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当得利之请求权

2023-01-12

一、我国民法当中的不当得利制度简析

不当得利指的是在无法律依据的前提下, 一方获取一定的利益而导致他人遭受一定损失的行为。就当前来看, 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是从德国的相关法律和台湾的相关法律当中借鉴而来的, 但是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与德国和台湾的不当得利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德国相关法律当中的不当得利制度当中认定, 不当得利制度是为了解决因欠缺给付原因的权利变动使得的在一定的程度上的利益失衡问题, 换句话说不当得利制度是一种辅助性质的制度。而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却大不相同,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的体系当中, 不当得利是一种独立的制度而不是一种辅助性质的制度, 并且《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依据取得的不当利益而使得他人损失的, 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已取得的不当利益”。另外, 《民通意见》第一百三十一条也规定:“返还的不当得利, 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取得的利益, 扣除劳动管理费用, 其余的应追缴。”从这些就能够看出, 前者规定了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即为无合法原因、致他人受损、因他人受损而获有利益;而后者则规定了返还的范围。不当得利制度是基于衡平思想产生的, 对调整人们日常生活中因财产变动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除去不当得利, 而并非损害赔偿。因此, 在适用不当得利制度的时候, 应严守不当得利制度的构成要件, 准确把握不当得利制度的作用, 切不可滥用无度。

虽然我国在法律上对不当得利的独立性进行了确认, 但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国现有的不当得利制度比较不完善, 现行法律中仅仅只有两个条文进行规定。最高法院虽然对不当得利进行了相关的司法解释, 但是这些解释太过笼统, 对不当得利的重要事项仍缺乏具体规定。民法对不当得利的相关规定也是非常不完善。

二、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不当得利制度与侵权等制度或者其他合同制度的创设目标有所差别, 其创设目标与基本思想并非损害性的赔偿, 而是将不当的得利进行剪除, 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不当得利制度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 正常社会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现代民法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现如今不当得利已经成为能够单独使用且具有较高低位的一种民法制度, 并在各国立法者与法学家共同的努力下不断走向规范化。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和运作都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原则基础之上, 现代社会中的不当得利制度拥有自身的构成要件, 加上要想在司法实践过程当中, 用公平正义当作基本标准来评价不当得利制度, 就会使得法官在断案的过程当中注入大量的主观可变性, 进而产生司法制度的混乱现象。这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其他法律制度的运作, 影响其他法律制度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司法制度相对完备的现代应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严格适用不当得利制度的构成要件。

关于不当得利的性质理论上有以下这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当得利属于一种具体的行为, 也就是说不当得利与行为人的意志有着较大的关系, 属于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从法律上规定不当得利为当事人的主体行为并确认不当得利的债务人行为性质, 能够有利于规范民事主体行为。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当得利属于具体的事件。这是因为不当得利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在当事人之间此种利益的产生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无关。不当得利的效力并非是当事人的意志而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由此可见不当得利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一种具体的事件。

三、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各因素研究

(一)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主体构成

作为债的一种, 不当得利中的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债务与债权关系同其他债权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区别, 其是由受损与受益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主体的, 受益人因无法律上的具体原因而获得利益并成为债务人, 受损人因其损失了利益而变成债权人。由于给付方式存在差异, 给付型的不当得利与非给付型的不当得利的因果关系也有差异, 所以其不当得利主体的确定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给付型的不当得利之债中标的物的给付人为债权人且被给付人为债务人;而在非给付型的不当得利当中的受损失人为债权人且获利人为债务人。而由于不当得利涉及的人数不同其主体的确定也存在差别, 其主体的确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发生在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不当得利;发生在三个当事人之间的不当得利;涉及到三个以上当事人的多数当事人之间的不当得利。发生在三个当事人之间的不当得利又分为:一人得利其他人受损的情形且三个当事人间先后转移财产;存在有两个受益人的情形;因当事人之间的原因关系有瑕疵致使其中一人得利及另一人受损害的情形三角关系。

(二)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客体构成

对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客体, 我国《民通意见》第一百三十条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即在返还不当得利时除了应返还原物及原物所生的孳息, 在返还因原物而获得的利益中应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基于原物之毁损、侵夺, 而由第三人处取得的损害赔偿或保险金及因被征收而取得的补偿费等。”原物代偿指的是由第三人导致的原物毁损、灭失、侵夺的情况下, 第三人对此进行的损害赔偿或保险金及因被征收而取得的补偿费等。除此之外价额偿还在一些情况下也被当作不当得利请求权返还的标的之一。价额偿还是在原物毁损、灭失, 返还不能或者返还物的价值有所距损的情况下受领人返还与其原物或原物破损价值同等的利益的一种方法。要准确的计算应偿还的价额, 就应该考虑两个问题即返还价额的计算以及确定其准据时点。

(三)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关于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主要有三要件和四要件说。三要件主张, (1) 一方获得利益; (2) 他方受有损失; (3) 无法律上的依据。而四要件主张: (1) 乙方获得利益; (2) 他方遭受损失; (3) 损益变动之间有因果关系; (4) 无合法依据。本文认为二者在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但四要件较之三要件思路更清晰明了, 在司法实践中更容易把握。

1. 单方获得利益

不当得利的发生是以一方获得利益为前提的, 若一方没有获得利益, 就不可能发生得利的正当与否这个问题, 因此, 一方获得利益是不当得利的重要前提之一。

单方获得利益, 指单独某一方因某种事实使其财产总额增加, 其中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与财产的消极增加。财产的积极增加, 即积极地获得利益, 指财产或者权利的增加或者财产权利义务的减少, 主要表现为: (1) 财产等权利的获得。 (2) 财产权范围的扩张或者效力的增强。 (3) 财产权限限制的消除。 (4) 债务消灭。财产的消极增加, 即本应该减少的财务因某种原因没有减少, 主要表现为: (1) 应支出的费用而没有支出。 (2) 应承担的债务没有承担。 (3) 所有权上应设有负担而没有设定。因精神利益难以返还也难以衡量, 所以不当得利中的“得利”在我国民法中, 应解释为不包含精神利益, 即在精神上受有利益并不构成不当得利。

2. 他方遭受损失

与“单方获得利益”相对应, “他方遭受损失”亦是不当得利的重要前提之一。“他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得利益总额减少, 其中包括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积极损失又称直接损失, 指财产利益的减少;消极损失又称间接损失, 指应增加的利益没有增加, 还包括应得利益的减少。不当得利的主旨不在于弥补损害, 而在于让受利人返还其无法律依据而得到的利益。本文认为, 不当得利的类型能够分为两种, 一种为给付不当得利, 一方当事人因他方当事人为给付行为而受利益, 从而使得他方的损害;另一种为非给付不当得利, 指取得了权益内容应归属他人的利益。

3. 损益变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损益变动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 他方遭受损失是因一方获利使得的, 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关于损益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理论上有直接因果关系说与非直接因果关系说。直接因果关系说认为, 一方获利与他方受损必须是源于同一原因事实, 即因同一事实原因使得一方获利的同时使他方受有损失;如果获利与受损是基于不同的事实原因产生, 即使二者之间有牵连关系, 也不能认定二者有因果关系。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主张, 只要受损与获利之间根据一般社会观念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即使二者是基于两个事实产生, 亦可认定获利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 能够看出, 我国在不当得利的因果关系认定上, 坚持非直接因果关系说。本文认为非直接因果关系说, 比较符合社会大众一般心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应严格控制, 避免滥用, 导致其他法律规定形同虚设。

4. 没有合法依据

没有合法依据是不当得利成立的实质条件。任何利益的取得都应有其合法依据, 若无合法依据则该利益必须返还。没有合法依据, 能够分为事前无合法依据取得该利益和合法取得该利益但事后合法原因消灭。

四、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法律地位

不当得利制度发源于罗马法, 深受自然法思想影响德国建立了不当得利制度的一般原则, 把“无法律上的原因”作为不当得利制度的构成要件之一, 并为中华民国民法所沿用。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亦接受罗马法中不当得利制度, 这位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当得利的立法有这重要的影响。以此来看,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中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

不当得利制度以衡平理论发展而来, 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衡平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当得利制完备的现代, 应严守不当得利制度的构成要件, 防止滥用。不当得利制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民法的垃圾箱”, 而不当得利的请求权也被认为是“候补队员”, 这主要是人们对不当得利的价值功能没有明确的认识。

不当得利的作用主要是去除利益。在因不当得利形成的债的关系之中, 法律赋予债权人也就是不当得利中的受害人拥有请求加害人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这是不当得利的首要功能, 法律所以赋予受害人此种权利是因为债务人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取得此项利益, 无保有该项利益的正当理由。这对于调整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公平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人们平时的生产生活当中, 最需要的法律形式就是私法, 这类法律为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协调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并为国家安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私法当中, 不当得利制度这种私法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整资金与货物以合法方式进行转移的法律性规范。在当前法治社会的重要时代, 不当得利制度已经凸显出其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鉴于此, 本文就对不当得利请求权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并深入分析不当得利之请求权的各构成要素, 最后对不当得利请求权在我国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不当得利,请求权,法律

参考文献

[1] 任飞飞.不当得利请求权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 2013.

[2] 郭亮.论不当得利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D].上海交通大学, 2013.

[3] 宋汶洁.不当得利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冀丹丹.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D].山东财经大学, 2012.

[5] 孙艺.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D].山东大学, 2005.

[6] 应万荣.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它请求权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 2006.

[7] 刘言浩.不当得利法的形成与展开[D].复旦大学, 2011.

上一篇:开放教学方式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下一篇:论我国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的实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