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

2022-09-1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实质上就是说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奏。 一个生物老师如果没有创新的教学思考, 那他只能算一个教书匠, 一个学生没有创新愿望, 创新思维, 只能算一个地地道道的书呆子。 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 笔者就来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构建创新氛围, 提供质疑和创新的保证

生物课上, 经常有好奇心学生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 例如, 关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时, 有的学生关于遗传的途径, 变异的原因提出许多令老师匪夷所思的问题, 这时老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质疑, 老师要以浓厚的兴趣对待, 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创新,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和你产生互动, 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期待老师给出一个科学的答案, 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如:在介绍“生物的进化”时, 讲到鸡的祖先是原生野鸡时, 有些学生会问:“原始鸡的祖先是什么? ”“到底是先有鸡, 还是先有蛋? ”介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 学生提问:“为什么我的上眼皮是一个单, 一个双? ”“我的曾祖父、父亲都是秃顶, 而祖父却没有秃顶? ”……这些问题书本上找不到答案, 却又与书本知识有关联, 此时, 笔者总是给予鼓励, 并组织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互相探讨一番。 在此基础上, 笔者才将问题与理论有机结合, 进行解答。 这样一来,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由此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进行巧妙地设疑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输血和血型”时, 谈到19 世纪, 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 尝试为伤员输血, 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治疗时, 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 反因输血而马上死掉了。 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惑不解, 这时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同样输血, 有的救了命, 有的却送了命呢? 此时, 学生的注意力会明显集中起来, 都急于知道输血救命和送命的道理, 这时再讲解相关内容, 学生会很轻松地接受。

2巧妙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其实, 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 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创造型苗子”, 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 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 当笔者在有意无意间发现了“创造型苗子”后, 笔者的做法是:有的让他当生物课代表, 有的吸引到生物兴趣小组, 有的让他跟笔者一起做准备实验;有的课堂上多提问;有的让他们参加生物小论文、小制作等创造性活动……这样一来, 不但调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促进了其他学生, 尤其是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创新意识都非常强烈, 参加的各种生物学方面的活动成绩也非常突出。

3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 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 ”因此, 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如在学习高中教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内容时, 设问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样安排, 要比直接向学生灌输减数分裂的概念容易理解, 在此期间, 还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具有明显的开拓和创新作用,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还常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 按照单向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习题结果唯一性、标准性的练习, 尽可能多一问多答的开放性练习, 让学生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来寻求答案。 如在讲完条件反射后, 传统的巩固练习题往往是:什么叫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这种问题设计没有任何创新价值。 反之, 练习题如果换成:结合生活实际, 请你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的实验。 此题一出, 学生的思维空间立即被扩大, 在解题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课堂内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4设置实验情境, 激发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 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教材, 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 解放学生的双手, 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 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 另外, 教师还要鼓励, 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 勇于创新。 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实验, 按教材的方法操作, 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 令学生不知所措, 怎么办呢? 书中又没有秘诀, 此时, 笔者鼓励学生, 只要能获得好的观察效果, 你们想什么办法都行。 通过实验, 学生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总之,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使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生物教学中, 给学生创新的情境、时间、空间, 掌握生物观察的方法, 实验记录的方法, 学生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摘要:生物教学的创新就是对传统的超越, 生物在不断的进化, 而我们的教学理念也要不断地更新,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也要推陈出新,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与时俱进,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激发,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海平.浅谈生物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 2010.10.

上一篇: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一篇: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甲胺、乙胺的离子色谱分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