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带孩子的艰辛

2022-07-08

第一篇:老婆带孩子的艰辛

不带钥匙的孩子诗歌

天空阴沉沉的

一种病态的白,恹恹的覆盖着整个苍穹

空气 干冷干冷

一种潮湿的气息,挟裹在冷风中呜咽

似乎 要下雪了

我 站在门前

有铁将军把了门

而我

是没有钥匙的孩子

有白色的精灵

飘飘洒洒的漫空起舞了

一忽儿间

便繁密了起来

有零星的 散散的雪花

打在我的脸上 头发上

凉意沁沁

我 怀了欣喜

在门口 瑟缩

友人传来短讯,说:“下雪了。”

友人说:“停了。”

友人又说:“又开始下了。”

于是,

我终于确定,

原来

即便在同一片天空下

即便只相隔了几公里的距离

还是有时间差的

这场雪

我这里

总是比他那里

晚了半分钟

或停或下

我说:“冷!”

友人问:“为什么不带钥匙?”

其实,并不是不带

我只是不喜欢拿钥匙开门的那种冰冷

不论春秋冬夏

我的钥匙

总是被我一把把的丢掉

或藏起

我 执拗地任性

执拗地

做那个不带钥匙的孩子

像是一个永远玩不疲的游戏

只是

我只是不喜欢拿钥匙开门的那种冰冷

罢了

第二篇: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个团的孩子

“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个团的孩子?

我家的宝宝1岁半以前,外公、外婆、保姆、妈妈四个人全职在家带,我下班回家也要帮忙带。全家一天到晚都很忙。而且周围的亲戚朋友,家里都是这个模式。

但是在国外,请保姆费用很昂贵,父母也不会来帮忙,且丈夫一般要上班,因此就是麻麻一个人带孩子,国外也没有计划生育,所以常常是一个女人在家带一堆孩子。为什么我们国内带孩子效率会这么低?”

据笔者观察,有几个方面导致我们带小孩效率低下:

1.家里的长辈很少给小孩使用尿不湿,导致消耗大量时间在小孩排泄问题上,国外尿不湿基本普及。

2.长辈从来不买现成的婴儿食品,认为不健康,小孩的饭从买菜到做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3.整个社会支持度不够,一旦带小孩出门,各种不便,基本上要两人陪同才行。在日本,据笔者观察,很多公共设施都考虑到了婴儿的需要,比如厕所,比如有自动贩卖的尿不湿应急,比如有各种无障碍设施,方便婴儿车。

4.国内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到现在都娇惯,导致做家务的能力非常差。

笔者很奇怪国外的女人是怎么做到一个人带一个团队的小孩的,恰好有位妈妈在美国,她回答了这位爸爸提出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两种带娃方式的经历。 大学刚毕业还未租到合适的房子时曾借宿在美国老板家的大别墅一段时间,美国老板娘当时独自带5个月大的宝宝,近距离见识了美式带娃法。

这段宝贵的经历对现如今独自带娃的我帮助极大,我现在带孩子的方式和用的产品大都是从我老板娘那里学来的。后来我在巴黎工作生活两年,也不同程度地接触了数位美国资深或新手妈妈,一般是自己带两个到三个孩子。

我本人生了宝宝以后,月子里家里人最多时有妈妈,婆婆,保姆一起照顾,现在想想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人多意见多,内耗严重。东西这个人放在一个地方,另一个人要用时就找不见,同理,另一个人用完了别人又要新一轮的问啊找啊。当时月子里的我躺在床上看家里乱成一团,大家又都累得不行,真恨不得马上身体好转我自己带!)。生了宝宝以后我前前后后接触到同期生产的若干妈妈,都是公婆或保姆在帮忙照顾,没有自己带孩子的。

我结合我的所见和自己的经验总结如下:

美国(在我的回答中,我只提美国,不总体说国外,因为我只了解美国的情况)妈妈带孩子会用各种细致高效的产品解放自己,比如:

1. 纸尿裤 + 红臀霜

我家有老人在的时候宝宝就光着屁股,每天孩子要换10次左右衣服,这其中就要处理屎尿、洗衣服换衣服,花费非常多时间,而且换衣服过程宝宝容易着凉感冒。老人不在我们就用纸尿裤,轻松省时省力。

2. 各种菜泥,鱼泥,肉泥 在孩子辅食添加初期我自己做过几次南瓜泥胡萝卜泥,特别费时间,家里老人喜欢给孩子做蛋羹,结果正好我宝宝对蛋黄过敏,我力排众议(就像题主说的,家里人坚持认为工业产品有添加剂)开始给宝宝吃辅食,这是我当初看到我美国老板娘给大儿子吃的,大儿子现在8岁了,健康活泼聪颖,如果有不良反应早就该看出来了。

3. 婴儿专用餐椅

买餐椅之前,我家老人是一个人抱着孩子另一个人喂,赶上孩子不乐意吃,还得再搭上一个人逗,中间孩子抢碗还会撒的一身都是,又要换衣服洗衣服!

用了餐椅以后,很快养成习惯,宝宝一上餐椅就知道要吃饭,而且餐椅安全地限制宝宝的活动空间,让她乖乖吃饭。

4. 围兜

宝宝围兜能够有效地兜住所有饭渣奶水,无形中减少了孩子换衣服洗衣服的次数。

5. 安全围栏 + 地垫 + 孩子真正感兴趣且安全的玩具

自己带孩子时不免要收拾房间等等,需要离开时就把宝宝放在安全围栏里,宝宝如果不是一直被一大群人围着带着成长过来的,一般不会超级黏人,能自己能玩半小时左右甚至以上。

6. 缓解宝宝长牙疼痛膏 + 牙胶 + 磨牙棒

长牙期的宝宝白天晚上都特别难带,格外缠人容易哭闹,一个人带随时要崩溃,用这个产品,让长牙期的宝宝晚上能睡得安稳些。 7. 婴儿背带 + 婴儿车

自己带孩子出行就靠这两个好产品。国内大而不当的城市规划还有公共设施确实不太照顾独自带孩子出行的妈妈,我家附近步行半小时范围内有医院超市商业中心和幼儿园,所以我独自带孩子出去还没太受限制。

以上产品都是我之前看到美国老板娘用,我现在也用着,觉得对宝宝和独自带宝宝的妈妈都非常有帮助。

另外,正如题主总结的,除了带孩子以外还有做家务特别费时间,在美国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超市里卖的各种物美价廉的半成品食物(各种意面和酱、半成品沙拉、半成品披萨)还有各种外卖,以上都在家务还有给自己做饭方面全面解放妈妈。像国内一个团队带孩子,光给这个团队买菜做饭洗碗也要占用一个劳动力。老人还特别喜欢坚持手洗孩子的尿布什么的,加上上述吃喝拉撒时频繁换下的衣服,这绝对够一个人一天连轴转地去洗了。

美国妈妈会早早地给宝宝形成每天规律,科学有原则地带娃

我老板娘每天给宝宝喂奶喂饭都非常有规律,尤其是睡前有一套非常固定的模式,每天晚上7点给宝宝冲个澡换睡衣睡袋,7点半喂奶,喂完奶大家跟宝宝说晚安,妈妈抱宝宝去他的房间,在他床边轻声哼几句歌谣,宝宝在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小床上自行入睡(当时才5个月)一觉到天亮!

有良好生活规律的娃特别好带,仅仅是不需要哄睡而且一觉到天亮这一条就减轻太多妈妈的负担。反观我家娃,从月子里老人带孩子比较多,每次孩子一哭老人就塞给我喂母乳,其实现在我想想好多次她不是想要吃奶,有时是要睡有时是热了不舒服有时只是害怕,结果我们统统喂母乳,一方面没有形成喂食规律,另一方面没有好好理解孩子需求而且养成奶睡习惯,导致后来我家娃夜醒频繁,几个月下来累到我崩溃,白天根本没有精力带孩子,一度必须依靠老人帮忙,结果就恶性循环。现在我就在纠正娃的睡眠习惯,同时注意形成每天的生活规律,娃已经露出天使宝宝迹象,我一个人带她so easy!

讲到有原则,举两个例子:我认识的所有美国父母晚上到了睡觉的点,宝宝还不肯睡,依然会把宝宝放到他们自己的小床和房间里关灯,即使宝宝哭闹也不行,这么一两次下来,宝宝就乖乖到点就睡觉了。到了饭点,宝宝不好好吃饭,妈妈不会追在屁股后面喂饭,要么这顿饭隔过去,要么想起吃饭来只有凉掉的饭,让宝宝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国内老人宠孩子宠到没边际,新手爸妈有时候很难拗过老人去坚持育儿原则。再加上家里人多,轮流宠宠,孩子就被宝贝一整天,格外容易被骄纵难伺候,无形之中增加带孩子的工作量。

美国的妈妈独立+爸爸主动帮忙+社会大气候

我们这一代新手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受父母保护干涉较多,加上整个社会的共识就是应该老人或保姆带孩子,所以年轻父母半推半就地就把带孩子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父母。

美国人结婚后父母绝对不会搬来和子女常住,更别说长期帮着带孩子,年轻父母主动加被动地就会承担起独自带孩子的责任。美国女人本来就比较能独当一面,我要特别提及的是,在美国年轻爸爸会主动帮助妈妈做很多照顾孩子的工作,比如给孩子喂奶瓶,出门都是爸爸背孩子。在国内多数是爷爷奶奶帮忙带孩子,新爸爸在自己父母面前尤其不能意识到自己当父亲的责任,相应的如果是外公外婆在,新妈妈也会格外依赖自己的父母。 美国孩子照顾孩子

这点和中国我们上一代有点像,我曾经有一次在戛纳火车站站台上看到一个妈妈拖着一个大行李箱推着一个小婴儿还带着一个大约五岁的男孩和一个约三岁的女孩,男孩和女孩还各自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这点很有趣,我在美国每次坐火车都会看到小朋友自己拖着自己的小行李箱),火车临时有变化,妈妈需要站内售票处处理一下,她就交代五岁的男孩照顾妹妹,自己推着最小的婴儿走了。等的过程中女孩等妈妈急得大哭,都是那个男孩抱抱她,亲她的额头安慰她,当时还未婚的我啊看得心都化了,心想将来我要是生个女儿一定嫁给一个美国家庭里的老大男孩儿!

话说回来,我认识的美国妈妈们也不是24x7的时时刻刻照顾着孩子,她们一般每周或隔天有若干个小时把孩子送去Nounou(专门照顾孩子的阿姨)家里或者请Nounou来家里照顾孩子,享受一下夫妻二人世界,这点我特别欣赏。我为了回国生子从美国的公司离职时,我当时的美国女上司就特别跟我说:你将成为妈妈,你会特别爱你的宝宝,爱得忘了你还是你自己,还是你丈夫的妻子。为了你自己和你丈夫的幸福,一定不要忘了每周抽出至少一个晚上或者半天留给你们自己,享受属于你们俩的时光。现在想想特别有道理。

第三篇:带孩子逛美术馆的十个想法

一直很难下决定是否要写这样的文章,我看见许多父母期待他的孩子能够走入艺术展览空间,能够欣赏眼前的艺术作品,能够降低音量,能够明了这是不同的场所,这些朋友写信给我问了我,如何让孩子和zozo yoyo一样,能够对参观展览空间充满兴趣?我想了想,心里有了一些答案,但这些答案并不适合讨论,毕竟观看艺术作品在于个人喜好强求不来,也无须强求吧!

▲2006.05.28,zoyo在国美馆玩曾伟豪的作品,白衣:yoyo,红衣:zozo,1.10ys

▲zoyo在关渡美术馆玩林俊吉作品,左:zozo,右:yoyo,2006.02.25,1.7ys

一、为何zoyo可以自然地参观美术馆?

因为我们工作领域的关系,所以我们很常带zoyo看展览,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几次看展经验,不管是大展览或是学生的展览,zoyo是在8个月大时就开始和我们走进展览空间的,也就是说看展经验和zoyo到公园溜滑梯的经验是一样的,频率一样,自然性一样,不是刻意培养,而是自然不过的事,就像是如果我在开花店,我相信我的孩子会对花的种类非常清楚。

▲刚从台中国美馆出来,走:yoyo,抱:zozo,1.8ys

▲看爸爸作品,前:zozo,后:yoyo,2.3ys

二、要孩子喜欢,父母要先喜欢

要孩子愿意陪你看展,首先家长必须自己也是喜欢看展览的,如果你不热衷,孩子很难喜欢,再者可能要从小就开始接触展览空间,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正常性的活动,就像是去运动、旅行、逛街、去书店……如此正常,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的经验,突然要

四、五岁的孩子去逛美术馆,那当然会吵吵闹闹的。

▲在国美馆,zozo与作品互动,2008.01.22,3.5ys

三、参观美术馆前,孩子应该要知道些什么?

不用太严肃,也不用太紧张,告诉他我们即将到一个场所,那个场所和医院、图书馆一样,说话要小声一点,里头有许多艺术作品,除非有特别标示,不然都要尊重艺术作品,用眼睛观看欣赏,而不是用手触摸,地上会有一条标示线,那条线就像是游戏线一样不能超越它。当然,我们可以预告展览内容,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也让孩子多一分期待。

▲嘉义泰郁美学堂,zoyo与方伟文作品,前:yoyo,后:zozo,2008.04.01,3.8ys

四、展场中,我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和zoyo很少去讨论画的技巧或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意思,我们总是从她们有兴趣的角落开始,也许她们看见这幅画的边缘画了一顶帽子,而我也会故意分享我的发现,『这里也有一个皇冠耶』,从熟悉、有兴趣的焦点开始,展开亲子间的对话,当然,你们也可以对某一件作品毫无兴趣,这是个人的喜好,无须对这种无兴趣背上「看不懂艺术作品」的罪名。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互动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常饶富趣味,期待观者与作品间摩擦出火花,缔造出另一种形式的作品,这种互动性的作品,通常也是孩子参观美术馆的入门秀。

▲高雄新滨码头,一双怪异的鞋子,正:yoyo,背:zozo,2008.05.08,3.10ys

五、如果从前没有参观经验,现在才开始,要如何开始?

1.那就先选择儿童美术馆开始,因为儿童美术馆喜欢孩子的笑容与笑声,从这里开始是最没有负担的。

2.或是如同我上述(第四想法)所言,选择有互动性作品的展览,让孩子觉得那是有趣的。

3.专门为某一个作品而去,展场中太多的作品让我们感到有压力,如果想要孩子轻轻松松看展览建议就特别针对一两件作品而去,不要企图把整个展场的作品看完,而这一两件作品当然就可以找比较有趣的作品,就我们的经验,有趣的作品通常是装置艺术作品、影像艺术作品,而且常常都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居多。

4.就我们的经验,和孩子看展览不要太迷恋古典艺术,请不要误解我们对古典艺术的看法,而是因为古典艺术是文化修养很高的人才看得懂的,要孩子从这里开始,实在太为难,也太沉重。

▲高雄新滨码头,红衣:zozo,蓝衣:yoyo,2008.07.12,3.11ys

六、适合孩子初体验的美术馆:

莺歌陶瓷博物馆

朱铭美术馆

国立台湾美术馆儿童游戏室

苏荷儿童美术馆

高雄美术馆儿美馆

▲高雄驳二,zozo好奇地看作品,2008.10.23,4.4ys

七、事后呢?我需要再做些什么?

参观美术馆后,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继续讨论下去,甚至让作品重现,自己也可以动手做看看,或是以后再遇上这个艺术家展览时,可以问问孩子要不要去看艺术家叔叔阿姨的作品。

▲高师大全班便利超商吉祥物,左:zozo,右:yoyo,2008.05.25,3.10ys

八、从哪里知道展览信息?

这个问题我曾在学前教育杂志专访中谈过,定期到文建会,各县市文化局网站,就能知道近期活动,如果可以订阅电子报,就订阅吧!让文化局来告诉你,该看展览了!或是透过部落格文章得知最新的展览信息。

▲参加高美馆安迪沃霍展览开幕茶会,2009.04.10,3.9ys,左:zozo,右:yoyo

九、如果他没兴趣?我还要去吗?

如果他真的没兴趣,就隔一阵子吧!等到更有兴趣的展览时,再询问孩子的意愿,千万不要强求孩子做没有兴趣的事,那只是阻挡/降低他对艺术的接受度。

十、大人呢?大人的心态?

依旧持着一颗放松的心,当作是去散散步,不要有压力要给孩子什么美学知识,套一句Doch老师说的:看不懂是正常的,看得懂才奇怪!

以上,是我的浅见,希望我的文字能够让你了解到我所要表达的想法,在此一并回答所有问过我这个问题的朋友们。

▲台北当代馆,2009.05.14,4.9ys

第四篇: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简易十招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您有多久没带孩子走出户外,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了呢?没有时间不是借口,天气不好也不是理由。亲近大自然其实不用太多的外在条件,只要父母多加引导,孩子就可以轻松地和大自然当起好朋友。

美国野生动物协会提倡亲子“走出户外”运动,提供了十大秘诀让孩子每天接触大自然,不仅能使孩子身心受益,在性情的陶冶上也有很大的助益。

小游戏大乐趣:有时候最简单的户外活动,往往是最令人回味无穷的。记得您自己当初是如何在石头上蹦蹦跳跳、采下小花做成花环、用树叶吹出声响的吗?这些简单的游戏同样也能取悦您的孩子。康乃尔大学环境心理学教授威尔斯的研究显示,孩子与大自然有更多接触,压力程度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

和小鸟当哥们儿:不论是城市或乡间,小鸟可能都是每天最常见、最熟悉的野生动物。在自家附近绿地做个鸟类喂食器,邀请小鸟们来家中做客。或者,只是单纯地欣赏它们的歌唱鸣叫,看看您与孩子能不能借由它们的声音,分辨出是哪一种鸟类的叫声。

虫虫,再靠近一点:虽然遇到有刺或咬人的昆虫总是得小心为上,但大多数的昆虫都是无害的,不仅如此,它们还十分的平易近人,对孩子有股神奇的吸引力,直想走近它们研究一番。

在后院、公园及草地上都有昆虫的踪迹,只要注意安全,您就可与孩子们一起追逐它们美丽的身影。

我的秘密城堡:还记得您小时候的秘密城堡吗?不用电池,不需要特别建造,只要有丛林、树或是厚纸板、旧毛毯,就可以把它弄成一个专属自己的秘密基地,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与巨大的满足。

千万别让您的孩子错过了这么好玩的东西,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自己的秘密城堡,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能在其中恣意驰骋。

就爱脏兮兮:孩子们就爱玩得浑身脏兮兮!给他们一把汤匙或小铲子,他们就可以一路挖到天边去,或者做出一堆泥巴派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相信,玩泥巴这种祖母级的老游戏让孩子接触到许多细菌、病毒与微生物,有助强化他们的免疫系统。

既然如此,快在后院辟个小角落,当做孩子们的沙坑吧!没有后院?没关系,大型容器或花盆也可以让孩子们享受挖掘泥土的乐趣。

当个绿手指:让孩子当个小园丁是个很棒的家庭活动,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到许许多多东西,如生命的周期循环、授粉、营养与对生命的关怀等等。不论是自家后院或是社区内的花园,您都可以与孩子共同种植花草或蔬菜,造福人们与小动物们。

研究显示,让孩子学着种植蔬菜,长大后他们会做出更健康的营养选择。

后院露营:户外度假正当红!美国运动用品制造协会表示,2007年与2008年的露营过夜用品成长了18.5%;今年4月美国户外用品最大品牌帐篷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4%。

如果您对野外露营尚未有万全准备,没关系!在自家后院露营也是个好方法。每年6月27日的全美后院大露营总是令所有孩子期待与兴奋不已。准备些露营活动,如故事接龙、户外野炊、寻宝等,让孩子的露营经验更有趣。

野外摄影:不必亲临非洲大草原,就可来场精彩的野外之旅。只要通过照相机的镜头,孩子就能由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周遭的世界。

您可参考一些很棒的户外摄影作品,从中获取灵感,然后直奔后院或附近的公园,和孩子有模有样地当起大摄影师,将自然界的一举一动尽收镜头底下。

手牵手散步去: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建议孩子每天应有一小时的体能活动。把散步列入与孩子每日例行的活动中。您可以与孩子一起来个大自然拾荒之行,添加路途中的乐趣。

丰富孩子的感官:近来调查发现,孩子每日平均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超过六小时。想转移埋首于电脑或电视的孩子注意力,秘诀就在家门外。街坊附近的自然景象就可丰富孩子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让孩子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满足。 (菜丛)带孩子发现公园里的秘密

暑假结束了。作为家长的你也许有一种遗憾,你甚至没有时间陪孩子去做一次短途旅游。

别懊丧,最好的旅游资源就在你家楼下呢,那个你一直熟视无睹的小公园。

公园太小啦,一个八角亭,一个没规则的小池子,一小块长满杂草的空地,还有一条爬满紫藤的长廊,此外,就是几十棵树,除了苏铁、樟树、桂花树、栀子、合欢外,还有几株木槿,余下的那几棵就叫无名树吧,是你找了许多图鉴依然一无所获的那种树。

夏日的午后,你一手撑着阳伞,一手拽着宝宝走向小区门口的报刊亭缴电费时,在孩子的小步小步中,你可曾驻足在小公园亭子旁的那棵樟树下,教小孩静听树上的鸣蝉尽情歌唱?

“嘶—嘶—嘶—”你可曾夸张地描摹着那种声音,告诉伞下那双好奇的眼睛:这是知了在开演奏会?知了就是蝉,蝉就是《学前唐诗150首》里面虞世南的《蝉》边上插图中的那种昆虫呢。

“咕咕—咕咕—咕咕—”你可曾一高一低,一短一长地学着空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的布谷鸟的啼叫,提醒伞下那双天真的小眼睛,这就是布谷鸟夫妇在一唱一和?

“呱呱—呱呱—”你可曾告诉宝宝,池子里的青蛙弹琴很美妙?

有时是在傍晚,在宝宝童心大发逼你去木槿树下骑木马的时候,将她从那大公鸡塑料椅上抱下来时,你可曾指着夕阳下那满树的紫花告诉宝宝,那就是《幸福的花儿》那本图鉴上看过的木槿?你可曾指点宝宝看,在木槿下边,那种叶子葱郁的树开出的又大又香又白的花就叫栀子花?

清晨,在你带宝宝去奶吧吃早餐时,又一次经过了小公园。你是否突发奇想,带孩子抄近道,走上懒人脚踩出来的杂草中间那弯弯的黄泥路?你可曾蹲下来让宝宝找小草叶子上那晶莹晶莹的露珠,你让宝宝轻轻摇一摇,圆滚滚的小珍珠就倏地不见了。啊!就在小草旁的那棵无名树上,竟满是忙忙碌碌地爬上爬下的小蚂蚁呢。你可指着白白的小粒粒告诉宝宝,那是小蚂蚁的粮食,蚂蚁搬家是要下大雨的呢?

这点点滴滴,无声无息的学习,可随时随地,轻松自在。

在回家的途中,宝宝依然喜气洋洋。“我看到晶莹小露珠和蚂蚁搬家了。”在你顺路去楼下的卫生用品店买香皂时,宝宝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迫不及待地向店里那位不大熟悉的伯伯唠唠叨叨了。

懂得新知竟如此欢快,这是书本知识所没有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想,在这句话中删掉“语文”二字,教任何一个科目的老师也定会同意的。

在高楼林立、车流拥挤的都市里,都市人与自然离得很远。然而,通过楼下的小公园,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悄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的种子。我想,这大概也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的内容之一吧。

第五篇: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的父母值得一看!我都惊呆了!

2014-07-01 委婉的拒绝 都市风情传媒

有一天,和编辑一起聊天,他问我:‚肖老师,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编辑笑着问:‚此话怎讲?‛

我说:‚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孩子非常痛苦,或屈从、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

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指责孩子‘不听话’、‘任性’。在这种时候,我会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谬论,在危言耸听。做父母的谁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有谁想糟蹋自己的孩子呢?但是,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家长确实在糟蹋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浑然不觉。‛

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带几个月后(有的甚至刚满月)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乐得逍遥自在。我有一个朋友,产假一过就上班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他们夫妻俩都是硕士,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却没有达到‚硕士‛的水平。

朋友觉得年轻人干好工作最重要,带孩子是件很简单的事,交给老人就行了。他们的教养方式非常落后:注重知识灌输,不到1岁就教孩子识字;不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边玩边吃饭,肉类由大人嚼碎了喂给孩子吃;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但很少陪孩子。

我跟他们说过多次,童年的经历是多么重要,父母必须陪伴孩子。但他们听不进建议,既不反对,也不采纳。我想也许是他们内心觉得不以为然,只是碍于面子不说什么。这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想帮助他们,帮助孩子。可是看了他们这油盐不进的样子,只好就此打住。

这孩子1岁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孩子长得很漂亮,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到我们家来,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天真可爱。大约半年后,我再次看到了孩子,当时已经是1岁8个月,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总是眉头紧锁,看见我们,一个劲地往爷爷身后退。我想拉拉他的手,他把手往后缩,眼神里满是胆怯。那天是周日,朋友休息。

我们去的时候,朋友并未在家陪孩子,而是在外面打牌。孩子跟着爷爷,在偌大的客厅里看电视,爷爷话不多,和孩子没什么交流,屋里死气沉沉的。孩子蹒跚着走到门口,指着门口小声喊‚妈妈‛,我跟过去,蹲下来问他:‚宝宝是要找妈妈?‛孩子点点头,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这扇紧关着的大门。小小年纪的他知道妈妈是从这里出去的,他要从这里去找妈妈。

看着那小小的、孤单的身影,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在这个装饰豪华的房间里,孩子吃的、玩的、用的,随处可见,大都价格不菲。

但是最珍贵的东西他没有——那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

周一到周五,妈妈要上班,周末应该可以陪陪孩子吧?可是妈妈宁愿奋战在麻将桌上,也不愿意花时间陪陪孩子!孩子一点都不快乐,他还只有一岁多,他便不会笑了。

‚会生不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生下后,带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或者保姆身上,有的甚至把孩子扔在老家。有一位妈妈,孩子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孤僻,几乎不和别人交往,医生怀疑是非典型孤独症,但也不敢确诊,这位妈妈急得不得了。她的孩子一直扔在老家带,老人很少和孩子交流,整天给孩子看电视,这就是原因。

有些父母虽然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或借口,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偶尔陪陪孩子也仅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这些孩子整日与老人相伴,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

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就好比一栋高楼的地基,没有地基,高楼怎么能建起来?

父母自己不带孩子,孩子迟早要出问题的。

老人对孩子多表现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但从心理发展方面孩子的心理需要上并不能代替孩子的父母,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

1、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试想,老人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整理;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不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

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4、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

5、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等等。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

PS,如果不得不留孩子给父母带,请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吧。

上一篇:律师办案工作流程下一篇:礼泉县财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