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9-10

生物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 应该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那么, 在生物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近些年来, 我在教学中, 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 正是人们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就充分肯定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尤其是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应依据教材, 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 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解放学生的双手, 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 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 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 不拘一格, 勇于创新, 变换条件, 大胆设计。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 按教材的方法操作, 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 令学生不知所措, 怎么办呢?书中又没有秘诀, 此时, 我鼓励学生, 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 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一鼓动, 学生的胆子就大多了, 有的学生干脆将鱼的尾鳍用解剖刀割下, 有的将小鱼折腾得快死了再观察, 有的学生很聪明, 先将尾鳍沾上少许水分, 然后用手按着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 由于鳍上有水, 因此伸展度很好, 血流明显, 观察效果颇佳。通过实验, 显示他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2 加强求异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 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 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我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搞生物题一题多解,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锻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大胆改进实验, 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等。对改进失败的, 不要责备, 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达到在失败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对改进成功的, 要给予表扬, 以增强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三是提出生物学上社会热点问题 (如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的利弊) , 组织学生讨论, 发表各自的见解, 比谁的观点新且符合科学、符合客观实际。

3 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跟培养创新能力并不矛盾。创新需要借助于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比如, 在揭示人的视觉的形成原理时, 就借助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适时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它, 不仅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而且也能点燃学生创新智慧的明烛, 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例如, 在做实验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时, 渗透化学知识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又如, 在遗传学中, 渗透入数学概率和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通过这样一渗透,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得到了激活, 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4 布置开放性生物课外作业,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 一个人对信息能否掌握和处理, 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能否发展, 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创新, 能否成功。在生物教学中, 不仅仅是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知识, 而是给学生一个话题, 调动他们自己去看书、查阅资料、甚至撰写论文, 这样可以逐步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学会从一大堆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开阔思路, 利于创新。例如, 在授完“关注健康拒绝毒品”一节之后, 布置课外作业——“为什么要开展禁毒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周内, 通过对报刊、生物学杂志和网络等媒体的调查, 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绘制“拒绝毒品”的宣传招贴画。通过布置开放性生物课外作业,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 运用多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生物课堂, 用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后, 使生物课堂教学耳目一新, 它能把电、声、光结合起来, 实现声、像、图文的互相统一, 不受时间、空间、宏观, 微观的限制, 能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 从而能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具体化,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 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理解分析、记忆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宏观地展示出来, 将平时观察不到的内部动态变化形象、生动、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 将长时间发生的缓慢过程在短时间内详实地展示出来, 使学生乐在其中,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感觉器官——耳和其他感受器》这一课内容时, 可以通过课件中有关录像把声波由外耳传入内耳的过程, 以及在三块听小骨中的传导过程展示出来, 特别是耳蜗对声波刺激的转化作用, 使学生对听觉的形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总之,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 从实际出发, 分析教材, 研究学生的学, 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摘要: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 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 一个人对信息能否掌握和处理, 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能否发展, 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创新, 能否成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上一篇:黄河干流包头段水环境质量评价下一篇:浅谈美式元素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