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2022-11-22

特色文化小镇是包含于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是在特色小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小镇的文化特色,加以现代化的文化创意及设计,以小镇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为核心,以特色文化产业为基石,整合旅游资源,并融入其他市场要素而形成的新型城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创建特色小镇政策指导下,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强力打造环京津特色文化小镇,将是化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突破口,所以近年来保定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小镇建设。

一、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现状

2016年9月保定成功举办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了“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建设了一批特色小镇,如“七彩小镇”、“圣诞小镇”、“恋乡小镇”等。2017年2月,河北省发布了《河北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类名单》,保定共12个项目入选,其中创建类5个,包括:易县恋乡·太行水镇、涞水县四季圣诞小镇、白沟特色商贸小镇、涞水县京作古典家具艺术小镇、定兴县非遗小镇;培育类7个,包括:涞水县健康谷小镇、清苑区好梦林水小镇、雄县京南花谷小镇、蠡县绒毛小镇、安国市药苑小镇、易县易文化小镇、易县燕都古城小镇。

2017年9月首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成功将一个品牌鲜明的“京南小镇特色旅游体验区”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以世界特产小镇、京南体育小镇、休闲食品小镇、和道创意小镇、清河湾康养小镇、绿野小镇、匠人谷小镇等一系列特色小镇为载体,融合运动体验、商贸体验、工业体验、文化体验、情感体验、康养体验、乡村体验、绿道体验等八大专项旅游体验,打造紧密对接京津游客需求的旅游体验聚集区。

在这些特色小镇中,约有三分之一小镇是基于文化元素推进产业发展,或者直接依托于文化资源的文化小镇。以下选取易县恋乡·太行水镇、涞水四季圣诞小镇、定兴县中华非遗小镇作为典型案例具体分析:

(一)易县恋乡·太行水镇

太行水镇地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中心带,西傍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易水湖,北连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南接红色圣地狼牙山,规划区域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6.6亿元,计划四年建成。该项目是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项目之一。被国家旅游局评为“2016年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7全国旅游优选项目”。

太行水镇以太行民俗文化为内涵,将太行民宿体验、乡村美食、传统手工、民俗客栈、土特生产、房车营地汇于一体。来到太行水镇的游客可以居住石头房、围坐茶炉前品茶聊天听戏、食太行山区民间特色小吃、购太行山货、亲自到油坊、酸奶坊、豆腐坊、面坊、粉条坊、挂面坊、醋坊、香油坊等地操作太行特色手工艺、在老戏楼听戏,观赏雕刻、绘画、陶瓷、金工等各类民间艺术,还有乡村酒吧街供游客享受。

太行水镇一期(民俗体验区)已初步建成,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主要建设完成太行水镇核心区和综合服务区,截止2017年底,共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二期(民俗客栈)现正在建设中。

(二)涞水县四季圣诞小镇

四季圣诞小镇位于涞水县赵各庄镇计鹿村,是华北地区第一个以“雪花”为主题,以“趣味”为灵魂的特色文化小镇。主要规划有三大园区:一是户外运动乐园,主要内容是冬季的冰雪运动和夏季的自行车运动,园区内充满着圣诞老人文化气息,有充满童话色彩的精灵酒店。第二个园区是北国风情小镇,以梦幻雪花为核心元素,有圣诞风情街、圣诞酒店、驯鹿酒店、圣诞老人树、精灵学院等主要项目内容,充满域外风情又饱含童心雅趣。第三个园区是冰雪奇缘乐园,有热气球主题乐园、萌萌乐宠物乐园、麋鹿乐园、跑马乐园以及生态农庄、生态观光园等。小镇目前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1770万元,完成总投资额的39.93%。小镇已建成项目:四季圣诞小镇风情街(核心区)、滑雪场一期项目、酒吧街、圣诞老人邮局、麋鹿广场、换乘中心、滨水游道、集中停车场等。正在建设项目:滑雪场二期、精灵学院、雪花小镇等。拟建设项目:驯鹿酒店、热气球主题公园等。

(三)定兴非遗小镇

定兴不仅拥有众多历史古迹,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河北梆子是中国北方戏曲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清道光初年发源于定兴县固城镇一带。定兴的京绣曾为“燕京八绝”之一,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诞生于辽代宫廷做为寺院专用乐队,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北侯音乐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保定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定兴立足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建造了中华非遗小镇。2017年主要建设项目有黄金台历史博物馆、非遗项目专业园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为配合保定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为观摩项目举办了全国优秀非遗项目邀请展及历史文化民俗展。精选京津冀及全国6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入园参展,吸引游客12万多人,历时20天,非遗小镇旅游文化特色初步显现。小镇目前正处于起步建设期,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和人口聚集。

定兴非遗小镇不仅将成为展示本地非遗项目的大舞台,还将为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全国各地热爱民俗文化的人们提供交流合作,传承推广的平台。另外保定大激店将依托600多套传统民居打造“匠人谷小镇”,该小镇计划聚集京津冀千余名手工艺匠人,搭建现代化平台给濒临灭绝的老手艺重新注入活力。此外保定还将建设涿州三羲村文化旅游小镇、雄县雄州宋辽边关历史文化风情小镇、顺平白求恩红色文化小镇等等,足见在保定市的特色小镇建设中,文化是一张王牌。

随着保定特色文化小镇的建设,所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现在,保定已经形成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和京南特色旅游体验区两大品牌。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共接待游客171.994万人次,同比增长28%,京南特色旅游体验区也是迎来开门红,国庆期间,来自京津冀、晋、蒙、辽、豫、陕等地共计8.6万辆私家车和近1000辆旅行社大巴车进入“京南小镇”,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二是强劲地刺激了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2017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旅游总收入165385.636万元,同比增长30%;京南特色旅游体验区旅游综合收入7.32亿元,实现了该区域的历史性突破。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为助推保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三是城镇功能不断增强,魅力不断提升。据网络大数据统计,游客对“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京南小镇特色旅游体验区”满意度达到95.5%,希望重游率达到86.2%。2017年10月,河北省《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中明确将京西、京南特色小镇列为省“环首都休闲度假圈”区域品牌和功能区,未来将持续深入打造,成为京津居民康养休闲首选地。

二、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制约问题突出,资金缺口较大

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所需的土地规模、投入资金和人才力量无疑是比较大的,虽然省、市、镇政府已经给予了相当多的支持,但以目前的进度来看,易县太行小镇和定兴非遗小镇都提出了土地难以保障的问题。小镇土地结构复杂,既有国有土地,也有集体土地,虽然小镇的规划指标已调整到位,但当前小镇建设土地指标主要通过上级政府拨给的储备用地,以及通过“退低进高”、增减挂钩来解决,但“退低进高”获取的土地指标有限,到位速度也比较慢,这大大影响了项目推进的效率。同时,还有土地征用、拆迁及征迁农民安置点用地等问题,这些都延缓了土地供给的进度。同时,就资金而言,目前宏观经济复苏缓慢,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加上相关地块涉及拆迁费用,很多投资方顾虑重重,加大了招商项目的难度。目前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大多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阶段,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构成中的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本地企业和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比例尚不合理,还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故小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成为制约文化小镇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建设雷同,特色单一,文化魅力没有充分展示

特色文化小镇最根本的是要突出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要素。但很多小镇,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如圣诞小镇的户外运动乐园的主打项目是冬季的冰雪运动和夏季的自行车运动,而这些项目在许多地方都有。太行水镇的民俗项目和定兴非遗小镇、匠人谷小镇也有许多重复的地方,各小镇之间产业低水平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标志性特色产业和品牌。特色小镇的建设就是要体现某种人无我有的特质,但当前部分负责创建特色文化小镇的单位仍对此缺乏深刻的理解,这几个主打文化牌的特色小镇,在谋划特色的聚焦点上仍然比较单一,导致小镇发展定位不明确,缺乏彰显小镇魅力的特有文化元素的引领。另小镇的特色文化魅力需要通过积极的宣传造势来展示,如可通过举办文艺比赛和文化节,利用营销手段来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文化产业层次不高,产城融合效应有待提升

特色文化小镇从本质上应该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应发挥文化集聚产业的重要作用,将特色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做大、做强小镇的特色文化产业。但保定特色文化小镇的文化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新兴文化产业缺乏竞争力,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如太行水镇的特色街区,也仅局限于出售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及反映太行民俗文化的纪念品,而游客仅将其看作一种特色饮食和玩物来品尝或购买,并不能具体了解和体验到太行民风民情。有的民俗表演项目由于没有脱离传统的观赏方式,开发比较肤浅,因此吸引力不强。

且当前保定部分具有发展基础的“准文化小镇”建设仍处于造镇阶段,对产业、旅游、文化功能融合考虑不到位,产业集聚、城镇建设、文化要素资源流动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突出表现为文化产业层次不高,产城融合效应有待提升。

(四)商业化气息过重,定位有待提高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意识得到了强化,有些地方在浮躁的开发气氛中,一味强调经济效益,导致游客去了一次再也不想去,造成不好的影响。其实,是否有文化底蕴,是否有历史积淀,决定着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前景。文化小镇应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里,游客更多地是体验本地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包括体验当地文化的慢生活。小镇的居民,也不必要为了迎合外来游客而刻意装扮,更多的仍然是维持本地生活的自然状态。高品质的服务、由内而外的自信和美才是这些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

如果只是一味地商业化,特色文化小镇注定走不远,不要抱着短期投机牟利的心态,要把特色文化小镇当做绩优股,要尊重小镇历史和人文内涵,真正用心整理、提炼本地文化特色,并加以保护、传承,要将小镇的发展过程做成一种历史延续的过程,所以特色文化小镇不能只把门票作为收入的来源,也不能只做民宿和餐饮,一定要把小镇建设提升到文化和历史层面,让小镇更有传承感。

三、加快推进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系统设计小镇的规划方案,清晰定位

特色小镇规划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而且文化小镇建设最怕的是没有特色,为了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怪圈,每个地区必须有自己的顶层设计,让本地的特色小镇都能错位发展,区别其他。所以无论是从小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还是具体规模、建筑风格、配套设施,以及文化挖掘、特色打造,都要系统思考,全面设计。如应突出什么样的文化之魂,如何展示地方特色,树立什么样的品牌定位,发展什么样的文化产业等。而且要因地制宜做特色,清晰定位特色文化小镇的类型:或是对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的传承,或是全心营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产业主题文化小镇、科技主题文化小镇、时尚主题文化小镇等。

为达到这一目的,特色文化小镇规划处人员应多次召开专门的小镇文化资源挖掘、搜集座谈会,遍请名家,深挖特色,集文联、文化局等多家单位的智慧于一体。此外,小镇规划设计人员还应走访当地老人,听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寻找相关文献,到档案局查资料,在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特色文化小镇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培育,融入相关艺术、休闲等文化产业,打造出具有保定特色的各类特色文化小镇。

(二)政策护航,强化用地保障

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要强化政策保障。政府应高度重视小镇创建工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城乡规划修编,将特色文化小镇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以科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土地供给政策。

首先可以积极申报省市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用地指标争取上级政府解决。其次是注重存量挖掘,充分利用低丘缓坡、闲置废弃土地以及粗放利用,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协商收回、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是鼓励探索居民点迁并、空心村改造等措施解决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问题。四是建立特色文化小镇企业退出机制,结合小镇产业特色和企业规模特点,建立“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实行低效企业淘汰退出机制,保障特色文化小镇土地高效节约集约利用。

(三)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符合地方特色与时代潮流的文化产业

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挖小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保定正在培育创建的文化小镇所在区域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一是要加强区域内文物资源的调查、挖掘和保护,对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应加强修缮完善;对文化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应注入当地民间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渲染元素。二是注重保护小镇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对小镇的建筑装饰上应赋予民俗文化特色。三是建设特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区等相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彰显小镇文化特色。

一个出色的特色文化小镇还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特色文化产业为根基,实现产城功能融合。我们应在现有的文化产业基础之上,挑选出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民间艺术形式及品种,大胆创新,勇于突破,探索符合地方特色与时代潮流的新的文化产业模式,让文化要素提升产业含金量。

(四)创新特色文化小镇的营运模式。

特色文化小镇虽然要以政府规划引导,但在运营主体的选择上,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依托项目推动特色文化小镇发展。

一方面政府的职能主要集中在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优化服务上;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设立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的长效机制;完善多元化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想方设法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加大对参与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调整对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对民间资本产生吸引力,切实发挥“民资造城”优势,并且借助“微时代”(微信、微博)新媒体的宣传力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招商平台;同时,加快改善特色文化小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条件,以市场化机制推动文化小镇发展。

(五)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优化公共服务

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要格外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信用环境等“软实力”,利用目前“微时代”在社会大众中比较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建立特色文化小镇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的展示小镇的日常活动、节日庆典、主题文化活动等内容,加大对小镇的宣传营销。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手段,为游客提供订票、订餐、订房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保证诚信、高效的服务质量。另外,每个服务人员必须要对本地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了解,随时做好为游客、来访者介绍本地特色文化的准备。总之,要不断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全力高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因此,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必将会成为特色城镇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必然成为一份美丽而持久的事业。

【相关链接】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塑造文化灵魂,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是文化作为特色小镇内核的必然要求。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要着力推动“文化特色小镇”融合发展,这样有利于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镇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品质,实现文化让特色小镇更加美好、特色小镇让文化更具魅力的双重目标。

要强化文化功能意识,要运用“文化”的动力和路径有效助推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塑魂、育人、兴业、添乐、扬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有利于挖掘特色小镇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服务、提炼文化品质,有利于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实现特色小镇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态“精而美”、文化产业“特而强”、文化机制“活而新”。

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强特色小镇区域内文物资源的调查、挖掘和保护工作。我区正在创建培育的特色小镇所在区域(兰亭、湖塘、平水、稽东、马鞍等镇街)都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挖掘区域内历代名人人文资源,加强对区域内文物建筑、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等的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多渠道筹资建设特色博物馆、艺术馆,探索建立主题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区,以彰显文化特色,优化人文环境。

要保护非遗文化资源,要注重保护特色小镇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可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譬如以安昌古镇、柯桥古镇等为基础来创建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加强非遗中青年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力度,设立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在非遗主题小镇试点非遗工作站建设,搭建企业、高等院校(特别是利用好我区区域内的高校资源)与小镇对接平台,培育和孵化新的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

摘要:特色文化小镇是包含于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是我们发展城镇文化产业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本文就保定特色文化小镇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加快推进保定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 程琼.小城镇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2] 马如兰,孟杰等.文化社区及文化城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J].甘肃科技,2010(22).

[3] 王国华.略论文化创意小镇的建设理念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上一篇: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下一篇: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