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所示范所实施方案

2022-10-26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所示范所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财政所示范所实施方案

“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辽电教馆字[2012]11号)和《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快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力度,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辽宁省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集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通过硬件建设和应用培训与研究工作,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为广大的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服务,打造农村学校一流“数字校园”。

二、实施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

2、坚持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的原则。

三、实施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总体实施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及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013建成本地区农村高中数字校园领先学校,并在2014年底前达到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标准,真正建成辽宁省数字校园示范校。

四、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类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包括:覆盖全校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建立建全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数字化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数字化管理:指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人事、教务、学籍、校产等管理子系统。

数字化学习:指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和资源两方面。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包括: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学生自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实验图书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等。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发基于WEB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数字化科研:主要是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等。加强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加强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著作成果的管理等。

五、建设与应用的特色与创新 未来三年,我校将加强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人员培训

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

我校拥有大量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教师,学校的校本培训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校本培训方面今后将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的方式转变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二)基础建设

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主要表现在:

1.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所以首先要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智能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不断完善网上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逐步建设通用技术、生物等学科的数字化实验室。

2.其它方面

加强学校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建设与使用,实现教室全面多媒体化,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我校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积极营造良好数字化环境。

(三)应用规划 1.学校管理工作

依托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在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学校各处室部门的配合,加强培训与指导,全面实现学校各类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

(1)行政办公系统

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到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的智能模式。包括各类文件、通知、通告、校历、周历的发布,教育教学信息的网上传输,公文流转等全部通过学校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教师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等来进行,从而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

(2)教学支持系统

包括学生成绩网上管理、网上作业、网上备课、网上论坛、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课表管理、网上教学档案管理等等。

(3)德育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学籍管理、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

(4)科研管理系统 依托宽带网络,促进学校教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完善学校教科研信息数字化建设,开展各类网上课题研究,大力开展各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各类课题研究成果在网上的共享,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领域的相互转化,使科研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课题研究专题网站,利用专题网站促进教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得到反映。另外,通过专题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知名度。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有利于学生了解新课改、新课标的前沿信息,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教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档案管理系统

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人事档案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校校通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6)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7)后勤管理系统

及时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进行登记和评估。 2.课堂教学工作

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深层变革。基于宽带网络的教育应用工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核心,主体对象不仅是本校学生,还包括其他学校的学生。

(1)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

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规划下,重点收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数据库,如教学资料信息库、高考信息库、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库、教育教学图片资料库、教育教学音频资料库、教学反馈与评价信息库以及图文资料丰富的校园数字图书馆建设等等。

(2)网络教学系统

这是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互动式基础教学平台。包括:网上课件制作、网上授课、网上作业、虚拟实验室、网上教学讨论以及网上教学测试等等。

(3)网络课堂系统

在校师生利用校园网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校园网进行课程点播或同步实时地网上课程(学术报告)直播,基于校园网的答疑系统和小组讨论(实时),通过校园网的作业提交以及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等。

依托宽带教育网络(校园网),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功能开设远程课堂教学直播。利用计算机的数据通讯功能把电子教案(课件)与教学实况传送到各教学点,各教学点还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或与远程教学点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宽带网络,运用相关的视频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多点教学。几个老师可以一起协同对众多学生讲课。对于教师来说,将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名师共享”工程。

(4)网上学习系统

着重解决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问题,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好的网上学习环境。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建过程中,资源库的开发是关键。我们认为: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把以自我开发为主的各类教学软件运用于日常教育,并建立大量的个人教学资源,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为基本原则,引进具有新课改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把建设、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当作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年级各学科要按课程教材整理好教案和课件,使资源库的建设为我校的新一轮课改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5)网上课程资源的整合 整合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新课标体系的资源,开发学科专题学习模块,包括学校各类研究性学习专题、校本课程开发专题、新课改专题等等。

3.拓展育人时空

(1)多元化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社会每一个成员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学校教学支持网和网络课堂的建立,使得学生在家能够很方便的学习,一方面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资源共享和服务,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网上家校互动

建设“远程家庭教育平台”,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起来的远程家庭教育工作平台,该方案实现了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统一。

六、预期效果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信息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的理解,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七、保障措施和进度安排 1.经费保障 我们将认真、主动地做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和交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财力支持;密切沟通社会各界,拓宽资金融汇渠道;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切实加强对校园数字技术中硬件的投入力度,共同为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提供优秀的资金平台。

2.组织保障

由校长牵头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领导和信息技术组长,统一协调学科研究组、德育工作组、教务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由信息技术组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

学科研究组由教务处、教研组长、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研究组的任务是建立网上的学科教学支持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德育工作组由政教处、团委、各班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组的任务是通过心理测评、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班级网页制作评比、论坛交流等为主要形式,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划设计网络版的德育(班主任)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教务工作组由教务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组网络开发人员组成,任务是策划设计网络版的管理平台,方便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信息发布组由学校信息技术组和各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是及时发布学校对内对外信息。

3. 进度安排

具体的建设思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3年4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举行启动仪式,筹备相关资料等。

学校已完成班级装配大屏幕投影,并尽快完成教学白板的配备,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建立更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促使所有中青年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在现有的软硬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教师的备课系统,充分发挥团队备课的优势,采用网上备课的方式,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压力,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促进我校师生对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本校师生创作、整合信息的技能,倡导全校师生健康文明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对自己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建立起学校的资源库,让全校师生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数字化的好处,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保障。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4月),建立起完善的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心,教师的人事档案管理将纳入学校数字化管理中心,同上级档案管理部门一起,组成档案信息数字化、将教师成绩管理系统功能扩大,扩大教师教学业务评价评估功能,其中包括教师的备课检查、作业的批改、试卷的讲评、学生的反馈、教科研方面的发表文章数目等等,都将纳入教师业绩管理。

第三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2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上课节数占到该教师所上课总数的40%到50%甚至以上,100%的中青年教师都擅长将多媒体技术用到自己的课堂中,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电子备课系统,让该系统既涵盖教学备课的功能,又可以让教师不用借助其他外围软件或书籍,完成备课的全部过程。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建激励策略,在学校实际应用中,将发挥最大的辅助备课作用,同时完成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积累。

第二篇:财政扶贫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蔬菜)

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2年财政扶贫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实 施 方 案

根据扶贫开发部门安排给我专业社的蔬菜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项目实施理由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蔬菜是我国菜篮子工程中最重要的主要农产品。XX县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富含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是蔬菜种植适宜区域。近年来,XX县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蔬菜产业已成为XX县继烤烟、柑橘之后第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XXXX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3月,2008年4月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是XX县第一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注册登记和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社注册资本200万元,现有社员103户。合作社的主营业务是从事各类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开展与蔬菜有关的技术服务,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和同类生产经营者生产的蔬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技术交易和咨询服务,2011年合作社种植蔬菜共2000亩,年产蔬菜4000吨,年销售收入1258.26万元,实现利润

104.38万元。合作社成立3年多来,加入的社员不断增加,从成立时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103户社员,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大,逐步建立了以XX街道油菜坪XX乡为主体,覆盖4个乡镇7个村组的蔬菜种植基地。2008年曾被XXXX部门授于“千社千品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2010年被xx省委、省政府授于“省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连续二年被XX县委、县政府授于“优秀专业合作社”称号。合作社理事长向杰同志被xx省供销社、共青团xx省委授入“湖南省100佳农村经纪人”称号。

2、项目实施理由

Xx蔬菜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蔬菜生产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亟待解决,主要问题有:一是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山地蔬菜发展条件较差,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还处于“种菜靠天”的被动局面,直接影响蔬菜生产效益的稳定。二是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的蔬菜,直接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因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松散,导致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品种有待更新。农民新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对农业实用新技术了解少,

运用得不够,农村科技人才缺乏,新品种引进推广得不多。虽然近来年我县蔬菜生产推广了一些新品种,但是这新品种多是满足当地的风味和需求,适应跨区域销售的优良品种不多,符合出口标准的品种更无从谈起,蔬菜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种菜的经济效益低。四是蔬菜质量参差不齐安全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缺乏普及科学种菜技术,对蔬菜安全质量认识不到位,在生产中有盲目用药,特别是在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月份里,蔬菜病虫害发生较重,个别菜农随意加大农药用量,有的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给上市的蔬菜产品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我县蔬菜质检体系也很不完备,县级质检站设备落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商场多数没有建立质检站(室),蔬菜基地乡、村基本上没有检测手段,对蔬菜质量无法实施有效监控。五是蔬菜加工业发展滞后,加工包装有待加强。全县建有各类大小蔬菜加工企业7家。这些企业的蔬菜加工规模小,加工设施相对落后,全县蔬菜年加工量不足2万吨,不到全县蔬菜生产总量的1%。且加工档次较低,至今未能形成较多的拳头产品,与基地规模发展还不能配套,全县无一个加工企业获得自主出口权,有的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工艺简单,配方欠科学。

项目建设以解决蔬菜基地建设的上述问题为着力点,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继续组织农户入社,与广大蔬菜种植户

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创办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对基地实行“统一选种,统一培管,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销售。”的“五统一”建设模式,提升基地的标准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户走管理提升、技术提高、品质增强、品牌扩大的集约化发展路子。

二、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为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建设面积2000亩。项目选址xx县xx乡xx村,直接带动农户数1000户,示范带动数约4000亩。

1、持持项目建设内容

①推广蔬菜新品种种植2000亩。 ②技术培训200人次。 ③测土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④田间集中培管。

2、扶持方式及扶持标准

请求财政扶持部门对基地良种选购和农民培训进行扶持,扶持标准为每亩100元。共20万元

3、项目实施时间 2012年2月—6月。

三、项目抽奖概算及资金来源

1、项目投资概算

总投资为132万元,具体构成为: ①推广新品种:每亩60元,共12万元。

②化肥:每亩100公斤,计200吨,3200元/吨,共64万元。

③技术培训400人次,按每人次培训费用200元计算,共8万元。

④农药:每亩200元,共40万元。 ⑤种植培管、采收人员工资:8万元。

2、项目资金来源

①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培训和选购良种。

②专业社和农户自筹112万元。

四、项目责任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各项制度,明确分工,强化责任。领导小组由xx任组长,负责项目建设的全盘工作,xxx任技术总监,负责技术指导,对技术工作负责,xxx任财务总监,xx任合作社监事会主任,负责项目监督工作。xx为质量监督员。

龙山县绿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三篇:龙口市实验小学 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龙口市实验小学 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据中央电化教育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硬件方面

1.学校现有2个计算机网络专用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

2.一线教师达到人手一机,学校各功能室、办公室计算机数量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管理的需要。

3.我校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并通过100M光纤宽带接入烟台教育网,全面规划和布局校园信息点,实现网络的室室通,班班通,建立了无线网络。 4,我校建立数字化平安校园工程监控系统,在相关处室设置管理终端和报警中心,实现数字化平安校园。

5,我校建立数字校园电视台,数字校园电视台是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多元互动平台,可以播放原始自制节目,VCD,并实现现场直播。

6、我校所有教室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并使多媒体跟校园网进行连接,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进入课堂。

7、我校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是学校电子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随时读阅电子文献、访问Internet网络。

软件方面

1、我校建立浙大办公自动化平台,包括日常公务处理,信息发布,公文流转、会议管理等功能,为学校及各职能部门提供基于校园网的协同办公环境,使学校办公实现电子化,无纸化。

2、学校建立“家校通”平台,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网上交流

3、教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计划、课程、选课、排课、学籍等,实现教学教务管理数字化。

4、学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开发特色资源,分学科建设精品教案库,精品习题库,形成我校特色教学资源库。

5、建立了教师备课系统,利用平台进行网上备课活动,形成网络备课的教

学环境。

6、我校信息发布系统,即校园网门户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是学校与社会交流的重要平台。

7、我校图书管理系统。由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构成,能够完成图书借还、图书续借、图书预约、查询等管理工作、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8、我校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字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档案的保存条件,为学校各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服务。

9、我校财务管理系统,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平台,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发展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目标为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三种功能与一体的综合系统。

1、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

学校来往公函、会议通知、会议纪录等基本文书管理的自动化;重要文件、学校管理制度,历年的决定、学校规划、设想等制度管理的网络化;校内各项重大活动的安排和纪录,校史纪录、校友纪录,对国内、国外参观人员的接待,安排及相关事宜的纪录和管理学校等重要事件管理。

要求有关人员输入、修改及方便的查询;校长、教师、学生按权限分配可以访问相应的内容,某些内容可以在网上查询。

2、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

学生学籍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入,修改。主要是学生入学时的基本情况:包括入学成绩、健康状况等。学生在校时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籍贯、家庭住址及照片等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学生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工作单位等。学籍变更管理:由于转班、跳级、休学、退学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学籍变更,变更原因都可纪录以备查用。

学生成绩管理――可设置各年级班级的考试课程、时间,可以按学年、学期输入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以选择输入方式(按原始分或按等级分输入),可以管理必修课、选修课成绩,可对输入的成绩采用规范标准进行各种统计。可打印

学生成绩报表,如:学生期末成绩、各班级的成绩统计信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输入,修改,打印,如对学生的基础素养和发展性评价的记录与修改。

课程管理――主要完成对课程(必修课、选修课)的自动编排和学生Web选课管理。可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自动排课、输出(各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等。

教师信息管理――对全校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通过Web浏览器根据不同的授权对全校的管理信息进行查询。

3、实现学校信息的自动化服务。

构建全校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校园信息的网上发布、全校的电子邮件系统、网上资源的信息共享。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

大量学习资料、教学资料放在校园网上,使得师生在学校、家里也能进行阅览到,实现的阅览室功能最大化,节省广大师生的时间,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

4、实现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变革。

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数字化校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换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资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工作措施

1.成立数学化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处室主任为成员,加强对我校数字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全和完善建设所需设备的配备、使用、管理体制和领导机构,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先期投入。

2.组织全校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建设一支具有信息素养、理念领先的教师队伍。

3.加快硬件配备,中心机房添置二台专用服务器,以促进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实推进。

4.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堂课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班班通”的作用。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堂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学校定期开展以数字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评比活动,调动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第四篇:劳动保障所示范所申报材料

与群众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桐木镇劳保所申报“示范所”材料

桐木镇位于赣西边陲萍乡北部,辐员106平方公里,拥有人口近八万人,是中国花炮之乡——上栗县内的一个烟花鞭炮生产重镇,拥有烟花鞭炮生产经营厂家及其它企业200余家,年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由此带动当地商贸繁荣流通快速,形成全民竞发的火热创业氛围。

桐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自成立之初就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保进就业创业,维护城乡居民权益为宗旨,热情投入,扎实耕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自炼中改进工作。

一、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业务培训,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1)领导重视,营造行风建设窗口单位的良好环境。 桐木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劳保所工作,把其行风建设和窗口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来常抓不懈,经常过问有关工作事宜;及时出台了加强行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制订了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行为规范、工作内容及标准,并加以落实。

(2)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服务公约,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劳保所近年常态配备5名专职工作人员,立项建设了300余平米的办公大楼,实行挂牌服务、制度上墙、持证上岗,做到文明礼貌待人,热情周到服务,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一个清洁、美观、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我们竭力做到文明用语、热情待客、态度和蔼,并耐心细致的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办公场所还设有意见簿和意见箱,对办事人员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定期查看,虚心接受,及时改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积极加强业务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按时积极参加上级业务单位及政府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利用工作之余自我组织,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学习更新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准,使自己大局意识强、职业素质高、业务过硬,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业务,为推动“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和理论基础,

二、不断完善职能体系,健全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赢得行内和社会好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保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日趋复杂和重要。从成立之初的单一离退休人员管理,通过不断深化和拓展,现已形成包含离退休人员管理、促进就业创业、劳动力资源监测、办理城镇居民医保、组织开展“城乡保”工作、“五险一金”推促、劳动监察七大主要职能的综合服务职能体系。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工作不像其它工作一样轰轰烈烈,看似琐碎平常,但是这些工作都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充分履行站所职责,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推进民生民享和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

为准确落实国家政策,正确履行站所职能,我所制定了完备的工作制度,主要有窗口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群众监督制度、“城乡保”“城镇居民医保”等各项专门业务制度。规范各项业务经办流程,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让每一项业务经办准确高效、公开公正。

近年来,我所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勤劳肯干,争创一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细致认真、任劳任怨地做好了本所的日常工作,包括离退休人员管理、就失业证办理、创业扶持小额贷款登记受理,城镇居民医保办理、灵活就业人员补贴、“城乡保”各项业务操作等各项看似琐细却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业务工作。二是依托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各村支两委,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重大工作任务,如两次劳动力资源调查,2012年启动实施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3年社会保障卡集中发放。虽然这些重大工作任务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庞杂,但是依靠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通过充分调动村支两委特别是协管员积极参与,本所人员的辛苦付出,这些工作任务都出色地完成了。特别是“城乡保”工作,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了7000余60周岁以上老龄人的信息采集、待遇审核工作,仅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启动年参保缴费工作,当年吸纳17000余人参保,收缴保费190多万元。通过站所和协管员任劳任怨、细致认真地信息采集不断核对工作,为2万余人办理发放了社会保障卡。 我所立足基层,一切以老百姓利益为出发点,热情服务,爱岗敬业,能够让办事群众普遍满意,多年来,对于我所服务态度和廉政效能方面的投诉几乎为零。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充分肯定我所工作,多年获得“先进部门”、目标考核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三、把握时代脉博,不断改进,努力建设基层示范站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劳动保障事务所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层站所,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平台。今年我所对陈旧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呈现出一个宽敞、整洁、明亮的服务大厅,与八万人口规模相适应,各种职责制度、业务流程上墙公示,活动展板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利用临街地理优势在门前安置LED显示屏滚动发布政策信息。下一步着手完善村级事务站硬件设施,为每个村站配备电脑,办公桌、职责制度上墙,努力将服务下延,便利群众办事。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化高速通道。一是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含“城乡保”、城镇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就业信息网),强化信息系统的人性化和安全性;二是加快建设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人像识别系统,在每个行政村(社区)安装人像识别仪,实时上传到认证中心,让老年朋友足不出村完成认证,让上级部门一眼知天下,总体节省时间与往返交通费用非常可观;三是推进无纸化办公,县、镇、村三级联网,工作联系、工作动态与政策发布尽可能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使工作更高效、便捷。

三、开展标准化与人性化服务。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并上墙公示,便于群众监督,促进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按章操作;面对办事群众,一张笑脸,一声问候,耐心解答,认真负责,并提供细节化服务,如免费小件复印,网络服务等等,在细节上方便群众,让办理事务不在细节上卡壳。

四、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与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我镇地处内地边穷地区,产业单一,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劳动力普遍文化层次不高的镇情,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突出“短、平、快”,适应市场需求。规范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操作流程,定期发布免费职培信息,村级收集职培意愿,汇总申请信息统一组织输送到定点培训机构。适就八万人口大镇的经济发展需求,设立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补贴,免费职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桐木镇劳保所

二0一四年六月十日

第五篇:财政所文明站所创建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财政所文明站所创建

近半年来,在县文明办的精心指导和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以建设人民满意的财政机关和新型干部队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十星”标准,紧密结合我乡财政实际,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方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创建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半年来的创建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所干部职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2005年被县财政局表彰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先进财政所,2006年__财政所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创建先进财政所。所内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和重大不安全事故,连续多年没有干部职工违法违纪、超计划生育等问题发生。

二、具体做法

(一)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加强创建“十星”组织领导

年初,我们提出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财为公、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理念为主要内容,巩固和扩大“十星”单位创建成果,继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单位精神文明迈上新台阶,更好地适应我县财政发展要求,为此,我们把加强组织领导摆到了创建首位。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把创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所长为组长,所内职工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专人办公,制订详尽的《实施方案》,把创建目标、创建内容、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个业务岗位,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创建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各岗位职工具体抓,创建办牵头实施的机制;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把创建纳入各个业务岗位考核内容。落实违反创建规定行为登记制度,从小事抓起,从自己做起,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群星文明工程创建实施意见》,将20字公民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具体内容、“十星”站所评选标准等上墙公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提升文明程度的整体要求变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四是自我加压,常抓不懈,对照阶段创建目标和要求,人人参与,月检查,季小结,自查自纠,抓差补缺,保证了创建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设计载体,丰富内涵,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塑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精心设计载体,注重教育引导,着力提高素质,全面实施细胞创建工程。

1、以学习教育为载体,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阵地优势和党小组的作用,实行周四学习日制度、点名签到制度和定期检查讲评等制度,坚持集体学与个人自学、学理论与学政策、学业务与学先进“三结合”,在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上,做到了“五有四落实”,即:有计划,有阵地,有资料,有记录,有心得体会;组织领导落实,学习人员落实,学习时间落实,考勤检查落实。今年以来,共组织集体学习22次,举行心得交流、笔记汇展活动3次,组织专题考试2次,办学习专栏4期,干部职工人均笔记达到八千字,人均写心得体会2篇,有10篇体会文章、调研报告和业务信息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今年开展以《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非税收入管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退耕还林资金兑付、农民补贴管理网络操作等专项业务学习,先后选派2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县局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业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搞好财政改革和财政奠定了人力基础。

2、以道德实践为载体,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把学习实践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在干部职工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线,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给党留什么”大讨论,教育干部职工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里做个好成员,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3、以“双争双创”为载体,文明创建纵横延伸。结合“彝州先锋文化走廊”党建活动,开展了以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文明职工,争创先进财政所、“五好”家庭为内容的“双争双创”活动。干部职工纷纷制定措施,积极投身争创活动,2006年被县文明办评为县级文明单位。与此同时去年还被县财政局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创建先进财政。基本实现了从所机关到每个干部职工家庭各个层面的“与文明同行”。

4、以文体娱乐为载体,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结合重要节日庆典,经常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职工

业余文化生活,凝聚人心,焕发活力,净化心灵。“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开展了“爱岗敬业,我为财政添光彩”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和游艺活动,展示了广大妇女在本职岗位上的靓丽风彩;“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了职工乒乓球、拔河等小型体育竞赛,以此弘扬团队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七一”前夕,举办了庆祝建党86周年“党在我心中”演讲赛,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赞美财政战线上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国庆节举办了庆祝建国专场文艺晚会。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公德。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同时通过参与公益性社会性活动,既培养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又体现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全力促进财政。

“十星”文明单位必须业绩一流。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促进财政上水平上台阶做为立足点和落脚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全面发展。

1、全所干部职工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制度,弘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团队精神,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本领和能力;实行职工会和有关专题会议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领导制度;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政策规定,强化自律意识,规范理财行为,班子成员无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案件;树立勤政务实的作风,服务大所,服务干部,出实招、干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拥护和好评;同时,班子成员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既顾全大所又相互补位,发挥了力量上的凝聚作用和形象上的表率作用,呈现出坚强有力、团结奋进的良好势头。

2、队伍形象不断提升。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推进了财政法制化,强化了财政内部监督;在预算编制、资金安排、财务支出等重大事项的程序运作上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开通行风举报电话,设立投诉箱,定期召开行风座谈会,倾听行风意见和建议;严格要求干部在业务和公务活动中,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接受礼金、礼卡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公正的任何宴请,严禁“吃、拿、卡、要”,做到清白做人,认真做事;落实文明办公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提倡“热情办、马上办、办得好”,做到不敷衍、不推诿、不扯皮,积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树立起知荣辱、守法纪、求上进、创佳绩的财政队伍新形象。

3、财政管理不断规范。完善了“收入全额上解、工资县级统发、公用经费定额包干、收支全额挂钩、超收比例返还”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建立“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强化了收支管理,杜绝了挤占挪用工资现象;严格执行了《财政支出管理暂行规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专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规章,优化了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了支农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促进了社会事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几点体会

我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的明显改观和业绩的显著提高。回顾创建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目标创新是前提。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并立足财政形势发展和具体实际及时调整思路,不断设定阶段性创建目标,从而实现了创建从一般化到全面提升创建质量的跨越。实践证明,只要明确奋斗目标,并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不断实现目标创新,就能推动“群星文明工程”创建不断向前迈进。

第二,思路创新是关键。一方面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创建与业务的关系,坚持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思路,实现了财政与创建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我们坚持选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突破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创建只有坚持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会充满生机,永葆活力。

第三,载体创新是根本。人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和设计载体,丰富创建内容。注重塑造人,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文明素质教育;一切为了人,从干部职工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抓起,使创建活动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以教育人、鼓舞人、提高人为出发点,才能确保创建实效。

第四,方法创新是保证。“群星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注意改进创建方法。我们在创建活动中,不仅坚持做到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而且融单位管理、学习提高、业务于一体,保证了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

尽管我们在创建“群星文明工程”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的,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按照县级文明单位量化考核标准衡量,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受条件限制,站所内绿化无法开展;二是单位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由于财源短缺,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集中财力支持乡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将在今后的中,紧扣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巩固成果,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八日

《财政所文明站所创建》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财政所文明站所创建。ami

业余文化生活,凝聚人心,焕发活力,净化心灵。“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开展了“爱岗敬业,我为财政添光彩”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和游艺活动,展示了广大妇女在本职岗位上的靓丽风彩;“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了职工乒乓球、拔河等小型体育竞赛,以此弘扬团队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七一”前夕,举办了庆祝建党86周年“党在我心中”演讲赛,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赞美财政战线上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国庆节举办了庆祝建国专场文艺晚会。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公德。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同时通过参与公益性社会性活动,既培养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又体现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全力促进财政。

“十星”文明单位必须业绩一流。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促进财政上水平上台阶做为立足点和落脚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全面发展。

1、全所干部职工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制度,弘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团队精神,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本领和能力;实行职工会和有关专题会议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领导制度;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政策规定,强化自律意识,规范理财行为,班子成员无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案件;树立勤政务实的作风,服务大所,服务干部,出实招、干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拥护和好评;同时,班子成员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既顾全大所又相互补位,发挥了力量上的凝聚作用和形象上的表率作用,呈现出坚强有力、团结奋进的良好势头。

2、队伍形象不断提升。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推进了财政法制化,强化了财政内部监督;在预算编制、资金安排、财务支出等重大事项的程序运作上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开通行风举报电话,设立投诉箱,定期召开行风座谈会,倾听行风意见和建议;严格要求干部在业务和公务活动中,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接受礼金、礼卡和各种有价证券,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公正的任何宴请,严禁“吃、拿、卡、要”,做到清白做人,认真做事;落实文明办公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提倡“热情办、马上办、办得好”,做到不敷衍、不推诿、不扯皮,积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树立起知荣辱、守法纪、求上进、创佳绩的财政队伍新形象。

3、财政管理不断规范。完善了“收入全额上解、工资县级统发、公用经费定额包干、收支全额挂钩、超收比例返还”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建立“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强化了收支管理,杜绝了挤占挪用工资现象;严格执行了《财政支出管理暂行规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专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等多项规章,优化了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了支农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促进了社会事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几点体会

我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的明显改观和业绩的显著提高。回顾创建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目标创新是前提。我们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并立足财政形势发展和具体实际及时调整思路,不断设定阶段性创建目标,从而实现了创建从一般化到全面提升创建质量的跨越。实践证明,只要明确奋斗目标,并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不断实现目标创新,就能推动“群星文明工程”创建不断向前迈进。

第二,思路创新是关键。一方面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好创建与业务的关系,坚持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思路,实现了财政与创建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我们坚持选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突破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创建只有坚持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会充满生机,永葆活力。

第三,载体创新是根本。人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和设计载体,丰富创建内容。注重塑造人,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文明素质教育;一切为了人,从干部职工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抓起,使创建活动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以教育人、鼓舞人、提高人为出发点,才能确保创建实效。

第四,方法创新是保证。“群星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注意改进创建方法。我们在创建活动中,不仅坚持做到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经费投入到位,而且融单位管理、学习提高、业务于一体,保证了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

尽管我们在创建“群星文明工程”创建过程中,做了大量的,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按照县级文明单位量化考核标准衡量,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受条件限制,站所内绿化无法开展;二是单位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由于财源短缺,收支矛盾尖锐,债务负担沉重,集中财力支持乡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将在今后的中,紧扣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巩固成果,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八日

《财政所文明站所创建》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财政所文明站所创建。ami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计划模板下一篇: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