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完善

2022-09-10

1 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概述

(1) 医疗损害的含义。医疗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存在故意或过失 (即医疗过错) , 从而对医患者造成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损害结果。又分为:医疗技术损害、医疗伦理损害、医疗产品损害。

(2) 医疗损害鉴定的含义。医疗损害鉴定是指鉴定人受人民法院、行政主管部门、当事人或代理人的委托, 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 依法对医疗双方所争议的某些专门性问题做出鉴别和鉴定的活动。医疗损害鉴定是鉴定人的独立的法律行为, 是解决医疗双方所争议的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活动, 是受人委托而进行的活动。鉴定的本质是合同行为, 其权利义务受法律和合同的约束。它是依靠专门知识进行的活动, 鉴定人作鉴定, 只讲科学, 反映事物存在的客观事实。

2 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医疗损害鉴定的主体存在缺陷。医学会组织中立性不足,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主要负责机构是医学会。医学会尽管是属于民间组织, 属于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 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但其仍挂靠在卫生行政机关, 并且与卫生行政机关和医疗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些医疗机构以及其医务人员就是医学会的成员, 难免会产生在具体的医疗行为鉴定方面存在偏颇, 这也就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中立性和科学性存在质疑。

(2) 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存在缺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不符合司法审判的要求, 在实践中, 各级医学会对做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有了一个模式化的鉴定套路, 即主要回答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如果构成医疗事故, 则对医疗事故进行等级划分, 然后确立医方要承担的责任程度。但在法官审判过程中, 主要确认成立医疗侵权案件,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主要看医方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以及损害责任的大小等。法院在进行委托说明时会载明需要主要鉴定的内容, 但是医学会的鉴定却依旧我行我素, 按照自己既定的“医疗事故”鉴定套路进行, 给法官在具体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判断医疗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带来极大的不便。

(3) 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存在缺陷。司法鉴定重复鉴定、多头鉴定未能得到有效遏制。重新鉴定和多头鉴定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 重新鉴定有一定存在的合理性, 必要的重新鉴定可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一方面给予当事人一个保障鉴定结论公正的方式, 另一方面也是追求案情客观真实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 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重新鉴定的具体实践和法律规定存在较大的区别, 部分当事人和少数法官存在着滥用权利的倾向, 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比较随意, 而部分法官启动重新鉴定也比较频繁, 所以, 实践中有很多的鉴定一直处于一种鉴而不定的状态, 不仅会妨碍到诉讼效率, 对于司法公信力也是一种挑战。

3 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完善

(1) 统一医疗损害鉴定的主体。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为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和司法鉴定管理的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决定明确规定, 鉴定机构不得由人民法院和司法刑侦部门设立。目的在于保证司法鉴定机构的中立性,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当由中立性的专门鉴定机构组织, 且要求有关的司法鉴定机构在设立时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设立鉴定机构名册并进行公告。各个鉴定机构之间相互独立, 不存在上下或者隶属关系的色彩。医疗损害鉴定又由于其本身的特性, 需要相当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可以采取外聘专家或者组建更为合理的专家库, 并进行统一管理。

(2) 完善医疗损害鉴定的内容。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行政处理和司法审判过程中的一些疑难复杂的问题, 由于医疗侵权的案件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 并不在法官的知识范畴内, 因此其需要借助医疗损害鉴定的方式来对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了解和确认, 从而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法官一般都会按照侵权纠纷来处理, 这就意味着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医疗损害案件是否构成四个构成要件, 即损害行为、损害结果、损害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医疗行为本身是否存在过错等。因果关系认定相对来说对鉴定机构的要求过高, 需要法官借助鉴定机构的鉴定意见加以判断。而医疗损害责任的技术鉴定主要鉴定的内容更加注重于对医疗行为的评价, 医疗行为是否合理以及所造成的损害大小等, 这对具体医疗侵权案件的认定存在较大出入, 因此, 应当加强确定医疗损害技术鉴定的范围, 使其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服务。

4 健全医疗损害鉴定的保障机制

(1) 完善法官对于鉴定意见的司法审查权。医疗事故鉴定, 法官应当像是对待其他司法鉴定结论一样, 有自己的司法审查权, 有权决定是不是采取重新鉴定的方式, 更有权力决定是不是可以使用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法官对于司法鉴定的审查, 都应当有充分的理由, 才可以做出采信或者否认鉴定意见的决定, 这样才可以使当事人信服, 也有效地保护了法院判决的公信力。

(2) 完善医疗损害鉴定的监督机制。《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定》的规定了鉴定人的回避制度和出庭作证义务以及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等。医疗损害鉴定的鉴定人应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接受质询。使未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对鉴定结论的合理性的质疑有利于鉴定机构更加注重鉴定结论的质量。同时完善对鉴定人的错误鉴定追究责任对民事责任的加强也有着积极作用。完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不仅仅有利于在具体案件中更加合理公正的划分责任,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法院的社会公信力, 对于纠纷的解决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摘要:2010年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侵权做出了统一规定, 但没有明确规定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医疗损害鉴定的含义和功能。第二部分对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涉及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主体、内容和保障机制方面的缺陷。第三部分是完善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对策, 主要针对我国现行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完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内容、健全医疗损害鉴定的保障机制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鑫.医疗侵权纠纷处理机制重建——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2] 邱实, 邓世雄.各国医疗鉴定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 2010 (5) .

[3] 杨立新.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上一篇:思政工作在高校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体会下一篇: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