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2022-04-23

摘要: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以期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篇1:

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更完美结合的境界,有助于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最终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本文提出了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基于的理念,并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考评,以及教与学的实施给出了合理性的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思维方法;课程设计

0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对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拥有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求索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熟悉处理大量的工程计算问题的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鉴于高等数学课程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而服务的性质,这就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必须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缜密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研究创新能力奠定必备基础。对高等学学课程的设计思路的研究与实践于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永不枯竭的课题。

1高等数学课程设计理念

高等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以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为依据,以所有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根本为出发点来定位的[1]。高等数学课程应基于以下理念设计:

(1)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适当应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尽量的形象化、人性化并贴近现实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渴望和热情。

(2)要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的心智,崇尚科学精神,自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作风。

(3)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4)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发现规律、论证规律,应用规律勇于创新的精神。

(5)还要懂得协同合作,内外兼修提高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2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求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是要对自身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与考研大纲要求的综合考究下制定完善的。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高等数学的教学降低了理论推导与证明难度,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训练,不追求繁琐的计算和变换。另外教学要借助必要的手段,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总结规律,体会数学中有关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典型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中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实践证明通过数学实验课使泰勒中值定理在学生脑海里有如印章。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须满足以下条件:

(1)结合专业要求,以“必需、够用”[2]为基底,侧重基本概念理解和基本方法训练,突出重点,释疑难点。

(2)体现高等数学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联系实际、结合专业、融合信息技术、科学合理。

3高等数学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贯彻课堂讲授少而精,训练最精当、思路最科学、方法最实用的原则,把数学建模思想尽量的融入高等数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去[3]。教师教学要体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由厚变薄,由粗至精,由学习到应用的完美数学艺术,用真心待学生,用诚心来服务,努力探索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 [4]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旨在使学生主动对所教学知识点进行分条梳理和适当的拓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可以巩固重点又利于提炼方法,教师要进行任务解决分析讲评,促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典型方法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用数学思维去发现规律、证实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4“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那么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和核心,是检验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4.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自身。

4.2评价原则

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测。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有必要做好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激励每个学生,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多元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实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指标,还要关注考察学生的情感指标、方法指标等,尤其要重点突出情感指标,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主动性和参与情况,实验报告的书写认真度和规范性等,研究他们学习的愉悦程度从而及时互动和调整。

3)及时性原则。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必须注意及时性原则,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完成课堂作业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及时给予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表扬和鼓励。

4)互动性原则。比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对教师评价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5)深入性原则。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乃至综合素养。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得更好。

这里要指出过程管理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有效性还包括课后课外自修有效性。如单元测试时题目要分类明确,根据知识点要求确定难易,既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5结束语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应以“授人以渔”为目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出色的协同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使学生在进一步的专业培养和教育发展中受益终身,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參考文献:

[1]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J]. 2009(11):71-74.

[2] 崔永新.高等数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7:1-3.

[3] 王金华.数学建模思想尽量的融入高等数学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学院学报,2010:31-33.

[4]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1):58-60.

作者:万保成 王田娥 李健

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篇2:

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以期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模式

10052909(2016)04002104

近年来,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加,而企业所需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极为匮乏。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许多大型高技术含量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

文章以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

一、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主要通过教学和实践环节实现,土木工程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3]。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科技创新能力的源泉。然而,部分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依旧呆板缺乏创新,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课程之间相对封闭独立,内容陈旧滞后,结构不合理

首先,长期以来,土木工程的主干课程过分强调各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缺乏课程间的相互渗透和衔接,缺少优化统筹,主干课程之间相互重复,课程庞大琐碎,教学效率低。其次,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偏少,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科

技发展[4]。再次,注重自然科学基础的传授,而对目前企业广泛使用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知识很少涉及。总体而言,

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迅速,新学科、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教学内容依然“以不变应万变”。

(二)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虽然大部分学校设置了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重复、多人同题、机械照搬照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调动学生独立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指导教师只是尽力做好实验准备,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缺乏开发创造性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致使实验大多成为对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

验,缺乏启发性、综合性、设计型和探索型实验。有些专业课内容原本应在工地现场讲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大多不具备条件,仍是在教室内照本宣科,专业课教学与实践性教学脱节[5]。

(三)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占师资比例较大,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老教师陆续退休,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

(四)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相对不足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季节性、流动性和周期性,地方院校难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6]。加之目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巨大,毕业实习期间基本上是在东奔西跑找工作,根本无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因此,施工企业一般不愿意长期、大量接收实习生。

综合以上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应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良好适应能力的工程应用人才,更好地适应当前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

二、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根据建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自身专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2013年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开办国际本科教育,2014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

(一)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院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六个环节,通过1年的专业通识学习+2.5年的专业知识学习+0.5年的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逐步形成了“1+2.5+0.5”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其中,1年的专业通识学习由所在学院的基础知识教学部负责教学管理,教师均来自学校的外语、数统及计科等学院,课程以基本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通识教育为主,在此期间学生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和计算机二级水平,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2.5年专业知识学习由所在学院的专业技术部负责教学管理,教师均来自城建学院的专业教师,在此期间学生以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为主,并辅以工程实体参观见习、模型制作和学科竞赛等。0.5年社会实践实习和毕业实习由所在学院组织学生到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完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推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

充分利用工程实际案例,通过图片、VCR短片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学习知识要点,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让学生从过去被迫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拓展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我院先后建立理论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和混凝土结构等校级精品课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实现了网络辅助教学。

(三)加大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工程实践培养

通过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和讲座等多项措施,强化合作机制,优化办学模式。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和单独辅导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转换角色。通过青年教师去企业锻炼等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其专业教学和科学实践研究能力。学校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博士”化深造,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社会合作横向课题,参加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双师”水平提升。

(四)开展和参与教学实践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发展

教学实践竞赛对理论与实际有极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热情。近年来,学生参与校内科研立项60余项,地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项,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表现出色,多幅作品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中南地区结构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还获得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竞赛二等奖等。

(五)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先后与宁波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恒丰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建筑设计分院等单位建立了18个校级实习基地,与中天建设集团联合建设省级专业实习基地,与湖北全州集团、湖北建艺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弘毅装饰产业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暑期学生在各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实习基地接受工程实训,参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学校先后在杭州、广州、上海、苏州、北京、婺源、武汉、孝感、成都等地建有校企合作实习基地,2013年与中天建设集团第六公司联合建设的“土建类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获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规范场所,有效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院以建筑工程实验中心为载体,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加强实验室建设。

建筑工程实验中心建有14个实验室和4个CAD机房,实验中心现有设备1 000余台套,设备总值1 000余万元,实验大楼建筑面积1.3万。实验室与专业关系见图2。多年来,学院一直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保持密切联系,经常选派中心实验人员赴上述高校学习交流,邀请重点高校的教师来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实验员队伍素质。建筑工程实验中心条件不断完善、实验队伍不断加强,能较好满足学生实践、师生科研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办学地为三四线城市,资源、资金有限,通过采取区域性的实验室共建与共享是改善和解决实验室不足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地共建共享、校企共建共享和校友捐赠等多种途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队伍得以加强。学校还利用校地和校企共建区域性实验室,承担了地方政府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共建企业联合进行实验检测和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益,为师生提供了实践和科研平台,促进了地方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项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在实际中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正在逐步深入,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不断取得进步和完善。参考文献:

[1]彭国军.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6):15-17.

[2]李丽娟,刘勇健,吴炎海,等.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169-173.

[3]李彬彬,苏明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6):139-142.

[4]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44-148.

[5]谷伟,蔡伟,李俊.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4(9): 146-147.

[6] 陈广正,吴发红.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J].教育探索,2014(5):74-76.

作者:路亚妮

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论文 篇3:

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化学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是化工专业学生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桥梁课程,也是化学工程师应该牢固掌握的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化工原理难学,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仍停留在理论学科上,缺乏利用工程的概念对待化工原理这门工程学科。本文围绕化学工程基本素质的培养,对化工原理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不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工程观念与意识。

关键词:化工原理;工程意识;实践教学

化学工程专业应当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科学原理、方法和技术对已有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同时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完成工艺、设备和控制等方面的合理设计。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没有严格的工程师岗位培训系统,也很少有工程项目的集中实践经验。中国工程教育的培养和当前社会市场经济转型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匹配。大批经由高等院校工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往往较难适应生产企业、设计院等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以“三传”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基础课,它不同于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因为基础课程以简单的、理想的模型做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是严密的数学分析法;而化学工程学科都要面向实际的繁杂的工程问题,加上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繁多、物系的巨大差异、操作条件各不相同,大多数问题需要依靠理论指导下的工程化手段来解决。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应该尽早让学生建立技术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工程思维模式,树立工程观念、工程意识,进而让学生能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并结合化工原理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来探讨对化学工程师的培养问题。

一、理论教学实现工程意识培养和思维转变

在当前的化工教育中,前两年的学习课程基本没有重点培养工程的观念,学生基本上学习的就是工程基础、物理、高等数学、基础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学生对设计、工程没有明确的认识,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化工原理是一门衔接基础化学课程、后续的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等专业课的一门主干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知识不仅是分析化工过程问题的重要工具,还是化工过程的基础。如流体输送、换热、蒸发、精馏、萃取、吸收等单元过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知识,都是学生在前期物理、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另外,目前出版的化工原理教材内容大都按设计计算—操作分析—单元设备设计的章节结构来编写,课堂教学中应对单元设备的作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其相同点与差异,增强学生对单元设备的正确选型、设计的综合能力。虽然各种单元操作基本方程的推导很重要,但是还应该把应用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让学生能够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案例教学在过程分析中的出发点是单元操作的物理化学原理或者物理,终点是工程目的。在分析时,暂时摆脱繁多公式的约束,通过推理、逻辑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以数学作为基本工具,对过程进行数学模型识别,建立模型,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

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具体来说,首先让学生明白化工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物理、化学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课程。强调此课程如何把研究成果开发放大为中试,再开发为生产规模,是连接基础研究与工业生产的架桥。通过加强案例教学,使学生尽早树立工程观念[1]。虽然各单元操作的数学模型的推导重要,但更应该侧重实际工程应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二、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强化理论知识消化吸收与工程应用概念

实验环节是研究问题和学习的重要环节,既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也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化工原理实验是同理论课程教学一起开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涉及到工程实际,实验设备和工艺流程相对复杂,部分实验装置甚至接近于中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科研中的单元过程,如分离工程案例分析引入到实验教学课堂,既可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工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5]。在化工原理实验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与实际生产设备结构性质相同的工程实验装置,能够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对于每个实验,如果能够要求学生独立分析单元设备的结构、设备的布置、实验装置流程,再结合教师的详细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工程化概念。

完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技能,训练工程思维,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增强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监控,包括流程预习、实验装置、课堂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和综合成绩考评等。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实际工程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也算是建立工程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化工原理实验教學的内容紧紧围绕实验研究方法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理论课所学的方法论。

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突出理论教学与工程设计的对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规定单元操作设计的训练,掌握相关工艺、机械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环节以实际应用为目标,通过实践可提高工程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且通过该环节,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增强查阅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增强通过工程语言如图表、文字表达设计结果的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制图的能力。这样,学生通过一次课程设计,可以掌握机械设计的训练、单元设备相关工艺,使工程的概念得以提升。

应当指出的是,课程设计的目的不单纯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基本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所以指导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工程上的问题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不像他们以前所学的自然科学范畴的数学、化学和物理等课程的答案是唯一的,工程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所以需要将每种可行方案进行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比较和选择,最终选择一个可靠的实施方案。经过这样的指导和亲自参加工程设计实践,学生的灵活性和工程应变能力都能够得到初步锻炼,进而为他们今后走上工程师岗位打下初步基础。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课程设计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程。请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现身讲解学生需要面对的专业热点问题或典型工程问题。让学生走进企业、工厂实践,了解和感受工业生产过程的实际状况。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调工程软件(PRO II,Aspen,Auto CAD等)的上机操作与实际应用,加强学生的工程培训实践教学,让工科学生掌握这一进步的设计手段。

四、结语

要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我们在搞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设计的同时,更多地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产和科研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研究和解决生产问题的工程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喜悦与自豪。要逐步培养学生重實践、重应用的热情,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和兴趣,培养学生寻找课题、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工程化的思维,培养他们热爱化学工程专业,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倪献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观点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7,95(3):79-82.

[2]李凝.从培养学生工程思想出发谈化工原理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9,36(8):281-283.

[3]郭瑞丽,袁军,张建树.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的启发[J].高教论坛,2013,169(11),59-60.

[4]刘作华,李泽全,谭世语等.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与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08,35(9):147-150.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Qualities of Chemical Engine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YUAN Jun,ZHANG Jian-shu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3,China)

Key words:Chemica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experimental teaching

作者:袁军 张建树

上一篇:我国投资连结保险研究论文下一篇:视觉元素用于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