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4-05-05

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通用8篇)

篇1: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上衫中学 梁海燕

情感教学是一个新兴的课题,符合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的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高,适合开展情感教学,但同时也发现体育教师和初中学生的情感交流比较少,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不健康发展。

新课标带动了教育改革,指引出了一个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新的体育教学,更强调师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强调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情感教学的出现,是新课标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现行的初中体育教材经过多次改革,选用的都是一些流行的体育项目和健身理论,饱含着韵律美、形态美及情趣美等诸多美感,更储藏着不少情感方的因素。而且体育课本身就是很强调行为美感的课程,对于情感教学的开展,相对其他课程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

一、情感教学的理性思考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人的主观体验。广义的情感,不仅包括情绪,也包括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辅助手段。

黑格尔说过:“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忽视情感的功能效用,他们把情感视为传授知识的“副产品”,学习活动的伴随现象。片面强调身体锻炼,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目前的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除此之外,对体育课上所接触的其他体育项目就缺乏热情。于是当课堂上安排学生们普遍欢迎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气氛过分活跃,很难控制;而当碰到其它不太受欢迎的教学内容时,又缺乏热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平常体育课上我问过许多学生,大多数中学生对于体育课是比较感兴趣的。情感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情感培养,首先要求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比较积极,就为情感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很稳固的基础。但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分析其原因,我认为首先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不充分 或交流方式不恰当,与学生有隔阂;其次是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没有掌握学生的特性。

在如今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把体育课视为繁重的学业之外的一段娱乐时间,所以态度普遍都比较积极。但是很多教师却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划出很大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使得“放羊”现象普遍起来。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不能算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意义上的体育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只对体育课的时间空间感兴趣,而不是体育课的内容和教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只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就能把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保持住,也不需要强调情感交流了,免得引起学生的不满。

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匮乏,虽然没有在课堂氛围上表现出来,但既然课堂结构本身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那再好的课堂氛围也是没有用的。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展情感教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已经在类似“放羊”的体育课上自由习惯了,不愿意再受任何约束,否则很容易与教师作对,进而引起恶性循环。

三、体育课中情感教学的操作

1、初中生符合情感教学的要求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很多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不管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同样他们在对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富有情感的。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同时它又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而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情感作为一种内动力,在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着重要的地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心是在学科还是在人?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是传统教学的一个缺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他的这句话等于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道一件事不如喜欢一件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途径。

2、情感教学的操作模式

情感教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方法,而是在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拓展和延伸,其实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里也有一些情感教学的影子,比如命令式的情感教学、表达式的情感教学等等,只不过这在传统体育教学理论中作为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而已。在被独立出来以后,这几种情感教学都被分别赋予了具体的定义。

1、命令式情感教学

命令式是产生一种一定要坚决执行的情感方式,属于这种情感教学的在体育课堂中主要是口令,它富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和动作,都需要教师以命令的方式,让学生去执行和完成动作。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立正”、“稍息”、“向左转”、“跑步走”等,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有时是多次重复,但使学生听而不烦,练而不厌,这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做到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情调昂扬,坚决果断。

2、表达式情感教学

表达式是指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述,引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情感方式。语言是调动情感的重要因素,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达,一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喜欢教师,拉近两者间的距离:二则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语言的音,气,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时,应简洁明了幽默含蓄。例如,有一次上篮球课时,有几个学生偷懒坐在一旁观看,看我走过去就立刻站起来,我灵机一动马上说:“你们在看现场直播吗?”学生哄然大笑。我巧妙的运用幽默语言,给学生一个台阶,学生很快就再一次投入到练习中去,这样使体育课变得更富生气、更具艺术性。表达式情感教学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作为当代体育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技巧性,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喜欢学、善于学、学得好,使体育课变得更富生气、更具艺术魅力,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3、应激式情感教学

应激式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情感方式。在体育课堂上,时常因受周围歼环境的影响,气候因素的变化,运动中的相互碰撞,做动作失误等,免不了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现象。在突如其来、意外的情况下,正是师生情感体验最深的关键时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温暖,相 3 反学生会感到冷酷,失去学习信心。记得一次体育课,上课铃声响后,其他学生都已经排好队准备上课了。只有A学生还在一旁发呆没有来排队。我厉声喊到:“你在干什么?还不来排队!”随后他阴沉着脸走到了队伍中。在接下来的队列练习中我看到他还是有些心不在焉。心头慢慢冒起火来,真想劈头盖脸训他一顿。后来转念一想该不会是受其它同学欺负了吧?又吧怒火压了下去。在体育委员带领大家做徒手操的间隙,我把A学生叫到一边,关心的问到:“怎么,其他同学欺负你了?”他说:“没有。”“那你为什么脸阴沉着心情不好,而且上体课注意了不集中啊?”他说是上一堂课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我就开导他,老师批评错你了吗?他说没有。那老师批评你是为你好是不是?他说是的。那你不应该心情不好啊?而且你把上一堂课的情绪带到体育课上来也会影响到体育老师我的情绪的,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了。我看他低着头默不作声,就说,“下去吧,下次注意了。”在下面的练习中我看他脸部表情慢慢舒展了,练习也比以前上课要积极和认真。所以体育教师应学会利用情感的教育方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积极投入练习之中。

4、调节式情感教学

调节式是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使之适应新要求的一种情感方式。调节式情感具有对人的行为活动显示出增力和减力的效能。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中,通过情感教育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一次800米考试,全班女学生只有一个人考合格了。我知道并不是她们实力不行,而是她们还没跑就紧张的要死,带着这样的情绪去跑,还没跑几步就已经累了,于是就停下来走了,那成绩可想而知肯定是不行的。只有补考了,在补考前,我对她们说,“这次我们降低要求了啊,只要你们跑完两圈也就是800米,坚持中途不停下来走,那么不管时间是多少都可以合格。”她们都拍手叫好。结果跑下来全都合格了,而且有几个达到了良好,时间要求和第一次一模一样。

5、稳定式情感教学

稳定式是指用一定的控制或约束方法,影响学生思维活动一种情感方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在锻炼的同时,思维也在活动,感知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很易出现波动性,如做动作畏缩不前,不规范等,此时教师除采用讲解和诱导外,更须利用些措施,稳定学生情绪。例如我班有一个女学生在小学跳山羊时侯摔过,之后她一直畏惧跳山羊。到现在上初 4 中这种畏惧感都没有克服。一次我上山羊分腿腾越课,轮到她时她就对我讲:“老师,我不想跳,我小学跳时摔过的。”我拒绝她说:“不用怕,你现在人已经长高了,力量也变大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跳过去的。”她见我一脸坚决,只有硬着头皮跳。但一跑到山羊前面时就“啊”一叫,根本就没敢跳起来。于是我就说:“这样,你先练习过背吧。”我帮她找了小个,中个,高个三个女生一起帮她练习。这样她比较轻松的跳过了小个和中个的女学生。这是我大声喊到:“很好,加油,还有最后一个。”在我的鼓励声中她越过了高个女生的背,稳稳的落地了。我对她说:“过背你可以了,相信跳山羊你一样可以的,你放心,老师会保护帮助你的。”她站在起跑线上想了想,开始助跑了,这次她起跳了,我看准时机,帮了她一把,终于她过去了。我继续鼓励她讲:“看见没有,你一定行的!”于是她又跳过了几次。我为她鼓掌,其他女学生也鼓起掌来,这时她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心态和动作,采取有效的稳定式情感教学,一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收效更大。

综上所述,五种情感教学方法相互依存,才能够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对这几种情感教学方法的强化,传统的体育教学将会变得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课堂的教学氛围将会得到明显改善,松散的“放羊”模式将会被迅速淘汰。

当然,初中体育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开展,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个挑战,包括知识的全面性,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等等,可能是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所不能同时具备的。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中学体育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情感,而且要善于揭示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善于搜集社会中、生活中,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做好情感的渗透、升华、渲染和情感的激发。老师要把对自己的情感感受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知道了这些,老师就能够安排学生的练习,才能使学生练习起来有兴趣,始终在兴奋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得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尽量减少单调枯燥的练习,使练习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和新鲜感,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篇2: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本文试图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但是如何提问才能让学生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呢?就需要我们老师用情感来带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课改下教学的根本。

一、教师要热爱本质工作,倾注感情

著名教育家夏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把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语文老师,首先应该让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平易近人的态度这样一种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老师的精神面貌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努力让学生一上课就产生愉悦兴奋的情绪,思维积极敏捷,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互增互长的预期效果;反之,如果老师一进教室就萎靡不振,冷若冰霜,甚至疾言厉色,就会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紧张情绪,压力过大,导致思维滞缓,别说陶冶情操了,就连灌输知识都成了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所以,语文老师不仅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上课要全身心投入外,还要以身作则,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黄河颂》时,可以让学生先齐声唱《保卫黄河》,在雄壮豪迈的氛围中带着亢奋的情绪进入《黄河颂》的学习,进而树立以热爱祖国山河为荣、危害祖国山河为耻的意识。

二、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三、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情感因素去教育学生

初中语文中的很多文章都包含强烈的情感,它的涉及面广、内容多,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庄重典雅,总之,或多或少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深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应紧扣父子亲情,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父爱,体会人间至情,从而引起共鸣。这些带着明显感情色彩的文章,在课本中为数不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品味。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地位是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通过相机诱导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教《陈情表》一文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段导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篇散文把作者对祖母的孝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为历代传诵,古今无数志士为之动容,连当时的皇帝也深受感动,赐其仆人以侍奉其祖母。”学生听了后,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师接着又说:“李密的《陈情表》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一个个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文章有这样的魅力,一下子就把他们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上来。

四、多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设想没有善良的情感。其实,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怀之情开始的,在这个基础上人的各种品质,像智慧、勤勉、天才等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扬。”所以,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情感教育延伸到课外,升华为一种大爱。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也必然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怎样做到这些呢?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要多关心鼓励学困生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这无可厚非,但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够好,应该各有原因,所以,一定要多和学困生交流,共同寻找原因。笔者的一个学生长得憨厚可爱,但老是记不住该记的知识。有一天自习课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劈头盖脸厉声质问,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家住哪里,家里都有些什么人,是不是讨厌学语文。他开始挺紧张,慢慢话就多了起来,告诉我他小时候出过车祸,对记忆有些影响。笔者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想想其实咱挺幸运,出车祸的人不少,但你只是记忆力受了点影响。咱们慢慢来,有什么困难就给老师说,好吗?”他当时就感动得哭了。从此之后,他每有一点进步,笔者都要在班上表扬他,慢慢地,他上课态度积极了很多,也敢举手发言了,学习进步了不少。

篇3: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情感缺失

当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不乏一些师生在体育课程认知上的情感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教育观念滞后。个别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 虽然上级部门作出了相应规定, 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 落入“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误区。

2.学生体育思想麻痹。很多学生把体育课等同于自由活动课。认为体育课教学无非就是跑一跑, 跳一跳, 只要自己身体健康, 无需教师指导也能轻松升级或升学, 致使体育课迟到、早退、旷课情况日益严重,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考试评价形式单一。在一些学校, 体育教师过度地强调结果性评价, 使学生, 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无论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还是期末的测试环节上都无法享受或体验体育课学习的激情与乐趣, 致使其学习动机逐渐减弱。

二、初中体育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利于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生情感体验。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以往呆板的师讲生练, 统一划齐的教学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 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器材、场地资源, 借助于简洁幽默的语言, 妙趣横生的导入, 准确规范的示范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看似“无心插枊”, 却能使学生有效唤醒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情趣感, 使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负担, 情感教学就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无穷的推进力量。

2.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提升学生协作能力。

情感教育的基础是理解与信任。客观上讲, 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 在完成教材规定的一些动作训练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 如果教师一味的指责与批评, 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 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 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相信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与同学们的帮助下克服困难, 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取得的些许进步, 要及时表扬, 肯定他们的成绩, 指出不足, 借助于体操、篮球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

3.利于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初中生思维活跃, 可塑性强,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逐渐形成。在体育课教学中, 学生会面临种种挫折和挑战。这不仅体现在一些技术动作中, 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恐惧。因此, 体育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在教学中及时实施情感教育, 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如游戏比赛、花样篮球等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学生感知娱乐体育的同时, 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坚定果敢的执行力, 百折不挠的战斗力。使学会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越来越有了积极的情感动力, 并保护着浓厚的兴趣, 对体育课基本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初中体育课堂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

1.命令式情感教学。

命令式是产生一种一定要坚决执行的情感方式, 属于这种情感教学的在体育课堂中主要是口令, 它富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内容和动作, 都需要教师以命令的方式, 让学生去执行和完成动作。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立正”“稍息”“向左转”“跑步走”等,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 有时是多次重复, 但使学生听而不烦, 练而不厌, 这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做到吐字清晰, 声音宏亮, 情调昂扬, 坚决果断。

2.表达式情感教学。

表达式是指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述, 引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情感方式。语言是调动情感的重要因素, 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 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达, 一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 使学生喜欢教师, 拉近两者间的距离;二则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科学地运用语言的音、气、词进行讲解, 指导学生练习时, 应简洁明了幽默含蓄。

3.应激式情感教学。

应激式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情感方式。在体育课堂上, 时常因受周围歼环境的影响, 气候因素的变化, 运动中的相互碰撞, 做动作失误等, 免不了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现象。在突如其来、意外的情况下, 正是师生情感体验最深的关键时刻, 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温暖, 相反学生会感到冷酷, 失去学习信心。

4.调节式情感教学。

调节式是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 使之适应新要求的一种情感方式。调节式情感具有对人的行为活动显示出增力和减力的效能。在课堂练习中, 学生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中, 通过情感教育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一次800米考试, 全班女学生只有一个人考合格了。我知道, 并不是她们实力不行, 而是她们还没跑就紧张的要死, 带着这样的情绪去跑, 还没跑几步就已经累了, 于是, 就停下来走了, 那成绩可想而知肯定是不行的。只有补考了, 在补考前, 我对她们说, “这次我们降低要求了啊, 只要你们跑完两圈也就是800米, 坚持中途不停下来走, 那么不管时间是多少都可以合格。”她们都拍手叫好。结果跑下来全都合格了, 而且有几个达到了良好, 时间要求和第一次一模一样。

总之, 情感教育是新时期体育课堂提升课堂有效性, 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 心理状况, 结合学校实际, 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要对学生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 以感情为桥梁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 增强互信,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情感教育, 不仅能够使学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 而且也利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体育课,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杨建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之友 (初中版) , 2011, (19) .

[2]倪海荣.谈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1, (2) .

篇4: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情感教育初中体育课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表现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能够轻松地营造出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而且也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隐性”因素,以情感为纽带,增强师生互信,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突破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

一、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情感缺失

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其中不乏一些师生在体育课程认知上的情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教育观念滞后。个别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虽然上级部门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

2.学生体育思想麻痹。很多学生把体育课等同于自由活动课。认为体育课教学无非就是跑一跑,跳一跳,只要自己身体健康,无需教师指导也能轻松升级或升学,致使体育课迟到、早退、旷课情况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考试评价形式单一。在一些学校,体育教师过度地强调结果性评价,使学生,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无论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还是期末的测试环节上都无法享受或体验体育课学习的激情与乐趣,致使其学习动机逐渐减弱。

二、初中体育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1.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情感体验。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以往呆板的师讲生练,统一划齐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器材、场地资源,借助于简洁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导入,准确规范的示范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看似“无心插枊”,却能使学生有效唤醒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情趣感,使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情感教学就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无穷的推进力量。

2.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协作能力。情感教育的基础是理解与信任。客观上讲,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在完成教材规定的一些动作训练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畏难情绪,如果教师一味的指责与批评,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相信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与同学们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取得的些许进步,要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不足,借助于体操、篮球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

3.利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逐渐形成。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会面临种种挫折和挑战。这不仅体现在一些技术动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恐惧。因此,体育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及时实施情感教育,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如游戏比赛、花样篮球等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学生感知娱乐体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坚定果敢的执行力,百折不挠的战斗力。使学会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越来越有了积极的情感动力,并保护着浓厚的兴趣,对体育课基本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初中体育课堂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

1.命令式情感教学。命令式是产生一种一定要坚决执行的情感方式,属于这种情感教学的在体育课堂中主要是口令,它富有强烈的感召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和动作,都需要教师以命令的方式,让学生去执行和完成动作。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立正”“稍息”“向左转”“跑步走”等,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有时是多次重复,但使学生听而不烦,练而不厌,这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做到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情调昂扬,坚决果断。

2.表达式情感教学。表达式是指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述,引起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情感方式。语言是调动情感的重要因素,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通过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表达,一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喜欢教师,拉近两者间的距离;二则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语言的音、气、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练习时,应简洁明了幽默含蓄。

3.应激式情感教学。应激式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情感方式。在体育课堂上,时常因受周围歼环境的影响,气候因素的变化,运动中的相互碰撞,做动作失误等,免不了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现象。在突如其来、意外的情况下,正是师生情感体验最深的关键时刻,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温暖,相反学生会感到冷酷,失去学习信心。

4.调节式情感教学。调节式是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使之适应新要求的一种情感方式。调节式情感具有对人的行为活动显示出增力和减力的效能。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往往处于紧张的状态中,通过情感教育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一次800米考试,全班女学生只有一个人考合格了。我知道,并不是她们实力不行,而是她们还没跑就紧张的要死,带着这样的情绪去跑,还没跑几步就已经累了,于是,就停下来走了,那成绩可想而知肯定是不行的。只有补考了,在补考前,我对她们说,“这次我们降低要求了啊,只要你们跑完两圈也就是800米,坚持中途不停下来走,那么不管时间是多少都可以合格。”她们都拍手叫好。结果跑下来全都合格了,而且有几个达到了良好,时间要求和第一次一模一样。

总之,情感教育是新时期体育课堂提升课堂有效性,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结合学校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要对学生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以感情为桥梁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增强互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建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19).

[2]倪海荣.谈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2).

篇5: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育学科被纳入中考考试科目十多年来,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课再也不是人们眼中那个可有可无的“副科”,从社会到学校,学校体育被提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但,不少学校,特别是体育老师,为了片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课上几乎就围绕那几个必考的项目展开教学,这和国家把体育课成绩纳入中考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特别是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被提出后,这些为考试而上的体育课(以下称之为“应试体育”),就越来越显得和体育教育的趋势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种体育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还体育课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是全社会特别是我们这些体育老师应该关心的课题。

一、领会精神,改变观念

所谓领会精神,就是所有关心重视学校体育的人,特别是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者,都要理解国家出台“体育中考”这个政策的目的性,领会其精神,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念,从而更好的进行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教学工作。

(一)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第一执行人,这种变“应试体育”为“快乐体育”的观念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师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体育课,以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去施行每节体育课,从而决定了每节体育课的性质和课堂效果。

在对日常体育课堂教学的调查了解发现,许多体育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体育中考的最终成绩,从初一开始,就对学生长期进行体育中考的专项训练,有的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三年如一日。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错误的,是我们的某些体育教育者走入了一个“应试”教育的误区。

“应试体育”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有限几个专项运动成绩,但有违国家的教育主导思想、有违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有违体育运动的原则、有违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等等。带给体育教学、带给学生的更多是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往往是一生的,弊大于利,是一种非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改变“应试体育”教育的观念是必需的,而且是迫切性的。

(二)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

作为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的领导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也就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方向,如果领导者重视教育教学的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必将是愉悦、健康的;如果领导者重视的是最终的学习成绩,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氛围必将是枯燥、紧张的。而这些,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都是以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的,在一个“应试教育”的氛围中,产生的只能“应试体育”。要改变这一现状,领导者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对于体育这门特殊的学科,我们的领导者必须了解这一学科的特点和当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形势,多同体育教师交流探讨,同时深入课堂,倾听学生的想法,从而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课堂的指导意见,让我们的体育的教师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三)学生和家长要改变观念。

“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但由于中考、高考的重要性,在学生和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这就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随着体育中考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关心重视起来,这似乎是个好现象,但这种现象的背后深深地打上了“分数”的烙印。我们看到,学多学生体育课上就要求老师练习那几个中考项目;一些家长利用假期为学生“补体育课”,请人专门指导;每年体育中考,考场外聚集着许多充满期望眼神的家长;考前,部分家长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所谓能“帮得上忙”的`人士,做一些有违教育公平性的事情┈┈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如何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是我们每位教育者应做、必须做的事情。对学生,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晨会、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同学生沟通,同时也要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给他们一个“素质教育”下的学习氛围;对于家长,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小范围也可以是单个的请家长来学校交流探讨,让家长改变观念,同学校一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种改变不是一撮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要有做到有耐性、恒心。

二、强化概念,深入理解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被再次提出,体育这门课程的名称已经从当初的“体育”变成了“体育与健康”,它的真正含义是“体育为健康”,即以体育教学为手段、载体,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目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学校体育教育要从以往单纯的“传技”向“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转型,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作用。理解了“体育与健康”概念的内涵,就明白了在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就能更好的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就会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应试体育”的出现。

篇6: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有情感的交流。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回避的。但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似乎始终沉迷于理性的光环,而忽略了情感的融入。殊不知,只有以“情”才能育“情”,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甚至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都是在教学中实现的。

一、情感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概述

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从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发展,根据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以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学生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安排了小学数学的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还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作出阐述。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智力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而且要以高度的热情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用合理的策略实施情感教学,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以前的教学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教学虽然有较多的情感交流,但在情感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

(一)教师重知不重情

在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从认知角度考量教学,只注意对教学内容讲解的清楚和准确,并没有考虑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说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积极的情感教学,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忽视“数学文化”的挖掘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数学天地”“数学乐园”“数学角”等关于数学文化内容的设计,但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讲,甚至不讲。教师注重的是对教学内容中数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对于数学文化的挖掘几乎没有。而数学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去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然而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的忽视使学生缺乏了这一部分的情感体验。

(三)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剥夺”学生的主体身份,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成绩而教学。我看过一则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因为课前没有安排好小组,所以在学生拼一拼的活动刚开始教室里就乱糟糟的。老师生气地叫停了学生活动,以自己在讲台上展示的方式完成了这节课。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现在的教师多数是为了自己的“教”而教,不能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在这种失去自我主体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不会有兴趣可言的,更不会去热爱数学。

三、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重视情感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享受数学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感环境,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指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诱发探索性的思维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受,愉快参与,真正地享受课堂。

1. 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提高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教学《分与合》时,我以中秋节送月饼为主题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帮我把五个月饼分给两个好朋友,看看谁的方法多。因为问题情境来自生活,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创设故事情境

生动活泼、富有激情的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从而更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教学《7 的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关于“孙悟空摘桃子,送桃子”的故事情境,要求学生帮孙悟空算一算。学生们特别感兴趣,并在自然而然的探索和讨论中获得了新知识新能力。故事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和事物为主题,从而引起他们主动去学习知识的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激起一种积极的探索性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质就是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需求,把自己当做一个发现者去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直接创设问题情境 :一位老奶奶今年刚过完第 18 个生日,你知道她今年有多少岁?让学生由对问题的好奇而引起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数学魅力,增强学科吸引力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充满无限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就一定会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美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无休止的问题,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着的追求。在《认识图形 2》学习之后,我用一节课让学生拼图,他们拿着课前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我将拼图制作成 PPT课件给他们展示出来,让他们观赏自己的创作,同时我给他们展示生活中的图形,池塘、花台、摩天轮……学生们被这些图形的美折服,小眼睛都不愿眨一下。

2. 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

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需要教师将这种神奇创造出来。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长方形支架,随后我将长方形支架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被这个神奇的变化吸引住了,“长方形怎么就变成平行四边形了”。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时常带着疑问或感到奇妙,他们还能不喜欢数学吗?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悬念,展现数学的神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妙趣

数学妙趣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吴正宪老师曾用数学的妙趣给学生们上了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学生们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有许多有趣的问题 :“数学家索菲愿意和你做朋友吗”、“别小看它——小数点”……讲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立体模型,圆柱、球体……教室的四周挂满各色纸条 :“数学迷宫”、“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老师精心导演的“数学小知识”的介绍,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新知

教育家赞科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用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

1.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观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以情感陶冶为主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灵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更好地掌握知识。

2. 适时应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幽默的言辞、灵活的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同时适时应用幽默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语言蕴含的知识。

3. 渗透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爱上数学

激励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它反映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成功心理和向往心理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应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如“鼓励式语言”“赞赏式语言”“期待式语言”等。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独到的见解、一回勇敢的尝试、一次进步的努力,教师都应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产生追求成功的欲望,爱上数学。

4. 教师丰富自身学识,引发学生“爱屋及乌”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把讲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当教师把讲课当成一种享受时,学生也会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要具备渊博的数学知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陶行知先生说 :“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个人魅力,而教师这种个人魅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篇7: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初高中的体育课堂所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通过我当体育老师的经验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本文中我将要谈谈我对于如何上好初中体育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因为现今社会的大背景对初中体育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首先来看看现金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存在哪些不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同事的交流中我发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得也认真,但是课堂的效率很低。它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教师没有整体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的不明确、未能完成预设目标、教学层次的低下等等。这些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高,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不能自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体育课堂本来是学生活力的焕发与个性的张扬,但是在课堂上完全感觉不到学生完成体育项目而获得成功的欢乐。教师和学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大的的目标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在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下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掌握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我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如何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初中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它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课程在初中学科的教育中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所以说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教育课题。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理解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实践活动,它通过教师遵循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完成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初中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清晰认识,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执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实现,教师应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在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活动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一)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定计划,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在上课前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通过分析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心中有谱。教学目标可以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更好执行。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我觉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制定一个具体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定量的数字,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弹性化”,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跳起来摘桃子”。而教师在陈述每节课的目标时应准确具体,具有可执行性可测量性。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目标:这节课学生要练习的是跳短绳,在下课的时候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30秒钟内能跳30到50次就合格了50次以上为优秀。设置不同的标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重点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的形式,才能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此我根据自身实践,建议教师有选择性的采用游戏法教学、比赛法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例如在教学耐力跑时,为克服学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可要求跑时的队形多变,采取定向越野,接力跑,比赛跑等方式。这样使学生体验长跑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个体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达到技术和学习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发现其特长提高其能力。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山区的学校,开展游泳课的条件就不具备,那么这一体育项目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了,在贫困的地区体育器材较少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更好的准备学习的内容,理论课就可以多一些。所以为达成国家要求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用性,通过游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游戏活动,为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其次,教师教授的过程中结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可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可以让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

(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首先教师应积极建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初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程。其次,教师要努力保持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灵活运用场地、自己布置器材。另外,教师应转变角色,改进课堂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体育课堂的评价内容应对学生的体能、理论知识、体育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小结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让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马辉:《浅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2]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篇8:初中中考体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体育教师的新使命。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如何激发和适时利用学生在体育学习心理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 情感的内涵和作用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变化,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主观体验。情感是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常与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 (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之间发生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切身体验或反应。情感是一切态度的体验,它的核心意义是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这种过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自己需要之间的关系。个体根据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态度体验而形成自己的各种性格特征、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它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把教师、学生、学习任务、教学环境组合优化,融为一体,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催化物。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2.1 调节积极情感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的情感,可以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励师生克服种种内外阻力,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2.2 信息传递作用。

情感可以引发、终止或中断信息加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无不具有特定意义的表情、动作、神态与语调,构成了表达人内心世界的信号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可通过表情巧妙地传递对学生的热爱、信任、期望、赞许、鼓励、激励、批评等信息,让学生心领神会,进而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发奋进取,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另外,积极的情感 (如良好的学习动机、较强的自信心、积极的学习态度等)有助于信息加工,而消极的情感 (如自卑、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等)则会阻碍甚至停止信息加工。情感还可能引发选择性加工,即决定对环境中哪部分信息进行加工,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加工。

2.3 影响决策和问题的解决作用。

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的地位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情感与其它心理因素渗透,积极发挥作用,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主动有效,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完善。教学论的研究发现,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 (如学习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 (如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

2.4 创新作用。

体育教学不应是一种重复性活动,而应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活动,需要教学主体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投入其中。积极的情感,可使教师和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精神自由、思维活跃,能够大胆地突破常规,使学生的潜质创造性地爆发出来[1],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教去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教育的实施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爱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

实施情感教育要遵守“三情”原则:“热情原则”、“融情愿则”、“移情原则”。

3.1“热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愉快,感兴趣。

教师的情感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心。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是导师、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多重身份的复合体。教师处处平等待人,以爱心感人,以善言动人,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迸发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喜欢、愉快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

3.2“融情原则”是指师生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交融。

师生之间的教学双边活动既是认知活动的过程,又交融着师生的情感活动。师生之间站在同一平面上的语言双向交流,不但是按照认知规律传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过程,而且是互相吸引、互相包容、水乳交融的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

3.3“移情原则”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

教学中的移情,是指教师的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以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语表达对学生都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4. 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4.1“知”、“情”互动,让情感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情感教育不仅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情”带“知”,又要以“知”促“情”,使两者和谐互动,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整体效能,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所能产生的认知结果和情感结果。在教学目标上,应该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让情感教育自始至终渗透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4.2 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和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质,通过情感教育实现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现实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推导新知识。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学应把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看作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把促进学生体验和情感的发展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体育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

4.3 公平公正,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全面”有两个含义:一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要提高,达到某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素质标准与要求;二是各种素质都要提高,不能厚此薄彼。教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必须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对待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处事要客观公正。不少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眼里,公平公正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特征。如果学生产生了讨厌教师的心理,师生间的情感就是很难沟通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肯定性评价起着导向、激励、激趣、促知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的出发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人文性、科学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4.4 身体力行,挖掘教学中的情感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使学生的身体、精神、认知、情感和谐统一,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例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述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夺得冠军并一次次地升起五星红旗,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具体事例时,饱满的激情、称赞的词语,会使学生产生荣誉、向往、仰慕的情感体验。又如:体育教师给学生上健美课时,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亮丽的运动服、强烈的节奏、充满激情和优美的示范动作会使学生的情绪很快地调动起来,并一起共享健美运动带来的无比乐趣。[2]

4.5 合理运用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摔打能力”。

根据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分析,体育教师要加强个性教育和娱乐教育,还要进行挫折教育。例如,学生在众人面前失误、摔倒、出丑等失态的刺激反复出现,加之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挫折中体验自己,认识自己为什么失败,发现自身哪些因素使自己失败,同时学习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也是人需要学习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并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3]。

5. 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体育教书育人有直接参与性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合理应用情感因素。本文仅对情感的内涵和作用,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情感教育的实施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参考文献

[1]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2, (4) :19-20.

[2]陈人杰, 俞敏君.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 :120.

上一篇:瓦斯电厂打架斗殴事件通报下一篇: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