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照改性材料方面经济效益分析

2024-04-29

辐照改性材料方面经济效益分析(通用2篇)

篇1:辐照改性材料方面经济效益分析

辐射加工技术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应用面广,可以在新型制造、建筑材料、通讯交通、电子电器、医疗及设备、农业品种改良、食品加工、环境治理、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正发展成为服务多个行业、不可替代的主流技术。

1、辐照热缩材料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据统计到2007年全国共有热缩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176个,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1.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4.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7.559亿元,利税总额6.398亿元,总资产达到116亿元。

辐射交联材料热缩细管主要应用领域分布在电子、家电、通讯信息、汽车等行业,用途越来越广。电子电器类材料需求高速增长: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热缩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如电子和电器行业成为各行业中增速最高的领域。随着国际范围内电子、电器产品生产能力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日益加速,全球热缩材料需求也随之向国内转移。热缩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国内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目前处于成长期。

国内热缩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外产品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外产品占据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且主要集中于中高端产品,国内厂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的竞争。电子类产品在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充分,中高端产品市场空间相对广阔,利润水平较高;电力类产品的竞争与企业的营销网络、研发实力及商业信誉关联性较大,目前国内热缩产品(包括热缩套管等电子类产品和热缩电缆附件)仍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美国瑞侃、日本住友等国际公司占据,且国外品牌产品价格约为国内同类产品的2—10倍。

随着国内热缩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性能的逐步提高,中高端产品已经具备了与国外产品抗衡的实力,且国内领先企业在产品价格、成本、送货服务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替代进口产品空间较大。

随着我国开始进入重化工阶段,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使热缩材料下游行业均成为未来增长速度较快的领域,从而有望拉动热缩材料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成长期。热缩材料应用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出口大幅下降,对电子类产品的需求减少,影响了利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08年年底通过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对电子信息行业的扶持力度,预计2009年产值仅能达到2008年的80%左右,利润下降低于30%。2010年热缩套管等电子类产品的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

2、辐照电线电缆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电力类产品市场增长空间广阔。“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电网投资、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城市地铁建设的高潮,预计辐照电线电缆和电力类热缩产品将进入需求高速增长期。按“十一五”原有规划,电网2009-2010年将投资6947亿元。2008年11月,为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国网公司公布增加城网投资3000亿元,农网投资2500亿元,国网投资800亿元建立用电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

2009-2010年南方电网新增投资600亿元,全国共新增电网投资6900亿元。未来两年电网总投资为13847亿元。

2008年生产2094万千米,同比增加38.92%。2009年1-3月,累计449万千米,同比仍增长6.44%。整体上看,增速仍保持较快发展。作为电线电缆重要的分支辐照交联电线电缆产量也会在有关需求的增长下快速增加。

辐照交联电线电缆主要用于电气装备、中压及以下电力两大类线缆中发挥作用,其中尤以特种电线电缆见长,参考全国电线电缆行业提供的资料,辐照交联电线电缆主导产品将以建筑用线、汽车配线、电机引接线、中压及以下电力电缆、架空电缆等为主,并在10kV级中压软结构电缆(例如船用)、航空航天用线、温控伴热电缆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各类阻燃、耐火、无毒、环保等新型无卤阻燃辐射交联电线将逐步替代普通的聚氯乙烯线缆,按照美国UL标准要求,105℃耐温等级的电线采用辐照交联聚氯乙烯绝缘,125℃~150℃耐温等级的电线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

目前国内各类企业出口产品配套线必须采用此类电线。预测今后几年内该类国内产品也将逐渐使用辐照交联电线。新型建筑用线,以90℃交联阻燃聚烯烃线替代60℃PVC非阻燃线是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环保和安全意识增强,新型建筑布线将成为建设用电线的主导产品,有很大市场空间。电气装备用配线,此类电线用量很大,包括电子、电机、家用电器、灯具、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均要使用,根据用途及使用场合分别要求其配线具备柔软性、耐焊接性、剥皮性、耐磨性、耐浸漆性、耐油、耐高温和阻燃等。

2008年10月,国家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4万亿投资预计可以使电力行业铜消费增幅达到13%,根据这个判断,预计2009年和2010年全国电线电缆的产值分别增加15%与10%,达到4600亿元和5000亿元以上,保守估计以辐照电线电缆市场份额2%的比例计算,预计2009-2010年,辐照交联电线电缆产值将达到90-100亿元,市场前景将十分宽广。

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看,辐射热缩材料产品的收入增加或略有减少,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而辐照电缆企业竞争激烈,产品收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0-15%),且毛利率不高在10%左右,毛利率下降。

3、原材料价格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2008全年尤其是四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全年一路走低,特别是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自始至终使得日常储备的半制品以及库存材料的价格高于短期及临时订单价格,造成期间的半制品以及库存材料大幅贬值,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材料的公允价值后,导致全年特别是四季度产品成本也相应增加,销售成本也相应增加。

电子辐射类产品2008年上半年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主要原材料EVA价格最高达到20000元/吨,对电子类产品成本构成重大影响,电子类行业产品受下游产业制约,短期内发展速度趋缓,随着原材料价格呈整体趋稳,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毛利率回升。随着国家电网建设、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城市地铁建设等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电力类产品发展迅猛。

自2008年以来中国铜的表观消费量同期增长已从40%下降至15%以内,如今几大用铜行业的不景气,将导致国内对铜需求增长继续放慢。2009年铜市将转为过剩,铜价的下跌会显得异常复杂,中间会呈现多次反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铜价经历大幅下跌后,市场将在疲弱的经济数据和政府不断出台的救市政策中寻找平衡。

目前能源原材料占电子类产品成本的70%。根据测算,电子类产品的成本敏感系数为-2.09,即原材料价格每浮动10%,主营业务利润将变动20.9%,进而影响毛利率水平。

企业应对措施:

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特别是保证合同的及时履约,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原材料市场,通过期货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部分风险。现在线缆行业利润率很低,希望用户能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加快付款进度,有条件地加大预付款比例,这样做是对行业莫大的支持,也会促使企业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面对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一些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管理;优化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降低原材料成本;实施“纵向一体化,横向关联化”战略,即发展上下游产业,采用期货套期保值等,从而减少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应对原材料上涨的问题,一是依靠科技研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二是根据订单情况,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保值操作;三是在确保产品质量前提下,通过科技攻关降低成本;四是加速货款回笼,提高资金利用率。

4、加大科研投入,研制新产品替代进口

多年来,行业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但对于科研投入力度不够,因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缺乏,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工艺,产品结构与国外先进产品尚有较大差异。不重视科研投入,使企业的定位同质化,国外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非常重视,尤其欧美国家的企业,它们在有关产品技术方面保持较强的优势。

我国辐射化工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长期以来我国辐射化工以热缩材料和交联电线电缆两类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领域不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辐射化工行业的研究和产业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50%的辐射化工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国内企业集中度偏低,在资金实力、研发实力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尚有差距,尚未形成具备与国际知名企业全面竞争能力的企业。目前,国内企业的主流产品多数定位于中低端,只有少数具备一定规模、资金实力的企业逐渐具备了在部分高端产品上与国外公司竞争的实力。替代目前非环保或低安全性能产品需要一定的过程。电子电力行业重视环保与安全性能的发展方向是辐射化工产品发展的动力源。虽然诸多领域涉及对辐射改性材料的需求,但能否顺利实现对原有非环保或安全性能较低产品的替代,需要一定的过程。

辐射行业骄人的成绩,主要因为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大环境下,市场需求旺盛,促进辐射化工高速发展;国家政府支持,国家发改委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中,辐射化工类项目占30%。

辐照材料是为辐照交联电线电缆、热缩材料制品提供基础性材料,是辐射化工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我国辐照材料研制与生产滞后于线缆生产和热缩制品生产的需求,其产业规模和品种规格长期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针对辐照材料现状,未来发展目标是:大宗主流材料,建立严格的产品标准,规范后加工的工艺条件;研究开发新的高性能辐照材料;重点开发环保型辐照材料。

5、企业营销策略

我国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与对营销策略手段的研究,甚至有人认为市场调研浪费人力与财力,可有可无,营销策略手段就是广告加促销。从主观上说,这是经营战略意识淡薄,对此重视不够;客观上讲,是缺乏市场调研与营销及战略管理这方面的人才。现实中,有些企业偶尔也进行市场调研,但往往把重点放在市场需求总量和市场的成长性预测上,却较少考虑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营销渠道、合作伙伴和产品实力等,对本企业在特定市场需求中可能争取的市场份额从不进行多方面的测算。而跨国公司却把市场调研与营销策略手段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

我国企业大都存在着经营行为短期化的问题,经营战略也就必然以短期利润为中心,而忽视市场占有率及长期的利润,这是我国企业竞争失利的重要原因。而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都以追求长期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惜在短期内亏损,采取先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后获得长期的垄断性利润的策略。

篇2:辐照改性材料方面经济效益分析

传统石油基聚合物膜材料在其服役周期完成后,既难再生、回收又难降解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压力。生物基聚合物微孔膜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次性水深度过滤膜、血液净化及污水处理兼碳源缓释膜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富研究员带领的液体分离与净化团队近年来系统开展了生物基聚合物微孔膜的可控合成制备及应用研究。针对聚乳酸微孔膜的结构控制及制备方面已经制备了梯度结构的微孔膜,及表面肝素化/类肝素化改性微孔膜。如通过多巴胺固定肝素、表面APTES固定肝素改善其表面相容性,通过表面两性离子化、表面PEG化改善聚乳酸微孔膜的亲水及血液相容性。

聚乳酸特别是薄壁(如透析膜壁厚40μm)中空纤维膜对耐热具有更高要求,然后在快速溶液相转化过程中,难以实现结晶度提高。针对此问题,宁波材料所发展了一种界面交联诱导结晶技术解决了聚乳酸微孔膜的结晶及耐热瓶颈问题。具体在聚乳酸微孔膜表面通过基于硅烷偶联剂的嵌段共聚物PVP-VTES预聚物的界面交联聚合,诱导聚乳酸发生结晶,结晶度可提高到35%,从而将耐热温度提高到100℃,大大提高其尺寸及微结构稳定性,解决了其干燥及灭菌问题。为了进一步调控聚乳酸微孔膜的表面微孔结构,提高其表面微孔分布均一性及尺寸,课题组通过β环糊精生物基致孔剂结合界面交联,制备了具有超亲水特性的聚乳酸超微滤膜,表面微孔成均匀圆形分布。界面交联可以在预聚物合成时引入具有反应性的环氧官能团如GMA,从而将三组分共聚物通过硅化学的界面吸附溶胀交联固定在膜表面,进一步通过共价键合将肝素负载在膜表面,从而同步提高了膜的亲水性、耐热性以及血液相容性,表面肝素化是提高血液相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表面肝素化相容性改善,课题组制备了一种天然生物分子水蛭素,并通过氢键结合方式将其固定在经过界面交联改性的聚乳酸微孔膜表面,从而不改变水蛭素分子的抗凝活性,通过系统的凝血4项(APTT、PT、TT、FIB)、血小板粘附以及补体激活特性综合分析,提高了聚乳酸微孔膜的血液相容性,具有良好的透析性能,模拟透析实验(模拟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量分别设定为100mL/min、300mL/min)表明其对小分子(尿素,79mL/min;肌酐,74mL/min)以及中分子(溶菌酶,34mL/min)有害物质具有相对较高的清除率。

上一篇:皮肌炎相关知识及护理下一篇:桐麻村宣传发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