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方案

2022-11-21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方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方案

高等数学实践课程实施方案(草案)

《高等数学》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的数学知识,实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技术的基础和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对高等数学的学时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的96个理论学时改为86个理论学时和10个实践学时。为了做好课程改革,上好数学实践课,真正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通过高等数学的实践环节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与传统教学模式互补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过程为:找出实践问题(如有关专业和工程的问题)——寻找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数学问题解决(理论推导)——解决实践问题(数学结论的推广、应用及完善)。由此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常规和非常规的问题。

二、学时与开设时间

高等数学的实践环节总学时为10学时,开设时间为工科一年级的第二学期。

三、实践内容 (一)进度安排

1-4周:公共数学教研室教师搜集、整理、汇总实践题目;

5-6周:教师把题目发给学生,学生进行酝酿、分组,并将选题和分组结果报送给教师;

7-14周: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题目,形成论文或报告; 15-16周: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给出实践成绩。

(二)题目类型

出题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不能直接从教材或辅导书上找到题目的答案,需要自己思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总结。题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理论研究型

教师提供一些课本上讲的不特别深入的一些内容,如泰勒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方向导数,梯度等,学生查询资料,给出这些公式的历史发展过程,推导方法,应用等;学生自己出一套题目,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进行难易度分析,提出命题依据和考核目标等;根据高等数学上下册的内容,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题目,如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极限的求法,积分的求法等,由学生自己总结。

2、专业结合型

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不同,将专业内容与高等数学联系起来,探讨高等数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3、其他类型

结合高中的课改内容,探讨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公交等车时间,产量测算等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探索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缺点等。

四、考核方式

学生必须提交一篇纸质的论文或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演讲与答辩,演讲出色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其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论文的情况给分,此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安排学生相互评分,相互评分的结果占总成绩的30%。

五、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相互的打分情况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出。工科各专业高等数学

(二)的成绩构成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80%,实践环节成绩占15%,平时作业与考勤成绩5%。实践环节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期末的理论考试。

由于高等数学实践环节以前没有进行过,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建立题库,形成适合我校的运行模式,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努力。

公共数学教研室

2011/2/25 附件:高等数学实践课题库

第二篇:高等数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的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本站推荐)

高等数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肖一峰)

现在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任何教学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定的课程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强调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 针对工科课程数学知识多、问题抽象、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的特点设计了网络化教学系统,并解决复杂数学公式的录入、存储、搜索和显示的问题。该教学方案可以利用众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资源,取长补短地收集、处理、整合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材料让教师直接利用,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轻松很多。

一、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帮助。教学大纲举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份构成:

课程简介:扼要介绍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选材的主要依据,以及有教学与学习的原则性建议。

课程要求:列出编写教材的参考书目,教学环境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辅助教学手段、说明等等。

课程目录:列出按层次结构自治的知识点条目(一般是编章节目),并说明教学时数、教学活动及其所用时间。

知识要点:按章节等列出知识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进行简要说明。

教学大纲的编写应注意如下原则:科学性、思想性、主观联系实际、基础性、系统性等等。如果开发的课程已有教学大纲,应尽可能选用现有大纲,如果没有再编写一个,编写的大纲要经过学科专家审查。

二、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实验手册,如果已有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教材是教学内容选择结果的体现,教学内容选择时,要选择切合实际社会需求、反应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教材,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教材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练习册是选定教学内容后,诊断与巩固教学内容的测验试题的集合,它是教材有重要组成部份。

三、素材准备

素材的准备。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案例等,通过课件原型的设计和脚本的编写,可明确素材的规格、数量、种类和具体内容,便于进行批量制作,可大大降低开发的时间与成本。

素材的采集。通过扫描仪扫描图形,把准备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通过声卡和视频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素材的整理。制作好素材后,要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素材进行属性标注,纳入到网络课程的素材库中,供学生学习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参考

四、课件开发

开发网络课件。根据网站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ave、Flash、Shokewave、Mediatools、Visual J++等)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件。

界面设计和制作。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纽、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 编写文字材料。完成软件的制作以后,还要编写相应的文字材料,例如软件的内容适于何种程度的学生使用,软件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机型,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它配套使用的文字材料等。

嵌入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编辑软件。基于MathML的对ASCII码的翻译功能,将Mathplayer嵌入网页进行公式显示,这样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文字信息,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复杂的数学公式的录入、显示及搜索。系统中公式的显示需要客户端安装Firefox浏览器或在IE6.0浏览器的基础上安装MathPlayer软件。

注意事项:要保持开发出信息资源的先进性,我们在开发过程中还应注意开发工具的选择,要做到开发出信息资源的运行平台的兼容性,适宜于进行资源的再处理和移植、组装等特性。

五、教学环境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上教学的根本,但绝对不是网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一个典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等。这些资源,都应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师只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而无需关注具体的程序设计,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上课程设计与传统基于教科书的课程设计的基本区别之一。

两个交流平台。课堂即时、留言交流平台,要具有小组成员独立讨论功能的课程讨论区。课外交流平台,可借助现有的技术,如:论坛、邮箱、QQ等聊天工具。

资源素材库。这个模块要分为两个模块。一个为固定模块,由管理老师或开发老师负责管理。该模块定期才更新丰富资料,内容为课后作业,讨论题目,典型例题,经典解法等。一个为即时可上传区,学员们可以把认为不错的素材资源上传,课程开发者进行资料审核管理。

注意事项:在网络化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保护知识产权和开放共享的统一;鼓励多样化和避免重复开发的统一;积极引导推荐和利用市场机制的统一。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实现多种形式的共享,构建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机制。

五、学生档案系统

一般有一下几个模块:学员注册功能,密码丢失修改功能,个人资料管理,学习情况记录功能,自动统计分析功能等。

注意事项:由于网络时代的教育教学过多的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也必然会受到制约。例如如何克服病毒侵袭,建立可靠稳定的教育信息资源系统也是我们在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特别是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三篇:高等数学课程总结

姓名:学号:

高 等 数 学

课 程 总 结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 2015年9月我步入合肥学院,并在这里开始了我新的学习生涯。在这里一切都和高中有所不同,一切都变得陌生,新奇而又迷茫。10月份我第一次接触高数,并在之后几月的学习中对高数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许多文科学生来说,数学也许是一个令人有些畏惧的名词,有些同学也许就是因为数学学不好或者不太喜欢数学,而选择了学文科的,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文科生来说,数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把数学比做是文科生的生命线,有人说数学和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名文科生的层次,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好数学.

在我看来,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奇妙而有趣的学问。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敢于发现的眼睛,你就能够找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既对数学感兴趣,又下定决心努力学好数学,那又怎么会学不好呢?

课本对于数学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试题,有很多都是课本例题或其“变种”只要花上一点点时间把课本好好看看,要拿下这些题便易如反掌;反之,要是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都含混不清,不但基础题会失分,难题更不可能做得好。数学的逻辑性、分析性极强,可以说是一种纯理性的科学,要求思维清晰明了,因而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 合院版《高等数学上册》共分四个大章节,分别为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四章 常微分方程。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函数与极限为基础学习模块是之后微积分学习的工具,主要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两个重要的函数。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该章节为本书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导数的意义,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定义,洛必达法则,曲线的切线方程,单调性凹凸性,微分近似计算,中值定理,麦克劳林公式等。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该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定积分的计算,不定积分的第

一、第二换元法,定积分的定义,反常积分的计算,变上限积分的计算,曲线弧长面积,旋转体体积的解法等

第四章 常微分方程

要求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以下是我个人觉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必要的几点:

1、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应贪快,要一章一章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

2、强调理解。概念、定理、公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我的经验是,每新学一个定理,便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例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定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3、基本训练。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莫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常考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

4、标出重点。平常看题看课本的时候,碰到有好的解题方法或重点内容,可以用鲜艳的彩笔划出来,以便以后复习时能一目了然.

第四篇: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所论及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和强劲的活力。

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其中理工类专业占绝大多数,本课程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因此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是考虑到工科学生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掌握用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规律,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解题方法,掌握当代数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具备用数学学方法解释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

高等数学教研组的几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于97年组织编写了一套《高等数学》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此教材是根据我校工科各专业特点而编写,至2003年末已连续使用5届,学生们及后续专业课教师普遍反映很好,2004年我们采用了面向21世纪国家级重点教材—同济大学主编的《高等数学》(第五版)。此外,我校图书馆及应用数学系资料室又购进大批面向21世纪的国优、省优的相关教学参考书。

(三)师资队伍及学术水平

《高等数学》课程由应用数学系教师担任,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4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下,平均年龄为37岁,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充满生机和活力。部分教师已有20多年的教龄,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动和培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18人中有4人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即将毕业,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中、青年教师承担了多项科研和教改课题,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近4年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统编教材4部,完成和正在承担的科研和课程建设项目1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市校级10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六和附表七)。高职授课率为100%

(四)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学校近几年陆续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为一些课程进行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近几年,高等数学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购买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了本课程的三套教学课件。近四年里,应用数学系资料室购置国内外数学图书500余册,每年订阅相关杂志30余种。

(五)教学内容、方法与基本要求

理工类《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做统一要求,其中包括:(1)极限与连续;(2)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4)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基础;(5)多元函数微分学;(6)多元函数积分学;(7)级数;(8)微分方程。(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六到附表二十三)。

课程的基本要求:提炼经典数学内容、加强近代数学知识及前沿的内容。三百多年来,高等数学理论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在高等数学有限的学时内为了打开接触现代高科技领域的窗口,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如下“三结合”的特色:(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将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中,才能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近几年来,我们发表科研及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 项。(2)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几年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购买引进高等数学CAI课件3套,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鼓励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辅助教学,并准备开设网上答疑系统。在教学内容上,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进度,将数学软件Maple 、Matlab介绍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技能。(3)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使得广大教师摆脱了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广泛借鉴了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将数学建模竞赛中思想、方法渗透到日常的理论教学之中,并通过课件的反复修改提炼,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现代化教学

先后购买引进、联合开发、自主开发了本课程的三套CAI课件,连续四年来(02——06年)广泛开展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Maple 与Matlab等当代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渗透穿插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佐证材料参看附表二十五)。

(七)建立和使用试题库

96年引进西安交通大学的《高等数学》试题库,04年又购买了其升级版,使用近8年,01年引进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近代数学学》试题库,近六年的《高等数学》考试完全由试题库组题。(佐证材料参看附表二十四)

(八)考核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经验,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命题实施细则和评卷实施细则,在日常教学与考核方式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日历、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学生评教系统。(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六到附表二十三以及附表三十

二、附表三十三和附表三十四)。

(九)课程建设

近五年来,高等数学课程申报了多项省级及校级课程立项并获得批准,资助金额十余万。提供了参加学术会议、购买图书资料、教材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等经费。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今年准备申报校及省级精品课。(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

(十)青年教师培养

近五年来,我们引进中青年教师6人,其中原来是高校教师的1人,科研单位的1人,博士毕业生1人,硕士毕业生3人(现1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本科毕业生2人(1人已获得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入校时,校内组织岗前培训,分配到各院系后,院系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专门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培养。院里多次组织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选拔出几名优秀的教师参加校级的教学比赛,其中我系青年教师赵冰、李静、张彦分获得燕山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一、二等奖。组织青年教师聆听优秀教师讲课,听名师讲座和知识创新讲座。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近四年有4名教师考取博士生和2名教师考取硕士生,其中1名博士和1名硕士已毕业。(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三和附表十四)。

(十一)教学组织管理与教学研究改革

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日历科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有完整的教案及讲义,课堂教学严肃认真,内容传授条理清楚,语言表达准确,课后辅导答疑细致、耐心,学生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坚持听课制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实行年轻教师的导师负责制(佐证材料参看附表十一)。

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2005年申报成功校级课程建设项目“工科高等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对本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建设。(佐证材料参看附

第五篇: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自评报告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基础课教研室

2007年5月

《高等数学》课程是我院除数学教育专业外其它各理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各专业后继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更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多年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全体教师的努力,对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任课教师的安排、理论讲授等方面的安排,学生理论掌握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到考试各环节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较好的教学体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思想的成熟,《高等数学》课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发展。

1. 工作基础

《高等数学》在我校开设了多年,课程的建设、改革贯穿始终。我们逐步加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课程的建设采用主讲教师负责、督导组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高等数学》作为各理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我系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课程组针对高等数学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在制定课程改革计划时,突出了本课程应用性,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各教学环节的组织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善与改革,使之既满足后继课程的需要,为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适应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使本课程在处理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上,既满足作为基础课的要求又达到一定的水平。

几年来,在院系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本课程建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规划,并责任落实到人。并且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试环节改革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果。

2. 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对教学的要求,强化了理论,加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几年来,课程组借鉴其它院校关于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优秀教材,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订。在2005年初修订教学大纲时,进一步细化了教学目标,明确了各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订了适合不同教学班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我们严格遵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即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我们非常重视习题课和辅导答疑,面对全体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的习题,把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选择的习题具有阶梯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3.教学方法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1)启发式教学:针对“填压式”教学的弊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与学生的实际要结合、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并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技巧的掌握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意自学和讲授相结合、注意方法与内容相结合、注意抽象与直观相结合、注意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相结合、注意高等数学方法与初等数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我们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力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应用范围,既使学生懂得结果,又能感受过程,立足直观,争取学生达到高度抽象,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抽象性、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原则。

4.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组制作了本课程的课件、电子教案和习题、套题及答案的电子文档,部分班级的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地反映了在黑板上无法反映出的高等数学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也反映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二、师资队伍

1. 教书育人

教学活动不单是一个知识教与学的简单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一方面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问题。

本课程组的各位主讲教师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在教学各环节中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每堂课,起到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然后再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各位教师能通过切身经历和社会上的有益事例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另外适当介绍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和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并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品格,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抄作业,珍惜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力求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以诚相待,教与学相长。

2. 学术水平

课程组的教师都长期从事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概率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也是科研工作的骨干。课程组成员近年来承担宁夏高校科研项目2项、学院科研项目3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2项。主讲教师近五年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因此,教学队伍成员既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又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知识结构较为合理。

3.师资结构与教学水平

目前课程组有7名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教学队伍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成员组成体现了以老带新,以中青年为主的

特点,考虑了发展的持续性,年龄合理。

其中: 1)主讲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71%,并系统讲授本课程。

2)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成绩都在良好以上,教学效果普遍受到好评。

4.师资培养

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授课质量,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或进修,系统地更新知识,扩大视野。除个人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外,课程组还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

1)以老带新,新老结合: 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搭配组织,结合教学和科研实际问题,以讨论、交流等形式,一起学习探讨研究实际问题,不断互相取长补短,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快了速度,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

2)每位教师必须一专多能: 为了全面了解前、后继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与本课程的联系,适应教学的需要,本教学队伍的每位教师基本都主讲三门及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熟悉相关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为合理地安排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教学状况

1. 教材使用

目前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本科专业所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第三版),专科专业所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高等数学》(第三版)。该教材结构体系严谨,叙述精炼、通俗,既适合讲授,也适合学生自学,所配习题由易到难,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巩固,也有一定的阶梯性,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满足作为基础课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完全适合本、专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教材是教育部优质教材。

除教材外,课程组也为学生推荐了若干参考资料,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参考,也开阔学生的思路。

2. 教学管理

为了加强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组的教师都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1)本课程组根据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定期修订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已上网,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下载。

2) 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总结教学经验,课程组积极开展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研活动,如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交流教学经验;集体对考核试卷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除组织教研活动外,课程组还要求各位老师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3)各主讲教师都有完整、规范的教学资料,包括教案、教学日历、学生作业检查记录等等。除课堂教学外,各位教师都坚持课下辅导、答疑。系里也定期进行教学检查,监控课程的教学质量。

4)考试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利用考试这个杠杆客观而有效的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高等数学》从2003年开始实行了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并完善了试卷库。目前,本课程考试环节的组织采用从试卷库、试题库抽题方式,基本上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试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了试卷的可信度,使之确实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情况。

3. 实践教学

《高等数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上,这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课程组的教师一致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必须重视理论的实际意义(比如,高等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经济学意义等),这样,理论才能回归实际。

四、 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从整体结果看的确达到了目的,效果良好。

1. 学生反映

通过系里组织学生座谈会和调查表等形式反映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的各位教师教学认真,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严格要求,突出了教学重点,很好突破了教学难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生动形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专家评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多次听课、系里多次教学检查,认为本课程教学队伍治学严谨,专业功底扎实,责任心强,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灵活,教师注意同学生的交流,收集各方意见,改进教学,效果良好。各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授课条理性强,重难点突出,针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难点内容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结合应用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注意本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应用,教学效果好。

3.近三年课程考核结果

近三年课程的考核都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考题都是从试卷库中抽出的试题,试题难度、知识点分布符合大纲要求。采用同一评分标准严格评阅试卷,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合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通过试卷分析,也能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正。

五、课程特色

在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我们针对数据结构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制定课程改革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使课程的发展满足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对教学的要求。本课程主要特色为:

1.在教学中突出本课程的基础地位

《高等数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各专业的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本课程在处理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上,既满足作为基础课的要求又达到一定的水平。

2.课堂教学和各专业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运用紧密结合

各专业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运用各不相同,这便于提高各专业学生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学会数学地思考各专业的

实际问题。

3.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先进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质量和教学效果,本课程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将原来在黑板上很难讲的复杂内容形象地演示出来,取得很好的效果。近两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将教学课件、教辅材料、相关资料等资源上网,使学生方便地下载,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计划和要求,便于学生课下的复习自学,为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提供了方便。两种先进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取得较好效果。

六、存在的不足

1、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其它大学同行的交流,学习吸取先进经验,改进教材和配套课件,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

2、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课程上网内容不够丰富,有待于加强充实教学资源的建设。

4、课程建设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较弱。

结束语: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与学校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以及本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我们仍深感不足,我们希望借参评精品课程的机会,更好地促进《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促使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2007年5月20日

上一篇:广东省住房和建设厅网下一篇: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