绘画创作活动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识理解,理解对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就该如何追求,就该付出多大的努力,身行胜于言教,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教师自身的绘画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美术是最好的教育。美术教师的行为习惯会给学生留下效仿的痕迹,会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就是应为教师的影响最终学生选择了与教师一样的职业。

所以我们绝不能忽略教师与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感染作用,教师没有对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的热情,态度冰冷,学生怎敢积极表达自己?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些如果不清楚,可以说:“我们一起来探讨”,应该说教师也不是什么都懂,要留有倾听的余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岂不是更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应是丰富、生动而又有趣的。从内容的选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必须要创设生动的、有趣的、快乐的、丰富的教学环节,巧妙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学习,那么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美术教师都应该深刻体会到这种教学艺术的真谛。都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活跃,敢于表现,大胆创作,无忧无虑的轻松的学习乐园。

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能够体现教材精神的内容,重新组合,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科学运用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有效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使得知识更加流畅的通过教学过程在学生中传递。

(四)要让学生拥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经过认真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因为学生的年龄的不同,根据自身热爱美术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一样的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课堂作业设置要考虑梯次与程度不同的,太难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在现有的条件下,学生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门还普遍被人们不重视的学科,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五)要给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正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喜欢。

美术作品的美是多样性的,我们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学生的作品。不应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不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致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学生的作品不管是夸张、是平淡、是细腻、是粗犷、是热情、是宁静,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美术批评。对待学生的作品要肯定其具创造性的一面。并且具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不足,与学生交换看法,协商解决的办法,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加完善。学生就会有兴趣进行再次创造,这样做,同学们就会变得更加大胆、更主动地敢于使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主动的与他人交流。甚至敢于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教师真诚的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将会把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学生们会觉得美术表现的空间是自由和快乐的。

(六)要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

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七)创造艺术氛围的影响

艺术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走廊、报亭、橱窗、教室墙壁、食堂餐厅等等许多地方,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的展览场所。都可以营造一个美的、艺术的氛围,耳闻目染,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快乐健康的精神影响的。

到美术馆参观、临摹画家的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对话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在那样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聆听的艺术家的教诲既是学习也是享受。学生的这样经历,会使他们的美术学习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应该说艺术教育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在美术馆学习所感受到的艺术氛围,那种美术的崇高精神和艺术的魅力,是任何美术教室所替代不了的。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情景对人接受教学的影响。我们不能仅仅把情景教学局限在教室里,而要将整个校园学区以及社会公共场所,都纳入到教育的情境之中,纳入到教育的范畴,使环境成为潜移默化进行美育的大课堂。

三、要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由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人的某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在长期的培养训练中形成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变又很困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人获得成功的辅助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他把人的习惯看的人的上帝一样,主宰着人的命运。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能把“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为人生之基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会使他的一生发展受益无穷。从小学就说,培养学习习惯。

因此,美术教育不仅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习惯养成要特别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要养成做美术课前准备的习惯。按所学内容要求带齐相应的学习用具、教师可以适当要求用具的摆放。具体实施措施:除了教师在事先提出要求外,要充分发挥课代表的作用,提醒学生将下一课所带用具记录在作业本中备忘。

我们的教师可以在学期末考虑下学期教学计划,就要考虑下学期教学所需的教学学具,列出条目,给出数量,考虑可能。做到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有备而来。以此养成学生在美术课上带好带齐美术学习用具的习惯。

2.要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美术课要做到宽而不乱、松而不散。采用各种手段,发挥教师的专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继而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没有别的东西超过美术的魅力,他就不会在美术课上玩学习用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围绕着中心学习内容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3.在美术学习中练就持之以恒、认真作画的习惯。在美术课上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认识,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诞生,是要经过不懈的努力,细致认真的工作才能成功。持之以恒、认真作画的习惯是所有美术绘画取得成功的保证。美术课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养成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们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会得到锻炼提高,学生要持之以恒认真完成作业。

4.重塑美术学习形象,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以往美术学习会给人一种懒散邋遢的不好印象。例如象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班集体的、个人的卫生,都要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特别是学习后,美术学习的废弃材料,要随手放在教师的收纳箱里,课后保持一个好的环境,这体现了学生们的基本素质。绘画过程中,注意不要将颜料涂抹到脸、手上,注意用眼卫生。环境卫生,保持地面、桌上整洁。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循循善诱多多提醒: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要避免絮叨啰嗦,亲切和蔼;对不同的学生,语言语气要有所不同,避免生硬粗暴不耐烦。

2.巧妙诱导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采用不同形式变着花样,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养成。

3.手段多样侧面提醒,自我约束:结合星级评比活动,利用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寓教于乐教育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动力。教师随时对学生各种习惯进行检查并作记录,进行评比。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学习提高。

上一篇:小升初面试范文下一篇:学位证明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