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执法问题提纲

2022-12-02

第一篇:工商行政执法问题提纲

工商行政执法问题解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任务不断加重,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对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国工商体制改革成果卓著,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也以此为契机,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但通过我科对经检大队和各工商所的调研,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工商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执法环境难题突出1.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工商行政体制改革后,省以下工商机关虽然实现了垂直领导,但工商行政执法往往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担负责任不同,这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目标定位、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加之一些市场经营者与地方政府关系好,从而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要求工商部门对纳税大户和骨干企业不能查、行政壁垒不能动。2.执法管辖交叉、错位。工商部门与许多专职执法机构,如质监、卫生、商检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常常出现某些领域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或监管的盲区和空白地带。3.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过去某些工商法规中规定的“强行划拨权”、“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现在已全部或者部分地退出执法程序,这就使工商执法的权威和力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执法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执法人员素质偏低许多执法人员以前从事的是个体专管工作,从来没有查处过案件,这就导致他们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有关查帐、取证等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部分人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

(一)重罚轻纠实践中,一些办案机构在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在执法中就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有1.只罚不纠。即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只罚款,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隐患的产品不认真追查;2.罚款放行。对查获的不合格产品或国家规定的违禁物品,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3.只打不追。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4.手段单一。部分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处罚决定书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会运用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综观这些执法误区,究其原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对已经流向市场、存在隐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二是综合执法手段不强,工商执法依据不足。在众多工商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三是部分执法机关内部管理和考核存在偏差,将罚没款数与工作业绩和奖惩挂钩,从而导致办案人员片面追求罚款数量、忽视办案质量。

(二)重实体、轻程序长期以来,有部分执法人员凭经验办事,采取经验主义,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上的步骤和方法的问题,只要实体上合法,程序上无所谓;还有的人认为,即使程序错了,也不影响案件的定性和处罚。但是许多行政处罚案件被诉到人民法院之后,不是因为实体问题,往往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撤销,因此,程序合法绝对不能丢。这些轻程序的人员在工作中常有以下表现:1.随意简化程序。一是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罚款和警告两类,而且罚款的幅度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将没收财物、停业整顿的案件作为简易程序案件,有的将罚款几千元的案件也以简易程序处理,一味图简单省事。二是任意简化某个程序中的某些环节。程序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一环紧扣另一环,如果简化这些环节就会构成程序违法,一旦被起诉到法院,这样的行政处罚将不堪一击。三是随意简化法定程序中的某些手续,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执法人员往往就只给当事人开一张处罚决定书,省略了亮证、告知等。2.有意规避法定程序。一是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变通处理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要求工商部门不要下处罚决定,自己以变通的方法交罚没款,如交赞助费或交管理费等,这样既可以将不计入成本的罚款变为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逃避税收,又可以抓住工商部门的把柄,牵制工商部门以后对自己的查处。二是执法人员主动与当事人协商来规避法律。由于目前执法环境不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一些执法人员为了尽快

第二篇:浅议工商行政执法问题

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队伍,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队伍的执法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任务不断加重,对工商行政执法的要求不断提高,工商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一、执法环境亟待优化

1.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省以下工商机关虽然是垂直领导,但工商行政执法往往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某些地方领导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对纳税大户和骨干企业实行特别保护,致使工商执法的一些工作难以开展。

2.执法管辖交叉、错位。工商部门与许多专职执法机构,如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实践中常常出现管辖上的争与推。

二、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一些执法人员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查帐、取证等专业知识,在办案过程中不免出现实体或程序上的错误。

(一)重罚轻纠

实践中,一些办案机构在办案时,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不重视,而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存在着“只罚不纠、罚款放行”的现象。部分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处罚决定书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而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往往撇开不谈。

(二)重实体、轻程序

长期以来,有部分执法人员或凭经验办事,或因粗心大意,忽视了程序上的完备,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上的步骤和方法的问题,只要实体上合法,即使程序不完备,也不影响案件的定性和处罚,从而在办案中随意简化程序或故意违反程序。一旦此类案件被复议或起诉,则必然面临被撤销的结果,程序问题不容忽视。

(三)滥用自由裁量权

一些执法人员在办案时受自身思想业务素质的影响办“关系案”、“人情案”,也有认识和业务水平的问题,把握不平衡,致使“重过轻罚”“轻过重罚”“过罚不当”。该处罚的没处罚,该移送的又未移送。

另外,执法机关在法律文书的制作在实践中也不够规范,主要有以下问题:

1.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内容(定案的证据)过于简单,未反映违法事实和违法现场涉案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状态;

2.有的当事人基本情况没有查清(自然人未提供身份证明或经营者未提供营业执照)

3.有的询问笔录修改过后不要求当事人签名;

4.处罚决定书和罚没收据上的当事人不一致;

5.收集的证据没有提供人签字,证据来源不清;

6.复议期间和复议机关交代不准确。

三、如何规范工商行政执法

(一)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工商行政执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是规范工商行政执法的关键。1.提高队伍的道德素养 。要有严格依法办事的素养,要有公正执法、敢于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的品德。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的信念,办好每一个案件。2.提高队伍的执法水平。工商执法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培养调查取证和分析研究的能力,通过案件探讨和交流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以期我们在执法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进行定性和处罚。

(二)完善行政处罚程序

目前工商执法在程序上的依据主要是《行政处罚法》和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定了工商行政执法部门在管辖、立案、调查、核审、告知、听证、处罚、执行以及行政复议等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中有关程序的规定,该告知的告知,该回避的回避,决不能图省事而故意规避或无视程序的完善。地方工商执法部门为了准确在理解和执行法律,可就法律法规尚不具体完备的地方加以细化。例贵池分局就案件核审和市场监管责任承担分别制定了《案件核审制度》和《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贵池分局市场监管层级责任制》。只有程序上的完备,才有行政处罚实体上的公正。

(三)加强案件指导 重视经验推广

为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提高处罚的公正性和效能,应加强案件指导活动。一可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由于执法实践中的个案具有具体性、复杂性和可借鉴性等特点,其中的典型案例对提高办案质量很有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案件交流探讨工作。一方面可推广地方执法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来探讨执法中的执法问题。

(四)健全制度、完善办案机制

1.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分局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明确办案人员在案件中的责

任,可以赋予案件主办人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调查取证、应急处理、定性处罚等方面的权力,并实行案件主办人限时办结案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这样可以增强案件主办人的责任心、提高办案的实效。

2.案件回访制度。行政处罚后,绝对不能一罚了之,必要时可以聘请行风监督员对被处罚的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案件实体和程序有无瑕疵、办案人员是

否廉洁自律、是否有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的情形等。

3 .加强内部监督,虚心接受外部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的执法监督相对于司法审查成本更低,较之社会监督效果更好,应当着力研究和探索。贵池分局通过开案件评审会的形式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评比,互相揪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正和纠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司法机关、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是防止行政执法出现错误的保证,我们要虚心接受,认真对待。

面对机遇和挑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监督、健全各项制度,才能担负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卫士的重任。

第三篇:工商行政执法体系问题的调研思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于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红盾卫士,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在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怎么样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和改进,是我们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的工商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话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是

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工商系统,实现由单一的行政管理职能向管理型和服务型并重的转变,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工商人的使命。我认为,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从根本上把我们的队伍打造成服务型的工商,就必须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来考查我们的工作,以经营者的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才能真正的实现工作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的提高和服务意识的增强。

假如我是一个经营者,到工商部门办事,那么,我首先希望的就是不要“英雄白跑路”。不要因为经办人员不在岗位而为一件事来回奔波。作为经营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营者,住得远的往往离工商所有好几十里路,况且交通不方便,几十里的奔波迎接他们的却是把门的铁将军,当事人心里会作何感想?

假如我是一个经营者,一踏进工商所的大门,我也希望看到一张张微笑的脸,而不是冰冷的面孔。我想不少人都有过办事受冷遇的经历,办事人员或是旁若无人高谈阔论,或是一张报纸一杯清茶,却把你一个人晾在那里半天没人搭理。这种滋味好受吗?将心比心,如果遇到经营者来办事的时候,多想想自己办事的那些“痛苦”经历,我想我们就不应该也不会再用那种态度去对待他们。

假如我是一个经营者,我希望我在咨询法规政策时或办理手续时能有人给我耐心的解释、热心的指点,能够享受到热情高效的服务,准确的了解到所需的信息,一次性告知,尽快办好相关的手续,而不是一个问题几种回答,让我雾里看花,不明究里。

假如我是一个经营者,我不希望接待我的工作人员都是酒气熏天、昏昏欲睡。更不希望看到他们在三五成群的打麻将、斗地主,对我爱理不理。

作为一个经营者,我多么希望看到所有的工商人员都能够真正的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照章办事。不希望每办一件事都大费周折,要在酒桌饭局上“研究研究”或是记下我的手机号或者只有所长才能办;我们经营者真的经不起多少“研究”,也没有那么好的记性,受不住折腾的。只要进了工商所的门一次就能办理终结。

假若我是一个农村经营者,为了方便百姓,在春播秋收时要销售化肥,工商所是不是从服务“三农”,支援“三农”的角度考虑给经营者办理经营范围有“化肥”的营业执照,不能为单纯的一项经营项目年年受同一种类的处罚吧。

作为一个经营者,多么希望看到工作中常常打交道的工商所有一个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形象;是一个解决经营者难题促和谐,心系百姓、真情为经营者的管家;是一个讲政治,顾全大局,精诚团结聚合力,发扬民主、和谐共事、团结进取的家庭;是一个正确行使权力树权威,秉公用权、廉洁自律讲操守,正派生活、情趣健康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岗位;相互之间不倒闲话,不在外界倒骂同志树立自我的形象的单位,是一个出门一伙人,吃饭一桌人,进门一家人,和气团结进取的一个集体。

作为一个经营者,他们自食其力,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过分吗?不!他们的这些要求,本来就该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如果我们自己也是一个经营者,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当我们在三九寒冬烤着暖炉,在炎炎夏日吹着冷气的时候,他们还要在外面为生活奔波。多想想他们的难处,我们也都有父母、妻儿、朋友,如果他们在外面办事受了别人的白眼、冷遇,我们心里会好受吗?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薪水是经营者的税款,经营者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并没有奢求我们把他们怎么着,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尽职尽责的服务,只是冬天的一杯热茶,夏天的一口凉水,甚至只是我们工作人员的一张笑脸,一句和气的问候。带着微笑不会比皱着眉头困难,说一些友善鼓励的话,也不比批评一顿来的费力,友爱的对待他人,其实跟不友善或不关怀他人一样容易。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我们自己不希望的待遇,请不要把它加于经营者的身上;我们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服务,请把它奉献给每一个经营者。作为一名工商人,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如果我是一个经营者,我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不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把这种换位思考的意识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才能真正树立起我们服务型工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才能把党员的先进性在工作中继续保持和延伸,才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才能真正的把行风政风的改进落到实处。

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要知道,经营者的这些希望和要求,并不需要我们去“赴汤

蹈火”,也不需要我们作出多大的牺牲,只要我们能将心比心,以诚待人,严守职责。仅仅是这些,就能使经营者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新的气象。

第四篇:工商行政执法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力度和深度不断强化。但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未有根本性好转,而依法治国理念己深入人心,公民法制意识迅速增强,工商行政执法因此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执法体制、执法环境和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

一、问题和难点 (一)、执法制度存在弊端

1、现行的办案制度不利于公正执法,预防腐败。行政执法是国家进行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缺乏有效的程序保证和有力的制度约束,行政执法权力就很有可能发生异化。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现行的办案程序是办案机构根据线索报请立案后进行调查,调查终结后交法制机构书面核审,再由办案机构报局长批准后告知当事人,并监督行政处罚的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存在着两级(局长,办案机构和法制机构)三方(局长、办案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而这其中相互间的监督制约关系是很微弱的,这就难免留下隐患。比如,两名执法人员(办案机构)对某一违法行为进行初查,发现了具体的违法事实,并在未向局长报批的情况下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这时由于外界某种力量的左右,二人决定瞒案不报。在此种情况下,其他两方要对其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同样,还会出现“大案办小”、“小案办了”、“执行无果”等现象。

2、工商所执法办案的权限过小,不利于及时有效的打击违法行为。随着“小局大所”工作框架的逐步推行,工商所行政执法的职能日益突出。同时,“全员办案”的要求,也决定了工商所的执法办案在我们整个行政执法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就××××××而言,×××两个工商所查办的案件,无论从数量还是罚没款上,均己超过分局的专职办案机构经检大队。但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工商所查办案件,必须依照《×××工商行政管理局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行政处罚办法》。该办法规定,工商所具有管辖权、且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城乡集市贸易、集中交易市场内的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违章行为三类15种(该办法第四条)。可以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有: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先行登记保存;扣留、封存物资、物品总价值xxxx元以下,扣留封存期限30日内;限价销售、强制收购物资、物品总价值xxxx元以下;没收物资、物品总价值1千元以下,非法所得1千元以下;罚款50xxxx以下(该办法第五条)。这就意味着,在我们身边大量存在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及非公司企业法人等市场主体,违反企业设立登记、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以及没收物资(物品)总价值1千元以上、非法所得1千元以上、罚款50xxxx以上的行政处罚,工商所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只能经过县(区)局的批准,且以县(区)局的名义作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上述对工商所监管的市场主体及其违法行为、罚没金额的限制,己跟不上当前的形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一些地方,将是否查办了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案件作为对工商所进行考核的一项指标,而这些案件又往往超出工商所的管辖权限,这势必会产生一些矛盾。在一些基层工商所,所查办案件9xxxx以上为无照经营和假冒伪劣案件。因而,上述限制影响了工商所的办案积极性,不敢拓宽执法领域,不利于大要案件的查处;繁琐了执法程序,不利于及时、快捷的打击违法行为;不利于工商执法权威的树立,使工商所的形象还停留在管管小商小贩,收收管理费,充其量就是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等负面影响。

3、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缺乏制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国家法律法规赋予了其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如公司“超范围经营”,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之规定,可处以“xxxx元以上1xxxx元以下的罚款”,中间相差xxxx元,是其最低基数的9倍,足见其比例之悬殊,自由裁量空间之巨大。在我们的执法行为中,自由裁量权的本意就是为了行政效率所设的,但它若不能合理行使,往往又影响到行政行为的公平。在实践中,由于外界的原因和执法人员自身的素质,往往表现为自由裁量权滥用和错位。有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以合法为名行不合法之实;有的人在“合法” 执法的外衣保护下,运用自由裁量权恣意妄行,为小集体、个人捞取好处等。从行政自由裁量权自身“自由”属性看,存在着职权滥用的条件(法条的相对模糊和相对抽象)。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以合法为名行不合法之实问题;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问题;少数人在“合法”执法的外壳保护下,运用自由裁量权恣意妄行,为小集体、个人捞取好处的问题,等等。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负面效应主要有:一是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处理问题随意性很大,畸轻畸重,反复无常,不同情况相同处理,相同情况不同对待,引起群众怀疑、不信任,产生对立情绪,不配合工商执法,行政违法行为增多,导致经济秩序的不稳定;二是助长特权思想,滋生腐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1、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执法效能。工商行政体制改革后,省以下工商机关虽然实现了垂直领导,但仍然存在着影响执法的种种不利因素: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根深蒂固;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垂直行政执法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复杂的公共关系对行政执法活动产生了不利的牵制和制约。工商行政执法往往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加之一些市场经营者对地方财政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要求工商部门对纳税大户和骨干企业不能查、行政壁垒不能动,从而出现案件越大越难查的现象。

2、执法职责交叉、错位,削弱了执法权威。工商部门与许多专职执法机构,如质监、卫生、商检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有了问题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遇到难题时互相扯皮,利益驱动时争执法权,常常出现某些领域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或监管盲区。

3、执法手段达不到有效教育的目的。由于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违章违法行为也“推陈出新”,而行政立法相对滞后。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过去某些工商法规中规定的“强行划拨”、“暂停支付”等强制措施,现在已全部或者部分地退出执法程序,或者一些金融机构以金融法的有关规定为由拒绝配合执行;执法成本大于执法效果;查处力度不足以惩戒当事人;很多法律法规条文过于抽象,不便操作。 (三)、执法人员素质及执法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自98年以来×××工商系统就没有招录过公务员,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己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一些法学知识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现在基层许多执法人员以前从事的是市场、个体管理工作,从来没有查处过案件,这就导致他们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有关查帐、取证等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部分人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

1、注重处罚、轻视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行政处罚的根本目的在于制止违法行为和防止违法行为的再度发生。而在实践中,一些办案机构在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在执法中就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有(1)只罚不纠。即对违法行为只处罚,对罚款缴纳后违法行为是否停止或纠正不闻不问。(2)罚款放行。对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或国家规定的违禁物品,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3)打而不追。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4)处罚单一。部分执法人员制作的处罚决定书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会运用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综观这些执法误区,究其原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对已经流向市场、存在隐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 二是综合执法手段不强,工商执法依据不足。在众多工商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

三是部分执法机关内部评价考核标准存在偏差,将罚没款数与工作业绩和奖惩挂钩,从而导致办案人员片面追求罚款数量,忽视办案质量。

2、注重实体、轻视程序的合法。在实践中,部分执法人员往往忽视程序合法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实体合法,程序上无所谓。但《行政处罚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因而许多行政处罚案件被诉到人民法院之后,不是因为实体问题,往往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撤销。因此,程序合法绝对不能丢。轻视程序的主要表现有:(1)未严格执行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罚款和警告两类,并且罚款的幅度也仅限于对公民5xxxx、法人或其他组织100xxxx以下。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将没收财物、停业整顿的案件作为简易程序案件,一味图简单省事。(2)随意简化法定程序中的某些手续,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执法人员往往只给当事人开一张处罚决定书,省略了出示执法证、告知等必需程序。(3)有意规避法定程序。由于目前执法环境不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一些执法人员为了尽快结案、息事宁人,就主动和当事人协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只要谈妥,就凭当事人的认识材料处罚。(4)、故意违反法定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回避程序、调查程序、告知程序、时效程序等。有利害关系的不回避、现场检查时不亮执法证、先行收缴罚没款、告知期限未到即下发处罚决定书、先行登记保存期限超过7天等。这些问题许多执法人员觉得无所谓,但在诉讼中往往成为“软肋”,导致败诉。

3、注重证据的收集、轻视法规的准确引用。有许多执法人员在案件调查时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全面收集了各种证据材料,但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之后,适用法律法规进行定性处罚时,却随心所欲,不知所以然。在法律适用上,知道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等等,但不知道这些原则适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拣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处罚目标的适用。而不管这种适用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执法的前提是知法懂法,工商行政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水平,首先必须提高这支执法队伍的素质,而加强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必然途径。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三个一”学习制度、“一月一法,一法一考”制、“末尾警告淘汰”制等。其中“三个一”学习制度就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三个一”即:一年一期培训、一季一法考试、一月一案分析。一年一期培训就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和不同岗位形势的需要,对全体执法人员都进行一次培训。邀请法学教授、专家授课,讲解依法行政的新形势和依法行政中的疑难问题,同时执法人员也可以交流各自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有效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一季一法考试是指每个季度确定一部法律为考试内容,执法人员以自学为主,考试成绩纳入工作考核,以此营造起执法人员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的氛围。一月一案分析指每月进行一次案例讨论分析,可由法规科会同业务科室选择疑难案例和新颖案例,或者是在执法办案中遇到的典型或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案例,交由各部门和工商所讨论交流,学习有成功的经验,借鉴失败的教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加大执法监督,预防腐败滋生

权力没有制约势必会产生腐败,这就需要制度的监督。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行政缺位的监督。行政缺位实质上就是一种执法不到位的表现,应该管理的事务没有管理,或者应该严格管理好的没有管理好,“重罚轻纠”就是表现之一,这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执法责任制,如《行政处罚制度》、《案件核审制度》、《行政处罚效能评价办法》、《工商所以县(区)局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实施办法》等,将不同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明确下来,按照要求检验执法的绩效,加强监督,对渎职行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二是做好内部横向监督。在执法监督工作中,往往上级对下级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似乎顺理成章,而一个机关内部同级机构之间的监督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常常由于工作中的原因造成个人感情的失和。为了息事宁人,横向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上横向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防止和纠正错案更便捷有效。因而要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执法体制,加强同级机构之间的监督制约,用体制约束,靠制度管人。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聘请义务廉政监督员和行风纠察员,广泛的听取社情民意,对执法行为明察暗访,从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在重大的执法行动时请媒体参加,及时宣传我们的工作和成绩,树立我们的形象和权威。遇有阻力较大的案件时,让媒体予以曝光,以抵御各方的干扰和压力。

(三) 健全制度、完善办案机制

1、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实行执法办案“四分离”制度。为了确保行政处罚的公开、公正和高效,对外执法权和内部执法监督权的协调运行,将行政处罚过程中的“立案、调查、核审、执行”四个方面的职权分别交由内部不同的机构实施,实行互相监督、层层把关。具体为:(1) 将立案职能集中到一个不担任具体案件调查职责,相对超脱的机构实施(一般为法制机构),避免立案不及时、不立案、乱立案的情形发生。立案后启动调查程序,并由立案机构对案件的调查处理进展情况进行督促。(2)执法办案的核心工作是案件的调查和处理,由于将立案、执行工作从调查机构分离,可以集中精力办理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工作,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同时可以进一步规范行政强制措施和案件的移送。(3)确定案件的核审期限、范围及责任,未经核审的案件,一律不得处罚。执行结案、销案登记制,避免行政处罚的混乱,无序和随意。建立重大案件审批会议制,根据实际,确定一定标准和类型的案件为重大案件,由案件审批小组决定处罚。(4)对于处罚决定书下达后,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的,由法制机构作为对外的执行机构,在一定的时间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对依法没收的无主财产的处理和依法将当事人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予以拍卖抵缴罚款的,由执行机构与财务机构共同执行。

2、建立案件主办人制度,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借鉴注册官制度,通过考试筛选,将业务骨干作为案件主办人。赋予案件主办人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调查取证、应急处理、定性处罚等方面的权力,实行案件主办人限时办结案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每个案件可以明确一名案件主办人为组长组成办案组,依据法定程序查办案件,组长对整个案件办理负总责,这样可以增强案件主办人的责任心、提高办案的实效。

3、推行等级办案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可以将办案人员分等级,通过报名、考试、评定等程序,让大家竞争办案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办案人员实行不同的办案奖励,而未取得办案员资格的则不予奖励。对等级办案员实行考评,一年一聘,逐年通过考试聘用或晋升。

4、制定规范性文件,增强自由裁量的可操作性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了行政处罚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工商部门可根据以上基本因素,各因素之主次情况及所占比重等,结合本地的实际经济状况,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因素予以量化,确定不同的处罚标准,以此为基准决定处罚数额。如对于“无照经营”案件,按其开业时间的长短、经营额的大小、经营范围宽窄等分别制定不同的处罚标准,然后综合评定对其的种类和数额。这样,不仅便于执法人员操作,也便于实现行政处罚的统一。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建设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健全各项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才能履行好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责,担负起市场经济卫士的重任,树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商新形象。

第五篇: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的无法自行解决的缺陷逐步暴露,需要国家采用立法规范、经济调节、执法监管、协调仲裁经济矛盾等方式适度干预,使之健康发展。行政执法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朱镕基总理明确指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历行法制,加强监管和提供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在行政执法监管中,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对市场进行综合性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代表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机关,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行为、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市场退出行为的监管,产业政策的执行都有效地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了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了市场的外部不经济性。但基层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什么问题,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基层工商行政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工商行政执法 政策一旦确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广泛性、综合性以及很强的政策性,因此作为一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就必须一专多能,即要熟知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又要熟悉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知识,既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掌握新形势、新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办公设备,监管新的领域,但目前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离上述要求尚有差距。

1、基层干部学习条件差。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虽已确定为省以下垂直管理,但工作思路仍没从块块管理的年代跳出来,尤其是经费体制仍是靠本单位、每个工商干部的收费罚没收入来支撑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因此收费工作重于一切。一个基层工商所及其工作人员的业绩主要取决于收费指标的完成情况,精力主要放在收费上,对法律、法规、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交通、通讯、计算机等硬件配臵又差,再加上许多非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也落在工商所头上,造成基层工商所人员没时间也没心思加强学习。

2、县级局培训条件差。由于经费紧张,县局主抓的工作也是收费、罚没,有利又好操作的就积极去抓,没利又不好操作的就少抓或不抓,收入抓得硬,培训抓得软。基层所学习气氛差,县局机关也不太浓。组织开展培训对多数县级局而言是一件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事,因而积极性也不高。即使组织了培训也往往因为师资经费等原因,培训方法简单,内容单调,重形式,轻效果,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太理想。

3、知识的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管理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三个阶段,成熟的管理工作重在事前的预防性监管。我国加入WTO后,工商行政管理队伍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掌握网络经济规律等新时代产物,以期有超前的管理水平。但因这些东西与县级局目前的中心工作------收费有一定距离而迟迟未被基层执法人员学习和认知。时至今日,许多县级局中尚有大量未接触过计算机等新兴网络知识的执法人员。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生事物的来势是无法以常规思路对待的,没有充分准备,新事物一旦来临就会使我们措手不及,造成监管滞后、秩序混乱,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因为学习不够,财会、金融法理等基本功不扎实,遇有复杂的案件往往不能胜任,大量精力放在易操作、标的额大的案件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体现权威的大法的执行效果不佳,执法难以形成震慑力。

(二)超脱性无法实现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有很强的超脱性才能保证严肃、公正执法,但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和执法手段却使工商机关难以超脱起来。

1、无法超脱地方利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秩序,在此前提下兼顾地方利益,因而在执法中与地方利益发生矛盾在所难免。工商机关驻在地方,许多事情要依靠地方,正如个别地方领导所言“除非你们不喝地方的水,不用地方的电,不吃地方的粮”,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地方政府和部门对法制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表现在:一是没有与法制理念相适应的思维,习惯行政命令。习惯于行政手段,轻视法律、法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罚代刑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在工作中搞默许、纵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充当违法者的保护伞,给行政执法设立“篱笆墙”。再加上工商部门执法手段所限,执法活动遇阻不能正常进行时,常常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协调,一般情况下不敢得罪地方,当然不易超脱地方而独立执法。

2、执法时无法超脱公安、法院。工商机关需要很强的超脱性、独立性(不依赖性)。但由于执法手段所限,我们常常不得不依赖公安和法院。因为遇到拒绝、阻碍执行公务之类的事件只有依靠公安,公安机关往往会因为警力不足,部分干警有特权思想,不能积极作为的缘故致使拒绝、阻碍执行公务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司法是行政的后盾,人民法院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但现在对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尚无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定,工商部门的许多行政处罚因执法权限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法。这样工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协调公安和法院,有时就可能以牺牲我们维护的国家利益为代价,日常工作中也不敢轻易得罪为违反工商法规分子讲情的的公安、法院人员,对公安、法院的违法行为也不宜查处。那么,暴力非暴力抗法分子就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执行工作难以到位,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有效执行,难以维护国家、人民利益。工商行政管理执法难以超脱公安和法院(当然这种超脱不是超脱正常的监督)。

(三)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当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代表国家履行职能的机关,本身体现的是国家权威,但具体工作要通过国家赋予我们一定的执法手段、强制措施等国家强制力来实现。

我国近几年的立法工作比较侧重于对当事人保护,这是大势所趋,是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表现。但有当事人要么不学法,要么只学权利,不学义务,法律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你只要不触及我的利益就得,否则就不行。而在工商行政执法中,工商局又不能采取得当的行政强制措施,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2001年6月《中国工商报》第三版《直击暴力抗法》一文中列举的暴力抗法案件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手段与肩负的重任严重不相符,责权不一致,暴力抗法者的嚣张气焰令人发指。有关统计表明,工商执法人员伤亡人数仅次于公安,处理结果远逊于公安。这种情况导致许多由工商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都因执法手段所限而无法到位,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一部《商业银行法》使工商机关查询、冻结、划拔违法行为人银行存款的执法权成为昨日黄花(即使在有这些执法权时,银行也不好好配合),另外可以行使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法规也少得可怜。

在执法实践中,调查取证是第一难,当事人拒绝接受调查及邮电、铁路、银行、医院等部门不配合工商调查,是因为工商没有传唤(对人)权,对其没有约束力。取证定案后,处理决定的执行是第二难,因为工商部门少有可变卖的物资,也没有暂扣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路径又不太顺畅,效果也不甚理想。即使有扣押权的法规,在执行中也不易到位。如不构成犯罪的假冒伪劣商品案,因假劣商品的价值低,有的又不能变卖,只能销毁,依靠工商部门自己执行根本无法重伤违法者利益,甚至有时为了取得罚没收入而将假劣商品退还当事人,为了使处罚决定得到执行,不得不与当事人讨价还价等情况也偶有发生。行使扣押权在愚昧的法盲、半法盲面前往往也显得苍白无力,当事人煽动一些与其有利益关系的人或不明真相的人,围攻、殴打执法人员,抢夺违法物资,暴力抗拒执法,而工商局又没有拘留权。事后,他们的抗法行为也往往因种种原因难以依法处臵到位。在一些非经营主体致使执法活动难以进行、暴力抗拒执行公务的事件中,这些违法人、犯罪嫌疑人甚至以抗法为荣,对他们的处理往往因为其身份不明,丧失战机而更难以处理到位。

“不能执行的法比没有法的危害性更大”,[2]罗干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工商行政执法也无从下嘴,这都严重影响了工商权威和国家法律尊严,造成工商机关有法不能依、有法不能执、行政不作为、责权不对应的尴尬局面。

(四)、权力制衡机制尚不完善

违法行为的发生多种多样,工商行政执法点多面广,查处违法违章工作是家常便饭。但案情发现多集中在一些基层执法人员手中,瞒案不报、私下处理、敲诈勒索现象也夹杂其中,数量虽少,影响却大。虽然目前我们的办案工作采用了调查、核审、审批三权分离的方式,但仍有部分案件象大家形象地比喻那样水流在第一关(发案阶段)就已干涸,后边的监督机制只能是形同虚设;定案时,办案人员与当事人及家属频繁接触也容易对执法公正产生影响。这里的根本问题就是权力缺乏监督,纪检监察机构对办案过程的监督缺乏具体规定。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膨胀,但监督太过则会导致萎缩—国家的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实施,市场经济秩序不能正常良性运行,工商机关失职渎职,致使职能弱化,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机构成为空谈。

(五)、职能交叉不利于执法

按现行体制,对市场有执法权的要有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物价、卫生防疫部门。这些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它们的执法手段都无法满足其职责需要,势必导致有利抢上前,无利退后边的推诿扯皮现象。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权力之争有时会造成企业无所适从、负担沉重,以国家工商总局认定驰名商标后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原产地名称一例看就应属权力之争的表现。规范市场秩序的规范本身就不规范,很难使市场走向规范,很难准备充分地迎接加入世贸的挑战。

(六)、事前事中监督效果不佳

由于我国现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法律、法规建设没有成熟的模式,也是在摸索前进,多数情况下滞后,有个别太超前。以致于一些想管的事可能无法可依,有法可依的可能不能管,造成执法机关和群众无所适从而严重影响执法权威。以认定工商部门公路“三乱”为例,工商部门负有对营运车辆进行登记、监管的职责,营运车辆属流动性质,不在路上找车的监管难度很大,有关公路“三乱”文件规定工商机关上路即为“三乱”,并把公路的外延扩大到公路边停车场、商店、加油站,使工商监管营运车辆的力度大打折扣。在目前的体制转换时期地方保护等有碍公正执法的因素仍然存在,工商行政执法手段不足,又不能在路上查处,许多接举报的违法行为都不能查处,除执法权威受损外,似乎还有失职渎职之嫌。

(七)、腐败,为行政执法设立障碍,削弱了行政执法力量。

少数党政干部、行政执法人员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甚至从事违法活动,阻碍行政执法,削弱行政执法力量。表现为:

1、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从事违法活动,阻碍行政执法。为小团体和个人利益,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官商勾结,直接或间接指使亲属从事或参与非法活动,强买强卖,横行乡里,独霸一方。如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少数公务人员直接从事或指使亲属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者隐瞒违法行为,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通风报信,让其逃避检查,为其开脱罪责,甚至指使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者暴力抵抗行政执法,导致一些地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现象不能有效遏制。

2、用人腐败,相对削弱了行政执法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人的眼睛盯上了行政执法部门,认为执法是“权利”,穿制服是“威风”,有些人用不正当手段进入行政执法部门,这一部分“庸才”,没有革命的事业心、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缺乏必要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把执法岗位当成了“黄金屋”,沉醉在了灯红酒绿之中,这些人为“权”办案,为“钱” 办案,执法粗暴,以言代法,以罚代刑,不懂什么是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导致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这些人在行政执法岗位的存在,相对削弱行政执法力量,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执法的形象。

(八)、整体行政执法队伍不能适应当前行政执法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等,社会的各方面都增加了科技含量,不法分子更加狡诈,如网络传销、股权传销、连锁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新经济形态,对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行政执法中很多干部的知识结构、相应素质都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适用法律、运用法律水平低,打击违法力度不够。

再加上我们对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展览教育、培训等活动跟不上、经营者的素质尚未有效提高、守法经营意识不够,自我管理能力差。我们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不能充分树立权威,没有威慑力,通过日常业务来监督经营者的市场行为,发现并控制危害扩大的事中监督及事前防范监督都难以奏效。

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旧的行政体制执法理念已不能适应当今的要求,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依法行政问题,尚没有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治本措施。

法的作用在于震慑而不在于事事查获,要形成震慑力就要求执法机关具有高度权威,这些权威又要通过执法机关的严肃执法来实现。鉴于上述工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公民现阶段的法制意识,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工商行政管理法》,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机构设臵、职能、性质、执法手段、经费体制、监督制约机制、培训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学习让大家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提高全员素质,保证执法质量。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要建立健全的岗位培训责任制度,对每一个岗位需要的技术水平及义务熟练度有较严格的明确和规定,从而督促我工商管理者对自我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我国加入WTO后,部分行业按照入世承诺已全面开放,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工商事业要发展,人才建设是关键,特别是外资登记管理干部更应加强外语培训和业务知识学习,单位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形式用于培养外交人才及提高队伍整体外语水平,已适应当前新形式的需求。另外针对县区局办公条件差,相应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我认为应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配备电脑及相关设备,开展计算机培训扫盲班,无论老少都要求计算机水平掌握到一定程度,能操作最基本的应用程序。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统一,才能保证行动步调一致。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工作首先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要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重大意义,一定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变成我们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识,不断增强我们做好党风廉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从源头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这项工作突出出来,切实把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义事日程,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各级要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基本思路的同时,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力求做到“四有”:一是总体规划。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要明确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设工商行政管理文化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抓好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基本途径和保障措施,使各级认识更统一,思路更清晰,落实更有责。二是有形式载体。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能有舞台在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中施展潜能,丰富知识,锻炼作风,增长才干。三是有物质保障。各级要在有限的财力内,拿出一定有专项经费用于文化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各级文化活动中心、荣誉室、图书室等场馆设施,并做好维护,科学使用好。四是有交流促进。各级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对本系统文化建设有鲜明特色的做法经验,利用召开专题研讨会、现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努力形成抓工商文化就是抓团对队凝聚力的导向,力争将工商队伍的文化建设做的更好。

(三)行政管理执法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有综合性、超脱性、独立性、广泛性,我国已经比较完善的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已颁布实施)和经济秩序混乱会引发社会治安恶化的事实(如近期打击的一些黑恶势力,他们靠非法经营取得收入,在经营中采用黑恶手段,暴富后更有恃无恐,个人垄断市场、传销、欺行霸市等),公安机关对这些违法犯罪不太熟悉,又无暇顾及,建议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改组为经济警察机构,由其专司经济违法犯罪管理,既可充分发挥其日常监管职能,强化其打击经济违法犯罪的力度,防黑恶于未然,又可以防止公安机关权力过分集中;如果建立经济警察队伍难度太大,可考虑模仿海关走私犯罪侦察体制或铁路公安体制建立工商、公安双重领导,以工商领导为主的公安机构,主要负责查处拒绝、阻碍工商部门执行公务及构成犯罪的经济案件的初期侦查工作,以减轻工商行政执法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依赖程度,使自己的超脱性充分发挥。同时还要明确工商机关要加大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力度,对税务机关的协助要求尽力满足,无正当理由不得不为,促进税收工作。

(四)要基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有其他市场执法机关无法比拟的人员、资源、执法领域等优势,现实中许多硬仗恶战都是工商部门牵头的事实,在国务院保留质监、卫生防疫、物价等职能机构来制定法规,省以下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综合行使这些执法职能或只保留这些单位的办事机构,以便于统一执法,避免机构重复设臵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推诿扯皮现象。同时法中还要特别注明工商行政管理对质监、卫生防疫、物价等部门的执法建议必须在一定时日内履行或回复。

(五)要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健全纪检监察机构,选配德才兼备、敢于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并实行下派一级,超越驻在单位,配臵独立的办案装备,以法的形式固定纪检监察提前介入业务办案过程,对其纪检监察实施监督。加大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有利时机,把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与运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同时,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对工商部门的监督不放松,形成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立体监督,着重查处失职、渎职、瞒案不报、枉法裁决等违法违纪案件,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六)要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封、扣押物品(扣押物品难度较大或损失较大时,可扣押相应保证金)、查询、冻结、划拨银行存款及要求铁路、邮电等部门配合的执法权,以充分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职能之需要,工商行政执法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健全而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全面落实执法到位和职能到位,工商行政执法的局面必将会发生大的改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感受新时代四年级征文下一篇:公司项目财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