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提升质量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幸福成长”——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旭谈义务教育“减负提质”

2023-02-06

核心导读:

“教育, 是最大的民生。”去年12月12日, 国务院参事室在钓鱼台国宾馆主办“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与会专家提出, 超前教育、超量教育、重复教育和重智力轻德育的片面教育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致信中指出, 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要改革人才培养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使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学校的教育方式、课堂的教学方式、家庭的教子方式;积极稳妥地把改革推向前进。袁贵仁强调:“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童年快乐、终身学习、一生幸福。”

“把幸福还给童年, 给成长更多可能。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 尊重教育规律, 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2011年9月6日, 重庆教育系统召开万人电视电话大会, 一场以“减负提质”为主题的“教育攻坚战”全面打响。市教委主任周旭亲自发布并解读《“减负”十项规定》, 要求重庆教育系统从“对学生和家长, 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高度, 从“减负”这个人民群众最直接关切和忧虑的教育民生问题入手, 通过对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治理, 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何谓“减负提质”?“减负提质”何为?春节前夕, 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就“减负提质”的意义和内涵接受了记者专访。

以人为本, 遵循教育规律

记者:就当前的时代背景而言, 义务教育“减负”肩负着哪些内涵和使命?

周旭: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天性。教育“以人为本”, 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过重负担”将学生“压弯了腰”, 怎能长成参天大树?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幸福, 童年是人生美好回忆的“源头”, 我们决不能为了学生所谓明天的幸福而牺牲学生当下的幸福, 只有将“过重负担”减下来, 学生才能去追求真正的幸福, 学生明天也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二是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 知识唾手可得, 能力更为重要, 那种依靠“过重负担”培养出来的“书橱”式、“解题”式人才, 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情商。一个人成功, 智商固然重要, 非智力因素的情商也不可忽视, 并且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重要。“地球村”里, 世界已经是“平”的, 交往、合作与竞争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学生负担过重, 像鸵鸟一样, 整天将头埋进作业这个“沙堆”里, 少于实践, 疏于合作, 良好的情商和交往能力根本培养不起来, 今后将难以适应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

总之, 教育要回归本质, 学校要科学发展, 必须过好“减负”关, 写好“提质”篇, 实实在在端正学风、教风和校风, 开拓素质教育新空间、新渠道和新境界。

全面发展, 回归教育本质

记者:“减负提质”之后, 重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这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周旭:我们期待着“减负提质”之后的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呈现“四减”、“四多”的良好局面。“四减”, 一是书包减轻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放学后甚至连书包都不用背回家;二是作业减少了, 没有了机械重复的作业;三是考试次数减少了, 难度降低了, 学生不必为分数和名次而徒增烦恼;四是参加各类补习减少了, 不用“奔波”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之中了。“四多”, 一是孩子睡眠的时间多了, 每天小学生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二是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多了, 就像野外觅食的小鸟, 可以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有益的事情;三是孩子特长发展的机会多了, 每一位孩子都可以选择科技、体育、艺术等项目, 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四是孩子动手实践的活动多了, 在各种创新性的作业、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 “减负提质”就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将学生过重的学习和心理压力减下来之后,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会被重新点燃, 学习活力将被重新释放, 全面发展将会成为现实。

提升质量, 促进教育改革

记者:当中小学生们都在为“减轻课业负担”而欢呼时, 家长们却普遍更加关注“提升教育质量”的话题。“减负”和“提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才能确保在“减负”的同时实现“提质”?

周旭:“减负”并不是不要质量, 合理的学习“负担”不仅是正当的, 也是必须的。“减负”也不是不提倡刻苦学习, 相反, 我们要倡导勤奋学习, 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减负”只是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 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正如温总理所说, “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 而是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 接触事物, 接触生活, 学习更多的知识, 做更多的事, 思考更多的问题, 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 彻底去除“机械练习”、“无效学习”等“过重负担”,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着力强化认真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开展课外辅导活动、组织复习和考核、开展教学研究等“六认真”, 着力追求“高效课堂”、“实效作业”、“有效辅导”等, 通过“减负”获取“科学的质量”、“更高效率的质量”。

凝聚合力, 推动教育发展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统筹规划, 整体推进”。为形成纵深推进“减负提质”工作的合力, 您希望对社会各界发出怎样的呼吁?

周旭:我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减负提质”, 把“减负提质”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单位多为“减负提质”提供“援手”, 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比如, 博物馆、展览馆等免费向学生开放, 社会培训班坚持不搞应试补习, 专家学者深入学校指导“减负提质”等。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长支持与否是“减负”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减负”意味着把一部分本来应该由家长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重新归还给家长。希望家长们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与孩子一起亲近自然, 体验自然的美与和谐;巧设情景, 磨炼孩子的生存意志和心理抗压能力;帮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 对孩子进行与人交往的教育;言传身教, 对孩子进行爱与生命的教育;体验职业的精彩和艰辛, 帮助孩子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查漏补缺, 因材施教, 为孩子提供个别化帮助等, 共同创设让孩子幸福成长, 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用心、用情、用力、用智

“教育, 是一份肩负着学生前途与民族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投入全部的爱心、真情、力量和智慧。”周旭主任这样诠释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睿智、务实、谦和、激情, 是这位重庆教育界新任“掌门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进入“教委主任”的角色之前, 周旭履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去当个“好学生”。这位“学生”的课题, 就是要掌握重庆中小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 了解师生、家长的真实心声, 从而为制定重庆教育向纵深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最重要的依据。2011年9月6日, 重庆市召开减负提质万人电视电话会议;10月21日, 重庆市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12月1日, 教育部、全国妇联在重庆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重庆教育令人瞩目的一篇篇文章, 由此稳健有序地逐一破题。“减负提质”, 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干事业, 要有激情。”周旭说:当好教委主任不容易, 我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但更有信心和力量。重庆教育纵深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格局已经明晰。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有全市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全情投入, 我们有信心以“更关注学生天性、更关注学生能力、更关注学生情商”的素质教育模式回应社会对教育“减负提质”的期盼和要求。让“幸福成长”成为教育的关键词。

作为重庆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的一大重点, “减负提质”, 其实已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减负”, 是个“硬道理”。“提质”, 是篇“大文章”。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事关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快乐, 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 既是一项教育工作, 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还是一项民心工程。“减负提质”的真正意义, 正是要以“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幸福的教育, 培养出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 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企业人事管理的转型与升级下一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验教学基本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