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层较小,但是他们在毕业之后却需要快速进入社会工作与实践之中,所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教育实现教育改革突破的一个重要入手点。

第一篇:理论教学论文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

[摘要]优化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优势互补,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优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必须坚持过程性整合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理论指导与实践内化相统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协调等基本原则,促进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兼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优化运用红色资源,以科研实践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提升,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强化课堂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王曦(1972- ),女,湖北武汉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法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学。(江苏 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学视阈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247)和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对象和内容相同,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又各具特点、各有优势。理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法律规范等内容传输给学生并使之内化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决定了这种形式的必要性——先进的思想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与之相较,实践教学则更强烈地展现出教育的内隐性、渗透性与灵活性。实践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实践途径,让学生参与到现实中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性地对原理、知识与规范等,通过实践更深入地理解、吸收与消化,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提高其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与合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践会给出恰切的答案。正因为立基于强烈与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获得了强大且持久旺盛的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与实效性的提升也必须建立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认知与实践相脱节,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既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应当怎么做”的理论,自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这些问题已然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但也必须看到,实践和理论密不可分,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必要准备。没有理论教学,学生无法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无从依靠理论良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成效也会因此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教学上,必须做到以理论引导学生的思想实际,即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必须置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视野下。现实鲜活却良莠不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有其固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置于特定全局中考量。大学生思想相对自由,“三观”尚未确定,实践教学在内容选择、形式开展上都要做出应有引导,而非自由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深刻理论性内涵,以及对实践性强烈而鲜明的要求等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把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反映在现实教学中,也只有优化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方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

二、优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过程性整合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树人”的教育,是政治、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的有效性,客观上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是理论同受教育者所处的当下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模式上,是要优化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在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理论形成正确认知,是理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对于所学理论与知识的运用,以养成与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实践教学侧重所在。二者各有优势,可以在教学设计上相区别,但在“树人”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目标完成上,必须保持一致,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有机整体,有其整体目标和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不能脱离体系盲目进行,是在体系中统筹考虑与安排。这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过程性整合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二)理论指导与实践内化相统一原则

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利于教育秩序稳定,但单向性理论知识的传输,阻碍学生个性成长和独立思考能力养成,不利于教育内化,影响教育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延伸,是走出书本感悟知识,鼓励学生实践探索,培育其独立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是对原理知识的实践内化。应该说,对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需要实践教学的拓展。但思考和探索并非漫无边际,而是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这一轴心进行。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来的多种思潮和价值观真伪难辨,冲击并影响着大学生。不能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体系与原理知识系统性把握,实践就是没有眼睛指引地“瞎”摸“瞎”做,不能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课堂理论教学,正是因为理论教学特有的重要价值,即用理论讲解、分析、论证的方法系统地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与原理知识。因此,在科学系统理论指引下的实践内化是二者整合的必然要求。

(三)促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协调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要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课程的把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方法的要求都有别于其他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理论体系、精神气质的精准把握,更要求教师自身展现出因信仰理论而投入情感,因掌握理论而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与方法。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既包括以理服人的理论讲述与研讨,也包括以情动人的实践参与和辨析,二者有机链接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由教师主导对教学做通盘策划安排。另外,精神信仰只有为学生内心所接受,才会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身体力行。对理论知识深层把握应用,需要实践的拓展,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接地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深入社会发展现实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主导安排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兼容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平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首先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整合的基本指导理念。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以实现理论讲授让学生良好把握理论体系,能以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学成效,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理论讲述还必须紧密联系国家发展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困扰学生成长的问题,引起大学生共鸣,让其“身”入其中,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实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教育目标,切实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行动。

在教学方法选用上,必须是教师对理论的系统阐述和学生参与、自主研讨的有机结合。其中,教师的理论讲述应该是言少而道理精准,即理论讲述的针对性强,话说明白、道理讲透,它建立在对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相结合是课堂实践最根本的途径,抓住社会焦点、难点问题,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辨析问题的实质是课堂实践的灵魂,学生自主参与、辨析研讨是课堂实践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目标要求下,主题研讨辩论、热点剖析讲评、现实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体验、主题影像赏析等多样化互动、生动的形式都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可取良法。

(二)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所谓“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凝结的思想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它们的物化形态。踏入乡村社区,走进纪念馆、科技馆,了解历史,了解国情,感受发展变化,体悟观念道理,这种依托红色资源进行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内化知识理论,深受学生欢迎,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良策。不过类似活动耗时长、成本高、收效慢的特点,也让一些学校难以接受,让体验捉襟见肘。

对此,笔者认为,对多种形式的经典红色资源的优化选取运用,是集体验式教学之长且克服其不利因素的可选途径。事实上,现今条件下的红色资源丰富多样,不仅以实地考察资源形式存在,还有大量的转化为文字、音像等信息形态的红色资源可资利用,加之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红色网站的形式,更是线上线下无限时交互联动,最大化共享资源。作为高校,可据自身实际情况,系统考察红色资源的形式整合、过程组织,合理化地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人才培养体系,并提供经费、课时等保障,设置考核体系,以制度安排确保红色资源高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实可行性。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导者作用,结合所在地区、学校与大学生的现实条件与思想实际,优化典型事件的教育要素,深挖归纳人物价值,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探寻与开发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优衔接点,发挥资源的教育实效性。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科研实践促进教育实效性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科研实践活动,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基础,储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结合课程主题开展社会调研,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查阅文献支撑观点,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科研实践过程。科研活动从主题、研究方法、对象的确定,到调研、资料查询,再到观点提出与论证全过程,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践中,学生切实了解、感受相关人、事、物的真实情况,培养其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关爱社会的品质,是课堂理论教学深度内化的重要途径。

选题的确立是科研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在选题导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实践应承担起由课程知识体系灌输向课程价值体系培养这一目标转变的任务。基于此,选题上必须结合现实社会发展变化与热点关注问题。此外,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树人”的目标,选题还应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与弘扬,注重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想,践行理论但不迷信权威。在选题方法上,以师生共商为宜。部分选题可由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当下社会热点设计,部分选题鼓励学生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提出,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商定,以更好支撑学生对从事科研活动的兴趣。

调研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实践的重要方法。在社会转型、高速发展期,集聚了更多社会关注的问题,诸如区域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腐败蔓延等都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对此,教师既不能避而不谈,却也难以对学生逐一解答。以问题为选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社会,通过调查访谈去亲历社会,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一过程会真正实现理论与社会实际“零距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贴近时代生活,学会关注生活,直面问题,思考回答,这也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的最好内化。

(四)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强化课堂教学成果

走出校门,切实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审视,大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观念的幼稚,摆脱对书本的教条化运用,全面客观地看待现实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认同内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树人”的宗旨。

校外社会实践无须占用课堂教学用时,可以自主分散地完成课后或周末社会实践任务,如采取岗位见习、社区志愿者、法律等专业性咨询与援助等方式,或采取相对集中区间的学校有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方式,甚至在此基础上,鼓励部分同学以课余创新创业实践形式综合检验、校正与提升其价值判断、知识体系和能力运用,此皆为可选路径。但校外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的评价考核机制保障运行成效。首先,社会实践环节要建立专项档案以便于过程性记录;其次,确立实践区间(如学年),并要求学生提交区间内的个体化实践报告,以及记载实践过程的文件材料(视频、音频、问卷、工作笔记、社会评价证明等),学校相关部门组织测评,突出对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对所应掌握理论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考评;最后,通过实践时间、对象、社会反响以及校内测评成绩等综合确定实践等次,与学业成绩相连接,确保社会实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2004-10-15.

[2]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荣震华,李金山,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张泰城,魏本权.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2009(4).

作者:王曦

第二篇:基于实践教学理论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理论分析

【摘要】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层较小,但是他们在毕业之后却需要快速进入社会工作与实践之中,所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教育实现教育改革突破的一个重要入手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便是为了向旅行社、旅游景区、展览馆等行业企业输送合格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为基础的,所以教师便要重点培养与提升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作为本专业的基本教学理念。本文将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学习任务、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学生参与实习的制度规范三个角度分析基于实践教学理论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中职 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理论 理论分析

客观来讲,中职生是一群年龄处于16-19岁之间的青年,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却同时承担学校学习压力与未来就业压力,虽然有一部分学校依然坚持分配工作,但是许多行业企业由于中职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差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质疑。为了重新树立学校品牌,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教师也必须以实践教学理论为指导,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的无缝衔接,以学校教育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一、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学习任务

一直以来,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是以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教学依据的,对本课程所展开的教学评价也是根据中职生在专业理论考试中所考取的具体成绩为基本标准展开的。这种只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局面导致中职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很差,降低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探究任务,将理论课程与实践培训结合起来,以实践任务唤起中职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

中职生在以往学习经历中感受到的失败经历较多,所以他们并不喜欢学习,即便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也很难静下心来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认真学习。但是,中职生的内心十分热血,好胜心与求胜欲很强,所以教师便可将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设计成实践学习任务,使学生主动联系旅游管理工作现实分析专业知识,以任务驱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丰富学生理论知识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双赢。在设计实践学习任务时,教师也应该主动分析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水平,保证实践任务的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

二、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中职学校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是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落实实践导学理念的物质条件,实训基地的实验设备、工作模拟环境越接近真实的工作特点,越有利于提升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未来行业特征与行业技术购入相应的实训设备,建设实训基地,优化中职生的实训环境。

现在社会具备“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各行各业都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组织本行业的创新实践活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创设虚拟实验室,让学生们在电教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中模仿旅游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与社会接轨,用实践经验与体会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旅行社、展览场馆、博物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各有侧重,教师应让学生多体会各个行业的虚拟角色扮演,帮助中职生细化自己的人生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从而使学生们在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训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完善学生参与实习的制度规范

实习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育活动,多数学校会向本校合作企业推荐本校优秀人才,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社会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人们却发现即便通过学校实习,学生们也并不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无法达到社会企业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有部分企业虽然会与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但是却只让参与本企业实习的学生做最基本的工作,导致学生们的实践水平与理论知识储备脱轨,不利于中职生的长远发展。而且,中职学校虽然强制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培训,但是并不看重中职生的实习成长,依然以纸笔测试评价学生,导致学生并不重视企业实习活动。

为此,中职学校需要制订完善的实习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也要将实习报告与企业工作人员评价行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结业成绩,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学生被动应付学生实习任务的消极局面。为了彻底优化中职生的实训体验效果,教师还应与企业工作人员合作,实时监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行为,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工作难题。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促使人們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所以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为了让旅游管理与服务行业的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始终贯彻实践教学理论,综合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质与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吕晓燕,邓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旅游专业实用型人才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0):238-239.

[2]邓冠敏.基于主体需要的中职旅游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作者:王冬梅

第三篇: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理论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理论对案例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看,理论是案例的主导,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教授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是“用案例教”而不是“教案例”;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看,理论是案例的指导,是选择案例的标准,是分析案例的向导,是总结案例的指南;从案例教学的目的看,理论是案例归宿,案例分析是为了回答“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以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案例教学中忽视理论的作用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理论;案例

[作者简介]罗爱武,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政治学博士研究生,仙桃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湖北武汉43007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是高校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重要实践课题。近年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推崇,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功能,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但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预期的效果,避免对案例教学法的误用,还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案例和理论的关系,不能因为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重要性而忽视理论的作用。实际上,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理论对案例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从案例教学法的实质看,理论是案例的主导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对精选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最鲜明的特点。案例教学把整体的课程知识分解成各个部分,并融合于具体的案例中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来达成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的掌握。它的优点是以具体反映抽象,以特殊体现一般。在案例教学中不是“教案例”,而是“用案例教”,不是就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具体案例,而是用具体案例来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来运用理论知识。

在案例教学中,理论是案例的主导,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取决于特定的理论内容。针对同样的理论内容,同一个教师如果选用不同的案例,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相反对同一个案例,同一个教师如果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读,就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不是选择什么样的案例,而是对教材理论的把握是否准确、透彻。因此,在理论和案例的关系中,理论起着主导作用,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是用什么案例来说明理论,而是用什么理论来解读案例。离开理论的主导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使完整体系的理论学习演变成零碎烦琐的事例学习,这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从其他理论视角来分析讨论案例也不是成功的案例教学。

二、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看,理论是案例的指导

案例教学绝不意味着脱离教材理论内容,就案例来讲案例。案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理论内容始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在案例选择阶段。理论是选择案例的首要标准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选择案例。在案例选择阶段,以什么标准选择案例是个首要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理论内容。

案例教学同样是一个传授理论的过程,它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与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在选编案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相应的教材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要选择在内容上紧扣主题、围绕中心、针对重点、契合难点的形象材料,使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只有选编的案例符合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才能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目的。切忌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活跃而忽视教学内容,抛开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随心所欲地东拼西凑,将与教学目的和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的事件当作案例,这将造成教学案例与教材内容“两张皮”。其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分析案例的向导

在案例分析阶段,理论是教师分析案例、设置问题的向导。教学案例是一个具体真实的事件或一种现象,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案例,应怎么分析,该如何评价,取决于人们的理论视角,对于同一案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往往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视角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案例分析阶段首先必须明确与案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其中哪些又是特别重要的,案例适合引进什么理论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的同时,学习和运用相应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其次,因为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内容,设计一些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理论知识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具体问题,以便于在案例讨论阶段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缜密思考、深入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从案例中归纳概括出课程理论来。理论内容是案例分析的向导,没有一定理论指导的案例分析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

3、在案例总结阶段,理论是总结案例的指南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辩论之后,教师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的归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也不能局限于对案例本身的讲析,还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解析案例问题,

根据这个典型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到与此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案例认识上升到相应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教学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中。这个总结过程是从具体案例上升到抽象理论的过程,而这一理论就是课程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案例总结阶段没有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案例的认识就会局限于案例本身,而不能获得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归纳的结论是带有鲜明的理论导向性的。这就是说,虽然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案例各抒己见,但是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结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和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学科中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最根本的区别: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的主旨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因此,案例教学是开放的,案例的解读和案例问题的答案都是多元的,并不追求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要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显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手段,思想教育是目标。案例总结阶段的结论具有明显的“一元导向”性,这个导向性的结论就是课程理论的内容。离开了课程理论内容,案例总结的导向性就无法体现。有的教师之所以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讨论的结果也是“开放性”的,是因为他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法混同于其他学科的案例教学法了。案例总结阶段的理论提升相当重要,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只是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那就势必会影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的看,理论是案例的向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何教学方式都不能忽视传授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对大学生传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但由于理论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往往会带来认识和理解上的困难,如何传授理论知识才能更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是出现各种教学方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关注所讲的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还要关注以怎样的方式将这些理论讲出来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愿接受,而后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

讲授法是“用教材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是以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讲授法是对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关键术语、原理、规律和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逻辑推演、严密论证、系统阐述的方法,它注重概念的准确界定、原理的科学论证、理论的逻辑推演、体系的完整一致。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但在讲授中教师往往因为过于注重讲授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而相对忽视一些重要问题:相对忽视构成理论发展前提的社会现实,相对忽视理论的实际运用,相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便难以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得到启迪,无法有力地、及时地回应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出的种种鲜活的问题,弱化了理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用案例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是以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基本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有什么用、怎么用”。案例教学法克服了讲授法的弱点,它将抽象的理论蕴含于真实、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认识理论、运用理论,它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一般的概念具体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只教案例,不教理论,不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只是意味着教育形式和方式的改变。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来教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哪里得来的、怎样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处、怎样运用理论。“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既定的原理、规则。这倒不是说这样的知识不重要,相反,它所指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案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但不能因此否认其理论教育的功能。理论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是互不相容、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教育仍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目的,只不过是同讲授法相比,教授的方式和内容有些变化而已:案例教学法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来教授理论;不是仅限于教授“理论是什么、有哪些”,而是主要教授“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的,“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这两个方面。

1、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

根据运用的不同目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说明理论“从哪里来、怎样得来”的理论发现型,一种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的理论运用型。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通过从具体案例到抽象理论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从哪里来、怎么得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抽象的,但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理论,它具体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上,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得出这些理论性结论的过程,真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包含的实践性智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状况的典型案例,以具体感性材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讨论,透过案例表象揭示其中蕴涵的深刻思想,挖掘其中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具体案例背后所蕴涵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跨越到抽象,从个别扩展到一般,从而实现从感性案例材料到理性理论知识的飞跃。

理论是对具体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抽象,理论发现型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还原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缜密考查和深入分析来揭示一般、抽象理论的建立过程,使理论有

了一定的现实依托,避免了单纯进行理论讲授可能造成的枯燥、抽象、远离现实的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

2、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解释理论有什么用、如何用

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从抽象理论到具体案例的转化,回答学生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在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中,教师在精讲理论的前提下,将精心选编的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情景现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来寻求解释现象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论运用型案例教学通过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方法、开放的理念及实践的成果,从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案例教学另一重要目的的达成:促进学生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最终增强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材中的理论对案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因为案例教学法强调用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轻视理论的作用、忽视理论的教授,这是对案例教学法的误解、误用,也会降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3]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4]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11)。

[5]赵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理念[J],思理理论教育,2009,(3)。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霁 月]

作者:罗爱武

上一篇:数学知识论文范文下一篇:网页制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