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经症的表现

2022-09-06

第一篇:抑郁性神经症的表现

一例抑郁性神经症的案例分析报告(本站推荐)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抑郁性神经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姓 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抑郁性神经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对一例初三学生的抑郁性神经症进行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和分析,并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与其它疗法进行心理辅导,促使求助者改变了错误的认知,以合理的思维代替了不合理的信念,恢复了自信心,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某,男,汉族,15岁,音乐特色班初三学生,无重大疾病史。父母经营一座加油站,生活优越,小时候由爷爷奶奶抚养,六岁是被父母接回,寄读实验小学,七岁时父母有生育一子。一到四年级成绩优良。父母对刘某抱以很高的期望,为了其更好的学习,在他开始读五年级时,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由母亲全心照顾兄弟俩,父亲则奖励了一台电脑。刘某很快迷上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控,成绩开始大幅下滑,父亲一气之下没收了电脑。刘某也痛恨自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经过努力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但没能达到原来的位置,父母经常责骂,抱怨其没出息,刘某也逐渐怀疑自己,产生了自卑情绪。小学升初中时,因成绩不理想未被试验中学录取,转而就读另一所学校的音乐特色初中班。

刘某因没考上理想的中学,一直陷于自责和自卑中。由于父母经常灌输“上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才有出息”的观念,刘某瞧不起现在所就读的学校,学习懒散,缺乏动力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同学关系一般,有两个同学与其交往较深,但两人的父母因刘某的状态阻止里他们之间的交往。从此刘某便独来独往,寡言少语。回到家也异常沉默,总将自己关在房间,不愿与父母交流,总是很不耐烦的神情,对弟弟也是不理不睬。进入初二后,喜欢班上一位女孩,但遭到拒绝。从此,刘某更是一蹶不振,成绩退至倒数第三,丧失学习兴趣,老师、同学劝说无效,与父母隔阂,饭量减少,消瘦,流露出活着没什么意

1 思,但无自杀行为,睡眠状况不好,头痛,疲乏。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前来咨询。

二、求助者自述

两年来对学习和人际交往失去兴趣,曾经自己非常钟爱的写作也懒得去写,上课总是发呆,瞌睡,不想做作业也很少交作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父母沟通,见到弟弟很讨厌,觉得身边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无关,感到活着真没意思。经常感到头痛、疲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三、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父母主诉:刘某小时聪明、懂事,比较稳重,平时话不多,喜欢看书、写作,性格比较内向,从小不用多操心。就读进修学校音乐特色班觉得很没面子,因为原来没他好的同学也上了实验中学。在家不搭理我们,对弟弟粗暴,总说我们偏心。整个人没精神,饭吃的少,睡眠也不好。

老师反映的情况:学习没兴趣,上课经常睡觉、发呆,不交作业,谈话也没用,不过对语文还有点兴趣,作文写得不错,就是消极的东西比较多。和同学不怎么交往,对班集体活动也很默然。

咨询师观察的情况:求助者虽衣着整齐,上下均是名牌,但脸色苍白,眼圈有点发黑,眉头微皱,表情默然,不敢正视,动作语速缓慢、迟疑,声音低沉,回答较切题。 四.心理测验结果

SDS:70(标准分) SAS:56(标准分) EPQ:E、35;P、75;N、65;L、25 SCL-90中人际关系、抑郁分值分别是3.0和4.0,均呈现中等程度的偏离正常,焦虑分为2.5,呈现轻度偏离正常。 五.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分析

1、生物因素:求助者处于青春期,认知水平低,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容易泛化变为心理障碍。

2、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成绩下降,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好朋友离去,被女同学拒绝。

2 2)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缺乏;幼时与父母分离,小学寄读四年,缺乏正常的父母关爱,与父母隔阂较深;没有知心朋友可以倾诉;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偏重智育,忽视心育,没有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指导。

3)解决问题的技巧缺乏;如成绩下滑,不知如何有效的解决等。 4)没有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由于生活经历,形成了一些负性的自动想法。如读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才能有出息;好朋友离去、女同学的拒绝是因为他一无是处,老师同学看不起他,因此活着没意思;父母不喜欢他,偏爱弟弟,因为学习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

2)情绪方面:兴趣丧失,情绪低落,无助,对前途悲观。 3)行为方面:升入初中没有及时调整心态,任由自己学习散漫;没有寻求方法缓和亲子交往;好朋友的离去和女同学的拒绝没能正确对待,助长了无助感。

4)个性特征:性格内向,自幼没有受到充分的母爱,没有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寄读生活又让他缺乏父母正常的关注和照顾,一些负性事件使其自尊和自信受到损害,进入矛盾和冲突的青春期,其成长一直处于自卑和抑制状态中,这是求助者患病的深层原因。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

1)、病程:求助者的症状已持续两年左右,在一年以上,得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几乎无法摆脱,得3分;

3)、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破坏,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得2分;

三项得分相加为8分,大于6分,又因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自卑、兴趣丧失、无助、无望、无价值感等抑郁症状,故可以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

3 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密切相关,并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而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不具有现实意义,也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因此可以排除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症状,社会功能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但主导症状是抑郁情绪,以及随之而来的自卑、无助、无价值感和意志减退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1、近期目标

(1)改变负性自我形象,建立自信心。

(2)改变错误认知,确立合理的信念。

(3)改善人际交往的不良状况,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 (4)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建立新的应对学习问题的行为模式。

2、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促使求助者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积极的改善自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1、原理和方法

贝克、雷米的认知疗法

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源目标是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来已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该疗法的基本程序是: (1)建立咨询关系

4 (2)确定咨询目标

(3)利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确定问题 (4)利用建议、演示、模仿检验表层错误观念 (5)利用语言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6)利用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 (7)利用认知复习巩固新观念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抑郁症状源于幼年与父母分离的经历,没有建立基本的信任感,没有获得足够的自主感和主动感,这导致他在碰到问题和挫折时容易产生负性想法,这些错误认知影响着他的行为和情感。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情绪波动很大,自我意识增强,而潜意识中的负性想法影响着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角色的同一性没有实现,出现了角色混乱。因此改变该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关键在于引导他发现错误的认知,再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建立健康的认知结构,使其客观的对待自己,预测未来同时,求助者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我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可见,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来开展本例咨询较为合适。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5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费用:每次150元;

心理测验:每份50元。

九、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2次

第一次: (1) 收集资料; (2) 建立信任关系;

(3) 心理测验:SCL-90, EPQ, SDS, SAS。 第二次:

(1) 分析问题产生原因; (2) 巩固咨询关系;

(3) 反馈测验结果,协商咨询目标;

6 (4) 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向父母解释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建议父母为求助者营造宽松、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并说明其对求助者的作用;

(5) 布置家庭作业:用“我是____的人”这种句式写出自己的评价、父母的评价、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不少于10句。

完成情况:咨询师通过专注与倾听,是求助者感到理解和被接纳,信任关系得到建立。同时运用解释技术,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了解咨询方法,对咨询充满信心。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共8次

第一次: (1) 反馈作业,了解求助者的自我认识,把握求助者的错误认识; (2) 让求助者尽情宣泄痛苦;

(3) 教求助者学会放松(呼吸松弛法和肌肉松弛法),以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

(4) 布置家庭作业:A、每晚入睡前做15至20分钟的松弛练习;B、寻找自己的错误认知,并试着进行自我辩论。

第二次:

(1) 反馈作业,了解放松的练习情况,求助者反映不能很好坚持,但只要做,睡眠状况就会好些;

(2) 向求助者出示老师和同学对求助者的积极评价,让其产生认知冲突;

(3) 想求助者之初问题的根源在于童年的经历,是其从一个新的角度面对困扰,正确认识自己产生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 (4) 布置作业:A、重新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成长经历;B、继续坚持做放松训练。

第三至四次:

(1) 反馈作业,求助者能试着从积极的方面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对父母的做法表示理解;能坚持做放松训练,睡眠得到改善;

(2) 引导求助者客观评价好友离去、遭女同学拒绝; (3) 帮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并指导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

7 习效率;

(4) 与求助者父母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帮助完成学习计划; (5) 与其父母沟通,建议对求助者的行为变化及时进行强化; (6) 布置作业:A、继续做放松训练;B、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并谈谈感受。

第五至六次:

(1) 作业反馈,松弛训练能坚持天天做,睡眠有较大改善;主动交流,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但还有点焦虑,担心别人对他不感兴趣;对于学习计划,感觉有所效果,情绪开始好转; (2) 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让求助者与错误认知进行自我辩论,使其对自己的现状重新归因,认识到思维中的不现实性; (3) 布置作业:A、主动做3件事,帮助班里做一件事,帮父母做一件事,陪弟弟玩耍一次,并谈谈感受。 第七至八次:

(1) 反馈:感受到为亲人和集体做事的快乐;通过对周围人的评价,感到同学的可爱、老师的可敬、父母的爱和关怀;自信心在增强;坚持做放松训练,感觉效果不错;

(2) 进一步改变认知。在求助者得到较好矫正的基础上,让其在自己的实践和进步中体验什么是积极的情绪,什么是成功的行为,并学会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经过这一阶段,求助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感到自信心在增长,情绪也得到较好的改善。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1)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代替不合理的认知; (2) 针对尚未完全消退的自卑,引导求助者降低自我期望值,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巩固正确的自我认知;

(3) 恢复其社会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运转,是求助者的社会交往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4) 对学习策略进一步的引导和强化;

(5)心理测验:SCL-90人际关系1.5、焦虑1.3 ,都接近正常。SDS:25;SAS:40;EPQ:E

38、P 40、N

35、L 10。

8 (5) 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睡眠改善,情绪明显好转,成绩进步,作文被语文老师推荐,还与被拒绝的女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人际交往改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心理咨询师的评估:最后一次咨询观察到求助者情绪积极乐观,语言表达流畅,行为举止大方得体。后通过追踪观察,在该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求助者成绩以达到班内20名,中考被市一所普通高中的重点班录取。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徐光兴.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岳晓东.登天的感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版

6、马建青.辅导人生.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版

第二篇:神经内科抑郁问题的几点反思与探索

2017年6月11日上午,在第十三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的卒中热点论坛上,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谢鹏教授就神经内科抑郁问题进行了几点反思与探索。

WHO预测,到203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全球目前约3.22亿抑郁患者,我国现有5575万患者。抑郁障碍是2017年全球头号致残元凶,每年因抑郁障碍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百万。

抑郁障碍研究困境

▶诊断难:抑郁障碍患者与正常人难以界定

▶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结构异常or功能异常?唯物or唯心? ▶科室选择?由于传统文化差异,神经科患者多于精神科 ▶与多种疾病交织:几乎所有疾病都有可能伴发抑郁障碍 ▶研究难度大:研究起步晚 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

▶正常: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兴趣降低。一般为正常心理反应,持续时间短,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重度抑郁:中度抑郁症由患者个体内遗传系统(基因)存在异常,或后天环境的巨变所引起的一种情绪性功能障碍,以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系列抑郁症状。

抑郁患者特点:不断的挂号,不断的排队,不停的询问,不停的疑惑,不停的检查,不停的换药,不停的……

应担当:神经内科抑郁问题突出,神经内科医生责无旁贷! 国内抑郁障碍防治形势严峻。2001~2005年中国山东、浙江、青海、甘肃四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量113,000,000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2%,63004例完成第一阶段的筛查。发现中国成人人群中(≥18岁),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6%,约有6100万患者。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患病率排在首位

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与成都市综合医院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调查发现:神经科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科室。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相关躯体主诉掩盖了核心症状 ➤躯体症状: ▶失眠、早醒

▶特别容易疲劳,休息也不能缓解 ▶头痛、背痛、各种躯体疼痛 ▶胸闷、心慌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对平时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A. Kieinman在中国的研究显示: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失眠、头晕、记忆衰退或丧失、焦虑、疲劳和经历丧失),93%符合临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内科——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病率:7%~76% ▶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患病率:30%~50% ▶癫痫伴抑郁患病率:8%~48% ▶卒中后抑郁患病率:20%~72% ▶多发性硬化伴抑郁患病率:19%~54% 神经系统疾病和抑郁障碍有着共同的解剖基础和神经生化起源;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如何担当——抑郁障碍严重肆虐,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迎难而上 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组织编写卒中后抑郁(PSD)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8月正式发布。

2016年12月8日,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在云南召开常见《神经疾病伴发焦虑诊疗专家共识》定稿会。

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作

1.即将组织编写常见神经疾病伴发抑郁诊疗专家共识 2.启动神经内科情感障碍登记 3.开设情感障碍专病门诊

4.启动常见情感障碍治疗药物大型临床试验 成人难治性抑郁

难治性抑郁症(TRD):指采用足量、足疗程的至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抑郁症。有30%~40%的患者对首次治疗没有效果,难治性抑郁患者是抑郁症疾病的主要负担。

治疗方案的选择

儿童青少年抑郁

儿童青少年抑郁是发生在6~12岁的儿童或者13~18岁的青少年患者的心境障碍,但临床表现往往没有成人抑郁明显,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治疗存在风险等问题,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周期为9个月,接近7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部分症状会延续到成年。

特点

▶发病率广: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9%~3.4%,在青少年的发病率为3.2%~8.9%;

▶就医率低、识别率低:据不完全统计,就医率不到10%,识别率仅为30%;

▶病程长:病程一般长达9个月,70%患者的症状会迁延到成人; ▶共病率高:50%以上的患者伴发其他精神疾病共病,如物质依赖、焦虑症等。

心理治疗

➤比较9种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疗效与可接受性,最终认为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关系疗法疗效较好。

➤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儿童抑郁的疗效和可接受性,最终认为认知行为治疗仅较不治疗对照有效。

➤评估人际关系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的疗效和可接受性,最终认为人际关系疗法有效。

药物治疗

➤比较十四种抗抑郁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氟西汀是唯一较安慰剂有效的药物,且文拉法辛等会增加患者自杀风险。

➤比较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合并物质依赖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抗抑郁药可能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对物质依赖改善不明显。

➤比较SSRI类药物与TCA类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SSRI类药物较TCA类药物有效,且更安全。

➤比较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青少年难治性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最终认为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疗效较好。

第三篇:赵军一例抑郁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抑郁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一名女研究生抑郁情绪的咨询,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和诊断等方法,发现其抑郁来源于因考研和现实原因与在外地的男友分手导致。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进行了了解与分析,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女研究生的情绪趋于平稳。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咨询案例。 关键词:抑郁情绪;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一、 一般资料

金某,女,23岁,未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身高1.65米,体重50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性格内倾,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一般。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经询问调查,母亲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成长经历:从小一直都很听父母话,母亲负责其学习教育,对其要求严格。最近2个月,在外地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金某情绪变化较大,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金某前来咨询。

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学习精力减退,注意力容易分散;能正常处理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思维活动正常,睡眠饮食正常。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感觉注意力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容易走神;情绪低落,空虚;经常无理由的伤心流泪,自己知道那样不对,但控制不了自己,感觉很痛苦。

个人陈述:自己和男友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为了照顾母亲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回到本市读研究生。而男友是家中的独子,不愿意随她到本市来。考研成功后,而人分手,自己感到很难过,希望早日摆脱这种状况。

三、 心理咨询师观察情况:

金某走进咨询室的时候是低着头,显得有些拘谨,但情绪稳定,待人接物比较有礼貌。坐下说话的时候,言谈羞怯,说话声音不大,眼神黯淡,言语思维逻辑正常。

四、 评估与诊断

收集临床资料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

心理测验结果: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4分,(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

根据临床观察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诊断为抑郁性一般心理问题。

(一)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抑郁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程度不强烈,只局限在学习和生活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只有两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判断,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有波动,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心理异常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二)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困惑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人格及焦虑症鉴别: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

3、严重心理问题鉴别:该情绪问题是有因而发,时间较短,强度并不严重,内容尚未泛化,有求治愿望,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抑郁状态;帮助求助者接受和男友分手的事实。

2、最终目标:求助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处理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歪曲认知和不合理信念,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求助者原本错误的认知模式,改善现有的心理状态。

(二)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 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和协商权。

4、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5、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6、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 心理咨询师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6、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120元/小时。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 2011年1月5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通过测验辅助评估诊断;

4、确定咨询目标;

5、用心理学原理解释于某问题存在的原因。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让求助者做了抑郁自评量表(SDS),询问咨询的目的,询问金某对分手问题的看法。

3、收集临床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4、与金某交谈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由于金某存在认知错误。觉得美好的恋情不会属于自己;情绪方面,受抑郁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性格方面,内向,个性最求完美,争强好胜。

咨询作业:告诉求助者回家后试着去感受自己的难过,比如大声的喊出来或找个安静的环境大哭一场。尝试发泄之后是什么感觉。

第二阶段:第二次 2011年1月12日

目的:

1、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作业反馈;

3、深入咨询。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金某如约来访,询问咨询作业的实施情况,金某讲述:“我知道自己不应该再难过。我总在压抑自己的感觉。觉得伤心也没什么用。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变的很乖、很懂事,习惯了把自己的不开心藏起来,不让母亲担心;渐渐的我习惯了不让周围看到我不开心。所以这次失恋连哭都不让自己痛快的哭。为了完成作业,我的伤心和难过得到一点点的宣泄。”

封闭的心扉已经慢慢打开,金某通过交流变得懂得利用宣泄来处

理自己的难过情绪。

咨询作业:学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在难过的时候去难过,如果当时不能表达,至少要让自己知道此时自己的难过的。之后找个安全的环境让自己好好发泄一下。

第三阶段:第三次 2011年1月19日

目的: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信念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金某认识到不应该抑制自己的难过情绪。

金某如约来访,询问求助者和男友分手时的痛苦感受,她以前是否有过时,金某想了想说:“那种感觉就像父亲去世离开自己时的痛苦。自己很伤心的缩在角落里,很不舍、内疚、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父亲才会去世。而那时的我要装作很坚强,要照顾母亲的感受。我没法跟别人说,只能自己扛着。”

在咨询师的共情和陪伴下,金某表达了那时自己压抑的情绪,并意识到父亲的去世并不是自己的错。

第四阶段:第四次 2011年1月26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总结

过程:

金某因为人格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比一般人更难走出失恋的阴影;再加上金某15岁父亲去世时的心理创伤没有解决,与男友分手勾起了15岁时丧父的痛苦回忆,所以金某很难自己从痛苦中走出来。当失恋的痛苦得到宣泄,而且金某意识到这与丧父的感觉相混,且丧父的创伤得到解决时,金某就能从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经过几次的会谈,金某学会了怎样宣泄自己的情绪。觉得经过几次的咨询,自己不那么抑郁了。对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小了。

八、咨询效果评估

在金某的主动配合下,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金某自述情绪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不错。

会谈结束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 心理测验结果: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45分,求助者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咨询是成功的,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增刊。

第四篇:常见性洁癖的表现形式

性洁癖是一种性心理障碍。男女都可能发生。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知识型女性。有的人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或生理现象抱有不科学的态度,认为它们丑陋或肮脏,最普遍的就是妇女认为自己的经血不干净,觉得来月经不光彩。那么,性洁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1) 肉体洁癖——对自己或异性的肉体,尤其对生殖器官及其生理现象的不科学态度所引发的洁癖心理,如觉得它们丑陋,或觉得它们肮脏;

(2) 行为洁癖——一些女士主观地用好或坏、端庄或放荡来区分自己的性行为,并据此限定自己,追求好的或端庄的性行为;

(3) 精神洁癖——对实际上是正常的性行为、性神态或性言语产生嫌恶情绪,或过分追求纯洁,把性的放纵自责为灵魂肮脏、道德堕落。

一般人不容易认识到这是性洁癖,更不容易理解自己或对方的性洁癖由何而来,往往认为对方准是“不爱我,或不真爱我”;而自己的性洁癖则不过是“讲卫生”,甚至是“情趣高雅”。

以上就是专家为您介绍的性洁癖的表现形式,假如客观上双方已经足够卫生,那么,性生活中对“脏”的厌恶感越

强,性洁癖就越重。现实婚姻生活中,重度性洁癖虽然少见,但稍微或中度的性洁癖却不在少数,正在或强或弱地蚕食着夫妻性生活的质量。

第五篇:转移性尿道癌的症状表现

尿道癌是一种危害尿道癌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尿道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若早期不进行治疗,就会发生复发和转移,晚期的治疗就会很困难,严重时就会威胁到尿道癌患者的生命安全。尿道癌肝转移是最常见的部位,那么尿道癌肝转移的患者有哪些症状呢?

【尿道癌肝转移会出现哪些症状】

1、首先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腰痛现象,因血块通过输尿管时梗阻而出现绞痛等。

2痛,胸闷气急,喘鸣。

3其典型症状。

【DC-CIK生物治疗法

现在治疗尿道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DC-CIK生物治疗,它是一种应用最广、成熟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高端生物技术对杀癌免疫细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在治疗自己的疾病,DC-CIK生物治疗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能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原有的生存基础上显著延长是现在治疗尿道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在治疗尿道癌最安

DC-CIK生物治疗由于采用的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不会伤害患者的正常细胞,只对癌细胞具有免疫识别的作用,所以是现在治疗癌症最健康安全的治疗方法。以乐观的心态正式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邮政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医院医联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