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原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运用

2022-12-16

一、引言

写作具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独特作用, 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近年来, 许多省市的中考试题都相继加大了阅读与写作部分的分值, 尤其是写作, 不仅体裁日渐丰富多彩, 而且题材也日新月异, 这不免使初中的英语写作教学变得困难重重。许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存在着误区:他们更多地关注对语法、词汇和句型的讲解和纠错, 而忽视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学生在写作中很少体验到成就感。因此, 很多学生是“被迫”写作, 缺乏写作动力,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更无从谈起。

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从“动力学原则”出发, 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到兴趣的长期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二、“动力学原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案例和实践

所谓“动力学原则”, 也是心理学原则、作文教学原则。即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作文心理动力——积极性、迫切性的培养, 从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种作文的心理动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作兴趣的培养;二是作文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而对学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 又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写作兴趣。

1. 写作兴趣的激发。

动力学写作教学主张在进行思维训练之后, 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激发。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 朝气蓬勃, 思维灵活, 感觉敏锐, 感受生活的能力较强。在这方面, 我经常筛选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话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故事,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例如:美国3D动画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在重庆热映时, 很多学生都去观看了这部影片并在私下热议。我抓住时机, 进行了以下两节读写课。

(1) 课前准备。

(1) 周知话题:

A.Tell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roles in the film.主要人物包括:睡鼠, “疯帽子先生”, 毛毛虫, “白色皇后”, “红桃皇后”和爱丽丝。

B.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hate best?Why?

C.Do you like Alice’s adventure?Tell her adventure to your friend.

D.If you were Alice in wonderland, what would you do then?

E.…… (自定话题)

(2) 分组:全班45人分为11组。以选择同一话题的人为一组, 这样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口语和词汇量大的学生可以选难一点的话题, 而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则可以选简单的话题。每组设一位组长, 负责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员开展讨论、写作等各项课堂活动。

(3) 预习:在上课前, 老师将简易英文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故事, 并查字典。

(2) 课堂上的活动。

(1) 小组讨论:展开讨论, 熟悉本组的话题和任务, 分配好角色。实践证明, 当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表达思想时, 语言知识才能内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可以开阔彼此的思维, 经过与同伴的相互讨论, 相互修改, 得到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修正或重新加工他们的语言输出, 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2) 片段表演或人物自我介绍: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 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不仅给予学优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而又有意义的情境来用英语互相交流, 让学生可以听到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为后面的写作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 也为学生找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和趣味, 一扫过去读写课上的沉闷、乏味、不配合的现象。

(3) 写作教学。

(1) 限时训练, 收获生成。前面的预习和表演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输入和素材的积累,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写作内容感到轻松了许多, 思路也开阔了很多。这时教师提供写作指导, 让学生有意识地输出语言, 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课堂学习成果时收获生成, 完成写作任务。 (2) 及时修改, 互相评价。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评改只是在学生作文之后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修改。但学生对老师辛辛苦苦改出来的作文, 主要关心的是作文的分数, 其次是评语。对于是否要对某些缺点和不足进行修改, 已经不是很在意了。而我采取的是互评自改的方式。主要做法是:写作完成之后, 同组内交换, 互相讨论评价;然后自己按照小组互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当然, 为了避免在互评自改中走过场、敷衍了事, 我制定了一种评分标准:包括Main points、Wrong sentences、Spelling mistakes等。如要求学生用横线标记出错误的句子, 用波浪线标记出同伴的好句子, 圈出拼写有误的句子等。教师在学生互评时, 不时走进小组内, 与学生交流, 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对做得好的组及时表扬。实践证明, 互评自改锻炼了学生的修改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作文素质, 帮助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的必要步骤, 并减轻了教师评改作文的负担。

同时, 学生作为修改的主体, 充当了老师的角色, 激发了作文的兴趣, 也产生了一种自信心和成就意识;其次, 修改中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达到了“改中学写”的作文教学目的, 使作文评改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2. 写后兴趣, 长期兴趣的培养。

写作兴趣可以分为短期兴趣和长期兴趣两种, 或者说即时兴趣和稳定兴趣两种。

稳定的长期的写作兴趣就是对写作的热爱, 它是一种写作意志, 这种意志也是另一种层次的写作动力, 一种更高层次的写作动力。

有的老师将学生每学期写得比较好的作文收集起来, 装订成册, 在全班同学间互相观摩, 让学生获得一种写作的成就感和成功感, 从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爱上作文。有的老师尽量将有一点进步的学生的作文在全班宣读, 进行口头发表;有的办学校广播站;有的办好班上、年级、学校的作文发表园地。或在网络上发表。从“动力学原则”角度来讲, 这种作文教学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成就意识, 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和兴趣, 对写作的长期积极性;另一方面, 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传播媒体, 潜移默化地培养一种传播意识, 建构优化的写作主体。

本学期笔者经常和被指导教师一起研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长久兴趣的话题。以下是我指导的青年教师上的一节成功的写作公开课 (外校借班上课) 。她的成功之处在于整堂课中自始至终激发和延续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开课时, 她以一个简单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 book?在学生回答“No”之后, 她接着说:In this class, I’ll teach you not only how to write a book, but also how to make your own book., OK?于是学生变得更加感兴趣, 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期待。

紧接着, 教师以My Summer Vacation为题目, 根据以上图表, 引导学生如何写一个good beginning和一个good ending, 以及如何完善记叙文所应具备的诸多要素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进入到如下写操练环节:每组组长到讲台抽取一信封。 (1) 每位小组成员从信封中拿出纸条, 任选一张, 根据纸条的词汇或短语造句。 (2) 每位同学的句子在小组中最后要汇成一个小故事。 (3) 小组每位成员共同汇报小故事 (注意关联词和时态) 。

也许有些教师进行到这里就是大结局了, 但这位年轻的授课者为了让学生的写作兴趣持续下去, 延续到课外, 她开始教学生如何制作自己的小小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佳作去充实自己的小小书, 并鼓励他们定期将自己出版的小小书在班上相互交流和欣赏。

这个主意相当不错, 可以想象, 学生是很乐意去这样做的。它正是利用“动力学原则”, 来延续学生的写后兴趣, 以达到培养长期兴趣的目的。

摘要:本文从两个教学案例中展现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旨在探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持久的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动力学原则,英语写作,兴趣激发,长期兴趣

参考文献

[1] 马正平.2003.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张利琴.2013.提高过程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有效性的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9) .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研究下一篇: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