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的临床探讨与治疗方法

2022-09-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中一种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传统治疗方法是进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但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其有效药物的剂量难以控制,如果注射不当容易引起患者低血糖的发生。近几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以胰岛素泵的方式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与进餐后脉冲式释放治疗手段,而这种方式也在一些临床实践中证明确实可以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胰岛素的生理需求。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54例患者随机地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给予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通过观察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在下文详细展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这些患者资料当中,男性有32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20-53岁之间,平均年龄36.2岁。所有患者的病情经诊断均符合WHO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入院时所有患者的血酮体均>5mmD1/L,尿酮体呈阳性,动脉血pH<7.35,该院将5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7例。其中治疗组(胰岛素泵)男11例,女16例;1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20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5.6岁;病程0~12年。对照组(常规小剂量静脉持续注射胰岛素)27例中男10例,女17例;1型糖尿病7例,2型糖尿病20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0~1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该院在治疗前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治测血糖、血酮体、尿酮体定性以及动脉血pH值,然后两组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对于胰岛素泵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使用胰岛素泵经导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特充。具体的给药方式为采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Minimed 507C胰岛素泵,用诺和灵R笔芯持续皮下输注,将全日的胰岛素用量的40%~50%以基础量的形式由泵持续地输入皮下,并根据每时段人胰岛分泌胰岛素的特点设置成早8时~晚8时段量最大,夜间0~3时时段量最小。在患者进餐时,在餐前约10 min左右,使用胰岛素泵大剂量地输注门冬胰岛素特充,而具体注射的胰岛素使用量是因人而异的,其剂量值主要由患者的血糖检测值决定。

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小剂量的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给药速度宜为5 U/h左右(具体给药速度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再进行详细地确定),当患者的血糖大于13.9 mml/L时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当血糖小于13.9 mmol/L时给予5%葡萄糖液,并且当患者酮体转为阴性后改变给药方式,即将患者的给药方式改为皮下注射,并于患者三餐就餐之前前以及临睡前给药。

该院对于这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患者治疗的酮体期、调整期及稳定期。对于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确保能够更好更快的治疗好患者。第一阶段酮体期,在这个阶段我院的医护人员会每隔2 h对两组患者的尿酮体、尿糖、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进行相关检测,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节。并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液平衡问题,对其进行体液补充,补液的速度通常以先快后慢为原则,最初病人要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如果病人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经进一步治疗后血糖下降到13.9 mmol/L以下,也可以选择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补液总量通常是按照病人体重(kg)的10%进行,另外为了纠正病人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还需要补充钾、镁、磷等元素;第二阶段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医护人员会对两组患者进行每日8次血糖检测,检测的时间段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 h,临睡前及凌晨3点;第三个阶段稳定期,在这个阶段以控制患者空腹的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的相对稳定为目标。

除了主要的治疗之外,该院对于两组患者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①对患者的口腔和皮肤进行护理,特别是对一些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昏迷患者每日都必须做口腔护理,以避免患者感染口腔炎,而对于未昏迷的患者会采用生理盐水和漱口液漱口,同样防止患者口腔中细菌的滋长;而对于皮肤的护理则是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洗澡或擦浴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对于一些卧床患者必须要定时翻身在再施以按摩,以避免患者身上产生褥疮,另外的一个关键点是应注意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护理护理,每日都应用温水泡足,促进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患者的恢复过程,缩短恢复时间。

②应当注意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应引导其多饮水,并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来计算患者一天所需的总热量,以提供合理平衡的饮食护理,同样对于一些昏迷者可通过胃管或者鼻饲提供流质饮食。

③该院除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治疗外,还对一些患者进行了适当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会对其血糖升降产生影响。如果患者的心情畅快,则血糖会得到较好的控制,因此我院在护理上为患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心里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经常未患者开展糖尿病教育相关的小讲座,使更多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以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帮主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与检验方法

该院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临床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观察和比较,主要的观察指标有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的控制情况、酮症转阴时间、血酮转阴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5个指标,其中血糖达标时间的检验方法是通过每小时用罗康全血糖仪测定患者外周血糖,以血糖值在9.0~11.0 mmol/L之间为血糖正常值,同时该值需持续3 h才可看做血糖确实恢复到正常值;尿酮体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对尿糖进行检测,每隔2 h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排尿一次,以检测尿糖及尿酮体的变化,当尿酮体转阴两天后,每天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院在对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酮症转阴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并通过下表进行展示,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均胰岛素泵组患者在胰岛素用量、尿酮、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从表中的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胰岛素泵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而且在近几年来更有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上对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而近几年来出现的胰岛素泵因其能够较好的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与进餐后脉冲式释放等功能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在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该研究是对该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别进行了胰岛素泵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并通过进行临床上的一些指标观察对其两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对比后得出的一手资料,从临床资料上发现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胰岛素用量、尿酮转阴时间上、血酮转阴时间上、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几个方面均比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值要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上述的临床实践可以看出,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上胰岛素泵治疗具有更好更快的效果,能以较快的速度纠正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在降低患者低血糖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其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率(3.70%)比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导致的低血糖发生率(22.22%)要低很多,而且患者血酮及尿酮转阴所需的时间也有所缩短。可以说胰岛素泵治疗与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由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各个方面的效果均十分明显,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改进,以更好为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究分析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该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各27例,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达到目标值的时间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对照组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组治疗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的观察,发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比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观察,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艳芳,杨国铭.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6):68-70.

[2] 刘应兰,姜孝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7(6):761-763.

[3] 甘胜莲.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903-904.

[4] 刘静芹,贾振祥,张彬,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5):460-461.

[5] 张扬,江霞,韩宝玲.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1):33-34.

[6] 孙志香,吴静,钟惠菊,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10).

[7] 陈永松,林建才,许文灿,等.胰岛素泵短期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3(5):389-392.

[8] 吴海波,郑海飞,曹晓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06(11):877-879.

上一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下一篇: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