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

第7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归纳分析“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史料1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史料2 我们党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教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八大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探索中的失误

史料1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人民日报》

史料2 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 ——毛泽东

史料3 (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 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

教师:总路线强调什么?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速度。说明了我国经济落后及“大跃进”的发动。

教师:结合史料1,我们不难看出总路线过分地强调了速度,而毛泽东的话也反映了当时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普遍愿望,正因为如此,大跃进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 史料4 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有5亩小麦亩产量达到2 105斤;过了四天,又报道该社发出第二颗“卫星”,2.9亩小麦亩产量达3 530斤。又过几天,湖北省谷城县星光社小麦试验田亩产4 353.8斤的报道,又传遍全国。 史料5 《人民日报》的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教师:你认为史料4的数据真实吗?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学生1:不真实。

学生2: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教师归纳:(1)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2)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史料6 粮食极度短缺,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2 158万人。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教师: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失误造成了什么后果? 学生: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3.探索中的调整

史料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李富春作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的报告》,报告肯定了1960年经济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1961年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教师:此次调整取得了什么成效?

学生: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二、“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史料1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教师:“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间由谁发动的? 学生:1966年、毛泽东。

史料2 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最最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 ——林彪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全国人民的口号 教师:“文化大革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教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开除出党,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史料1 九一三坠机现场。

史料2 若有妖魔兴风浪,人民奋起灭豺狼。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

教师:史料1与哪一事件有关?史料2中的妖魔、豺狼和鬼是暗指什么人? 学生: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指四人帮。

教师: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四人帮却加快了夺取最高权力的步骤。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逮捕了四人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此为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史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变化。

工业总产值 国家财政总收入 1966 2 534亿 558.7亿 比上年增加 17.3% 24.4% 1967 2 104.5亿 419.4亿 比上年下降 近10% 25% 1968 2 015.3亿 361.3亿 比上年下降 4.2% 13.9%

教师: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学生:呈下降趋势。“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教师:“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造成工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大批的青年学生走出学校和工厂到城市中“闹革命造反”,以至于城市中人满为患,城市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于是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1 600多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丧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不止一代人。 4.“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教师: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严重的失误。虽然后来这种错误得到了很大的纠正,但在政治上仍然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并在后来发展严重。加之毛泽东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最终做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教师:阅读教材,找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哪些成就?

学生: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领先。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模范人物

教师: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

工人阶级——大庆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教师:正是这些模范人物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3.“文化大革命”时期

教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

学生: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人民在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坚持奋斗所取得的成果,这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今天我们了解了三大改造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二、“文化大革命”

三、建设成就 1.成就 2.模范

第二篇:2017新编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第8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八大”的主要内容,了解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背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与成就

2.客观、全面的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工社化运动的失误,认识到党和政府实施“八字方针”的正确性,初步形成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3.了解文化大革命在民族法制、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严重危害,分析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培养客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八字方针”有关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提出问题。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2.通过阅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历史图表、图片、影像等,了解它们产生的影响,理解其中的经验教训,培养对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密历史档案等方式,探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和严重失误的表现、原因及教训,学习搜集、分辨有效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成就与失误,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2.坚持从史料分析出发,通过营造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回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历史现场,树立实事求是,科学理性的“史证”态度,培养关注现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情感,落实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教学重点] 1.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 [新课讲授] 课前引导:

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意义?随后教师指出: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1)召开的背景

教师讲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任务。要解决这个任务,必须认清国情,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指明前进的方向,中共“八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

(2)会议内容 展示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的两幅历史图片,以及中共“八大”的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a.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经济方针:既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会议的意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八大”制定的路线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但是,这些政策的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实行呢?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出原因是受“左”的思想干扰。教师据此展开提问:在当时国民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有些什么表现?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总路线

展示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会议号召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这条总路线,争取在十五年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提问:中共“八大”的方针相比,这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反映人民大众对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是存在忽视客观规律的倾向。

(2)大跃进运动

提问: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指出:“大跃进”运动是以片面追求工农建设的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教师归纳“大跃进”运动的危害: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左”倾思想盛行。

3.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什么是人民公社?他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公社化运动把人民公社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联系起来,展开了强化公有化的程度的运动。

引导学生光看教材插图《1958年广东番顺县龙山公社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结合材料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共产风”和“平均主义”。

教师指出1958--1961年我国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导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进一步强调:天灾人祸,导致这次的经济困难。天灾指的是自然灾害,人祸除了建设实践中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倾向,还有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行为。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八字方针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综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归纳:1960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的措施,可归纳为八字方针,并指出1960年到1962年这三年,“调整”成了关键词。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结构等协调发展,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

4.国民经济调整成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后,教师并指出,1962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65年达到最佳效果,充分证明调整措施的有效性。证明了根据时间变化,实事求是制定决策的科学性。

二、文化大革命 1.文革发动

首先展示姚文元1965年11月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摘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学术政治化”“上纲上线”的含义,点出此文的发表已超过学术讨论的正常范围,并以其巨大影响起到了“文革”导火索的作用。

2.全国**局面和两个房革命集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1、42页关于“文革”主要过程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相关内容,整理出文革造成的危害。注意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掌握整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的方法,强调指出“文革”期间对民主法治的践踏和对社会及国民经济建设的破坏。

在讲述中要注意点出老一辈革命家立场坚定、力挽狂澜的重大作用:如针对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势而发生的“二月抗争”事件。如1976年对“四人帮”的果断处置处置。

3.危害与教训

展示课件: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华国锋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同年10月“四人帮”夺权阴谋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结合“明理”,在理解“文革”发动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文革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炼文革教训。

[小结] 1956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展了初步探索。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以及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等,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给国民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损失。但本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传统,党和中央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如在中共八大和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奉献拼搏下。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出现了显著效果。这些艰辛的探索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曲折探索(下)

1.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小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

A)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深圳的物质资源丰富

C)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D)深圳的华侨众多

2. 从抗美援朝开始,可以说中美两国就一直激烈对抗。一直对抗到( ),中美两国的关系才出现了转机。

A)60年代初

B)60年代末

C)70年代初D)70年代末

3.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执政为民

4.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A)1980年3月26日

B)1981年6月27日C)1982年3月26日

D)1983年6月27日 5. 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亲自去了特区考察,回北京后,马上找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明确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是继续放而不是守。我国对外开放在两个月之后,迈出了一个非常大的步子,开放了( )沿海港口城市。

A)十二个

B)十三个

C)十四个D)十五个

6. 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的“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8. 1980年8月18号,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做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讲话,并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反封建问题。

A)李维汉

B)邓小平 C)华国锋

D)江泽民

9. 这二十年的探索,可以说是始终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进行的,这样一个外在的环境就容易使我们出现一些失误。这里的环境指的是( )。

A)中美两国激烈对抗的环境

B)西方实行经济封锁的环境 C)美苏激烈争霸的环境

D)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

10. “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县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B)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C)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D)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2.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内容是(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C)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在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来的曲折探索中,虽然我国发生了一些失误,甚至是严重的失误。但是同时我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其中的主要成就表现为( )。

A)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B)两弹一星的突破

C)培养了一批各方面的人才D)外交上的成就

4. 关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所概括的几个方面主要有( )。

A)发展的成就B)理论创新的成就C)经济收入增长的成就

D)改革开放本身的成就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增加,我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这里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指的是( )。

A)民营企业家

B)科技企业的创业者C)外资企业的雇员

D)社会中介人员

6.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大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A)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固守苏联模式的某些特征C)对理想社会的几个方面的追求D)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制度

1. 1981年中央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定性文革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又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革对毛泽东个人来讲是场悲剧,他的愿望、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是错的,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YN 2.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去世,当时下半年就要召开十五大。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得到推进?有些同志又发生了疑虑,这些疑虑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时候,党内又出现的不同的声音。

YN 3. 从抗美援朝开始,可以说中美两国就一直激烈对抗。一直对抗到70年代初,毛泽东意识到事情有了转机,美苏激烈争霸,中苏到了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边缘,中美两国在对付苏联的问题上有了共同的利益。所以毛泽东抓住时机导演了乒乓外交,小球转动了大球,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没有同我国建交的情况下来中国访华。

YN 4.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利益有很多不同。如征地拆迁的问题,开发商希望补偿越少越好,而被征地拆迁的人肯定希望补偿高一点。这两个群体在这个问题上,利益就是矛盾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

YN

5. 1982年,我国的经济特区遇到了压力。因为这个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对我国建立特区和对外开放发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有人把我国的特区比作旧中国的租界。

Y N

6. 江泽民同志曾讲过,新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入党。这样的判断显然有利于调动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共产党的认同感。

YN 7. 曾经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增加,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数和力量远超过了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已经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YN 8. 改革开放前我国发生的各种失误是不是我国独有的?别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发生过?经考察,可以说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哪一个没发生过失误,有的比我们还严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科学水平普遍低下。

Y

N

9. 1980年的上半年,老一辈革命家李维汉同志曾经面见邓小平向他建议,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他认为我们之所以发生文革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包括毛泽东在内,也包括李维汉在内,更不用说普通的干部和党员了。

Y N

10. 老一辈革命家李维汉同志曾经面见邓小平,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长期封闭、半封闭使人愚昧无知,我国要改革,要开放,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否则死路一条。

Y N

第四篇:到父母工作单位体验艰辛 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体会

到父母工作单位体验艰辛

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体会

初一五班 高先强

今天,我到了父母的工作单位,第一次感到了父母养育我们的不容易。

办公室里虽说是有空调,但在寒风瑟瑟的天气里,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批改作业都要带着手套。

我总是以为父母的工作是要多么的好玩,办公室里有说有笑。可是我错了,当我走进这屋子,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每位老师都低下头,默默干着自己的事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为教出好的学生奋斗努力。向雷锋说过的一句话一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啊,仔细想想,父母不就是这句话中“我”的代名词吗?

晚上,父母总是六点多钟到家,这在冬天,外面早已黑的像深夜,尽管车水马龙,尽管灯光耀眼,还是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在心边摇曳……

回到家中,父母第一件事就是做饭。但这并不无聊,之中,有我沉默中的一句笑话,爸爸沉默中的一个动作,都让我们开怀大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吃过饭,便是做作业的时间了。父母边辅导我的作业,边看着一年级的表弟完成作业。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每一个“难缠”的习题,父母都用他们自己的时间和智慧一步一步的解答,换做是我,就算会,也不愿意非这般耐心,但父母并非这样。

有一次,电视上的一道数学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开始我只是觉得这道题比较好玩,却没有考虑到它的难易程度。5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间一点一滴的消逝,我内心摩擦出的小火花却又总是被理性的头绪而一一击败。我彻底恼怒了,“这破题,烦死人了,不做了!”这一举动,被我的父母看得一清二楚,他们过来安慰我,让我不要放弃,我的心思早已被电视上的纪录片牢牢地吸住。父母看我动都没动,拿起我刚才用过的乱七八糟的纸和笔,默默地算起了刚才我算过的那道题……他们用了50多分钟,一起讨论。在每一个小小的成果后,一起高兴;一次次失败后,一起伤心,终于做出了这道题。他们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我做一个榜样?可以说,这件事我的收获不仅仅只是表面的那一道题,那根本不算什么,我得到的,是以后面对困难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艰辛与汗水,我们又怎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呢?父母用行动告诉了我:在海浪来袭时,能迅速起飞的也许不是海鸥,而是黑雀,但真正能跨越大洋的还是它们。

一起努力,用好的成绩,去报答我们的父母,就算仅仅为了他们的付出和艰辛。

第五篇:走艰辛的路

09年高考回顾

江津中学09高年级数学备课组

随着高三学生的离去,09年高考这一社会热点渐渐平息下来,我们在透口气的同时,必然要反思09年高考复习工作的得与失,为来年的工作做好准备和借鉴作用。

江津中学是一所位于重庆西部即将融入主城区的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江津区委、区府对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促进教育发展提出了“名校、名师、名校长”的“三名”工程。高考成绩如何则是最重要的指标,2009届毕业生是江津区当年退出重庆市联招的第一届学生,社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学校领导与高三全体教师知难而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和实施办法,通过高三教师的不懈努力,09年的高考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江津中学高三共有20个班,文科6个班,理科14班,约1200多名学生参考,考试结果:有三名学生上清华、北大线,圆满完成区委、区府制定的艰巨任务,上重点大学523人,重点率约40%,数学学科平均成绩;理科103。9分,文科103。3分,高出重庆市平均分33分,给学生、家长和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知道,高考复习是学生发展数学思想,熟练掌握数学方法理想的难得的教学过程。高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的教学。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的基础上的复习课教学,也是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各种数学基本方法、思维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教学。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强的练习中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学生通过复习能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的过程,江津中学高三数学教研组复习工作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遵循认知规律,科学制定策略

制订复习计划,是高考复习的第一要务,高二进入高三,从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我们按常规制定了三轮复习的策略,

1,高三第一轮复习目标: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时间大约21周,主要任务是梳理——回归——归纳——总结,梳理:

1 通过对概念、定理和题型的梳理,让学生力求做到不遗漏知识点,重在基础知识的回顾,扫除盲区。要注意知识系统的前后挂连,有机结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就可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可以用“树形”图进行归纳,使得所学知识形成体系,也简洁明了地显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科的全貌。回归课本:回归课本,澄清概念,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少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归纳——总结:注重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总结,把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将知识点连成一个网络,形成知识树状结构,练习中重在“双基”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第一轮的训练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争取章、节知识过关;注重训练的规范性,思考的严密性。适当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重点是侧重“双

基”,体现通性、通法,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合理取舍过偏、过难的题目。

2.第二轮复习目标:强化解题能力,提升学生得分度。

第二轮复习大约10周,此轮复习承上启下,为巩固、深化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提高数学素质、促进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横向联系为主。对有关重点、难点、弱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跨章节联系,由知识点向知识块、知识体系过渡,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把握中学数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注意能力的提升。也是可以让学生放手一搏的好时候。主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重点。

具体做法: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直击高考》资料组织了10个左右专题专题讲解加配套的辅助练习进行复习,要求专题选取要有代表性,综合性要强;这一轮的训练注重加强针对性,选择、填空题注意速度和准确率,每周一套定时综合训练,规范训练提高应考能力,狠抓落实,切忌贪多,盲目 2 追求高、难、偏、怪的题型,不仅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使学生厌烦学习;不采用题海战术,使学生养成答题不认真,形成定势思维,特别是答题时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习惯;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切忌粗心大意;重视过程切忌只重结果,复习中不要就题论题,只讲正确解法,不分析解题思路,重结果轻过程,不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创造条件,掩盖学生学习问题,复习中给学生展现思维形成的过程,暴露错误创造条件,及时补救巩固知识。复习中注意知识前后联系与整合,注重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加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训练,针对高考考点多的特点,选题时尽量增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知识跨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得分能力。

通过第二轮的复习,呈现在学生脑子里的数学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乱麻团,而是有骨有肉、交错有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第三轮的强化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3.第三轮复习目标:模拟与调节,轻松、自信应考

第三轮时间大约四周,是查漏补缺、临考模拟阶段,以强化训练为主。在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先练后讲,讲练结合,对高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强化训练。实际上第三轮复习是穿插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开始的,这一轮复习要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全面训练,训练的重点是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总结一般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思维能力,突出适应性训练和应试技巧;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继续规范解题和做题的速度及准确度。培养学生一分必争的精神,学会踩准试题的得分点,掌握抓小分争全分的考试技巧。

第三轮复习是高三复习冲刺阶段,其复习的指导思想是:返扣、调节、模拟、强化、技巧,即对知识点和试题题型的返扣,进一步巩固基础,查漏补缺。调节考前心理和情绪,提高自信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身体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模拟,就是要让学生适应高考的情境,消除神秘感和陌生感。提升应试能力、思维层次、应试水平、应试心理,所谓的“模拟考试”、“仿真考试”都是为适应而设置的。从中不难发现,这一阶段,不论是解决能力问题、还是解决心理问题,都将以模拟为起点,模拟作为复习一大核心环节,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比如,根据学生情况,在试卷中设置 3 障碍,解决中途受阻致使后面失控的问题;创设陌生情境,解决面对陌生情境茫然不知所措的问题;选用课本中的题目,解决忽视课本的倾向问题;设置把考生思维诱入困境的试题问题,以增进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说,模拟题的设计,不只是知识能力的设计,还应包括个性品质的设计。让学生吸取教训,经受磨砺。

高考前的模拟考试训练,学校对此非常重视,要求教研组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对近期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历年试题分段研究,找趋势;对不同试题对比研究,找特色;对外地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高中数学全组教研会上由前一届的高三教师代表总结上一年的高考考试及题型特点, 预测和研讨今年高考重点、热点,全组每一位教师命一至三个高考模拟题,教研组综合构成高考模拟试卷,对把握考试要点和命题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方式上坚持周练和综合全面训练相结合,限时训练。每周一套两小时的综合全面训练,难度与高考相同,是以速度、熟练程度为目标的训练。通过模拟考试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熟悉高考题型 ,纠正答题的不良习惯,防止学生“会而示对,对而不全”,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和技巧,注意书写与答题格式的规范性训练,培养思维的有序性、流畅性,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对提升数学成绩是十分有效。强化:要强化重点,规律,解题模式,把解题的方法和一般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常规要求,贯穿在课堂、练习之中,严格要求,不断强化,使答题规范成为学生的答题习惯。做到考试前学生从知识、题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都心中有数,应答自如。技巧:通过复习,考生基本构建了知识的网络,具备了一定的解题能力,后期则需对考生加强的培训,从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看,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对问题的理解,即“审题”阶段;第二,产生一个解决问题的假设,即明确思路阶段;第三,将假设付诸实施,即动手“解题”阶段;第四,对解题思路、方法和结果进行检验,即“反思”阶段.其中思维活动最为紧张、最为活跃的是第二阶段。

二、合理编选复习资料,期望锦上添花

高考复习离不开教学参考书,如能合理编选和使用,也会受益匪浅,再上台阶。考试辅导的参考书多如牛毛,目不暇接。首先要选择一本有价值的 4 参考书。所谓有价值,一方面与我们目前的进度相吻合,应具备强化考试热点、深化重点、优化策略、提高能力等特点,在专题形式选择时,切口不宜大,解一题通一片。还要与自己的实际水平相配,基础打的不错,有一定的能力,可按常规方法选择参考书,如果基础和能力没有到位,还应在基础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不必互相攀比,现实一点更好。第一轮复习资料各校选择基本雷同,第

二、三轮复习中我们钉了重庆教科院的《直击高考(数学)》,并强调该资料的落实利用,该资料对重庆市高考针对性强,教师、学生用起来顺手,复习效果更好。

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高三特定环境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高三复习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打造精致课堂,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要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环节;高三复习要教考对路、以考定教。

“精讲、精练”;“精讲”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引领学生

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要领,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的最有效的渠道。我们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四个一”,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惑让学生去思考;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成功,让学生去感受。使单调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机勃勃。

“精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精讲就有精练,教师选择有质有量的练习题,对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考试成功的关键。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适当做限时练 5 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

为做好“精讲、精练”,学校明确要求各学科做到“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进度、教学策略、教学检测”五统一,确保该科全年级的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坚持每周星期一下午两节课的备课组会,会上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发挥年级教师集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帮互学。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明确一周的课堂教学的内容、任务、目的和要求;同时探讨上周复习中的学生学习的知识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做到“亡羊补牢”,充分发挥本年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经验结晶。

坚持“名师名课”,即复习中注重发挥名师作用,每周听一节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公开课,用于交流和学习,培养我们教师在复习课堂上讲述严密,思路清晰,抓住复习的系统性的能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学生也受益非浅。

高考及复习是一段艰苦的旅程,充满艰辛和喜悦,高考又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检验,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三年的终极结果,成绩面前,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懈地追求,再创佳绩。

上一篇:中国电信市场营销笔试下一篇:中国的水资源资源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