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背后的喜与忧

2022-09-11

1 引言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指出:“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 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 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近几年, 分享经济凭借其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大优势而快速崛起, 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高度认同, 分享经济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 分享经济的喜

2.1 优化资源、提高效益

分享经济的本质, 是把个体拥有的、作为一种沉没成本的闲置资源进行社会化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掘闲置资源的使用价值, 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高效利用, 即物尽其用、各取所需。比如, 蚂蚁短租、小猪短租等平台把闲置的房屋提供给游客住宿;滴滴打车、专车、顺风车等平台利用闲置的交通工具解决人们出行问题;人人快送、同城配送等平台把闲置的劳动力用全新的方式组织起来;春雨医生、知乎等平台组织闲置的专业技能提供专业服务……

同时,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加速要素流动、实现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 不仅能配置闲置资源, 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配置优质资源, 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利用市场化运作解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

从近几年的发展实践看, 分享经济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能够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一是分享经济使分散、闲置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新的经济效益;二是分享经济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也能使自由职业者、失业群体从中受益,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极大提升了该经济形态的社会效益;三是分享经济通过存量调整将社会资产和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 极大缓解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 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消耗,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产生生态效益。

2.2 助推双创、扩大就业

今年6月份,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 发展分享经济, 有利于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向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 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经济、更多样、更便捷的服务。

当前,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 而分享经济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覆盖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资金分享等领域, 引发分享经济模式在这些领域的创业浪潮, 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和成本, 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创业、创新队伍, 让更多的人参与市场竞争, 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 减轻个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 为自由职业者和兼职群体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事实证明, 分享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明显高于传统产业部门。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估算, 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 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 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6.6%;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 比上年增加85万人。到2020年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 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分享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对冲经济增速放缓、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挤压效应。

2.3 降低成本、方便群众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认为, 分享经济将催生一个“零边际成本”的社会。“人们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和3D打印产品, 并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等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转变为消费者, 在消费的同时也制作和分享自己的产品。

在“零边际成本”的驱动下, 我国的分享经济近两年活跃在交通出行、房屋短租、物流快递、互联网金融等热门消费领域, 现在, 正广泛渗透到网上购物、家居服务、教育培训、广告创意等领域, 人们在普通日常生活中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和信息共享完成分享经济, 得到全新的消费体验, 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3 分享经济的忧

分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在资本热捧下, 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3.1 新旧冲突、利益纷争

分享经济带来的效率提高、资源盘活、利益均沾给许多行业带来变革, 与之相伴, 也在局部出现了利益的重新调整。比如, 房屋短租让旅行者以更低廉的价格“借宿”, 对传统宾馆酒店造成冲击;滴滴出行让出行者在别人的空位上搭便车, 对传统交运出租车市场造成冲击;“隐食家”等私厨平台让吃货们大饱口福, 对传统餐馆饭店造成冲击;“人人快递”让全社会公众都成为自由快递人, 对传统速运快递造成冲击……

因此, 分型经济在优化社会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 也会引起新旧业态的资源重新分配和利益重新调整, 甚至带来传统业态何去何从的疑问。比如, 互联网打车服务撼动了出租车的封闭垄断地位, 倒逼传统出租车企业转型升级。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 不仅影响分享经济的发展, 还可能带来社会风险。

分享经济导致部分传统产业失去市场主导地位, 同时也改造了传统行业, 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和转型。政府应该探索有效途径, 化解分享经济和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 促进两者共赢发展。

3.2 文明尴尬、信用困境

分享经济的核心本质, 就是基于一种公民之间的契约精神, 是建立在社会伦理和诚信文化基础之上的。

然而, 现实中部分人不顾社会公德的行为, 让分享经济遭遇文明尴尬, 成为分享经济发展的掣肘。比如, 共享单车成了自己的“私家车”, 共享汽车被人拿来练“飘移”, 帮助他人杜绝食物浪费的分享冰箱成了免费商店, 临时租用的短租房成了一片狼藉的“猪窝”……

共享资源需要“共享文明”作为支撑, 用户如果普遍讲诚信、守规则、爱分享, 不对分享经济“搞小动作”, 互联网+才能在中国真正落地, 分享经济的未来才能可期。

同时, 分享经济平台上的供需双方都是陌生人, 信任成为分享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的一个难题:我们敢不敢搭乘陌生人的车?敢不敢把物品交给陌生人投递?敢不敢让陌生人到自己家里住, 或者自己住到陌生人家里去?如果没有信任, 分享就会遭遇障碍。

目前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相关制度还不健全, 公民失信成本低, 对“信用”还未产生成熟的认知, 这些都给中国的分享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路上设下了一道路障。

因此, 相关部门和分享平台要建立植根于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上的信用机制、交易规则以及保障机制。同时通过不断建立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 让信用评级较低或者因失信被降低评级的人付出昂贵的失信成本。

3.3 法律滞后、监管缺位

分享经济正无处不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经济的运行轨迹。然而, 分享经济实践的发展远快于制度的更新, 不仅对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 而且新模式的出现也令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捉襟见肘。

首先, 分享经济面临着许多法律上的空白。例如, 网约车乘客人身安全问题谁来保障?骑共享单车发生安全事故找谁赔偿?外卖骑手出了意外谁来负责?短租房东如何控制家中引入陌生人的危险系数?另外, 按现有法律和制度要求, 不少分享经济模式都有“违法”嫌疑, 随时都可能面临被叫停的危险。

这些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矛盾, 需要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做出快速反应。如果法律反应迟钝, 磨合期较长, 就会影响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也会导致围绕其而产生的经营关系、合作关系、消费关系出现模糊和混乱, 从而伤害各方利益。

其次, 分享经济还面临监管缺位的问题。分享经济互联网平台准入机制远低于传统行业, 大多无须获取各类政府或法律规定的许可证, 更多是通过在线注册的方式, 由平台进行审核通过即可经营, 而平台又无法保证从业者的从业资质、资格。这些挑战也在倒逼监管部门研究制定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与手段。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要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 同时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 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明确要求既要充分保证分享经济的活力, 又要将之纳入有效监管体系。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本身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行业、社会、监管等也有一个逐渐调整适应的过程。如今, 鼓励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礼包纷纷落地, 可以预见, 未来分享经济的发展必将更加规范、健康, 分享经济也必将大有可为!

摘要:当前分享经济进入政策红利期, 迎来爆发式增长, 争议和问题也接踵而来, 本文认真探究了分享经济背后的喜与忧, 旨在助推我国分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分享经济,经济形态

参考文献

[1] 吴晓隽等.分享经济的挑战与政府管制变革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 2016 (9) .

[2] 张新红等.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电子政务, 2017 (3) .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下一篇:民间历史文物收藏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