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践行者——重庆八中狠抓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纪实

2022-09-10

在重庆有这样一所学校, 她与众不同, 因为她不显贵, 不张扬, 但绝不平庸;她出人意料, 因为她很低调, 很内敛, 却往往在别人呼声很高的时候, 给你一个惊奇, 摘下一顶桂冠, 博得一片喝彩。

这所学校, 就是有着70多年历史的重庆八中。

“宁拙毋巧”。2009年秋天, 87岁高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级大师杨振宁院士到八中讲学并对同学们的殷殷期望, 寻觅重庆八中的坚实脚印和绿草花香, 我们不难发现, 这四个字, 其实也是对八中历史足迹、现实追求和未来路径的最好写照;用思想的金线拾掇起八中那一串串成就和荣誉的光环, 你更会惊喜地发现:重庆八中, 正在润物细无声的悄然演进里, 占领重庆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地。

一、这里有个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2004年, 在全市青年优质课大赛的14个参赛学科中, 八中一举摘走13枚金牌, 令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哗然, 被誉为“八中现象”。

八中现象”不是偶然, 是学校对“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以人为本,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的追求和坚持的产物。我们看到, 八中有一大批精英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 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4人, 正教授级研究员、特级教师12人。还有在各种大赛中频频获大奖的老师:重庆首届“十佳名师”之一、苏步青数学奖获得者陶兴模;摘下“走进新课程”全国精品课大赛桂冠的杨华;获2006年度“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的曾奇;在全国“历史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的杨红;“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夺得一等奖的杜忞芩……

透过“八中现象”, 还会发现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的八中教师在青春大舞台上律动的身影。2009年9月10日, 八中百名教师代表全市35万教师在大礼堂庄严宣誓, 庆祝第25个教师节;“十·一”前夕, 八中精诚打造的“60人男教师合唱团”, 在川外举行的重庆市基础教育系统红歌大赛中一举夺魁, 获得一等奖第一名;2008年10月, 学校体育组程凌老师, 以列席身份参加了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田径男子十项全能, 勇夺总冠军;2009年第七届市教委直属中小学教职工足球赛在八中举行, 7所中小学的教职工们在八中的足球场上意气风发, 挥汗如雨, 八中队获得冠军, 老师们要做“健康重庆”的践行者……

在八中精诚合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管理下, 八中连续3年获得“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八中为国内一流大学输送了大量学生, 重点大学录取率连年名列重庆市前茅, 其中不乏因为某项特长突出而被保送或提前录取的学生, 2009年毕业的学生中, 毛升旸和吴灿就因2008年10月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提前被清华大学录取;2010级学生李开宇因全国高中数学奥赛 (重庆赛区) 第一名而成为全重庆2010届第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在2008年公布的重庆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党政企业、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 对市教委直属中小学的教育综合项目督导评估中, 八中获得了重庆市教委直属中学一等奖!

二、这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万事德为先, 成才先做人。学校认为,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八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坚持“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的大德育观。于是, 德育不再只是哪一个科室去践行的事, 而是覆盖了学生发展的整个时空环境, 于是, 在八中,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人人都是德育践行者。

“在学校, 不管是教师, 还是其他职工, 大家的一言一行都尤为重要, 因为每做一件事, 说一句话, 都是在给学生做表率。”如今,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挖掘德育思想, 申报的讲座选题里也充满德育特色。2008年重庆市“首届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活动中, 辜红英老师被评为“重庆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

学校还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来提高全校师生的德育观。2006年, 在重庆市“知荣辱、树新风、促成长”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中, 八中的德育剧被评为中学组一等奖;2009年上半年, 高2010级24班同学组织参与的班会实录《让生命之树常青》在参加重庆市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竞赛中, 获中学组一等奖, 将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推上更高的台阶;在新课改中, 八中也坚持把品德塑造放在首要位置, 校长张勇说, 品德不高尚, 就没有意志力, 站不高, 也看不远。

杨振宁院士的演讲、师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经典寓言故事演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主题班会、走进少管所聆听少年犯现身说法、扫墓等系列活动, 都对八中师生的品德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科技创新市长奖三连冠

“我们的自制机器人虽然只价值几千元人民币, 但比起其他队几千欧元的机器人, 毫不逊色。”代表中国队出征的八中高二学生樊鸿源谈起2009年7月在奥地利的智能机器人世界杯赛事足球项目比赛, 仍难掩激动。比赛中, 樊鸿源的其中一个机器人被裁判怀疑并非出自他之手, 要取消他的参赛资格, 为此, 他拿出平时制作时记下的一本多达3万多字的笔记, 消除了裁判的疑惑。樊鸿源说是八中浓厚的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氛围, 给他搭建了奋飞的舞台。

樊鸿源的成就只是八中在机器人大赛中屡创成绩的一个缩影。2 0 0 7年, 他们获全国机器人大赛团体成绩全国第一名, 2009年又获全国第二名, 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机器人大赛团体成绩第一名;2009年6月1日, 八中又夺得由重庆市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市长奖, 就此成就八中获此奖三连冠的辉煌, 这也是重庆市青少年科技类最高荣誉奖;2009年9月, 在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之星”大赛上, 八中横扫5项一等奖, 数量为全市最多。科技的力量不仅在于他让人求知、求真, 激发人创新思维, 还在于它能促进学习的进步, 很多学生在收获科技奖项的同时, 还体验到由此在中、高考中加分、提升升学率的愉悦。

优秀的学生队伍靠优秀的教师团队来浇灌。在八中, 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刘雅林为代表的老师,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经常呆在实验室, 和学生一起熬更守夜, 连睡觉都在想如何攻克技术难关。对科技的执着, 在创新道路上的厚积薄发, 成就八中成为全市中学中首批在学校成立科协的学校, 2007年还被评为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2009年4月被评为首批“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后, 又于6月获得“科技创新培育奖”, 要知道, 该奖项由重庆市政府3年一评, 全市只有5所学校能享此殊荣。

体艺盛开素质教育奇葩

重庆八中在素质教育的演进过程中更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4次承办全国青少年排球赛, 女排两度远赴日本参加国际比赛, 还获得了中国中学生排球事业“特殊贡献奖”;田径队在市级比赛中夺冠130余次, 2008年底, 田径队蔡正凯、王正新通过层层选拔, 代表中国队参加泛太平洋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与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同场竞技, 获得前五名的好成绩。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齐备, 我每次在里面训练都感到特别开心。”戴着黑框眼镜、有点“假小子”的八中学生吴珍桢如是说。夺得海口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第四的裴晟孜也认为“选择了八中是明智的, 这里人性化的管理让我学业体育两兼顾。老师也给予我充分的关怀”。

近年来, 八中又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 全校学生都积极践行, 冬季长跑、越野比赛、体育节远足登山、集体舞、户外拓展培训……众多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只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八中还是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在全市各项艺术比赛中共获金奖、一等奖16项;在全国文艺表演中共获金奖、一等奖26项。

不久前结束的重庆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 八中的6个节目全部获得一等奖, 其中, 舞蹈类一等奖《梦, 在大山里》等3个节目将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事实上, 学校在抓综合素质的同时, 于2002年成立八中艺术团, 民乐、器乐、声乐、舞蹈、美术……极大丰富校园文化精神的同时, 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更重要的是, 学生们学到知识的同时, 思想和人格也一道成熟。

2007年, 学校原创舞蹈《红色记忆》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金奖;2008年, 送审的声乐节目《读社戏》获得全国宣传部颁发的金奖;组织参加全国第14届“群星奖”创作及比赛, 荣获组织工作奖;参加教育部第五届“星星火炬”艺术英才推选活动中, 获初中组特等奖1名、金奖3名, 高中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中学生活繁忙而不失色彩”是高二15班何丹丹的体会, 她曾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得到了群舞的金奖。

我们看到, 八中的艺术团不只培养艺尖, 还注重加强全校学生的艺术修为, 每年都会举办全校性的艺术节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2007年学校举办以“遗失的美好”为主题的服装大赛, 激发同学们利用废旧衣服、纸张做衣服,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创新意识。此后每年都举办类似的活动。

三、新老校友话素质八中

排球是八中传统项目, 曾代表中国赴日参加友好比赛。

八中学生自创的舞蹈《红色记忆》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文艺展演”金奖。

此次的八中行程, 笔者有幸联系上部分八中老校友, 尽管他们都离校多年, 但提及八中, 笔者能清晰感受到他们对八中的缱绻感怀情。

龙虎:1982年—1988年就读于重庆八中。重庆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 重庆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2003年度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2008年度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龙虎从大学毕业就进入高速公路集团公司, 从西南第一路成渝高速的建设伊始, 再到目前重庆近2000公里高速路, 龙虎为八小时畅通重庆之路挥洒了热血青春。他说, 在八中6年的住读生活, 八中就是他的家, 八中给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两样东西:诚实做人和勤奋做人, 这种精神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工作, 受益无穷。

吴军:1979年毕业于重庆八中。西南医院副院长, 国家知名教授, 大校、博士生导师, 2009年度重庆杰出贡献英模。其研究的转基因猪皮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吴军说, 八中永远是他心目中最好的学校, 不论引领学校前进的校长, 还是学校师生体现出来的团结拼搏、互相帮助的精神, 他至今难以忘怀。

李淼:2000年毕业于重庆八中。现为环亚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售前顾问, 清华大学MBA在读。李淼的父母都是八中的教师, “八中首先是我的家, 然后, 八中让每个学生都公平成长, 均衡发展, 这样的优良传统, 八中始终如一。”

张一婷:动漫迷、高一学生。张一婷说能在八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八中有很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都会创造自己的奇迹。”

上一篇:提倡英语素质教育创办特色专业开拓办学新思路下一篇:翼城县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