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高校班级干部制度改革

2022-09-11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1]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高校大量扩招, 在校生人数增多。学校实行学分制、流动教室、后勤服务社会化等, 导致了班级组织的松散, 班级凝聚力的削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困难。笔者认为要进行班级干部制度改革, 加强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 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 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1 传统班级干部制度及优势

目前各高校班级学生干部组织结构大同小异。班长、团支书、副班长各一名, 其他的班团委员如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等七到九名, 每个班级的班级干部十名左右。班级干部的选举一般在每学年初, 由候选人通过演讲等方式参与竞选, 经过全班民主投票选举产生。这种传统的班级干部制度多年来一直为各院校各班级所沿用。此制度之所以能沿用至今, 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是有助于干部队伍和班级的相对稳定。相对较长的任期有助于干部摸索工作经验;相对固定的干部职能分工也有助于班级同学与干部的配合。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班级干部顺利开展班级各项工作, 保证了班级的稳定和发展。其次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学校对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建立在对干部队伍充分了解之上。相对稳定的干部队伍就便于老师与干部在工作上的配合。相对较长的干部任期也为干部接受院系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从而保证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 促进干部队伍的建设。

2 传统班级干部制度的缺陷

2.1 不能让更多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

通过做学生干部组织班级活动, 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与其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传统的思维, 总是想通过种种形式来管理学生, 而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这个途径来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只有少数同学有幸担任班干部, 而大部分同学则与班干部无缘。这意味着只有少数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大部分同学则无缘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只能被人管理。虽然班级工作运行正常, 但是浪费了很多本来可以锻炼更多学生的资源。[2]

2.2 学生官僚的出现及服务意识的淡化

由于历史上的官本位思想和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 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会通过拉选票等手段当班干部。同时, 一些学生由于长时间担任班干部, 惰性增加, 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不强, 不把自己的职位当着一份责任而只是当着一份权利。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起先锋模范作用, 相反, 只会对同学指手画脚。这样就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与支持, 也不利于开展工作。

2.3 多数班级干部形同虚设

班级的大部分事务都是班长和团支部书在负责。事实上不是其他班级干部没事情做, 而是不想做。针对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班级干部过多。而是一方面缺少工作动力, 认为班级取得成绩的主要功劳一般是班长和团支书。一方面是缺少工作压力, 只要不发生原则性问题, 学生干部的任期至少是一年。

2.4 不易调动普通同学的积极性

虽然不少学生希望能当上班级干部但现行的制度使他们不易找到机会。他们进入大学的第一、二年时的激情没有相应的得到发挥。失去机会的现实容易使他们失去对班级的关心和热爱, 产生消极观望的心态, 甚至引及个人主义突出、集体观念淡漠等现象。

3 改革高校班级干部制度的新思路

产生监督上:传统的班团组织在至少一年内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新的组织形式则可以先将班长、团支书、副班长这三个重要职务的人选以公开竞聘的方式固定下来, 他们的任期为半年或一年。其余人选由班团一把手在征求老师意见下协商任命每一位被新任命的同学均需公开进行就职演说, 如无半数以上同学反对, 即可成为学生干部。但这些学生干部的任期不定, 随时可能会因工作业绩不良或没有完成某项任务而被其他同学所替代。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相对不固定的班团委组织, 随时有可能在发生变化和重组。

使用培养上:使用上老师要让班级干部大胆的干工作, 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及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有全面发展的观点, 也要有多样化观念, 不可求全责备。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 做到各尽所能, 才尽所用,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还须注意整个班子的结构合理, 注意性别、能力、特长、爱好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 做到人尽其才、配合默契, 以保证班子最佳整体功能的发挥, 从而增强班级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3]

一方面要在使用中进行培养, 在实践中给予引导;另一方面在理论上给予提高, 把班级干部培训纳入团校培训体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协作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水平;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管理上:在期末考核或评定奖学金时。凡在本期或本学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 无论在任与否, 均需接受考评, 也只有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要加强对学生干部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议和辅导员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同时, 根据考核情况再综合测评加分。对于考核优秀的班级干部给予推荐到系 (院) 、学校的团委、学生会等上级学生组织任职。

管理上应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的考评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实施动态管理。如建立班级干部选拔聘用条例、考核条例、奖惩条例等, 通过民主化、公平化、法制化和社会化的模式来评价学生干部。建立班级干部工作档案, 量化学生干部。民主评议学生干部, 并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使学生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 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和成才意识, 使他们真正受到锻炼, 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分制的逐步完善, 高校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困难。为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必须对传统的班级干部制度进行有力的改革,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 发挥他们在学生中应有的效应, 使之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使班级组织制度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提高。

摘要:针对高校传统班级干部制度的优势与缺欠进行剖析, 提出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 班级干部应该从产生监督、使用培养、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上的改革, 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关键词:高校,班级干部,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8, 26.

[2] 庄一民.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3] 李为.高等学校班级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7.

上一篇:关于Wi-Fi智能护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