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高等数学课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首先分析了经济管理类学生数学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篇:高等数学课程论文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高等数学四类课型:概念课、计算课、应用课、复习课的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注重把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融合点和动情点,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数学;实施

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意义

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职业教育方针,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的发挥学科德育的特点,落实好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施教主体在非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学科文化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法律、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受教主体,使后者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要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注意把握好切入点、融合点、动情点,避免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特点,着重培养学员的辩证思维和逻辑的严谨性,提升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史、生活实例、民族文化等素材,既丰富了学员的知识面又增加了学员的民族自豪感。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中高等数学概念抽象严密、推理论证逻辑性强、思想方法转换多样是学员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课程思政是否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这样的困难呢?对于整个《高等数学》课程来说首先要加入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以及每一节课程的思政目标,有的放矢的开展课程思政。在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课程思政与学科同向而行,突出数学之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员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规范和准确精练,实例中、诗歌中数学之美也无处不在,多种感官并用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利用数学增强学员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祖先文化和科学家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高等数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产生、定理公式的推导体现了矛盾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蕴含了从有限到无限、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通过课程思政,使学员更加自觉地坚持和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员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牢固的价值观。我们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概念课、计算课、应用课、复习课四大类型,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抓好课程思政的突破口。

高等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其数学思想难理解。比如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微分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等,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知识唯物主义辩证思想。因此概念课的思政方向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主要融合点,在导数概念一课中,其主要研究的是在运动的一瞬间变化规律的方法。首先应使学员明确“动与静”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这样学员对瞬时速度就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转化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产生质变。质变的产生就是通过取极限而实现的,因此就将近似的瞬时速度转变为精确的瞬时速度,从而也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数学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也輔助学员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形成了多学科的联动,达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连续函数的讲解中,突出学习的积累过程。利用量化的数学公式道出人生真谛,比如1.01365=37.8、0.99365=0.03说明“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1.01365×0.99365<1.01说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如踏踏实实一天一个脚印”。这些简单的道理学员都是明白的同时也知道不能这样做,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自身体会不是很深。从量化的数学公式角度出发从数字上就可以真切地感受这些他们所熟知的人生真谛,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类似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的求导法则、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等这些计算类的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主要是利用概念、定理解决计算问题,讲授过程中主要以大量的计算题为主。这类课程思政元素比较难以寻找,且不好掌握其切入点。结合这类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的思政方向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从特殊出发,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对事物的认识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员严密的逻辑思维。众所周知,在高等数学中又大量的公式需要学员记忆,比如微积分的基本公式,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脱节的现象,就是单独记忆,没有形成前后之间知识的上下衔接,造成了极大的畏难情绪。以导数的基本公式和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为例,学员往往导数基本公式还没有应用熟练,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就来了,经常将求导和求不定积分混淆。在讲解不定积分基本公式一课中,我们没有将公式直接让学员进行记忆,而是采用让学员自行推导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这样既加深了学员对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的记忆,又重温了导数基本公式。在讲解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学员也能够从中把握其规律,很好的突破教学重点,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

这类课型思政元素比较丰富,且微积分在现实生活和学员专业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所以此类课程思政的主要方向就是应用价值。但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有所选择,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思政元素。其次我认为在选择时可以紧跟时事,内容设计的有新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速的过程,可以利用导数求其瞬时速度。在教学中加入神十二的成功发射,太空出差三人组,神十三载着我国三名航天员太空过年等元素,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我国科技的进步,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极值和最值时,可以选取人生为例,人生几经起落,也可以加入伟人的例子,处于低谷时不气馁甘于平淡不放任,伫立高峰时不张扬。教会学员正确对待得失,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低谷与顶峰知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要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建立大格局。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每一章节都会设置一节复习课,这类课程主要思维导图和数学史为主要思政元素。在总复习中,将微积分的全部知识以鱼骨图的形式呈现,以数学史为脉络进行讲解,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归纳微积分的知识点,增强学员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在分享数学加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的不懈努力的故事,在追求真理的这条道路上没有什么从天而降,都是前人的积累。正如牛顿说的:“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从显性的角度将人文精神融入课堂。

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重视高等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虽然也曾加入类似辩证思想、数学史、生活实例等元素,但并未形成体系。在经历了一段时间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我认为在教与学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要尽量“润物细无声”,要注重启发,避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思想教育更多的是内在的认同,主动地付诸行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二是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突发灵感。课堂教学凝聚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进入角色后,师生的互动会突发灵感,创造成功的精彩案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更是与学员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交流不断碰撞出火花的创造过程。反思教学中的突发灵感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三是充分利用和丰富资源。课程思政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并且能够有效影响学员的后续发展。实施多元化教学的手段下,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自主建设的微课和慕课也应增加思政元素或者制作数学史、应用数学等内容的微课。既丰富了学员的知识面,又将课程思政由课上延伸至课下。自主建设的教材或教辅材料中也应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建立课程思政指导目标,体现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建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案例库。部分课程的内容思政元素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对某一节课或者某一類课提出课程思政的想法,拓宽大家的思路,丰盈思政素材。五是提高教师自身思政能力素质。思想政治一是时人之大德,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教师的育人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德技并修”,许多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德育意识、育德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何天雄.“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54-60.

[2]王松,王晓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69-71.

[3]魏淑慧.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3-4.

作者:郎冰 苑婷婷 饶夏琴

第二篇:高等数学课程的衔接问题

摘 要 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首先分析了经济管理类学生数学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 大学数学课程 衔接问题

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不少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设想和措施。[1-6]作者自工作以来担任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参与了培养方案的修订,教材的选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的制定及修改,期末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来自祖国不同省份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全面掌握了他们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收集了充分的数据。不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目前的教学都与中学数学的“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该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数学课程开设的现状

目前经济管理类的本科生开设的数学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该部分课程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课程,基本满足了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对于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培养方案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部分专业忽视公共课,高数课程的学时也相应的减少,这给大学数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得到凡是重视数学基础培养的学校和院系,學生的后期培养越容易,同时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更好,因此在制定和修改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保证大学数学的正常课时,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得到,部分学校在减少学生学习的总学时的前提下,增加了大学数学的课时,这也充分证明了大学数学开设的必要性。

2 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分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文科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理科生的数学基础较为扎实,理工科的专业都是从理科生中招生的,但经济管理类的本科招生大部分都是文理兼招的,这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既有理科生,也有文科生,加之各个省份高考要求不同,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薄弱,且差异较大,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脱节部分。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中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修订,高考大纲也发生了变换,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主要参考教材及大纲,中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变。特别是对文科生,甚至部分知识都做了删减。

再次,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比较单一,目标就是为了高考,数学只是多门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步入大学以来,学生首先学习数学的相关课程,部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不够,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数学是以后学习好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这种学习的理念应该得到培养,特别是学生刚入学以后。

由于在高中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大多都是通过精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而大学教育是师生互动,提倡探讨式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学生管理的自由化,部分自制力稍差的学生容易形成上课不愿听讲,课下不复习的学习模式,只等到考试之前突击复习,把公式,例题等背诵一遍,草草应付考试,这对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

3 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教学理念的衔接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对于现状,老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有清楚的认识,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尽可能多的掌握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将数学与专业背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3.2 教学方法的衔接措施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和加入新式教学手段,引入数学建模教学,将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方式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当将与经济管理学相关的知识加入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选择具体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进而逐渐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具体表现为:在每一章的习题课中,可以挑选一两个实际问题,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而进行求解验证,既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和建模的基本方法,又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再布置类似思考题,让学生亲力亲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3 教学内容的衔接策略

加强教材建设,组织教材的编排,修订和出版工作,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具体过程中,除了要与中学知识相衔接外,教学内容也要与经济管理应用方面有机结合。目前,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只是理工科教材的简化版,不能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融入数学的学习过程。教材建设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对数学的需要,突出实例教学思想,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背景相结合,具体如下:

了解差异。全面了解高中数学新课标和中学数学教材,掌握它们之间内容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查缺补漏。在高中数学课标中没有讲解或者要求不高的部分内容,例如:三角的积化和差公式、极坐标,反三角函数等内容,大学数学中要做详细的讲解。

引申提高。将数学知识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引入到对应的专业背景下进行讲解,提升数学的背景深度。

3.4学生管理和考核的衔接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协调学生管理人员,组织讲座等活动,通过课上教学和课下强化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同时构建更为科学的考评办法。一方面, 可以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分小组讨论情况等给出平时成绩,另外可以用提交大作业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数学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方面的能力,最后根据一定的比例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4 結论与认识

随着对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及管理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加强学生对高等数学重要性及应用性的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同时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就用较高的数学素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萧树铁.面向 21世纪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J]. 高等数学研究,2000, 3( 4): 6-11.

[2] 耿秀荣.大学阶段与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衔接性刍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06-108.

[3] 陈淑芝. 教与学: 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转折[J]. 商洛师专学报,1995, 6( 4): 56-58.

[4] 杜利成. 略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6(增刊):35-37.

[5] 付军, 李亚新, 倪宝汉等.谈数学分析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11):57-59.

[6] 肖永红, 范发明. 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分析[J]. 高师理科学刊,2009,29(2): 104-107.

作者:张欣婷 张波

第三篇: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摘 要]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要保持这种模式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关键词]分类教学;大学数学;公共课;因材施教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按照学校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大学数学公共课改革项目组成员开始了探索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道路,形成结构较为完善,理论与实践配套,更适应地方应用型、工程化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极为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不仅对许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程。

一、相关部门的学时建议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建议:微积分一般不低于160学时(包含无穷级数与微分方程,但不包含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一般不低于48学时(其中空间解析几何不低于1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般不低于48学时。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各部分的学时分别不低于144、36和54。

二、引入更加细致的分类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素质的差异在扩大,由于当前的分类模式不够细致,导致一些矛盾出现: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学生感到简单没有挑战,而有些学生感到困难跟不上。

以高等数学为例,我校除数理、信电学院之外的大多数学院选择的是高等数学B1和B2,这种比较单一的选择与学生各方面差异悬殊之间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数学的知识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我校现有的大学数学类公共课进行整合,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三、整合后的课程设置情况

在调查走访一些兄弟院校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现有的主要公共课、涉及面广的公共课进行整合,重新分类。现在我们正在组织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是实现教学大纲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

(一)对教材进行分类

分类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理论的具体体现,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我们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选择多样的教材以灵活的适应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后期计划将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编写适用于我们学校数学教学的教材。

(二)对教师进项分类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差别较大,对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的要求程度存在很多不同,很多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很多时候需要对学习内容量身定做。基于此,我们将对教师进行分类,固化班级的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更好的研究专门适用于这些班级要求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在相应课程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相关专业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结合所学专业掌握数学知识,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优化组合,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最好是对任课专业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有较为深刻的了解。目前大多数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相对缺乏对工程实际和其产业的了解。学校可以借合作企业的东风建立教师的“工程化”培养基地,组织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鼓励教师自行联系其他企业或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

(三)考核方式进行分类

考试考核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考試考核的改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以便于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因课程模块、教材的分类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所以在考核时也要分类进行考核,以检验其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选择不同模块、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团队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核,启动试题库建设,逐步实行教考分离,统一流水阅卷,客观公正的评分。任课教师要对考核后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考核效果与提高考核水平。

(四)搭建网络平台,教学更具互动性

网络平台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这五个任何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够自由的通过学习平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性地学习。分类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文、理科学生的交流和互补,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网站和QQ群,这样有利于更加便捷的为学生答疑。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研室为学生现场答疑。

同时学校要保障拥有先进的数学实验室,配备各种办公工具软件和常用的数学教学软件以及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为全面深化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因此,要不畏艰辛、刻苦钻研,要保持这种模式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凌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21-223.

[2] 王元明,王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84-185.

[3] 王文珍.长江大学《高等数学》分类分级教学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16-118.

[4] 闵兰,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39-141.

[5] 董毅,程伟.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J].大学数学,2011(4):15-18.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苏莹 薛益民

上一篇:教育音乐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会计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