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2024-05-14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通用8篇)

篇1: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教育学院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择业效能感就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心理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他们又处在“大四毕业综合症”的气氛中,呈现出迷茫、困惑、焦虑、不安、沮丧等各种心理状态。因此,本文想通过研究,一方面,了解分析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其在性别、专业和专业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探讨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程度,以及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以便更系统详细的了解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心理状况,以便使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更为合理的职业指导。

同时,就业压力甚至提前进入大一大二学生的心灵,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 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焦虑作一概念界定,并在介绍有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以期为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问题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概念界定

从一般意义上讲,焦虑是对预期中的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焦虑是一种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因为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无形的危险的反应,因此是一种模糊的反映,它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本身所不知道的。其次,焦虑具有动机的意义。焦虑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情绪,而且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果引起焦虑的人或事物依然存在,那么这种焦虑的状态依然存在,个体就需要积极活动去改变(降低或避免)这种状态。因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

为的心理源泉之一。再次,处在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躯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如不断踱步、说话颤抖等。焦虑实质上就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包括人或事)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就业焦虑,我们可做如下定义: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根据Cattle和SPIelberger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一般为短暂性的。特质焦虑则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状态焦虑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而特质焦虑水平上升幅度不大。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主要是一种状态焦虑。

三、文献回顾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相关理论

2.1就业焦虑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就业焦虑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王建平在《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一文中指出,“知识失业将会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就业市场的一种持续的现象。知识失业的或然性会不断冲击各类毕业生乃至整个社会,会对人们产生重大的社会、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就业焦虑和风险恐惧,引发一系列的认知失调,导致强烈的失败和应激行为,对社会平等与公正的挑战,冲击中国公众的教育投资和消费心理。王本贤指出,“同青春焦虑、考试焦虑一样,大学生在择业时也会产生择业焦虑。”文章就就业焦虑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预防和调适提出了应对方法。福州大学的郑少萍发现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着焦虑、焦躁、自卑等心理障碍和表现,提出应该针对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给予预防与调适。刘玉梅指出焦虑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导致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业困扰、人际关系失调、就业与择业的苦恼以及恋爱挫折等”。

2.2涉及就业焦虑的实证性研究有3类

其一是利用自编的大学生特质焦虑问卷对1到4年级的大学生特质焦虑行了测查。结果表明,自编特质焦虑问卷可以提取五因子:就业焦虑、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健康焦虑和惧怕否定评价焦虑。也就是说这几个因子是大学期间困扰大学生的因素。在就业焦虑上,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其二是利用ZUNG氏焦虑量表(SAS)对大学生就业前情绪状态进行测评。其研究结果表明,大四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均为0.01水平上显著性差异。通过临界点的对照,发现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的达到1/2,女生的焦虑比率高于男性,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较严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三是用状态特质问卷对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

果表明,择业情境导致大学生焦虑水平普遍提高,部分学生呈现过度焦虑状态,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受自身条件、个人理想、社会.四、大学四年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英语、中文和美术学专业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而心理学、信息管理和会计专业则与之相反。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男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

当前,造成大学生产生择业焦虑心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的心理压力便越大,也越容易产生择业的焦虑心理。大学生们渴望自主择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一旦求职的自主权送到手中时,他们真正面对择业的竞争、就业的风险以及各种信息的刺激时,反而感到无所适从。在目前的市场需求下,心理学、信息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渺茫,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更显得信心不足,焦虑水平过高。而且受传统的价值观影响,男生比女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毕业后意味着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职业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其后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男生比女生更显得焦虑一些。

4.3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状态焦虑的关系分析

Bandura在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把焦虑看成是自我效能预期的一个“相互作用物”,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预期提高了,焦虑将减少。正如 Bandura(1989)所认为的,焦虑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否处理、控制环境的能力产生怀疑,顾虑自己应对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引起痛苦的主要根源不是焦虑思维过程,而是个体对排除这种思维过程的无能感”。这种无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不足。该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感与其择业效能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即是说,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则其状态焦虑程度越低。反之亦然。通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业效能感对状态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所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的对临毕业生

作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进行职业指导时应当使大学生接纳现实,调整好心态,针对择业的可控因素做出更多努力,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的做出职业选择。

五、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方法、抽样过程

总体:湖南师范大学09级大一全体学生6000余人

样本:200人

抽样方法:整群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抽样过程:

1、对师大20个学院编号,随机抽取8个学院。

2、对抽中的学院的大一学生进行编号。

3、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每个学院抽取25人。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资料收集方法:自填式问卷与个别访问相结合对抽取出来的样本每人发放一份问卷,并引导有效地回收问卷。另外再随机抽取10个样本进行较详细的访问。

资料分析方法:定量资料分析法

1、资料的审核: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正错误,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问卷,以保证本次调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2、资料的编码:对问卷的问题及答案进行数字代码化。

3、数据录入:把有效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4、输出结果

七、参考文献范慧玲, 施国春.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 2006,(15)胡艳红,刘霞.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比较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6,(02).3 陈瑞瑞,冯鸿滔,左占伟.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06,(06).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

八、附一张调查问卷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陈述,按照你的真实情况回答。根据你所作出的回答,表明你有多少信心完成下列的每一项任务。将答案所代表的数字写在题前的括号内。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所得数据仅供研究之用,并将对你的答案绝对保密。请你尽可能快地选择答案,不要在任何一题上花太多的时间。我们需要你对问卷的第一印象,从现在起尽快地回答每一道问题。请不要遗漏任何题目,感谢你的合作和支持!

性别:年龄:专业:是否为师范类:= 根本没有信心;2 = 有很少信心;3 = 有中等程度信心;4 = 有较多信心;5 = 完全有信心

请评定你对自己完成以下事件的信心:

()1 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2 能够查出感兴趣的职业的信息

()3 能够从所考虑的侯选专业列表中选择一个专业

()4 能够制定下一个五年目标计划

()5 如果遇到所选专业方面的学习困难,能够作出要采取的措施的决策

()6 能够确定自己的理想工作将是什么

()7 能够找出一个职业在下一个十年的就业趋势

()8 能够从所考虑的侯选职业列表中选择一个职业

()9 能够作出为了成功地完成所选专业而需要采取的措施的决策

()10 即使遇到挫折,仍然能够坚持致力于自己的专业或职业目标

()11 能够明确在一个职业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12 能够弄清楚一个职业的人均年收入

()13 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相适合的职业

()14 能够准备一份好简历

()15 如果不喜欢第一次选择的专业,能够改换专业

()16 能够明确为了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牺牲什么和不牺牲什么

()17 能够和一个已在你感兴趣的职业领域里工作的人交谈

()18 能够在作出职业决策之后,不再担心决定是否正确

()19 能够确认什么是和自己未来职业可能有关的人员、公司和研究所

()20 如果不满意自己从事的职业,能够更换工作

()21 能够清晰地描绘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22 能够找到有关毕业院校的信息

()23 能够选择一个与自己兴趣相适的专业或职业

()24 能够成功地应对工作面试的进程

()25 如果不能得到第一次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能够认同其它一些合理的专业或职业来替代

篇2: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就业焦虑水平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其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在专业类型、所属类别方面的差异显著.结论:师范学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情况,以后应加强对学生(尤其是艺术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作 者:李小凤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州,350007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8(4)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师范学院   应届毕业生   就业焦虑水平 

篇3: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关键词:焦虑情绪,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毕业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革,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局限性,致使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压力,而心理压力会引起生理的不良反应,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会引发心理障碍[1,2],影响其身心健康。为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及产生就业焦虑的具体影响因素,课题组成员对河海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为发展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河海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以宿舍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90个宿舍的成员,共382人。发放问卷382份,回收373份,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353份,有效率为92.4%

1.2方法。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课题组成员作为调查员,采取上门调查方式,由调查员上门发放调查表、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自愿填写,问卷完成后由调查员当场回收。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焦虑情况。

1.2.1一般情况。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专业、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有无社会工作经历及是否签订就业协议等内容。

1.2.2焦虑自评量表(SAS)[3],SAS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的,该表由20个题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1”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为小部分时间有,“3”为相当多时间有,“4”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其中15项为负性词陈述,按1~4顺序评分,5项(5,9,13,17,19)为正性词陈述,按4~1顺序反向计分。自评结束后将20个题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粗分(raw score),粗分乘以1.25即得到标准分(index score),按照中国常模,标准分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69为重度。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3.10双人份独立录入,经逻辑检查核对无误后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353名大学毕业生中,男性222人(62.9%),女性131人(37.1%);城市学生104人(29.5%),城镇学生106人(30.0%),农村学生143人(40.5%);独生子女199人(56.4%),非独生子女154人(43.6%);经管类专业113人(32.0%),工科类136(38.5%),计算机类104(29.5%);有社会工作经历者236人(66.9%),无社会工作经历者117人(33.1%);签订就业协议者198人(56.0%),未签订就业协议者155人(44.0%)。检出有焦虑情绪者96人,检出率为27.2%,,其中轻度焦虑者51人(14.5%),中度焦虑者23人(6.5%),重度焦虑者22人(6.2%)。

2.2焦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生源地、所学专业、是否已签订就业协议、是否有社会工作经历、是否有科学的职业规划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焦虑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摇79 106 31 29.2 6.196 0.045摇2摇摇79 106 31 29.2 6.196 0.045摇摇.3:;143 4632.2:焦;虑影响因1素43的多因46素分析。32.以2调查对象是否有焦<4=3虑情<摇绪4摇=为>3因变量,以199在单因4素7分析中有23.统6计学意摇义的影摇响因素为摇摇自摇摇2.9480.086变>?量进行非条11959件444792331..68摇摇摇@摇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2量.94的8赋0值.08见6表A?154 49 31.82。L@摇oA摇giBstCicD回归分析113时采用3基8于偏最33大.6似然估计的后退法(Bac摇k摇wBEarCFd:DDL R),剔1除1336变量标32准84为0.05。3137结..6果显示10.211 0.006摇摇:来自农村的EGFHDI D 13064 234 1372..6710.211 0.006大学摇J生摇A出GKHL现I焦D虑情绪104的几率是34城市大学32.生7的1.85倍;工科类大学生J摇出A摇现KMLN焦虑情绪的19几8率比经21管类低,1是0.6他们的摇摇0.749倍;调查时还摇摇未摇摇62.678<0.001签MONN订就业协议119585的大学27生15出现焦14虑08..情64摇摇摇P摇QERBS绪的62几.67率8是<已0.0签01订就业摇协摇ON 155 75 48.4议T大学生的12.7365 8倍5121.6摇摇P摇Q摇ERBS;大学期间无社会工1作1.2经19历0的.00大1学生出摇现摇U 117 45 38.5T焦虑情绪的2几36率是有51社会工作21经.6摇摇摇V摇AWX历的1大1.2学19生0的.0011.483倍;而摇摇U 117 45 38.5有T无职业规划1没89有统计14学2意义24.9摇摇V摇A摇WX。具体见表1.1529.93摇1。130.摇291U1641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27.2%的大学毕业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源地、所学专业、是否已签订就业协议、是否有社会工作经历等。大学毕业生的焦虑问题的有关研究,对焦虑情绪检出率的报道高低不一,这可能与不同研究的调查对象及调查时间不同有关[4,5,6]。

调查显示,来自农村是大学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这与刘颖[4]的研究结果一致。与来自城市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缺乏优越的家庭背景,拥有的社会资源较少,进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时,收到的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较少,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受到更多不自信。

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工科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与开设经管类专业的高校较多,每年毕业生的基数相对较大,相应此类专业的就业竞争激烈有关。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压力的困扰,焦虑情绪的检出率较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大学毕业生低,也就不难理解。

有社会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发生较无社会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少,这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要求有关。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是为了让他们为组织创造更多价值,不仅看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学历,还看他们的实践操作、人际交往、应变和快速学习等能力,用人单位考察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社会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在实际操作、人际交往等素质上较强,有较好的就业能力。

研究中性别、有无科学的职业规划等因素未能进入回归方程,与白文龙等[4][7]的研究不一致,可能与调查对象的不同有关。

总之,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下,结合本研究结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首先,高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指导对策应当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对来自于农村的毕业生和一些就业困难专业的毕业生高度关注,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防止严重焦虑情绪发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高校应当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减少毕业生由于生源地不同,家庭及社会资源的差距而在求职就业时可能造成的障碍,使他们主动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我认可和自信心水平,从而降低就业焦虑水平。再次,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导者,对大学生实践等能力培养有直接影响,应在教学教研中不断学习,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素养[8]。最后,高校应针对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大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增加反转课堂、认识实习或社会实践等课程的分量,增加实验室、机房及模拟场地的实际利用率,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使毕业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中拥有出众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从而缓解就业焦虑问题的严峻形势,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Peng Minning,Hu Guoqing,Dong Jing,etal.Employment-relat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Seni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Zhongnandaxuexuebao.Yixueban,2010,35(3):194-202.

[2]王小桃,罗贵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及意念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8-1419.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

[4]刘颖.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58-560.

[5]张斌,邱致燕,谢辉,等.长沙市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7):602-604.

[6]曹绍平.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6):25-29.

[7]白文龙.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焦虑特点变化及改善对策[J].中国市场,2015,(32):203-206.

篇4: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摘要】本案例介绍了一位因面试紧张、焦虑而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大三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由于其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的程度不是很强烈.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内容没有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现实,树立自信心。经过3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对自我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毕业生面试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案基本资料

李某,男,漢族,21岁,某高职学校大三年级学生,身高170 cm左右,五官端正,形体匀称。自入学以来,成绩下滑,平时较少人际交往,由于参加面试遭受淘汰,感到自己焦虑、紧张、无用。最近失眠,一想到就业就很焦虑,而且手脚冰凉,老感觉头有点痛,肚子也不舒服。因此,内心感到非常烦恼和痛苦,自己主动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二、主诉及他人反映

(一)求助者主诉我父亲是村里的风水先生,很少有人与自己家来往,父母亲的性格是那种默默忍受、寡言少语的,我从小在班级里就因为这样受到大家的歧视而逐渐不与大家交往。但小时候自己很享受自己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不觉得痛苦,小时候觉得自己总是喜欢没有目的地走路,走累了才找回家的路,但觉得每次这样很开心,可以想自己很多未来的东西。后来渐渐长大,家庭经济压力更大,觉得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对自己,对这个家根本的出路。自己最欣赏自己的是虽然一个人独处惯了,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很积极乐观的,而且一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进人大学后,学习成绩下滑,临近毕业,感觉就业压力大,自己又缺乏社会交往,最近失眠,一想到就业就很焦虑,而且手脚冰凉,老感觉头有点痛,肚子也不舒服。

(二)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说话谨慎,精神不振,面容痛苦,说话不敢抬头,腼腆羞涩。说话声音很小。交谈之初,求助者目光基本不与咨询师接触,且语速慢。整个交谈过程,求助者思维清晰,逻辑性较强。

家庭情况:独生子。生活史:(1)从小在班级里就因为这样受到大家的歧视而逐渐不与大家交往。(2)到了高中开始出现强烈的自卑和对未来生活的焦虑感。(3)现在面临毕业,觉得就业压力大,面试中遭淘汰,焦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性格:内向、敏感。

三、病因分析

对该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一是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二是社会原因。父亲是村里的风水先生,很少有人与自己家来往,父母亲的性格也是内向的。求助者从小在班级里就因为这样受到同学的歧视而逐渐不与同学交往。家庭经济条件差,觉得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对自己,对这个家根本的出路,这使他下决心通过努力改变家中的状况。三是心理原因:(1)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在面试中失利,是自己没有能力;主观推断自己以后面试还会紧张,难以想象将来就业中的面试。(2)情绪方面,受到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的困扰。(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缓解面试中的一些紧张压力。(4)求助者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缺乏自信心。

四、诊断

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如下:首先。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次,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失眠、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面试或当众回答问题的范围内,逻辑思维正常,没有泛化.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从病程看,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如下:首先,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无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而可以排除精神病。其次,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而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最后,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情绪,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而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初步确定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包括:第一,帮助其认识自己当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其不合理的错误观念,使其能正确对待面试及当众发言;使求助者认识到过度焦虑对学习的不良影响,适度降低焦虑水平;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接纳自我。第二,改善低落的情绪,在自信基础上增强社会交往的技能。二是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使求助者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面试,帮助其自我成长,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本案例将使用系统脱敏发、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入学后,想给自己锻炼机会进入各种社团,但是在面试中遭遇到了淘汰,而泛化到课堂上,不敢发言是在遇到了学习困难后表现出的认知上的偏差,觉得目前学不懂是自己专业学习能力存在问题,这样学下去是不会有前途的——存在明显的认识错误;加之其社会原因中,来自他最为亲近的亲戚压力以及周围同学的言行影响,使他产生了要回去复读才能改变一切的信念,进而受到情绪困扰。因此,及时采取目标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矫正,将会给求助者带来明显帮助。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

1求助者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料;有权利了解咨

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则;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的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和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四)指导方针

心理咨询,一周一次,每次50分钟。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目前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让求助者正确认识专业,正确对待外界评价,客观分析现状,明確自己的选择;其次,辅导求助者了解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异,学会合理归因,分析其目前学习方法的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最后,帮助求助者学会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培养学习信心。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咨询阶段包括: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来访一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引导其进行自我思考。

方法:会谈。

过程:第一步,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收集、核实相关资料.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第三步,与求助者交谈,了解其有关资料,探索其心理现状。第四步,布置家庭作业,请求助者分析自我能力、性格;同时请求助者在经过仔细考虑后,详细列出导致想复读和不复读的原因及种种可能结果和后果。

来访二

目的:通过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及共情技术,加深咨询双方关系;调整求助者认知。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过程:第一步,向求助者反馈家庭作业,与求助者共同逐条分析造成心理冲突的种种原因,并帮助其进行个人、家庭和社会原因的归类分析。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探索心理矛盾的现象原因和深层原因,澄清不合理信念。第三步,求助者领悟:遇到学习困难而没有老师主动给予自己指导,加之亲戚态度转变和同学言行刺激是诱发自己产生复读信念的事件。但是引起矛盾心理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因为在他遭遇了这些事件后产生了一个信念:我就应该非医不读。于是联想到当初是由父母帮助自己作出的专业选择,觉得有点不甘心,于是想通过复读证明自己。第四步,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正确、客观看待亲戚及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决定。第五步,布置咨询作业—-通过回顾与咨询师的谈话,理清自己的想法,调节迷茫的情绪。

来访三目的:让求助者学会合理归因;帮助求助者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过程:第一步,反馈咨询作业,与之讨论并给予支持和肯定。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正确看待现阶段的学习困难,学会做出合理归因。第三步,指导求助者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帮助其发现现阶段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第四步,指导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鼓励其多向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请教。第五步,布置咨询作业——制定学习目标及发展计划。

来访四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提高自信与自控力;结束咨询。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过程:第一步,反馈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第二步,指导求助者调整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失眠、头痛的症状已经消除,这几天已经不再想着回去复读了,目前非常明确自己的决定,有信心和决心把现在的专业学好。

求助者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评估:不再像之前那样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逐步开始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这是之前所没有出现的现象。

篇5:大学毕业生就业事迹报告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在座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信息工程学院02级通信3班的学生黄××。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以一名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发言,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在即将离别大学母校之际,回顾大学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遗憾,但更多的是美好与充实。逝去的日子总是快乐的,四年来发生了许多事

情,从中我得到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很乐意与在座的同学们分享我四年来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今天我所要讲的主题是:脚踏实地,充实人生。

下面,我将主要结合自己的考研经历来阐明这一主题。我喜欢科幻,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并立下了自己的最高理想:成为一名中科院院士。高中阶段,由于受《时间简史》等书的影响,我开始把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进一步细化,憧憬着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像伟大的爱因斯坦跟霍金那样,在头脑中探索宇宙最深层的奥秘。曾经数次,我被自己的憧憬感动得激动不已,仿佛藏有宇宙的终极定律仓库的大门就耸立在我的面前,等待着我去开启。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南京大学的物理系和天文系。当时,我甚至把探索宇宙奥秘提到了自身存在意义的高度,而没有分析这种盲目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根本没有听从旁人的劝告。结果,由于失败的发挥,我收到了广东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整整一个暑假的沉沦之后,我收拾心情,来到了美丽的龙洞校区。美丽的环境总能够让人从不快中迅速恢复过来,乐观是我的天性。这也是我没有选择复读的原因,因为我认为:与其再花一年时间重复地学习高三那无趣的课本,不如选择在大学里面好好学习,反正到时候考研考去理想中的学校也能起到同样效果。

在刚刚入学那年的学院新生集会上,院长向我们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其中有涉及到考研,我记得很清楚:当年整个学院只有十七个人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终四个考上了本校,四个考上了华工,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但报考率的确是低了点,因此院长勉励大家考研。这就是我对学院考研情况最初的认识。

经过高考之后,我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人不能总在理想上过活。经过仔细反思,我发觉自己并不具备理论物理学家所必须的高度抽象思维,以前的想法的确过于天真。单纯的理论思索其实并不适合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给我带来更大兴趣。想通这点之后,我便不再为自己学的是通信工程而闷闷不乐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甚至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一专业。

一旦情绪稳定之后,其他的就没什么好想的了。大一一年我除了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之外,剩下的时间就呆在宿舍看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在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个好地方,大家应该好好的将其利用起来,多看些书总好过成天对着电脑玩游戏和上网聊天,大家不要本末倒置,把来上大学生的目的给颠倒了。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我只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按时上下课,按时交作业,上课听课,考试前看书,虽然平淡,但是我觉得很充实。大二伊始时进行综合测评,我发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竟然让我获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并获得了学业一等奖学金和优秀二等奖学金。这让我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兴奋之后,我开始寻找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一年来我光顾着看书,而根本没有承担过学生工作。在那时我就提醒自己说,光顾着学习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你还可以并且应该做更多的事情。

很感激辅导员梁老师给了我担任年级副级长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从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学生干部,也从此我的接触圈子发生了很大扩展。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几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接触了许多优秀的人,大大提高了自己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转变,在以前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从小我就被视为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并且我也默认了别人的这种看法,长久以来一直担当着一个墨守陈规的角色。但大学是一个缤纷的大舞台,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以往观念的羁绊,勇敢地走出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不必太在意成败,也不必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在没有尝试过做一件事情之前便怀疑自己做不成此事,可能会错过很多宝贵的东西。

篇6: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好范文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暑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综合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及因素得出,产生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的原因,艺术生的精神取向相对自由,他们更是侧重于自身的自由,艺术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一样。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是由于在城市长大的背景,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三、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

篇7: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项目背景

1、xxxx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xxxx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xx年)

里程碑

10月01—11月01

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11月02—12月15

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12月16—12月31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

该项目的组长。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

文笔较好。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

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xx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10、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截止到xx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在项目前期,小组成员轻视问卷派发工作,曾出现工作量估计过低的现象。工作量估计不足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问卷派发活动,使问卷全部派发出去。经验证明,对每项任务甚至整个项目给出个合适工作量估计需要综合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复杂程度、历史经验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个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六、结束语

此次项目管理的体验,使我们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好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实际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去实践和摸索。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难得的经验,这将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第2篇: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

这个网站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一、项目背景

1.xxxx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xxxx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2006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好范文,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2009年)

里程碑

1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5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

该项目的组长。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

文笔较好。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

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2009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

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2009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篇8: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 “十一五” 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上升到2013年的699万,整个 “十二五”期间将维持在700万左右, 虽然增幅下降,但总量仍然很大。目前全国经济增长处于换挡期,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就业人数总量大和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严峻。因此,因就业而导致的焦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必须关注的问题。

1方法

1.1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大学生求职的整个学年分为秋冬季就业阶段和春季就业阶段,秋冬季就业阶段主要是9—12月; 春季就业阶段主要是3—5月; 把这两个阶段作为一个过程, 采取追踪研究的方式,在秋冬季阶段选择一批学生进行调查,在春季就业阶段,对这些学生中未就业的学生再进行调查。

1.2被试选择

采用分层抽 样法, 把辽宁省 内高校分 成 “985 ( 211) ”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分为省属本科院校、市属本科院校。根据上述分层设计,每类学校、 按专业抽取毕业生,调查对象涉及专业包括文史、理、 工、医药、农林水等类别。

1.3研究工具

工具1: 张玉柱编制的 《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该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方式,共26个题目,包括四个维度, 分别是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自信心不足和对就业前景担忧。问卷得分情况表示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同时四个维度又代表着就业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 92。问卷的各维度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又与总分之间高相关。

工具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该问卷共40个题目,其中状态焦虑问卷20个题目,特质焦虑问卷20个题目; 采用四点计分方式。将该问卷作为 《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效标,考察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

根据文献整理得出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情况,把性别、专业类别、生源地、院校类别、社会实践、社会支持、形势认知、归因方式、应对方式9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1.4研究步骤

2014年12月15日,发放问卷2600份, 回收问卷2339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剔除填写不完整和部分重复问卷,有效问卷1637份,有效回收率63% 。 问卷发放之前,通过电话方式,对问卷施测人进行了培训,告知调查对象为2013届未就业毕业生,并请施测人记录好每个被试的学院、姓名和专业,便于对其中未就业人群进行追踪调查。

2015年3月17日,对上述13所学校第一次调查对象中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第二次测量。本次问卷测量中是第一次调查对象中未就业群体,因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工作, 不符合本次调查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没能参加此次调查,第一次调查中共有1008名同学参加到了此次调查中,被试流失了629个,流失率为38. 4% 。

2结果

2.1问卷信效度检验

对 《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适合度检验结果中: KMO = 0. 95、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极其显著性的水平 ( 0. 000) ,说明原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相关关系,因素分析显示,共包含四个维度, 各维度项目与问卷设计符合。

根据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 《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相关系数比较发现,焦虑状态和焦虑特质对大学生就业焦虑有一定影响,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 49和0. 53。对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 表明, 克龙巴赫 系数为0. 930,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系数。所以本研究使用的工具有效,能够测量和解释就业焦虑。

2.2焦虑特点分析

2.2.1秋冬季阶段大学生就业焦虑特点分析

( 1) 性别差异特点分析。T检验发现,男女在焦虑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异,问卷的各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焦虑程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 2) 生源地差异特点分析。T检验发现,在总分上, 农村学生焦虑平均分为68. 43,城市学生焦虑平均分为59. 58,P < 0. 001,达到显著性水平; 农村学生在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这四个维度方 面,就业焦虑 程度都显 著高于城 市学生, P < 0. 001。

( 3) 院校层次差异特点分析。 “985 ( 211) ”院校学生就业焦虑平均分为56. 27,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焦虑程度平均分为66. 06,P < 0. 001。一般本科学校学生在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就业竞争压力、缺乏就业支持这四个维度得分高于 “985 ( 211) ”院校,P < 0. 001。

( 4) 社会实践差异特点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焦虑平均分上,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就业焦虑学生平均分为56. 62,偶尔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不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平均分为64. 7和63. 7,P < 0. 001。LSD多重比较发现,经常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就业焦虑程度平均分、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缺乏社会支持和竞争压力平均分上均显著低于偶尔和从不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 偶尔和从不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在就业前景担忧和竞争压力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缺乏就业支持和自信心不足维度上,偶尔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平均分低于从不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达到显著性水平。

( 5) 专业差异特点分析。对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就业焦虑程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文史类和医药类毕业生焦虑得分最高,理科和工科学生就业焦虑得分次之,农林水学生就业焦虑得分最低,就业焦虑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P < 0. 001,说明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的重要因素。LSD多重比较发现: 1在自信心不足维度上,农林水专业比文史、理科、医药专业学生得分低,达到显著性水平,自信心相对较高。2在对就业前景担忧维度上,文史专业学生比理工、农林水专业学生得分高,达到显著性水平; 对就业前景更加担忧; 理工科学生比文史、医药、 农林水专业学生得分低,达到显著性水平。3在缺乏就业支持维度上,农林水专业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平均分低于文史类、工科、医药专业毕业生,且达到显著性水平。4在竞争压力方面,文科比理科和医药类学生得分低,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农林水专业学生比文史类学生得分低,说明竞争压力最小。

( 6) 社会支持差异特点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在就业焦虑总分上,没有支持的学生显著高于依靠家人支持和学校支持的学生,P < 0. 001,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家人支持和学校支持对学生就业焦虑影响程度非常大,这也表明学校就业工作和家庭背景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因此,当家庭背景是无法控制的因素情况下,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力度,通过学校对学生形成巨大的就业支持。LSD多重比较发现,在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四个维度上没有支持的学生均高于其他学生,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 7) 应对方式差异特点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依靠家人帮助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最低,其次是主动求职和等待学校帮助的学生,无所适从的学生焦虑程度最高 ( P < 0. 001) ,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很大。

( 8) 归因方式差异特点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将就业归因于缺少职业规划的学生就业焦虑程度低于其他归因方式,将就业归因于岗位少的学生就业焦虑程度高于其他学生 ( P < 0. 001) ,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归因方式对就业焦虑程度有很大影响。

( 9) 形势认知差异特点分析。从形势认知上看,仅有6名学生认为就业形势很好,占总人数的3. 6‰。方差分析发现,认为就业形势好的学生就业焦虑水平明显比其他两种形势认知的同学焦虑水平低 ( P < 0. 05) 。

2.2.2春季阶段大学生就业焦虑特点分析

( 1) 性别差异特点分析。T检验发现,性别在焦虑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对就业前景担忧维度上,女生比男生得分高 ( P < 0. 001) ,表明到了春季就业阶段,马上临近毕业,女生对比男生更担心就业前景。这是不同阶段的一个明显变化。

( 2) 生源地差异特点分析。T检验发现,农村学生就业焦虑程度 均分66. 03、城市学生 就业焦虑 程度均分63. 97,P < 0. 05,农村学生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在自信心不足维度,农村学生均分为17. 73,城市学生均分为16. 97,P < 0. 01,农村学生自信心比城市学生低。

( 3) 院校层次差异特点分析。T检验,P > 0. 05,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缺乏就业支持这一维度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得分更高,P < 0. 05,存在显著性差异。

( 4) 社会实践差异特点分析。春季就业阶段对不同社会实践经历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方差分析发现,总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 5) 专业差异特点分析。方差分析发现,文史类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最高,医药和农林水专业学生次之,理工科学生焦虑程度得分最低 ( P < 0. 001) ,各专业之间就业焦虑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四个维度的LSD多重比较发现: 在自信心不足维度上,文史、医药专业学生得分高于理工科学生 ( P < 0. 05) ; 在对就业前景担忧维度上,文史专业、农林水专业学生得分高于理科、工科、 医药专业学生 ( P < 0. 05) ; 在缺乏就业支持维度上,文史类学生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 P < 0. 05) ,对就业的外在支持很不乐观; 在竞争压力方面,文史和医药专业学生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 P < 0. 05) ,就业竞争压力很大。

( 6) 社会支持差异特点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依靠家人支持的学生就业焦虑程度最高 ( P < 0. 05) ,这是春季就业阶段和秋冬季就业阶段反差极大的变化。LSD多重比较发现: 在自信心不足维度上,依靠家人支持、依靠学校比没有支持的学生得分高 ( P < 0. 05) ,说明这部分学生在这个时候更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缺乏就业竞争力。

( 7) 应对方式差异特点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P < 0. 05) 。在自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担忧、缺乏就业支持、就业竞争压力四个维度的LSD多重比较发现: 无所适从应对方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应对方式,说明这部分群体就业焦虑问题值得关注。

( 8) 归因方式差异特点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归因方式对就业焦虑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LSD多重比较发现: 在对就业前景担忧和缺乏就业支持维度,将未就业归因于岗位少的学生就业焦虑程度高于归因于职业期望高的学生 ( P < 0. 05) ,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 9) 形势认知差异特点分析。方差分析发现,对就业形势的认知对个体就业焦虑情绪影响很大,认为就业形势很难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认为就业形势好的学生 ( P < 0. 05) 。

( 10) 回归分析。采用Enter方法,对性别、生源地、 院校、社会实践情况、专业类别、外部支持情况、应对方式、形势认知、归因方式与就业焦虑程度进行回归分析。 数据拟合度系数显示,所考察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拟合线性回归的判定系数为0. 54,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 45,P < 0. 001,回归方程如下:

回归方程中,Y = 就业焦虑程度; X1= 生源地; X2= 应对方式; X3= 形势认知; X4= 社会支持。

2.2.3就业焦虑程度过程变化特点分析

( 1) 两个阶段总体变化差异分析。两个阶段就业焦虑总分差和各维度差异检验发现,在总分上春季就业阶段焦虑分数高于冬季就业阶段 ( P > 0. 05) ,而在自信心不足和就业竞争压力维度,春季就业阶段得分高于秋冬季就业阶段 ( P < 0. 05) 。说明到了春季就业阶段仍未就业的学生,自信心更加不足,就业竞争压力更加巨大。

( 2) 两个阶段性别差异分析。在自信心不足维度, 在春季就业阶段,男生和女生得分比冬季就业阶段高 ( P < 0. 05) ,说明春季 就业阶段,大学生就 业自信心 下降。

( 3) 两阶段生源地差异分析。农村学生就业焦虑程度总分和各维度T检验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前景担忧维度得分下降 ( P < 0. 01) ,在缺乏就业支持维度得分下降 ( P < 0. 01) ,在问卷总分上得分下降 ( P < 0. 01) ,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城市生源学生就业焦虑程度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 ( P < 0. 05) ,表明春季就业阶段,仍未就业的城市生源学生不再像秋冬季就业阶段那样,焦虑程度明显提高。

( 4) 两阶段社会实践差异分析。认为自己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得分在春季就业阶段明显提高 ( P < 0. 05) , 焦虑水平明显上升。

( 5) 两阶段专业差异分析。对文史专业学生两个阶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焦虑总分和在自信心不足、就业前景担忧和就业竞争压力三个维度,文科专业学生得分都增加 ( P < 0. 05) 。医药类毕业生在自信心不足和就业前景担忧两个维度得分提高 ( P < 0. 05) ,农林水专业学生在自信心不足和就业竞争压力维度得分提高 ( P < 0. 05) 。

( 6) 两阶段归因方式差异分析。在归因方式上,将未就业归因于岗位少的学生,焦虑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而归因于职业期望高的学生在自信心不足、就业竞争压力维度上发生了变化,焦虑水平上升 ( P < 0. 05) 。归因于缺少职业规划的学生无论在总分还是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方式 ( P < 0. 05) 。

3结论

( 1) 对同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焦虑特点跨阶段分析发现,就业焦虑存在阶段性,不同就业阶段就业焦虑表现出不同特点,秋冬季大学生就业焦虑更多的源于对就业的感性认识,还很不客观,经过秋冬季就业阶段到了春季就业阶段,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趋于理性。

( 2) 秋冬季就业阶段在学校、专业、生源地、社会实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形势认知等方面差异显著,存在主效应,且存在院校和专业、院校和生源地、院校和社会实践情况、专业应对方式的交互效应。

( 3) 春季就业阶段,不同群体就业焦虑程度逐渐趋同,低分组逐渐增高,高分组也有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性逐渐消失,但也表现出个别差异。主要有: 女生比男生更担心就业前景,农村学生自信心依然很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更缺乏就业支持,社会实践对就业焦虑影响因素已经不明显,依靠家人实现就业学生就业焦虑反常增高。

( 4) 回归方程: Y = 78. 52 - 2. 27X1+ 2. 62X2-4. 66X3- 2. 94X4,可以预测春季就业阶段大学生就业焦虑程度。

摘要:采用分层取样法,使用《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辽宁省内13所院校2013届未就业大学生分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秋冬季就业阶段共实名制调查1637名学生,春季就业阶段对其中1008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二次调查,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秋冬季就业阶段,院校层次、专业、生源地、社会实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形势认知差异对就业焦虑有显著影响;2春季就业阶段各影响因素逐步弱化,就业焦虑程度逐渐趋同,就业焦虑回归方程显示,生源地、应对方式、形势认知和社会支持是春季就业阶段就业焦虑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两阶段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基本符合,大学生对就业情境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上一篇:室内装修设计培训下一篇:人体伤害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