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

2022-12-18

第一篇: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健全

浅析如何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

发挥长效机制

(中共瓜什则乡党委李义起)

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贫困牧区农村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建立村级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既是当前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迫切任务。因此,今年我们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一阶段的工作要求,结合入村开展调研工作的有利时机,对全乡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四个难点

难点之一:村“两委”班子缺乏战斗力,发展观念落后,工作职能转变难。一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低化、作用软化,缺乏战斗力。二是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在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作用不强,缺乏凝聚力,发展观念不强、办法措施不多。调查中,自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虽然选上了群众心目中的村干部,但新选的干部真能管事,管好事的不多,各行己事,村里的各项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村支部一年到头,支部会都没有开过几次,对本村党组织建设、党员在想什么、干什么、最想干什么更是不闻不问,发展党员流于形式,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的 1

危机。

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弱,资金严重缺乏,实事兴办难。据调查,全乡村级集体经济为空白,导致群众的增收困难,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日益突出,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实事兴办艰难。

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建立良好的发展秩序难。一是部分牧民群众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连公民的基本义务都不尽,村里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村干部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诸如村道硬化、电网改造,动员大家投劳,拒不履行义务的群众大量存在。二是部分卸任干部思想有情绪,对工作有一定阻力。有的村干部被免职后,心里总是不平衡,想不通,不但自己不配合村上的工作,还煽动部分群众与村上的工作顶着干,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难点之四: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干部培养难。一是牧区工作难度大,矛盾纠纷多,现职干部感到工作压力大,不愿当。当前牧区工作各种压力大部分都落到了村干部肩上,工作难度大,矛盾复杂,一些村干部因此就有不想干的念头。二是社会环境差,激励机制不完善,村干部感到工作没奔头,不愿当。首先政治上没奔头,村干部讲:“当了村干部,前面断了路。”因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可追求的目标,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大部分村干部的报酬普遍偏低,处于一种高付出、低报酬的状态。三是后备干部成才困难,党员队伍出现后继乏人

的危机。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对基层组织建设抓得不够,对村干部关心不够,关注不够,片面强调奉献的“无私性”,而忽略了抓农村牧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长期性。

第二,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渠道狭窄,带头致富能力及影响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不强。

第三,教育管理方法滞后,不适应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四,部分村干部素质较差,没有开拓创新意识,缺乏干事的斗志和勇气,困扰着班子自身建设,导致班子建设形不成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思考与对策

第一,把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系统工作来推进,重点构建“三个长效机制”:组织构架上通过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大力发展优秀青年入党,结合本村实际,建立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的长效机制;组织方式上通过创建农村牧区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和载体,关心农村牧区党员个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内关怀的长效机制;组织功能上通过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第二,选准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抓结构优化,改善村

两委班子的年龄、文化、性别和知识结构,应重点从群众中选配有威信、思想前卫的人来配强村级“领头羊”,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解决后顾之忧;抓考核监督,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监督机制,把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第三,在农村牧区大力发展优秀党员,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的长效机制,并着力发展优秀青年入党、拓宽发展党员视野、制定发展党员规划、严格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扩大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民主;在解决关心党员问题上,关心党员个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党内关怀工作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着力完善关心党员制度。

第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牧民长期得实惠作为重点,真正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有效巩固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为重点,建立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

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提高干部素质、完善工作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笔者认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做到选出一位了解农村情况的好书记,一个为民办事的好班子、好团队,积极开展一系列组织和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制定一套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规范性的制度并将其执行下去。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抓基层打基础、重基层管长远的长效机制。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基层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状况的好坏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强弱。因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握关键,建强建好班子,必须找准着力点,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其重点则在于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党员干部责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落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基层干部矛盾最集中、工作最辛苦,应该得到重视和关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基础牢固、长治久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抓

全乡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抓 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安排

为进一步强化村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村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村领导班子的核心、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能否发挥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是落实村支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关键。近年来,我乡各村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推动了全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但是也存在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建工作无抓手、责任追究难落实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形成领导责任明确化、工作目标具体化、运行体系规范化、考核评价标准化、奖励惩戒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各村、社区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切实把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乡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 村、社区书记对本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

一是研究制定目标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情况,立足实际,谋划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度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抓好重点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抓好协调指导。认真履行管党职责,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目标责任落实,着重抓好重要党建活动的策划、部署和检查,引导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调动村、社区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办法,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乡党委将建立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到实处。

五是抓好基础性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典型,总结经验;认真抓好基层党建联系点建设,加强具体指导;保证基层党建工作必要的机构、经费和活动场所。通过各项措施,使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

三、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支部对本辖区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支部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各支部要坚持每年召开1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基层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管理目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每半年就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各村、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应结合各自分工,建立1-2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特别要注意在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重点组”、“难点组”建立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联系点,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设成为党建工作示范点。

三是建立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季度向乡党委书记和分管书记作一次专项述职。乡党委对所属党组织进行考核时,要将班子成员履行抓党建工作职责的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乡党委将建立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制度,即乡党委书记向县委组织部述职的同时,要向村、社区党组织述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向乡述职的同时,要向党员、群众述职,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建立党建工作评选表彰制度。各支部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是建立党建工作投入制度。各支部要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制度,加大乡、村(社区)两级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从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等方面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条件和保障。乡党委将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党务工作岗位,重视教育和培养,实行党务工作者上岗培训、定期轮训制度。

六是建立党建工作督促检查制度。乡党委将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向下属党组织反馈。注重发现和解决村、社区级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或对软弱涣散的党组织进行整顿。

七是建立预警制度。乡党委通过定期督查、明查暗访、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全面收集掌握基层党建工作动态。村、社区党组织在落实分析制时每季度召开社情民意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限期纠正,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对落实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乡党委将对各村、社区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与年度工作考核一并进行,必要时组织阶段性工作考核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将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将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工作主动。各支部要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每年确定1-2个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和问题,提出切合实际、富于创新的办法和措施。书记要在调查研究中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自觉超前谋划,不断完善、深化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措施。支部书记每年开展1次以上专题调研,撰写1篇以上具有参考价值的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三是搞好舆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各支部要把宣传党的先进性及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宣传栏、远程电教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新形势下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

——在全省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会议上的发言(2008年5月15日)

中共长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子明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市委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贯彻十七大精神时感到,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国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上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同时也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构建一个推进民生工作落实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在省委的支持和省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全面推行党员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活动的经验做法,于去年11月27日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作出了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的决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的意见》。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已经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民生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过近半年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民生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拓展了途径和办法,丰富了服务内容,突出了服务重点,也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找到了一个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年3月1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局局长傅思和等领导同志分别作出批示,对我市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下面,我受广滨书记委托,把有关工作情况及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

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和干部为主体,以服务民生工作站为依托,以整合利用资源为手段,以服务民生工作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系统。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全市351个社区、1687个村党组织都建立了服务民生工作站,站长由党组织书记兼任。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根据需要,也建立了服务民生工作站。全市服务民生工作站统一挂牌,公开服务。乡镇、街道党(工)委认真履行服务民生职责,发挥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的职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做好服务民生工作。目前,全市共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站2401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4683人,形成了上下衔接、立体覆盖、功能规范、服务便捷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组织网络。

二是明确服务功能。全市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在察民情上,组织党员、干部和民生工作站人员,主动深入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家中,变“上访”为“下访”,通过设立热线电话、意见箱、群众问事栏、发放服务民生提示卡等办法,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民生问题,畅通民情通道。在解民忧上,针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增收、就业、社保、住房、环境、交通、教育、卫生、治安等民生问题。在传民声上,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诉求,本级能够解决的,落实专人立即办理;本级不能解决的,及时整理、上报,由上级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反馈,向群众说明情况。在聚民心上,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三是有效整合资源。我们注重整合利用党内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带动基层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服务民生工作。其一,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民生工作,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其二,发挥驻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设立代表(委员)接待日、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民生工作等办法,发现、反映和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其三,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发挥市和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员服务站、村(社区)党员之家、居民楼栋(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五级党员服务体系,共3096个党员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利用党员合作社、党群经济联合体、党员服务队、党员人才联合会、“三会一组”、“三农服务110”、

“支部+公司(协会)”、党员“双扶双带”创业园、“两服务”超市等新经济组织和服务组织,积极做好服务民生工作。整合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等资源,把区域内志愿服务民生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服务民生志愿者队伍。其四,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动员企业家、个体业户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支持和参与服务民生工作。

四是完善制度体系。全市基层党组织普遍建立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服务代理制、情况报告制、信息沟通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配套制度,主要有:日记实制度,服务民生工作站每天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做好记录,并跟踪记录办理结果。月例会制度,基层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沟通服务民生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年评诺制度,基层党组织每年召开一次群众代表评诺会,对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情况进行评议。联席会制度,基层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召开服务民生联席会,共同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民生问题。

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把服务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坚持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从最具体的问题抓起、从最困难的群体抓起,指导基层党组织把集中组织开展活动与做好各项经常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保持常态运行。一是开展服务民生集中行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有利契机,组织开展服务民生集中行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委制定《全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集中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到党建联系点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党政机关党组织走访慰问扶贫对象活动、党员企业家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活动、“送文化、送科技、送医药”下基层等活动。“两节”期间全市集中开展服务民生活动2448个,组织群众需要的各类培训3931场次,培训人员20多万人;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10639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6949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7591户,给困难群众捐献款物1615万元。

二是开展“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活动”。把结对救助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纳入全市民生行动计划,做到每个党支部、每名领导干部结对救助特困户1户以上,鼓励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党员干部多承担一些救助任务,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救助活动,保证全市特困户应帮尽帮、一个不落。年初以来,全市共结对救助特困户23119户,送去慰问金、慰问品910

多万元,收到社会捐献款物890多万元,帮助特困户解决实际问题13900多件。

三是开展“民生帮你办”活动。全市基层党组织把“民生帮你办”活动作为开展服务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载体和经常性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主动调查了解群众意见和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就业再就业、衣食住行、水电气热、培训咨询、环境卫生、就医用药、小区物业等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问题,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紧密衔接、密切配合,在人员调查、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开发就业岗位47567个,城镇新增就业33952人,安置下岗职工25588人。针对群众反映的社保问题,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接续、失地农民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同时,还对特困劳模、老劳模、老党员、退伍老兵等特殊群体在各方面给予优待和照顾。针对群众反映的医疗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摸底、解释政策,促进了“百万市民进医保、百万农民进新农合”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群众反映的住房问题,在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等工作中,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向群众讲解政策,积极维护群众利益,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群众反映的治安问题,城区基层党组织主动深入小区、楼栋调查摸底,配合有关部门实施“黑楼道亮化工程”,由市里投资806万元,安装了16万多盏楼道灯,彻底消灭了黑楼道,使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针对群众反映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收集有关信息,组织向上级业务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对策,初步解决了晨光花园230户购房纠纷,以及城市开发拆迁建设、部分国企职工医保、部分居民二次供水、临时用电、燃气供应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基层党组织积极有效的工作,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市信访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今年一季度,当季群众上访有65%得到了有效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等问题的上访量,同比下降了60%。

四是搭建党员服务平台。把服务民生作为深化党员服务承诺制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以支部为单位,通过承诺、议诺、践诺、评诺,落实服务民生工作任务。目前,仅全市农村就有4万多名党员向群众作出承诺,占农村党员总数60.7%。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设置岗位、议定岗位、公示岗位、认领岗位,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城乡结对互帮互助、双向联动共建共促”活动,统筹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同时,还通过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进万家、在职党员进社区、“一个党员一面旗”等形式,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服务民生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基层党组织做好服务民生工作提供保证

我们感到,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推进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一是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工委主要领导亲自抓,深入基层,亲力亲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市委还通过召开全委会、常委会、动员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推动服务民生工作深入开展。中组部领导作出批示后,我们及时组织举办了“落实中组部领导批示精神,深化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培训班”,对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

二是把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决定,把服务民生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考评,对服务民生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三是加强督查指导。为抓好工作落实,市委责成组织部牵头成立了5个指导组,采取巡回检查、随机抽查、定期调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民生工作的督促检查。同时,指导基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党组织,高标准抓好示范点建设。全市共建立服务民生工作示范点185个,坚持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四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市直媒体普遍开设了“基层党组织倾力服务民生”、“基层党组织心系民生”等专题栏目和节目,刊播评论员文章,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吉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报道了我市有关工作情况。特别是4月1日,《人民日报》“党建周刊”专版刊登了我市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的情况。据统计,目前中央和省、市媒体已刊播相关新闻报道419篇(条),发布网络信息1936条(次)。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党组织还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图片展等形式,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营造了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浓厚舆论氛围。

我市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进和做好服务民生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为进一步拓宽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探索了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同时,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建设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第五篇: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

制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建设工作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做出的新概括,也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不仅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遇到的一个难题,更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健全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既是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必然举措,更是创 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的必由之路。

1、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完善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建经费保障是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基层党建工作就不能在发展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党的建设只有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党才能更好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历史重任。

2、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需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我们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依靠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要通过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疏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使基层党组织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才能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各级党组织要把提升基层 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过程,作为体现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的过程,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

3、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各项工作,着眼于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在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体系的基本细胞,基层和谐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实现基层和谐,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保障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使党建工作持续上台阶、上水平。只要“龙头”作用发挥好了,必然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进而不断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二、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经费现状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北昆仑山和南天山两大山脉的交汇之处,位于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1170 多公里,占新疆边境线的五分之一,境内群山起伏,90%以上为山区,平均海拔3100米。全州总面积7.09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县一市37个乡镇。由柯尔克孜、维、汉、回、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总人口50.7万人。全州耕地面积46.1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95亩,农牧民人均收入1571元。三县一市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是一个人口小州、经济穷州、边防大州、战略重州。全州共设立各级党委61个、党组152个、党支部267个。

通过深入市、乡、村、街道,对各级党组织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中不难看出,全州普遍存在各级政府没有把基层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党组织也没有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只是采取基层党组织需要开支时,立项打报告,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下拔专项党建经费。乡镇党委开展党建工作的经费,主要从每年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中支出。实行“村财乡管县监督”后,村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所需的全部经费,也是采取由村党支部给乡镇党委、政府打报告申请,乡镇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后,乡镇财政管理办公室从该村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或集体经济积累中支出。近两年来,州、县两级党委加大了对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力度,党建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五小工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 的投入。采取上级支持一点、本级财政自筹一点、援疆省市争取一点等方式,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对乡镇办公室、干部宿舍、食堂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投入3000万元新建了15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入631万余元新建了128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改善了乡镇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无办公场所”和党员干部培训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各级党委用于基层党建经常性工作经费较低,通过初步估算,全州37个乡镇每年用于党建经常性开支只有70余万元,主要用于“七一”表彰、党报党刊征订、党员电教设备费、党建研究会费、党建制度牌制作、组织党员参观考察、慰问贫困党员和“三老”人员等。其中:开展党建工作经费支出最多的乡镇为2万元,最少的乡镇为1.5万元,基本上占去了乡镇全部办公经费的25%—30%。

三、当前党建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六大以来,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实行倾斜政策,投入基层阵地建设项目的资金数额逐步加大。尤其是对口援疆省份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大,基层政权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方面,普遍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与党在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通过近几年对基层政权建设经费的的投入,大部 分乡镇的工作环境、村级阵地办公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克州属经济落后地区,三县一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财政自给率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甚微,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致使部分乡镇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差,部分村级基层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目前,克州还有部分乡镇村的老党员生活还比较贫困,创业技能差,脱贫致富难。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虽然建立了 “三老”人员慰问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各级党组织便组织开展各种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党的关怀。但是,由于受基层党组织经费的制约,对党员帮扶基金的建立和党员创业技能的培训资金缺乏,部分党员自身还处于贫困状态,脱贫致富的能力差,不能在基层经济建设中很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克州俗称万山之州,偏远牧区占67.5%以上,基层组织点多线长,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形复杂海拔高。有的偏远牧区乡镇离县城300多公里,没有来往的班车,干部每次回县城都是冒着危险坐“黑车”或“报废车”,往返一次就需要交通费200多元,有的干部因公外出的差旅费长期难以报销。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维护社会稳定、守护边防的任务比较繁重。尤其是克州乡镇实行“4 211”工作机制和驻村包户工作机制后,给乡镇干部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培训不到位、待遇没保障、管理跟不上,加之出行难、成家难、住房难、休探亲假难等诸多因素致使一些干部不能在基层安心工作。目前,还有部分边远山区乡镇、村级党组织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特别差,至今还未通电、通路、通自来水。通讯设施落后,更谈不上安装宽带网络。导致对基层党建管理不同步,信息交流不畅通,工作效率难提高,严重制约了对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诸多方面不协调、不同步问题:从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来看,一些党组织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强、工作方法呆板、为民办事的能力较弱;一些村级干部队伍人才缺乏、干部“青黄不接”、素质不高、执政能力较弱、服务意识不浓;从党员队伍来看,文化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与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2、本级财力匮乏,党建经费难以保障。克州是一个典型的“少、边、穷”地区,也是一个人口小州、经济穷州。财政自给严重不足,是个“吃饭”财政、“要饭”财政。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仅 1.36 亿元,财政支出达18.15亿元,财政自给率不到8%,对于党建经费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村级组织,每年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能够勉强维持村干部工资的发放,没有节余 资金投入村级组织建设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次,县没有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财政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干部工资、保办公运转上,而用于农牧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教育培训、村干部养老补贴等方面的经费十分有限,导致部分乡镇党建活动难开展,措施难落实,设备资料缺乏,党务工作管理不规范。第三,乡镇一级和村级对口帮扶部门,自身还处在“温饱”线上,也只有财政下拔有限的办公经费,拿不出多余的资金支持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发展速度缓慢,造成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城郊乡村有一定的地域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相对较好一些,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是比较薄弱的,有的乡村干脆就没有集体经济,是名符其实的“空壳乡”、“空壳村”,自然也就没有经费投入到党建项目上。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克州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748万元。其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乡1个;20-50万元的乡2个;10—20万元的乡8个;5—10万元的乡8个;1—5万元的乡15个;1万元以下的乡3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个;5—10万元的村17个;2—5万元的村46个;1—2万元的村47个;1万元以下的村124个,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的村和“空壳村”就占到52.7%。 部分乡村出现了“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局面,以致于乡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在群众中没有威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重经济轻党建”的观念,使党组织经费的投入受到一定限制。经济相对落后村的基层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重经济轻党建,热衷于订制度、贴标语,做表面文章,而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单纯的抓经济建设,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割裂开来,认为经济工作务实,党建工作务虚。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地域环境的限制,经济工作任务重,顾不上抓党建,也不愿在党建工作上多投入。还有部分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不认真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建工作持勉强态度,“你推一下他动一下,你不推他懒得动”,对经费投入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基层党建工作欠规范、欠完善,导致个别乡村的党建工作始终走不出低迷状态。

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党委对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经费相关体制,没有把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纳入到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中进行考虑,造成从上到下对基层党建经 费得不到保障,开展党建工作参差不齐。在各级财政收入有限,还要负担干部工资、单位办公经费及其它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支出较多的情况下,党建经费只能退居其次,经费投入存在临时性、随意性。

四、建立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克州处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的前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不得不抽出部分精力抓“维稳”工作。近期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无疑又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像克州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有址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有能人办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加强“维稳”,筑牢基础,为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树立“维稳”意识,强化领导责任。在新疆,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抓发展与保稳定的关系,做到越是抓经济发展,越要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把敌情的危害性看得深一点、透一点,把压力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抓“维 稳”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单位领导具体抓。尤其是各级党委“一把手”作为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稳定工作,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二是要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要加大对“两劳”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力度,把责任落实到基层。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建立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使之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社会治安情报信息网络。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实行社区辖区与警务区划相统一,社区民警是党员的要兼任社区领导职务。同时,边境乡要全面实行公安边防派出所责任区警官兼任村领导职务,加大社会管控力度。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完善群防群治、警民联防机制,进一步加强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形成邻里守望、互防联动、协作共防、覆盖全面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各类可防性案件和严重刑事案件的发生。三是要切实抓好集中整治工作。必须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集中整治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抓稳定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边境地区警民联防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巡逻力度和值勤力度,采取有效方式加强边境一线 的管理。四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认真落实“三管一加强”措施和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和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加强爱国宗教人士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抓好爱国宗教人士的学习教育培训,采取有效措施淡化宗教氛围。坚决制止和杜绝党、团员干部、未成年人信教和参与宗教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更多地掌握宗教方面的知识,善于利用宗教自身规律管理宗教事务,不断提高对宗教工作敢讲会讲、敢管会管的能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五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要以开展集中整治、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活动、“无神论”教育活动、“五五普法”和“法制六进”工作为契机,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上的免疫力,增强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集中整治工作力度,组织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配备汉族党支部书记,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切实解决部分师生信教、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问题,防止敌对势力在学校的思想渗透。

2、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为完善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提供组织保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我们常说:“政治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是这个道理。一是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扩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范围,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公示制、公开选拔制、试用期制、任期制、竞争上岗制,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和精通“双语”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注意改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形成年龄上的合理梯次和文化、阅历、性格等方面的优势互补。继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成员直选的制度和做法,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政治素质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工作模式,但不能搞“一刀切”。并积极建立推荐优秀村干部通过考试考核录用为公务员的工作机制。二是要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打破城乡、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界限选拔人才。要打破“论资排辈”、“宗族平衡”、“求全责备”等思想桎梏,统筹城乡人才资源,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形成一种灵活、务实的选人用人机制,从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拔一批有志于农村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当中,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批骨干力 量。三是要进一步加大选派挂职干部工作力度,继续做好选派机关干部到乡村、到社区挂职、任职和开展驻村工作。要加大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帮助指导开展各项工作的力度,确保边远村、贫困村以及本村难以产生村干部人选的村都要有驻村干部帮助指导工作,要注意把干部驻村与部门包村结合起来,明确帮扶责任,增强帮扶效果。四是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要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契机,尽快完善制定一系列更有力、更具有针对性的村干部配套政策和激励保障措施,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使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

3、发展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为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建经费保障机制提供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深刻认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和凝聚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物质基础。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没有实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经济问题来看,因为乡村两级党组织没有经济实力,拿不出更多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削弱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在群众中的威信。从政治问题来看,你没有经济实力,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弱了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和信任,削弱了党的群众基础的巩固和扩大。二是要 确立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新理念。集体经济搞得好不好,不是集体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观念、思路和办法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从过去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就是搞项目、办工厂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改变以往那种依靠集体畜、集体林草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用市场运作的办法来发展。当前,特别是要从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着手,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技能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加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要探索发展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首先是盘活集体资产存量。乡村两级集体资产主要是集体现有的房屋、机械设备、耕地、草地、林地等,通过承包、租赁的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形成稳定连续的收入来源。其次是适度开发资源。乡村两级资源主要是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比如荒滩、荒地等,还包括本乡村具有独特的区域区位、人文、自然景观和其他旅游资源——“农家乐”等形式来发展

二、三产业,使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在旅游业发展中受益。第三是积极探索、创办“三农”服务 实体。按照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紧紧围绕农户家庭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成立葡萄等专业协会或其他服务性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以不与农民争利为前提,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使乡村集体获得服务性收入。第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结合部分乡村地理优势,实话一些短、平、快项目,推行特色产业开发和特色产品加工,如“巴仁杏”加工、“牦牛肉”加工、反季节的林果业栽培、牛羊育肥、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培育苗木等方式来增加乡村两级集体收入。同时,乡村两级党组织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稳步推进的原则,防止不计后果“一哄而上”,给乡村集体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第五是要减少支出,减轻负担。要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大小村工作量来精简村干部职数,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或任村民小组长、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等形式,减少村干部工资性支出,为村发展集体经济奠定经济基础。

4、争取上级加大对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缓解基层财政压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基层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上级财政适度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并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开展,既符合国家财政的基本 要求,也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克州三县一市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在克州经济还未实现质的飞越前提下,保障基层党建经费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适度倾斜,加大对克州农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额度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力度,切实提高像克州这样的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面的经费保障,真正解决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财力严重不足、党建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中的“龙头”作用。同时,上级在拨付农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额度上,要根据地区类别级差及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边境线长、守边护边任务重的偏远牧区乡要在资金上予以大幅度的增加,确保边远牧区乡镇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5、进一步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增强财政自给能力。集中力量抓好财源建设,不断夯实财税增收基础,提高本级财政的自给率,就要按照克州党委提出的“以农奠基、以边启动、以矿腾飞、以游搞活”的发展战略,以打造“一区、两大基地”为战略目标,按照“第一产业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抓管理,增效益;第二产业以做大做强为中心,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速度,上规模;第三产业以繁荣市场带动就业为主题,突出特色,抓重点,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一体化进程,进 一步推动克州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财政的自给能力。只有经济发展了,本级财政才能不断的得到增收创收,建立健全并保障基层党建经费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6、加大与对口援疆省市和区级对口帮扶部门之间的沟通力度,弥补解决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争取对口援疆省市和区直对口帮扶部门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解决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加强与对口援疆省市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克州社会各项事业的支持帮扶力度。要以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克州为契机,积极同江西省、辽宁省、江苏无锡市、中国华能集团进行沟通联系,帮助克州解决在农林牧及农村、城市基础设施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援疆省市最大限度地为克州的经济发展及各项社会事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二是加强与区直对口帮扶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帮助解决对口扶贫点在农牧业基础设施、基层政权建设等项目缺口资金的落实,同时,搞好扶贫开发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养殖加工等项目,推进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三是利用克州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省市和区级对口帮扶单位信息灵、业务面广等优势,采用招商引资、合作投资等方式,介绍区内外重点企业来州投资建厂,兴办企业,延长经济产业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7、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制度,调整和规范支出范围。保障基层党建经费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相联系的。因此,克州建立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就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际需要来研究制定。一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要把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党组织要把保障党建经费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首要条件来抓,要本着“再穷不能穷党建”的思想,加大对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二是要明确党建经费的来源和拨付计划。党建经费保障制度既要明确党建经费的来源,也要明确党建经费的拨付时间,特别是一些需要建设的重点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计划要纳入财政预算,除重点基层政权建设项目资金必须拨付外,其他用于党建工作的经常性经费也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避免“要一点拨一点,不要就不拨”的现象,从而增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对党建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避免党建经费挪作它用。在保障基层党组织开展正常的党建工作外,也要合理的调整、规范基层党建经费支出范围,大力压缩不属于党建工作范围内的支出,将有限的党建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8、严格把关,规范程序,切实加强基层党建经费的管 理和使用。一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使用范围。党建经费主要包括基层政权建设费用和党建工作经常性费用两大类。基层政权建设费用主要包括用于基层干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党建工作经常性费用主要包括“七一”表彰奖励资金、党报党刊征订资金、党员电教设备费、党建研究会费、党建制度牌制作费、组织党员参观考察经费、慰问贫困党员和“三老”人员经费等。二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使用办法。州县两级党建经费的使用由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委领导直接掌握,并经财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由主管财政工作的领导审批,在州县两级财政局设立党建经费专用账户,每年纳入财政预算后的党建经费和上级拨付的党建经费要在年初全部拨付到专用账户。用于乡镇的党建经费也要在年初和办公经费一起足额下拨。三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使用原则。党建经费要坚持服务基层的原则,要按照党建经费财政预算数足额下拨到各基层党组织。乡镇一级党建经费原则上由乡镇党委“一把手”掌握,经乡镇财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由主管财务的领导审批。要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努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各级党建经费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办法,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党建经费必须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四是规范基层党建经费的监督管理。乡镇党委要将党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党务公开内容,每季度将党建经费使用情况向 社会公布一次,接受党员监督。要把党建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每年向上级党委汇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上级党委和财政、审计部门可定期对党建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上级党委可安排审计部门定期对本级或下一级党建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责任审计,对发现有违规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有挤占、挪用党建经费现象的,要追究相关领导人的责任,确保基层党建经费的正常使用。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总结模板下一篇:建材购销合同范本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