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贷”的现状调研

2022-09-11

“校园贷”在高校盛行, 一方面由于“校园贷”自身的便捷和门槛低,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 致使近年来“校园贷”引发的各类悲剧层出不穷。随着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多, 监管部门加强了校园贷的管理和规范, 但是为了有效地管理“校园贷”,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陈家桦, 黄慧娟, 罗颖薇, 等 (2016) 在《广佛地区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中, 提出, 近年来校园信贷蓬勃发展, 各种各样的校园信贷平台层出不穷。但关于校园信贷的种种不良事件也屡屡发生, 已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杨森, 乐欣裕, 高逸翔, 等 (2017) 在《在校大学生对校园贷款的使用情况分析—基于对山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一文中, 提出大学生, 对贷款服务有很强烈的需求, 由此应运而生简单快捷的校园小额贷款, 但是校园小额贷款自身存在许多法律问题, 认为需要力求发扬积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合理对策, 真正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债务观和消费观[2]。

一、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调研

据课题组成员前期调查了解, 校园贷, 是网络金融平台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总称, 包括助学、创业和消费等。现今消费金融的崛起和“校园贷”出现的片面宣传和误导, 不断怂恿大学生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 从而导致大学生不堪高额还款压力而走向极端等案例屡见不鲜。

“校园贷”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成为社会尤其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本部分通过设计调研问卷, 调研多所高校学生, 进一步掌握“校园贷”形式、问题等最新最真实具体的信息。

(一) 校园贷的问卷调研

调研目的:为了了解陕西高校校园贷状况, 并且就校园贷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3]。

调研时间:2017年12月15日-2018年1月18日

主要调查对象:陕西省西安市所在高校十所高校的部分学生, 主要包括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基本都是针对在校学生, 其中大二学生为45.6%, 其次为大三学生为32.8%, 大一学生仅为12.5%, 大四学生为9.1%。

调研方式与方法:主要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

调研主要问题包括:“你的生活费来源和多少”、“你大学生生活费的具体花费地方”、“你是否接触过校园贷?”、“你有无超额消费?”“对于无力偿还校园贷的解决方法和看法是什么”[4]。

问卷调研分析: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是家庭提供, 占83%, 其余17%的同学靠勤工俭学, 基本没有人使用过校园贷款作为生活费。每个月生活费消费500-1000元的同学占54%, 1000-1500元的占24%, 生活费1500元以上的也有一些。

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花在伙食上, 也有一部分用在娱乐、服饰、化妆品、交友、书籍购买、旅游等方面。出现生活费短缺时主要采用的办法还是大部分同学向父母要, 也有一部分同学兼职打动;是否使用过校园贷, 也有26%的同学使用过[5]。

由此可见, 高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水平不低, 缺乏生活来源时, 可能会基础校园贷。

(二) 校园贷调研的特点分析

网络贷款平台多且经营不规范。在所有统计的消费金融平台中, 84%的分期期限明确, 只有16%的分期期限不明确。而在期限明确的平台中, 产品期限以短期为主, 95%的在24个月以内, 其中12—24个月的分期产品的平台占比最大, 达到55%, 只有5%的平台有24个月以上的分期产品。在所有统计的消费金融平台中, 58%的平台有明确的最高贷款额度, 42%的平台没有固定的最高贷款额度。而在最高贷款额度明确的平台中, 10000额度占比最高, 达到38%, 其次为6000额度, 占比17%, 12%的平台甚至开出了50000的最高贷款额度, 这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还贷难度[6]。

二、“校园贷”法律风险分析

“校园贷”的盛行, 会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一) “低利息”并不可信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的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 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不少网贷平台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 促使不少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二) 越便捷, 越易变“劫”

有的贷款很便捷, 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 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 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 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 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学生客户对于不能及时还贷时, 放贷人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及其父母的手段实施暴力讨债, 对学生客户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7]。

(三) 一旦逾期, 催款“全方位”

有些案例中, 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 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 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 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四) 易滋生借款恶习

有的学生爱攀比, 又有恶习, 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能满足其需求。这些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 并引发赌博、酗酒等恶习, 甚至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五) 易诱发其他犯罪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雨后春笋, 手头拮据却充满消费欲的大学生群体亦经不起诱惑而成为消费群体。

我国现行法律对互联网金融消费监管存在空白。部分校园网贷平台实为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

校园贷问题, 把关不严或无人把关, 导致出现大学生自杀或犯罪, “校园贷”的不少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抵押物、保证金, 或利用学生信息搞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8]。

三、“校园贷”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校园贷”的法律风险防范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构成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本文主要是从高校的角度来剖析“校园贷”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 加强理性消费价值观教育

高校教师及辅导员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他们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念, 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高校加强对于校园贷的认识, 加强数理分析, 掌握校园贷的实际本质, 通过数理知识加强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和信用约束, 进而提升学生综合性风险控制素质与能力。

(二)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

采用金融知识课堂, 提升学生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在校园驻点、举办讲座等线下宣传, 结合新媒体平台开展微博、美文的话题讨论, 在微信上进行图文推送等, 形成线上宣传与线下相结合宣传金融知识的方式, 加深学生们对于“校园贷”的原理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9]。

(三) 大学生学会理财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有效地认识“校园贷”, 需要给大学生在校期间培育良好的理财观念, 让其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并且拥有一定的理财技巧, 进而使自身财产保值增值显得越发重要。

大学生应该在学校培育理财意识和能力, 拥有一定的投资理财习惯, 大学生学会理财, 从而实现风险管控能力提升。

四、结论

总而言之, “校园贷”的不利影响很多, 大学生应该远离校园贷, 加强法律意识培育和理财意识培育, 形成正确的、理性的消费价值观。同时, 校园网络贷款平台也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让金融市场回归理性。

摘要:近年来, 高校大学生由于“校园贷”自杀现象频繁爆发, 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的稳定性, 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校园贷”在高校盛行, 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因此, 加强“校园贷”的风险识别和防范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和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调研, 然后分析“校园贷”法律风险, 最后尝试提出“校园贷”的防范对策[1]。

关键词:“校园贷”,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 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6) :116-117.

[2] 林燕霞, 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 (02) :58-60.

[3] 候赛, 天涯.警惕校园贷案背后的风险[J].检察风云, 2016, (09) :68-69.

[4] 安翔, 杨会科.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借贷乱象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7, (03) :225-226.

[5] 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6) :15-22.

[6] 张勇, 李菊.从供给侧推动“互联网+”助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 (德育) , 2016, (09) :31-33.

[7] 李春燕.高校转型, 从“供给侧”视角谈学生工作的定位与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6, (02) :97-98.

上一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差生”教育的思考下一篇:爱是教学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