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虚假广告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由于我国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对于什么是虚假广告以及虚假广告如何界定等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第一篇:虚假广告论文范文

谈虚假广告的法律管理

摘要:本文从分析虚假广告的危害及成因出发,提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虚假广告的管理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应该加强以下具体措施:1、明确界定虚假广告的定义;2、加大广告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惩罚力度;4、把网络广告纳入广告管理的范畴。通过加强虚假广告的管理,完善《广告法》,更好的为市场经济服务,这也是加入WTO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所需。

关键词:广告;虚假广告;广告法

在竞争激烈的交易市场中广告就称为经营者们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 拉兰说过:“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广告。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商业经济社会中,商业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依附于广告,现金一些广告经营者和企业罔顾国家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通过虚假广告的制作贬低诋毁竞争对手,推销宣传其假冒伪劣产品。一味的追求高收视率,左右消费者辨别真相,使其受骗,严重的损害了公民合法消费的利益,也破坏了我国在国际上商品质量的名誉,影响我国经济正常健康发展。

一、虚假广告的危害及成因

(一)虚假广告的危害

虚假广告是指违反广告法规定,违背广告的真实性原则,以欺骗和误导方式进行不真实宣传的广告。从性质上说,属于欺骗性或欺诈性的交易行为之列。它以违反诚实信用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方式,对各类商业关系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直接对购买者或接受服务者进行欺骗和误导。同时以不公平手段排挤竞争对手,它阻碍竞争对手将其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加以展示,使市场相对人无法对各个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客观合理的比较和选择,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效能竞争,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还扰乱了公平竞争和正当竞争的市场秩序,恶化了市场竞争的空气。

我国每年查处的虚假广告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据统计,从1980年至今,全国范围内的清理整顿工作平均每间隔二年就要进行一次。之所以重点监管虚假广告,因为虚假广告具有如下危害:

1、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2、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部分发布虚假广告媒介的权威性。

3、扰乱了社会经营秩序,助长了非法经营活动。

4、不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严重损害了广告业的形象,扰乱了正常的广告经营秩序。

(二)虚假广告的成因

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广告主争夺市场份额,牟取暴利。广告主是发布广告的最大受益者。他们虽然花巨资为产品做广告宣传,但都能从产品的价格和销量中收回投资,甚至牟取暴利。

2、广告发布商和经营商均以眼前自身经济效益为目的,忽视虚假广告对社会效益的平影响和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的审批把关不严,有的甚至为了招揽业务而帮助广告主瞒天过海,伪造虚假的广告证明。

3、广告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广告媒介发展迅速,往往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就已开始显露,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不能完全覆盖,而且体系分散、零乱,给执法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我国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有关规定的现状

现今我国家对于广告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为核心,《广告管理条例》为必要补充,是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和规定为具体操作依据,以地方行政规定为实际针对性措施,以行业自律规则为司法行政措施的重要补充的多层次的法制体系,但是仍存在不足:

(一)有关概念缺乏确定性

未对广告的真实性作出严谨的定义,也未明确界定虚假广告,只能从有关规定中推测出来。这导致理解出现偏差,加大了实际执行的难度。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可知虚假广告的两种表现行为就是“欺骗”和“误导”,而这两种行为缺乏严格的界定,裁量时主观意愿所占比例较大。

(二)对于广告活动主体规定的法律责任存在一定的缺陷

广告活动主体有三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广告主是发布虚假广告的首要者,也是虚假广告的最终收益者。广告主用来发布虚假广告的经费加上制造商品的成本与发布虚假广告的最终受益相比可以说是“用小钱赚大钱”。从我国《广告法》第五章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对于这三方一般都是给予同样的处罚,受到的处罚与获得的利益不成比例,这有失公平。

(三)存在“以罚代刑”的现象

我国对虚假广告多数处以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对虚假广告的行为人处罚的轻重仅体现在罚款的数额上,刑事责任仅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有所规定,并且仍可以罚金取代。虚假广告人受到的处罚远远小于消费者、社会、国家由于虚假广告带来的损失。这种过罚不相当的处罚方式致使虚假广告日益猖獗是无忌惮,更多的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利益的直接损害,还严重的破坏了国家商品经济的秩序。

(四)对网络广告的管理出现空白点

基于互联网自身特有的属性,网络广告覆盖范围广泛,且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近年来网络广告事业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与传统广告分庭抗礼的一个新领域。与此同时,广告法在规范网络广告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不仅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完善,网络虚假广告成为虚假广告行为中新的重点。

三、防范虚假广告的法律措施

为了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管理,以调整我国的广告市场适应加入WTO十余年之后面临的新形势,针对以上所述虚假广告的成因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建议应该加强以下措施:

(一)明确界定虚假广告定义

根据我国《关于认定处理虚假广告问题的答复》来说,对于虚假广告的判定,主要强调的是广告的内容和事实的相符度,但是未强调该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对于消费者是否会构成误导。而美国法院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于虚假广告的判定和广告误导上面是采用两种标准。一种是“愚人”标准,即是说要是改广告对于一个轻信、不善思考且无知的消费者都不会被该广告所欺骗,那么这个广告就不属于虚假广告。如该条规定而言,是否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某广告的内容是无关紧要的。另一种标准是合情合理,就是说消费者在当时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对于广告内容产生了误解时,即判定该广告为虚假广告具有引导人误解性。美国、欧共等体制的国家在判定广告是否为虚假广告的时候都非常强调广告的宣传内容上面是否会涉及引导消费者误解的内容。也就是说一个广告是否被判定为虚假广告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广告本身的文章和图像的表面含义,而是取决于这个广告本身在宣传后给广大消费者的整体印象。

根据德国的判例和学说,判断一则广告是否具有虚假性或是否引人误解,首先考察广告发布针对的阶层,然后查明这些阶层的普通人如何理解广告内容表达的含义,只要涉及相关消费交易层中有部分群体对广告宣传内仍上面认为不合乎实际情况的理解,那么该广告即是引导消费者误解或者是虚假。

有鉴于此,本文对虚假广告定义为: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对其商品或者服务所做的宣传只要让其所针对的大多数消费者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理解,从而刺激消费者消费的宣传行为。

(二)重新定义广告主、经营者、发布者在法律上班的责任,加大对于广告主责任承担。

对于出资者即广告主他不仅是广告最终的坚定者还是最终受益者,如果存在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那么广告主就是违法源头,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而当今现有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在法律上面的责任几乎是一样的,甚至把对广告发布者的审查责任放在了责任首位。这种做法不利于责任追究。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的许多规定都是针对广告主的。在发现欺骗性时,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广告主自己花钱制作更正广告,在原发布媒介上刊播。对于从事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企业,联邦贸易委员会有权下达“停止违法令”,并可处以罚款。在法律责任方面,《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十四条(b)规定:“除虚假广告产品的制造商、包装商、分配商或销售商外,出版商、无线电广播机构,或广告传播机构,对本法规定的传播虚假广告、不负责任。除非他们拒绝向委员会提供有关上述传播虚假广告的制造商、包装商、分配商、销售商、广告机构的名字和地址。广告机构,除非委员会要求其提供有关传播或导致传播虚假广告的制造商、包装商、批发商、销售商等的名字、地址、广告机构拒绝外,不负传播虚假广告的责任。”国际商会在《国际商会广告准则》中明确提出:“广告主对其发布的广告承担全部责任。”

(三)鉴别广告对社会的危害性以及违法性,确实做到“过罚相当”。

在广告违法的众多行为中,虚假广告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危害要远高于其他违法行为。淡现今我过广告法对于所有广告违法行为的处罚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并没有明确的在法律责任上面做出区分广告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的大小。由此,对于广告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处罚幅度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加大度对于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明确的规定法律责任性质和违法行为性质的划分和社会危害性质直接挂钩,以体现法律的公正。

(四)扩大广告法的调整对象,把网络广告纳入广告管理的范畴

目前,网络广告的法律规制问题在全世界,包括网络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都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我国现行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广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是造成网络广告行业混乱的根本原因。虚假网络广告的日益泛滥直接影响到广告事业在网络宣传的发展。根本的管理手段是法律手段。所以,要把网络监管落到实处就必须对有关法律做出必要的修改,将网络广告纳入法律的控制范围内。并可以制定严格的行业自律性规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积极作用和行业优势。(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

参考文献:

[1]王少男著:《中国广告的法律规范现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

[2]杨小平著:《我国广告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兰州大学

[3]张益俊著:《网络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对外经贸大学

[4]王军著:《广告管理与法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5]杨同庆著:《广告监督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6]韩辉著:《现代广告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乔弦

第二篇:虚假广告法律探析

【摘要】近年来,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由于我国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对于什么是虚假广告以及虚假广告如何界定等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虚假广告;界定;法律责任

近年来,广告行业迅猛发展,由于法律规制的滞后,在商业广告所带来的长远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虚假广告泛滥成灾,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将对虚假广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

一、虚假广告的含义

虚假广告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虚假宣传的方式,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界定虚假广告的概念,有关虚假广告的规定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直以来,我国有关法律对虚假广告的规定过于简单和笼统,既没有明确的概念,有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虚假广告认定方面的混乱,因此需要我们对虚假广告的含义和判断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

我们知道,虚假广告是虚假宣传的最主要的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虚假宣传”只是一个为便于表述的简称,它可以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条文中找到对应的完整称谓即“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有禁止“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规定,第9条有禁止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在国际上有关“虚假宣传”的表述不尽一致,与之几乎可以划等号的是“误导行为”,两者甚至可以混用或者通用。《英国商业表示法》认为,一种商业表示尽管内容不是虚假的,但只要有引人误解的可能,即被视为虚假的商业表示。《澳大利亚贸易行为法》及相关判例甚至认为,通过调查确定陈述是否真实与确定陈述是否引人误解无关。

对比国内外立法得出结论, “引人误解”应当是构成虚假宣传的充分要件,虚假宣传不应该以“虚假”为要件。作为最主要的虚假宣传的方式,虚假广告的本质同样在于“引人误解”,不管广告内容是否虚假,只要结果足以引人误解,都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所规制的虚假广告所指向的内容。

在国外,1965年,德国立法机关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了修改,将从前被禁止的“虚假广告”扩大为“引人误解的广告”,规定即使是在客观上真实的广告,也可能是引人误解的广告,扩大了禁止的范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十五条以“引人误解”对“虚假广告”加以界定,即“真实的表示也可能因引人误解而导致不正当竞争”。根据美国法的规定,“只要广告的表述由于未能透露有关信息而给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的,这种错误印象关系到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实质性特点的,均为虚假广告。”

鉴于此,可以给虚假广告的含义作如下归纳:是指在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利用广告对商品和服务内容做公开宣传,导致或者足以导致购买者产生与商品或者服务真实情况不相符的错误印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虚假广告的种类

鉴于上面对于虚假广告的含义的分析,结合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社会现实情况,可以把法律所规制的虚假广告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1.欺骗性的虚假广告。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虚假广告,它是指广告中所宣传的商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相符,或者是利用广告捏造事实,利用并不存在商品和服务进行欺诈宣传来欺骗消费者。具体表现为:广告中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表示不符合实际;广告中使用的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不真实、不准确;广告中谎称自己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商品注册证等。

2.误导性的虚假广告。这类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此类广告内容也许是真实的,但是广告运用措词或图案的技巧,或暗示或省略,或含糊或歧义,使得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并影响其购买决策。如大众传播媒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广告,使消费者误以为是真实的新闻报道;再例如,我们都知道法律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化学添加剂,如果一个广告说“某种面包不含有化学添加剂”,则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会认为该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实际上其他品牌的面包也都是不含化学添加剂,尽管该广告在字面上完全真实,但它过于强调自己的产品不加添加剂,这同样也属于虚假广告。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一类特殊的广告也就是比较广告,严格来说,根据广告的内容,这种违法的比较广告极可能属于欺骗性虚假广告也可能属于误导性虚假广告,但鉴于这种广告自身的特殊性和新型性,我们把它单独加以说明。所谓比较广告,也叫对比广告,它是指企业在广告中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同类竞争者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比较,以说明自己商品或者服务的优势。由于比较广告涉及对比较和被比较的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就要求比较广告对两种被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如果仅仅拿自己商品或服务中的优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的某一单项指标做宣传,就会给人一种他的产品高人一等的印象,而如果把所有决定产品价值的关键指标都予以考虑,其他竞争者的产品会更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审查标准》第四章专门对比较广告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我国《广告法》也有对比较广告的种种限制性规定。

三、虚假广告的界定

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并没有对虚假广告进行定义,也没有对虚假广告的认定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虚假广告的认定问题产生极大的争议,如何客观合理地认定一则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广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定和分析:

第一,从内容来看,广告的内容必须含有对商品或服务的事实说明,这是构成虚假广告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我国《广告法》所规制的虚假广告是指虚假的商业广告,它的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手段,向人们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必然含有对商品或服务的事实说明,包括对商品的名称、性能、质量、构成成分、价格、用途、耐用度等方面的说明以及其他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是事实说明。如果一个广告不涉及对商品或服务的说明,那么这个广告就不能认定构成虚假广告。

第二,从后果来看,我们判断一则广告是否虚假广告,不要拘泥于广告的内容本身是否虚假,只要其导致或者足以导致购买者产生与商品或者服务真实情况不相符的错误印象,那么它即构成虚假广告,内容真实但却引人误解的广告同样属于法律所规制的虚假广告。

第三,普通注意力原则。因为消费者的年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对相同广告的注意能力也各不相同,一般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欠缺仔细分析广告内容的注意力,只是以普通注意所得到的印象作为选购的基础,故虚假广告的认定应当以一般合理的消费者的看法作为认定的标准,对影响作为广告对象的消费者的注意能力的各种因素予以合理地考虑。我们所说的作为参照标准的一般的合理的消费者的看法是指一个具有平均思维水平的人正常的看法,而不能以思维水平低于或者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的人的看法作为参照。

第四,整体观察原则。它是指在界定虚假广告时,不是对广告的内容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而是以其在整体上给予消费者的印象是否会造成误解进行判断。经营者通过广告宣传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一般消费者看到广告后,往往只会留下大致、模糊的印象,并以此作为消费的依据,而很少就广告的每一个细节作仔细分析,故应从整体上进行观察、分析,以辨别其是否真实或有引人误解的可能。

第五,产生误导可能性原则。它是指为有效地打击虚假广告,节约诉讼成本,法律不要求消费者因广告实际上当受骗,只要广告有使消费者误解的可能,即可认定构成虚假广告,至于消费者是否受到实际损失(是否真正受骗或被误导)不影响此行为的成立,更不必为此举证。

四、虚假广告的相关法律责任

(一)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我国相关法律对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做出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广告法》的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可知,广告主作为广告活动的发起者,是广告产生的源头和最大受益者,他承担的乃是一种无过错责任,而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民事责任的承担以过错为前提,以连带责任为主要内容。

《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对虚假广告罪作出了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广告法》第37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 条等规定了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它的承担方式包括: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公开更正消除影响、没收广告费用、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止广告业务和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等。

(二)广告代言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规制的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要是针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这三类主体,而少有涉及被舆论称为“第四类主体”的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于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与《广告法》相比,《食品安全法》多了对“个人”责任的规定,这其实说的就是虚假广告的代言人。我国现行法律刚刚将广告代言人的责任纳入法律视线,虽然《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广告代言人的连带赔偿责任,看似很重,但是太过笼统,不够细化,缺乏司法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导致其象征意义却大于实质意义。另外,《食品安全法》其责任追究适用的范围很窄,目前还只限于食品领域,对与人民群众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并且违法率较高的医药、保健食品、烟酒、涉农等领域并没有代言人责任的相关规定。

我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该规定确立了“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广告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但却唯独遗漏了虚假广告中的推荐者是“个人”(即代言人)的情况,没有赋予虚假广告代言人同“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同样的广告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从社会现实情况来看,代言人在广告代言活动中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宣传和推荐,从本质上来看与“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一样都是广告推荐者,两者在广告法律关系中处于一种同样的地位,并且由于其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使代言的虚假广告产生更大的危害作用,故而与“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相比,法律更应当赋予广告代言人与其他广告活动的参与者同样的法律主体地位。考虑到这部法律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明人代言广告远不如今日这般风行,尚可以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告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个立法上的疏漏,危害越来越大。

据悉,《广告法》修改建议稿已提出,在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大主体”的基础上,参与广告代言、证明、推荐的“广告其他参与者”,包括明星、名人等也应作为广告活动的主体,纳入规制范围,将连带责任的主体扩展到个人,以强化对明星、名人代言广告的约束。“广告其他参与者”除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体现了我国法制的进步,目前理论界普遍期待新《广告法》的出台。

参考文献

[1]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529

作者:曾艳敏

第三篇:虚假医药广告成为今年整治重点

现状:网络医药广告虚假猖獗泛滥成灾

76.7%的人认为当前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多

我国网络医疗广告违法问题严重。在2012年6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召开的贯彻实施《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发布审查规定》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表示,通过对主要商业网站广告监测发现,我国网络广告违法问题十分严重,一些网站发布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0%以上。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在2012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有76.7%的人认为当前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多。

竞价排名为虚假药品广告打开方便之门

早在2009年7月,卫生部、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7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自2009年7-10月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互联网医疗保健和药品信息服务专项整治行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8年开始发布互联网违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的网站名单,至2012年底累计共发布20期,查封300多家违法网站,有效地打击了虚假医药信息的传播。但是,一些被查封网站通过改头换面的办法,重新注册网站,依靠搜索引擎进行相关关键字推广来继续销售虚假药品。

如果搜索引擎只是针对具体的虚假药品信息进行关键字竞价排名,对于消费者的危害并不十分广泛,但是搜索引擎对常见疾病也进行了竞价排名,由于这些常见疾病的在百度的竞价排名中,包含大量虚假医药广告信息,社会影响巨大。很多包装盒上将样品标注为“健用证字”、“卫消证字”或“卫食证字”等,但是在国家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中,查询不到其批准文号,因而难以判断其批准文号是否真实可靠。无国家药品准字批号的产品,冒充药品销售,社会危害极为严重。消费者一旦购买使用,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给自己造成损失,甚至耽误治疗时间。

门户网站虚假违法广告增长104%

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督司副司长王树军说,国家工商总局发现网络广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广告等违法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工商总局去年查出的互联网违法广告数量为3725件,比2009年增长104%,上海市查处的违法虚假广告,其中三分之一是互联网违法虚假广告。“抽查监测发现,部分门户网站广告违法问题严重,主要集中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领域,有的保健食品中使用医疗用语,部分药品中含有不科学的断言,使用专家、患者等,有的发布保证治愈的内容。”

无奈:大牌医学专家频频“躺着中枪”

钟南山:一天三次被代言假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今年2月3日,北京当天有3家报纸上的医药广告出现了我的名字‘钟南山说某某药,一用就灵’。”“很冤!”

钟南山的一个同事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发现2012年报纸上有17.9万条次药品广告。在同一天对国家图书馆、浙江书亭做了一个调查。国家图书馆中,88份报纸中,发现91条医药广告,其中31条肯定是假的。浙江3个书亭,一共是12份报纸,其中有71条医药广告,65条是假的。“国家级的报纸、期刊虚假广告相对少一些,越到地方越多,虚假广告主要对象是老年人,主要病症是慢性病和涉及隐私的病。”

钟南山介绍说,因为媒体刊登他的肖像宣传虚假药品,他已经投诉过很多次,“这到底是犯法还是不合理,我真的不明白,国家重视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这些不见得死人。广告假药,吃了可能会死人的。”钟南山接着举例说,“有一种药,就是伟哥,劣质的,人吃了很快就会心脏衰竭死的。”

李辅仁:“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中医部主任、国医大师李辅仁直言,目前虚假医疗广告危害巨大,不仅导致许多人受骗上当,连他也“中了枪”。许多虚假医疗广告冒用他的肖像及名义做广告,甚至开了公司,这些不法行为让这位94岁的名中医直呼“受不了”。

李辅仁现在每天都在从事医疗工作,并未开过公司或从事保健品买卖。“前段日子,还有一位委员私下问我,‘你办那个公司怎么样了?’真是气死人。”他回忆,还有西安患者写信给他,要求他退还假借他名义卖出的药品款项。还有一位同事到四川成都出差,看到大街上发的印着“李辅仁”名号的小广告,以为他发了大财,回来后特意向李辅仁询问。“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就是代人受过。”

“前两年,北京某报登了半个版广告,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李辅仁医药公司’,还印着我的照片!”李辅仁说,此前,他的名字也经常被一些民营诊所或虚假药品广告盗用,但只是冒用专家名义推销产品,或者骗人气。“可这次我一分钱没收,就变成开公司卖药的了,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李辅仁想寻找冒名者讨个究竟,却意外发现,“我的名字已变成了注册商标!”“我对天发誓,我一分钱也没有收!被别人侵犯了名誉权、肖像权,任何人都无法忍受。可是,我连谁干的都找不到,只能忍着,我就是个窝囊废!”“我实在没办法了,去跟温总理说,他惊讶地说,还有这事?”那以后,冒名的公司找到了,写信道歉,卖假药的广告也撤了。“但那虚假广告在网络上的流毒,怎么也清不干净。”“我今年94岁,认认真真做了一辈子医生,爱打抱不平,在外面看到别人插队都会去管。可到头来,在虚假广告这件事上,我百口莫辩啊!”

“我老了,被虚假广告害得这么窝囊,你们可别像我这样,希望国家、政府部门早点下决心清理虚假医药广告,对害人坑人骗人的人,要好好地教育。”国医大师李辅仁话,让大家唏嘘。

对策:治理网络虚假广告的建议

虚假医疗广告代言者刊播者应罚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葛均波称,我国《广告法》第四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明文规定,“禁止经营者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在生活中,宣传内容失实并不鲜见。“有的广告采用访谈节目、座谈会等方式,要求所谓名人、专家教授分享经验,推广其产品的‘神奇性’,夸大宣传效果”。应尽快修订《广告法》等法律,加强对违法商业广告的监管,对于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媒体和代言明星,也应承担连带责任,要有相应惩罚措施。

网络医药广告要“假一赔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强调,应修改《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违法发布医药广告、保健品广告的广告主、经营者、发布者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罚款额度,加大违法成本,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参考《食品安全法》对‘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要‘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的处罚规定,在《广告法》中增加发布包括虚假医药、保健品广告在内的广告发布者向消费者承担‘假一赔十’的责任条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冯平说。

广东卫生厅长建议:“全面禁止医药广告”

“目前社会上医药广告的秩序比较混乱,老百姓很容易被不规范的医药广告所误导。”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建议,“在目前医药广告处理失控状态下,全面禁止医药广告势在必行。”

姚志彬表示,相关监测显示,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绝大多数是民营医疗机构。从违规性质分析,主要有未取得或使用假冒、过期广告文号,篡改审批广告内容,未刊登广告文号,以“讲座”形式变相发布医疗广告。从违规内容分析,医疗广告含有涉及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等的内容,宣称保证治愈率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率等疗效。

“管理部门不负责审查医疗广告内容,审查部门又无监督处罚权,权力的分散为违法医疗广告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姚志彬认为,医药广告泛滥误导甚至直接损害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正常的医疗救治工作,影响了社会安定,还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环境。姚志彬建议,医疗工作不是商品,而药品是特殊商品,不能用广告的形式进行宣传。在目前医药广告处理失控状态下,全面禁止医药广告势在必行。

监管:13部门联手整治虚假医药广告

搜索类网站医药广告将纳入重点监控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中宣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实施意见,将大型门户网站、搜索类网站、医药类网站等发布的广告也纳入到重点监管监控,拟对互联网广告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整治重点对象是关系健康安全和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

中国将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药品虚假广告行为

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要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规范网上药品信息服务与广告发布,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行为。

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打击生产销售假药部际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部门打假协作机制,加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药品检验鉴定机制,提高假劣药品检验鉴定时效。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对制售假劣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撤销批准证明文件。

同时,要完善联合挂牌督办案件制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打击生产假劣药品以及利用互联网、邮寄、挂靠等方式销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进出口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研究解决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的定罪量刑过低问题,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以乡(镇)、村为重点,加大基层打假治劣力度,严厉打击流动药贩。规范药材边贸交易。

规划提出,要严厉打击发布违法药品广告行为。严格广告审批,完善广告监测网络,强化广告发布前规范指导、发布中动态监督、发布后依法查处。规范网上药品信息服务与广告发布行为,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行为。加强药品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药品零售市场监管,严格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网站资格审批,促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健康发展。

链接>>>美国是怎么治医药虚假广告

美国的医疗广告也是比比皆是,但是按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出台的“面向消费者的广告行业指导”规定,药品广告信息必须“真实、均衡和传播准确”、“不骗人”,强调要全面说明药物的疗效和风险。同时,广告中还应该包括四个要素:显示一个免费的咨询电话;显示一个网址;提及一个印刷品或者资料册;提及向医生咨询。所有这四个要素,都是为了保证消费者有机会获得该药的详情。

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呢?后果当然是“吃不了兜着走”。世界知名的默克医药公司1999年研制出一种止痛药Vioxx并且猛做广告,很是赚了一笔。但好景不长,人们发现此药使心脏病的发病率提高两倍,美国司法部表示,默克在推广该款止痛药时进行了虚假宣传,产品包装中所标注的信息并不完全准确。在“认罪协议”下,默克将为这些非法的促销活动支付高达3.21亿美元的刑事罚款。此外,针对其“标签外”营销,以及有关药物的心脑血管安全性虚假陈述,默克同样面临着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和解中,默克需要支付6.28亿美元的罚金。默克在2007年已同意支付48.5亿美元,解决有关Vioxx引发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数千起产品责任诉讼。而Vioxx也已经于2004年退市。

作者:翟昭君

上一篇:技术推广论文范文下一篇:防护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