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2-09-10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已从传统的“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向转换, 就业制度改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择业心理十分复杂, 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分析研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探索其解决方法与对策, 引导和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 消除心理障碍, 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和促进毕业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就业学、就业心理学和就业教育等学科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就业学和就业心理学的研究为人才培养就业解决了许多理论问题。但是就业学、就业心理学和就业教育等还是很不成熟的学科, 虽然有不少关于制约就业因素的研究, 但大多停留在各种就业中普遍的、共同的层面。至于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领域的就业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却还罕见。因此完全有必要开展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另外, 重视就业研究是教育进步是需要。就业是大部分学生的共同目标。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力图通过最大限度的培养、开发国民的就业潜质, 将其内在的创造性外化为创造产物, 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目前国内外对就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的突破性的进展, 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自我意识。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就能准确把握影响自己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不一定所有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很了解或比较了解, 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较。深刻认识大学毕业生的本质, 深入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拓展个体就业质量培养的研究空间。多年来, 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务实精神培养只是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出发进行设计, 强调教育环境对个体社会性的影响, 忽视了社会政治、价值、文化等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性心理形成的作用, 忽视了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方式对个体就业思维方式的影响。就业心理学把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感视为人性的一个基本方面的最高级要求, 强调自我价值实现本身就是一种重大的创造, 就业的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因此,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深入研究, 对个体就业品质的培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分析, 为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途径奠定了基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于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有完善的内容体系。应该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讲座重点讲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以更好的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有助于全面认识制约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因素。灵活性、趣味性、启发性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次同时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适应性和交往方面的心理教育, 在二、三年级学生中开展有关择业心理方面的教育活动等。还有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教育、独生子女学生心理教育等。寻求教育中各种各样的“实用性”, 即各种“学以致用”的精神, 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心理氛围。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有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高校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辅导工作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 心理治疗原则上宜由社会医疗机构来完成。由此, 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应以开展成长性咨询为主。通过成长性心理咨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预防或消除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激励、督促和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各种现实能力, 充分开展潜在能力, 为人生奠基。需要指出的是, 大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从整体上看是健康的, 即使表现出某些问题, 其大部分也是伴随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的问题, 如挫折、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学习紧张问题等。因此, 心理辅导要着重解决的是这些“一般心理问题”, 即心理困惑或心理不适应, 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心理障碍”。

总之, 探讨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障碍对策研究, 有助于个体摆脱就业与学习的心理落差, 防止心理疾病, 激发人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确立“理解”、“对话”的交流方式, 克服消极求同的思维方式, 促进个体长期性、务实性就业观的生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 其心理也承受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 而作为还没有全面接触过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这样的社会压力又是其相对比较稚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相符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 大学生在着阶段的心理问题出现比较多, 是学校和辅导老师需要重视的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140-142.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 :140-142.

[3] 彭松波, 陶进.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的援助模式[J].教育评论.2006 (1) :45-47.

[4] 吉群.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交通高教研究, 2004 (4) :39-40.

[5] 刘琼.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容忽视的问题[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20-24.

上一篇:解析新锐服装设计师作品中视觉语言元素下一篇: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时效性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