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22-08-15

第一篇: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负有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六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范文大全文章-http://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一、创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决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抓牢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的效果来检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成效。一是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认真抓好“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二是应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免除农业税、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持续可靠的收益。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对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助农增收。三是应积极推广“支部+协会”的有效模式,整合农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快速扩张,积极发展粮油、畜产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与规模龙头企业联姻,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四是应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壮大劳务经济。五是应充分发挥中心村和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根本保证

范文网[CHAZIDIAN.COM]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大胆地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市场经济意识强,群众公认的农村能人选拔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本领,即提高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提高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其先进性。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抓好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要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要抓好党员帮扶工作,对年老的和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弱的农村党员,要主动关心,搞好帮扶,认真解决其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解决农村基层突出问题的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和谐内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是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方位关心、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帮扶力度,多渠道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通过成职校、农民夜校等各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群众致富能力。二是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切实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应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通讯、信息条件差的问题。四是应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硬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一是应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二是应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尽快实现农村公路畅通、快捷的目标。三是应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小水电建设,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四是应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完善农村循环经济链条,发展生态农业。同时,还要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环境的美化和亮化。

五、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广泛的群众基础

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因此,要创新基层民主政治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应健全议事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相关议事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应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监督民主化。三是应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理清村党支部与村级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协作制度,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管理民主化。

六、创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农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委员、共青团等村级组织的领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建设重点,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政府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职责,建立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篇: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问题研究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论文

胡汉奇陈旭

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创先争优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而“四强四优”活动是石化公司党委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部署。这将引领我们走向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建党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都与各个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密不可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只有抓好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群众的工作,才能使我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

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我们要做到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就要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如“党员难管理,干部素质难提高”等等,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必须在探索新思路、创造新方法、解决新矛盾上下功夫。

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就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但目前在选用干部的工作中,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问题还比较突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优化和作用力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时代意识,在选人用人上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建立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核心的基层干部选用新机制。

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实现由应急式向主动式转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根本。近年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被动应急式的培训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因此,必须制订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

度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创新工作领域,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当前,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新的经济组织与日俱增,面对这种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扩大党组织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适应新的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形势,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在这方面,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这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党员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有上级;有党员有组织就要开展活动,就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三、创新工作载体,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工作成效大不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强不强,都要以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来衡量和检验。因此,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工作载体,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中得到加强和发展。

从目前看,创新工作载体,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围绕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

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使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有明显提高,带领群众搞石化公司生产维护能力普遍增强;二是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进一步开展“党建三联”活动,并积极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三是围绕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活动载体。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块、争先创优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实践“三个代表”的带头人。

四、推进工作创新,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必须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在组织车间党员争先创优活动中,经过宣传贯彻和学习,使党员干部对争先创优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充分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尤其在今后的“十二五”规划中,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突出共产党员先进性实现“两个同发展”。

坚持以争创“六好”党支部为中心,开展争创“四优”活动。基层党支部认真开展“四强”党组织和“四好”班子创建,建立健全党内帮扶、关心、激励机制,认真实施党组织的帮扶工作,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引导党员作出岗位承诺。持续完善党建工作内容、方法、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认真搞好“五型”班组建设,不断加强包机管理,提升设备运行受控

能力,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把员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中来,树立全局观念,突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党员联系员工,用党员的模范行为去带动和感化周围员工,帮助员工转变观念,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中不断做细做精。

总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必须坚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二是必须坚持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不断激发广大党员投身石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三是必须把解决高效安全生产、疑难技术攻关、协调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必须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把握新特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路子;五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总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从党的手中接过了党的建设的接力棒,我们就应该更好地从基层将党建设好,使党在今后的路走上轨道,让党的明天更加辉煌、美好。

2011年4月21日

第三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对策研究

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2008年第5期 ——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理论与时俱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创新观念,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思路

一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城市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去思考。在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文明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向农村渗透,农村已经开始从过去单纯、封闭的农业社会,逐步向开放、多样的城市社会转化。但是农村人口和资源的集聚程度远不如城市社区,它地域更广、人口更分散,居民相对来说文化更低。因此,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对的是带有转型趋势和特征的农村社会,既要继承和发展农村传统工作职能,又要应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从过去单一抓农业、抓经济,逐步把党的建设和工作渗透到居住物业、环境卫生、社区教育、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等全方位的社会生活中,为协调和整合包括村民和外来居民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力量,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传统的以管理为中心的模式中转到以服务为中心的模式中,通过发展村级经济和争取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支持,不断夯实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为农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信息、疏通渠道、开辟市场,为农村弱势群体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等,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凝聚力。

二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中去思考。当前,农村基层党建中的大量问题已不是局部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推进全局的、整个上层建筑的改革。如村级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村级民主建设的推进、村干部的管理和教育,这些问题涉及到的不只是乡村局部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到镇村关系,涉及到整个农村管理体制,甚至涉及到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在目前的农村管理体制下,村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但却承担着大量的政府行政职能,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中,村级组织公共事务大量增加。为此,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公共支出,增强其服务功能,同时也要转变以往对村级组织考核的机制,尊重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强化对农村稳定、文明建设、民主建设、干群关系的考核。

三是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中去思考。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及村民自治组织的完善,促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提高能力,以比过去高得多的执政能力去实现党的意志;同时,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兼有国家“代理人”和农村“当家人”双重身份的角色变化,面临着如何使这双重身份和两种权力和谐相处的执政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来思考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依法按程序管理农村事务,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当家做主,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地位;从制度上理顺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关系,着力推进两委关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推进村级民主建设,转变党的工作职能,运用民主的方式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创新组织设置,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体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突破过去的地缘和行政区划限制,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按行业、企业、新农民组织及党员自身等情况灵活设立党组织,使党组织的设置从单一走向多元、由行政区域型向产业型和功能型转变,以利于更好地实现对农村不同利益群体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和分类指导。

一是设置产业型党组织。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上建立具体产业的党组织。

二是设置行业型党组织。农民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形成了许多行业协会,依托行业协会设立党组织有利于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设置引导型党组织。大力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村党员、村支部成员积极参加与党组织目标一致的农民组织的活动,在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党员也较多的农民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党小组,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带动各类农民组织健康发展。

四是设置地域型党组织。在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村,建立强村弱村联合党支部、村企党支部,达到富村带穷村、企业带乡村共同进步的效果;在地域相对集中或兴办某项公益事业、或发展同一产业、或调处某一矛盾需要涉及的几个村建立党总支。

五是设置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加强对本地务工的农民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以流出地和流入地联建党组织、或派驻党组织、或建立临时党支部等形式,着力创建流动党员党组织,接受村、联村党组织或乡镇党委领导,或委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实行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并对流动党员实行IC卡身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转移不转向”。

3、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一是改革选任方式,选好干部。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拓宽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竞争、择优的乡镇领导干部任用机制,进一步落实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举措,调整充实乡镇机关干部;实行公开竞聘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全面实行本人自荐、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审查、党员大会选举“四推一审一选”的办法选任村党组织书记,对软弱涣散村支部选派第一书记;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坚决破除求全责备的选人思想,把那些思想端正、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初生牛犊”选进班子;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主力军。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育好干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分级培训责任制;以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突出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行政管理、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方法的培训,着力提高村级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民主管理的能力、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管好干部。建立三级“一把手”直接抓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提出要求、严格考核;实行绩效挂钩制度,对表现好、政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要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在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岗位上任职时间长、贡献大的人员要落实有关待遇和保障;对那些身体弱、能力差、无实绩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整。

4、创新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抓党员发展。要转变工作方式,强化党员发展责任制,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培养,把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能人、外出打工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步优化党员结构。

二是创新长效机制抓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学习、教育、管理、联系群众、监督、民主参与等长效机制,真正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探索建立党员学习积分考核制度,为每名党员建立学习积分卡,形成党员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依托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逐步实现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大力开展党员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努力使每名党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富带富”的本领。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抓党员作用发挥。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探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主题实践活动长期化的有效形式,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设置多种党员服务岗位,通过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制”、“扶贫双结”、“双带”、“献爱心”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三五先锋联创”活动,创建“五好乡镇党委”、“五强示范村”、争当“五先锋党员”;大力实施“四培养”党建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支部书记,把优秀支部书记培养成基层党建的典型;大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办公活动阵地建设,实现活动经常化、作用正常化、管理规范化;切实实施党内凝聚力工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资金,开展创业帮扶活动,对具有一定技术素质、创业愿望强烈、信用良好的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经济困难党员的创业,实行专项贴息,激发农村党员带头创业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致富。

5、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思维方式要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当前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和党组织陷入“到底谁当家、谁说了算”的无谓之争,其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对村民自治的正确观念和对法律原则的尊重。村民自治的本质是“村民当家作主”,党组织就要为村民当家作主创造条件和铺平道路,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是党组织的义务和责任。

二是工作方法要由“强行推进”向“引导、说服、提供服务”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致力于提高“掌舵”能力,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选择权,更加注意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三是处理村务要由封闭式向公开式转变。全面推进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做到真公开、常公开;注意扩大基层民主和运用法律的手段,实现少数人说了算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民主决策监督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农村“说事”和“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说大事、说难事、说发展。

6、创新基层工作保障,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一是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着力解决村级债权债务问题、公共建设投入问题和基层党建活动经费来源问题,保障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审计、划转、抵偿债权等方式挤干乡村债务水分,按照“区别情况、逐步化解”的原则清理消化不良债务、依法清收能交未交的欠款、整肃无理拖欠合法税费的不良风气,大力化解乡村债务;适当增加村级转移支付,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逐步把农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纳入到政府的公共预算范围,保障乡村公共建设的资金投入和项目进度;根据当地人口和党员规模及党建工作目标,核定党建办公经费和党员学习教育经费,并明确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政治经济生活待遇,保护乡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任用,把担任过村干部作为培养乡镇干部的有效途径,鼓励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坚持和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的制度;要保障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为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打击报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待遇,有条件的地方对村干部的工资实行由财政统一发放,建立健全在职村干部工资补贴最低基数保障制度和退职村干部养老金保障制度;要改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科学制定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乡村干部的考核评价制度,减少对村级干部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要完善对农村无职党员的激励保障,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及其相应的考评激励机制,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同时要保障无职党员的党内民主权利,关心和爱护无职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的党员。

7、创新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加强制度建设,理顺县、乡、村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威提供法律制度和工作制度保证,努力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村民自治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严格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制定《乡镇村关系法》或《乡镇村关系工作条例》,修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乡村两级党组织、乡镇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各自的权力范围和工作职能,具体规定“党务”、“政务”、“村务”的内容及办理程序,以便规范各自的权力和行为。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村两委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村党组织召集、书记主持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然后按各自职能组织实施,实现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分工合作的制度化;建立健全民主管事的工作机制:要规范村级党组织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议、村民调解会议等村级有关决策会议的职能和议事规则,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重大村务决策由党员代表议事会商议,在全村公示,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依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出决定;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要以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基层干部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务公开、落实公开承诺、村务公开等制度,设立村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小组等监督组织并明确其职能和监督规则,探索村民点题公开和群众质询答复等多种村务公开形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常性督查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就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督查,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正确处理好相互关系。■

(课题组成员:陈世强 夏志云 张忠诚 农华西 汤晓玲)

第四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中共高邮市委党校曹丰汉王殿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部分组织凝聚力下降、组织运转不畅、干部队伍难稳定、党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组织活力和后备力量不足的困难,应通过把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放在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位、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延伸组织工作触角、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体制等办法加以解决。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能否尽快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直至富裕行列,是实现21世纪战略目标的关键。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整个组织系统伸向农村的神经末梢,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关系到现代化的成败。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发挥了党在广大农村的阵地作用,成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最积极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路人。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发展进步程度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密切相关,什么地方基层组织凝聚力大、战斗力强,什么地方农民增收致富就快,发展后劲就足。可以说,农村发展成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就的直接反映,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整体上反映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一些基层组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必须直接面对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更新的加快,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一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因素仍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组织凝聚力下降

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部党员、干部之间的团结协作

力量;二是组织对其外部非党员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组织凝聚力下降直接影响

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更重要的是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

进过程中既缺乏终端推动力,又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分析

起来,有以下诸多原因: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转型,利益诉求

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对农村一些党员干部集体主义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弱化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相应强化了个人利益观念和个人主义思想,反映在

组织内部就是常常追求个人政绩,或各自为政,或互相拆台;在发展农村经济、致

富农民方面,自己走在致富的前列,很少顾及到身后的群众,造成了群众对部分组

织和党员干部不信任,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远。近年来很多地方乡镇党委十分注重选

拔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充实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基层其他干部队

伍。但其中部分党员干部个人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将“双带”变

成“单带”,只管自己带头致富,不仅拉大了自己同群众间的贫富差距,更拉开了

组织同群众、干部同群众人心间的距离。

2.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

农民的能力。前几年,全国一些乡镇曾实行过撤村并组改革,个别撤并形成的新的

行政村中存在着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

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个别村党组织书记依然把“党领导一切”错误地理解为“党包

办一切”,不清楚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对工作揽得过多,统得过死,导致农村中小两口闹矛盾都要村支书出面解决,村委会主任和其他干部应有职能被

严重削弱,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还严重影响了党组织书记

同其他干部之间的关系;农村部分年龄大点的村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文化偏

低,部分年轻村干部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是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且有部分干

部不安心在村级工作,工作浮于表面,这些都从整体上削弱了村干部服务农村,致

富农民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农民对组织、对干部的信任度。3.部分农村基层干部

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仅存在,还有加重蔓延之势,影响了干部之间的关系,更

影响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拉大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农村基层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的存在和蔓延,一是受农村环境中较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认为“官”

就得高人一等;二是由于部分基层干部文化素质和党性修养较低,接受教育的机会

不多,自律意识不强,他律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的头发和皮鞋亮了,走近田间地头、走进农舍同农民谈心的机会少了;一些干部带头致富了,同农民谈

话时的胸部和语调抬高了;一些干部在城里的时间多了,在乡村的时间少了,向农

民宣传政策时越来越简明扼要了;干部的车换了,跑得快了,办事的速度慢了;干

部在会上话题多了,遇到农民的困难没辙了„„”结果是“干部觉得农民越来越刁

了,农民觉得干部越来越不管用了”„„

(二)部分组织运转不顺畅,正常的活动难以开展

近年来,一些村级党组织的正常运转发生了困难,组织的日常活动难以开展,

组织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究其原因,首先是缺乏经费保障。近年来,农村经济虽然

有了很大发展,但集体经济仍很薄弱,仍有不少村至今没有集体经济实体,村级党

组织缺乏发挥作用的物质支撑,少数村甚至成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没有一点集

体收入,正常运转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不仅如此,很多村还背着沉重的难以消化

的历史债务。经济条件的薄弱,造成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功

能单

一、服务能力弱或缺乏场所的问题,不能适应组织建设的需要。尽管一些地方

各级党组织大力推广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但购置设备需要投入,加之村级党员的文

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操作上有难度,行政村虽然都按照上级要求,连接电脑终端,购置了电视机、影碟机,部分村缺乏活动室,只能放在支部书记家中,使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次是对党务工作认识不到位。农村基

层工作繁杂,干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经济工作和维稳工作上,很少顾及党建工

作,存在着忙时无暇抓党建,检查时突击抓党建的现象,造成党建工作不扎实,效

果不理想。再次是党员分散难集中。农村许多党员尤其是青壮年党员外出打工的多,流动性大,在家的多数为年老体弱党员,居住又不集中,行动不便,难以参加支部

组织的活动;另外村组撤并,小村并大村,大村中的党员相对分散,活动难集中,组织活动难开展,党员得不到长期教育,部分党员抛弃了信仰,背弃了党的宗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一些低级的、腐朽的、封建的迷信思想。这些都成了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的一大隐患。

(三)村级干部队伍难以稳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干部所承担的任务也随着日益加重。在这关键时刻,村级干部队伍不稳定,势必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如下:

1.村级干部报酬相对偏低,有的还无法保障,造成思想动荡。计划经济时代,村干部的工作是单一的上传下达,“发号施令”,从集体收入中稳定地获得同农民相差不大的报酬,农民是机械般地悉数接受干部指令。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已经多样化了,村级干部的工作方式也要随着改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了,可一年忙到头,工资却拿不到多少,甚至还不如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基层政府想增加村干部工资,可财力又十分有限,无能为力。村干部从而产生心理失衡,造成部分同志不愿意当村干部。

2.对个人前景充满忧虑,工作缺乏积极性。部分村干部悲观地感叹:前无出路,后无退路。他们认为,村干部缺乏升职的机会,在村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编制,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年老离职后生活无可靠保障,因而思想波动,工作缺乏热情。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地方实施了一系列村干部激励措施,如从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中通过考试选拔地方公务员,村干部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觉得有了奔头,但是仍有一部分村支书和村主任或是年龄较大,或是文化程度低,无法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队伍,这部分干部思想波动更大,思想更复杂,悲观、羞愧、失落甚至厌世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对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另外,大部分地方的村干部除了村支书、村主任、主办会计仅享有养老保险外,其他村干部都不能享受养老保险,更谈不上医疗保险,退职后生活难有保障,很容易产生“黑发交给共产党、白发留给子女养”的灰色心理和失落感,使得有些在职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甚至干脆 “撂担子”。这种思想同时也影响着后备干部的培养,使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想回来,哪怕是在外打工也不愿做村干部,造成一些村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四)农村基层党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组织活力和后备力量不足

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和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追求富裕的强烈愿望,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中去,忽视了政治上的进步;二是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加上民营企业的一切活动以效益为中心,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四是上面提到的多种原因造成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困难的对策和措施

总的来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就中的不足,但决不能小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一)把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放在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位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近年来大量实践证明,选好、用好一个人,就能够强化一个班子,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也就能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能够为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也能够使组织内外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总之,经济发展了,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和选拔呢?首先是摸清人才家底、培养后备“村官”。采取从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选调入村的大学生中培养,从外出创业有成的人才中回请,从乡镇机关分流的人员中物色,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以“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老百姓信得过”为原则从中选“村官”。其次是采取公推公选办法,选出如意带头人。在人才较为集中的村,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在情况较为复杂、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村,采取群众举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选任;对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采取外派、下派的办法,帮助配好致富带头人。再次是抓好学习培训工作,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村支书“双带”能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双带”村干部尽展才能。从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任期制。确立村党组织书记任期,任期届满经考核合格的,可以连选连任;二是发展目标考核制。实行承诺上岗,明确各项发展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考核制度,年终由上级党组织和本村群众共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其升职、报酬直接挂钩;三是能进能退制。特别优秀的“双带”型村党组织书记,

可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明确享受副科级干部的待遇;对不称职的,采取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形式,疏通“出口”。一些地方实行的通过考试在“村官”中选拔地方公务员的办法是对“村官”激励机制的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四是报酬奖励制。乡镇党委根据上下结合的实绩考核情况,在年终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

(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延伸组织工作触角,扩大组织工作面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说明传统的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设置的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新要求。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打破按区域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依托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把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基层党组织更加深度地融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之中,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服务。在合作组织里建支部,可以不打乱现有党员组织关系,对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双重教育和双重服务,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可侧重于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行政村中的党组织可侧重于政策和资金服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增强其吸引力,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这种“党支部+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可以实现党建与富民的良性互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体制,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受培训教育常态化

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村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制度,依托党校等教育平台,对村党组织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组织基础和党领导执政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党建工作的具体着力点,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意义。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1]”的功能定位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急需抓紧研究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建设还不够科学同时面对多种挑战,本文具体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民主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促使基层党组织科学化建设上新台阶。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建设 对策

一、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这就高度概括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也是党最丰富和最可利用的组织资源

中国共产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各级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基础。我们的党正是通过设立党的基层组织,把每一个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使党的基层组织置于党的中央组织和各级地方组织的统一领导之下,从而保证了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保证了党具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

每一个党员,不论职务多高,资格多老,都要在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中生活和工作,接受党的基层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每一个党员既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把对党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党的上级组织,又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了解和领会党的上级组织的指示和精神。此外,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发展新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处分违纪党员的任务。因此,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场所。

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单位,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

2 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熟知群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状况。因此,党的上级组织和领导机关,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把此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群众也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在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下,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4、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

党要实现自己的领导,首要的是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惟一的检验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所以,党要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出来后,还要把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而党的基层组织最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有直接的经常的联系。因此,要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就必须发挥党的基层组织这一独特优势。

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当前阶段,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存在着新的时代性问题,具体如下:

1、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强

由于职能、业务工作的不同,每个部门的现有人员不等,党员的数量多少不等,大多数部门不是按建制单位设立党支部,而

3 是根据党员数量的多少。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健全党组织,但党支部开展工作却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党支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2、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

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活动时,仅限于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民主评议、发展党员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造成了在所内影响力不大,难以发挥堡垒作用,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人数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基层党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3、基层党建工作不够扎实

表面上党建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实际上却存在着战斗力不强,完成硬任务、应对政治考验不坚定等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好与坏,党建工作开展的扎实不扎实,党员队伍的作风过硬不过硬,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以及的党员队伍的发展。

4、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疏漏 [3]

党员必须加入党的组织,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在对党员的管理方面,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对所属党员疏于管理,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作风以及日常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制约。它们把党员发展进党组织以后,就让其自然、自由生长,不去关心他在党内的学习生活、党性锻炼修养、能力素质再提高等关乎

4 其能否成为合格优秀党员的“日常管理”环节与过程。

5、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够周延,覆盖不够全面

党对社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党延伸到社会领域内的基层组织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越具有周延性、组织体系越健全完善,越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党组织对社会的覆盖面也就越广,相应地,党对社会的领导控制也就越坚强有力,越能够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4]。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出现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等一些新兴的社会领域。能不能保证党的组织向这些领域的渗透,能不能保证党的工作向这些领域的拓展,将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实现,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中还存在着许多死角,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覆盖还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状态。

6、党支部及党员个人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在对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考核中,考核体系不够完备,具体的考核指标比较笼统,没有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对支部的考核比较笼统,对党员的考核与个人的待遇结合不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基层党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抓理论建设不够

基层党组织虽然一直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但理论学习缺 5 乏系统性、连续性,理论学习手段单一,读得多,看得多,讲的少,联系实际少。基层组织往往不能坚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用科学的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未能做到 “学”与“用”、“思”与“行”的有机结合,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新的发展思路。

2、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

基层党组织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与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工作服务对象意见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没有深入周到的调查研究就不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在分析党建工作时可能就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经费的制约

由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务活动经费的不足,所以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经常性。党务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制约党建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到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

4、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可能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5、思想观念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的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总是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思想观念滞后,不能与时俱进。有的同志党的观念淡漠,认为党建工作不是中心就可有可无,致使党组织的政治思想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受到削弱。

6、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6 党员民主意识不强,党内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还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

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1、为保证基层党组织的良性运转,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班子民主评议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研究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目标责任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向党员、群众报告履行职责和执行重大决策情况制度以及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等制度。

2、以基层党组织班子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要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所在单位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关键要抓好三个重要环节:一是选准、配好支部书记组成一个素质好、作风硬、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领导班子。二是要切实抓好基层支部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通过基层支部去贯彻和落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我们长期在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也是人们对具体工作形象的总结,富有很深的哲理。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群众的一面旗帜,就能撑起一片天地,带动一片

7 群众,因此,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3、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首先,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要激发党员干部和职工热爱学习的热情,善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全面贯彻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引导人,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上下功夫,使基层组织的广大党员干部打牢理论根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引导党员、干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历史任务而奋斗。要以坚定理论信念为重点,把党的政治思想贯穿到全部工作中去以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鞭策人激励人,用思想和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同志,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坚持对党员党课教育的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党员把党性修养与全局观念、战略思维结合起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以建立完善有效机制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说到底是个宗旨问题,而宗旨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新形势下能不能带领广大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首先,要从组织制度、干部任用、奖惩制度、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健全的干部激励

8 和制约机制。其次,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发扬党风民主,从制度上保证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和职工群众充分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制止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欺上瞒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再次,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使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上下级监督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彻底改革过去考核干部“不失大原则、不出大问题”的评价标准,加强定量考核,接受群众评议,只有对党员、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4、抓好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将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培训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计划,每年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开展任职培训和岗位培训,确保培训不少于40学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增强做好党务工作、群众工作以及其他社会工作的本领。

领导干部要增强“六种意识[5]:一是信仰意识,(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公仆意识,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三是自省意识,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四是敬畏意识,常思贪欲之害;五是程序意识,严格按规矩办事;六是民主意识,善于集思广益。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要把干干净净干事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筑思想 9 道德防线,健全机制体制,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要把弘扬正气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6、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

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党内情况反映、党员表达意见渠道等制度,努力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环境。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不断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制定基层党组织班子议事规则,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管理机制。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的广泛性。积极探索基层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办法。

7、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廉洁从政、党风党纪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党风廉政监督站、廉情民意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交流、广泛评议、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有效遏制违纪违规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发生。

8、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服务意识

10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提出“五个方面”的新要求:一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二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三是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四是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五是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9、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6]

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提倡和鼓励党务干部或科研人员参与基层党建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发挥基层党建研究会的理论研究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发挥研究会在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的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研究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略指导作用和核心地位,将党的工作不断的提升,使党永葆青春与活力。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指出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可行性对策。相信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不断的发展创新,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子瑞 刘诗璇等. 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J] .天津日报,2009 [2]王金玲.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史 [M] .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3]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课题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J] .党政干部学刊,2008. [4]张书林.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对策与前景展望 [J]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 [5] 张国平.浅议党员干部的“六种意识” [J] .黄石日报,2008. [6]段建国 孙庆章 叶金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 [J] .北京教育,2010. 12

上一篇:酒吧创业计划书模板下一篇:警察不忘初心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