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22-09-11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这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即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 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 部分教师出现了一些提问误区。

1 中学物理教学中提问缺失

(1) 质量低, 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答案即在问题中, 无须学生回答, 缺乏启发性。

(2) 提出的问题空泛, 难度大, 让学生一时不知从何答起。

(3) 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问题提出后, 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甚至出现先叫起学生, 再问问题, 学生答不准, 就反复提问, 浪费了课堂时间。

(4) 提问没有新意, 每一课都是围绕“2W1H”, 即what, why, how, 长此以往, 学生生厌。

(5) 提问对象过于集中, 只针对优等生, 忽视差生, 或只针对差生, 忽视优等生。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 在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心弦, 设疑激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如何运用提问的艺术开展课堂教学, 就很值得研究了。

2 创设情景, 设疑用“巧”

提问设疑要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真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的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 能够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如:知识的重难点、学生的困惑之处、事情的比较、规律的探索、思维的转折、知识的过渡等等。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中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中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望浓, 好学、好问、好动手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 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 而这正是主动观察事物、思索问题的内在动力, 因此要依据这些特点, 抓住时机, 积极扶植, 把他们引到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轨道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 就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 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我在教学《磁现象》一课时, 利用磁铁的磁性为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用自制的教具“神奇的钓钩”钓起一条条“小鱼”, 学生感到奇怪, 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我接着钓起一个个红的绿的辣椒、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 孩子们新奇地看着这一切禁不住小声赞叹起来“哇!太神了!”“真是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兴趣来了。我相机提问:“小小的铁钩居然能钓起这些东西,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 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 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说:“钓竿上可能有吸铁石。”有的说:“小鱼上、葡萄辣椒上可能有吸铁石。”还有的说:“也许是小鱼等里面藏有铁, 钓钩上有吸铁石, 鱼竿一动小鱼就被吸上来了。”有了猜测, 当然要去弄个明白了, 然后就是揭谜, 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去。这节课, 注重了情景的设计, 用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又巧妙地提出了疑问。

3 设疑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 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 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 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 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 能引起争论的问题, 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 (即最邻近发展区) , 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 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 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4 设疑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设疑要有“度”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就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 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创新思维。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有一定的深度。也就是说要注意分寸, 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 不能引起学生思考, 那就等于白问。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 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 循序渐进到佳境。

5 挖掘教材、突出主体、问题要有启发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 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 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 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 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 以问题为契机, 精心设计, 释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 在研究碘升华凝华时, 实验中我让学生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思考上升的紫色蒸汽是什么?怎样产生的?是什么物理现象?从而引出升华的概念。实验之后我向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由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出, 升华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因通过观察我把烧瓶放在热水中, 很快想到了需要吸热。接着我又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属于升华现象, 学生一时回答不上, 我又做了提示性的问题:时间长了, 家里衣柜里用的樟脑丸是否变小了?哪里去了?北方的冰冻衣服也可以直接变干, 是为什么?是什么现象?家里的灯泡灯丝用久了是不是变细了, 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现象?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和讨论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原因。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 不断激发思维火花, 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其实提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 这就要求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总之,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 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 有疑者都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很有道理。因此中学物理教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 设计问题, 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 对创造型学生的培养,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提供给学生一种具体形象刺激, 有利于建立形象思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提问有个艺术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提问,艺术,中学物理教学,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物理课程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12 (1) .

[2] 刘文明.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J].教育研究, 2005 (3) .

[3] 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探究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与建设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新零售商业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