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线段图反思

2022-07-07

第一篇:加与减线段图反思

《加与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插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并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3.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4.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看懂线段图,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师: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根据这张图,你能得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同桌交流。

生:捞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板书)

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捞到桶里的条数(板书)

鱼缸里原来有的条数-捞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现在有的条数(板书)

师:从小朋友们总结出的这些关系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加法和减法它们?

生:相互有关系。

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师:很好,那我们现在要解决原来有几条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个关系式呢?

生:第一条关系式。

师:谁能来列式计算?

生: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探究二

1、师:捞到桶里5条,鱼缸里现在有18条

问题2: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鱼?

师: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试着画一画线段图?

生独立思考。

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画清楚条件给出的信息。(板书)

师:要求鱼缸里比桶里多几条鱼?我们应该用哪个数量关系式?

生:鱼缸里现有鱼的条数-桶里的条数=鱼缸里比桶里多出的条数

师:那么在图上,要怎么表示多出的部分呢?

生回报,老师总结。(板书补全线段图)

2、师:谁能根据线段图,解决这个问题?

生:18-5=13(条)

答:鱼缸里比桶里多13条鱼。

小结:根据小猫捞鱼图,我们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关键是所求的问题不同,用到的关系式就不同。在计算中,利用我们的好朋友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线段图来做加与减。(出示课题:加与减)

练习与巩固

课内练习一

1、师:看线段图,列算式。

出示线段图,

师:请一位学生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第一张线段图。

生:桃树45棵,梨树35棵,一共有几棵?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解答。

生:45+35=80(棵)

学生汇报。(略)

2、师:这两道题看上去很像,你们觉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生:第一题是给我们两种树的棵树,要我们求一共有几棵。第二题是给我们一共80棵和其中一种桃树45棵,要我们求另一种树的棵树。

生:列式也不一样。第一题使用加法来做。第二题是用减法来做。

师:是呀!同学们看线段图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要我们求的是什么?

课内练习二

1、师:请你把你看到的线段图编成一道应用题。

生:小淘气今年9岁,妈妈今年32岁,妈妈比他大几岁?

师:谁来解答?

生:32-9=23(岁)

2、师:(改线段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请你把你看到的线段图编成一道应用题。

生:小淘气今年9岁,妈妈比他大23岁,妈妈今年几岁?

师:谁来解答?

生:9+23=32(岁)

3、师:这两道应用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小秘密?

生:它们很像的。

生:它们反了反。

师:把原先第一题中的条件变成了第二题里的问题。解答的时候也从减法算式变成了加法算式。这让我想起了?

生:学过的兄弟姐妹。32-9=23,32-23=9,23+9=32,9+23=32 师:所以说,已知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了。

拓展练习

1、条件:足球上黑色皮子有12块,白色皮子有20块

师:请你根据已知条件来提问题。

生:一共有几块皮子?

足球上的白皮子比黑皮子多几块?

足球上的黑皮子比白皮子少几块?

足球上的黑皮子和白皮子相差几块?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用?

生:加法。12+20=32(块)

师:要解决剩下三个问题,我们用?

生:减法。

师:三个问题,同一个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

生:都是用算式:20-12=8(块)

2、师:你们都答对了。那么能不能用今天认识的新朋友:线段图,来画一画呢?

学生交流,画线段图。

师:出示正确画法,并作解释。

课堂小结

我们要善于从插图,文字中收集我们需要的信息,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线段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总结数量关系,小朋友以后要多多使用它。

第二篇:解决问题--画线段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

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线段图和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3、解决问题: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获得基本的画线段图解题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习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时记住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125×4+54

340×2-120

(90-25)×

322、情境引入

教师:学校体育节报名开始了,一年级有102人报名参赛,四年级的报名参赛人数是一年级的2倍少15人。

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四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教师:你能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1)教师抽学生板书算法:102×2=204(人),204-15=189(人)

教师肯定学生的算法,提出:现在老师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完成? 学生充满期待的聆听: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来表示?

(2)学生讨论:画几条线段?哪条画在上面?怎样画?(边画边交流,师巡视) (3)抽学生上台尝试画线段图,并明确正确画法:

教师:哪个年级的人数是被比的?就把这个年级的人数用一条线段(一般是一厘米)表示出来。四年级的人数与一年级的人数是什么关系?刚好是一年级的2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2倍少。

教师:所以我们先要画一年级的2倍,就是2厘米,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15人才得到四年级的人数。因此表示四年级人数的线段是2厘米少一点。

指导学生在线段图上标出有关信息,如:102人、一年级的2倍、少15人。 (4)根据这幅线段图你能将它列为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抽生上台板演:102×2-15

=204-15

=189(人)

(5)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策略——画线段图

2、运用策略,解决新的问题:将教材第5页例4 作为习题出示,要求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抽生板书:165×3-45

=495-45

=450(只)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先试着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再独立列式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教师:线段图是怎样画的?要画几条线段?谁应该画在上面? 学生1:要画三条,小华的画在最上面。 学生2:再画小明的张数,比小华的短一点。 学生3:最后画小青的,是小明的3个长度。 学生4: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

学生5: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80-15 ×3。

要求学生讨论:80-15 ×3这种列式对吗? 指导学生说出:这个列式应先算15 ×3,而题意应先算80减15的差。为了先算我们必须加上一个小括号,成为(80-15) ×3才正确。

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要求积在80与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90与99,由题中告知:按3颗或9颗的拿都要剩1颗,由此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颗,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100颗少,所以应是91颗。

四、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

9、12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巧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假如我们教师一味地从字面上去分析题意,用较为苍白的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未必能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线段图,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多年来一直在我的日常数学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复杂关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教学实践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我注重从中、低年级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入手,引导他们跟教师一步一步来画,来学找数量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师生探索活动,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如,晨晨今年2岁,妈妈比她大25岁,6年前她妈妈几岁?6年后她妈妈几岁?试画基本线段图晨晨今年2岁,妈妈比她大25岁,则另一条线段要画得比晨晨的年龄线段图长一大截,由此可知:妈妈的年龄=晨晨今年的年龄+她们的年龄差。则同时可知:妈妈6年前几岁,妈妈6年后几岁。

即使是教师示范画出线段图以后,学生仿照再画一遍,学生们也是满有收获的。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用线段图解题能力,进而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解决比较难的题。

如,在解决倍数问题时,有这么一道题:“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128棵,已知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我们可以利用线段图来分析、解决。大家能够依据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梨树棵树看做是1份,桃树棵树就是这样的3份,那梨树和桃树就共有这样的4份,共128棵。我们便可以先求出1份数的梨树的棵数,再求出3份数的桃树的棵数。

为了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们也可插入一些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以丰富学生获得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成功体验。如: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有几个三角形?或有多少个长方形?我们便可引导学生从基本图形――数线段入手,看一看、数一数被分割的线段有几条基本线段,再由这样被分割的线段分别组合成了几组这样不同数量的复合线段。最后把所有的基本线段与复合线段相加即可。

如:数一数,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我们可以先数基本线段,图中一共有3条;再数由两条基本线段组成的复合线段,图中一共有2条;最后数由三条基本线段组成的复合线段,即图中的原图,有1条。因此,图中一共有6条线段。

这样,数其他图形的同类问题,我们迎刃而解。

当然此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边画边讲解,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讲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画图技能后,我们便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讲清这样画图的道理,可自己讲,也可分组合作互学,以提高用图解题的自觉意识。

如,我们大家俗知的“相遇求时间”典型问题的教学,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 km。小林每分钟骑250 m,小云每分钟骑200 m。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理解题意,并依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让学生说说小林和小云是怎样运动的?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屏幕显示线段图,标注出运动方向、有关数据及问题,并让学生结合线段图复述题意,想象两人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行驶的过程。进而,分析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解法:

1.求两人各自行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总路程。我们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小林骑车走的路程+小云骑车走的路程=总路程,再设相遇时间是x分钟。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50x+200x=4.5×1000

2.求每分钟两人共走的路程和,再求x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即所列出等量关系式是:(小林骑车的速度+小云骑车的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同理再设相遇时间是x分钟。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50+200)x=4.5×1000。

这样,我们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出发,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直观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形式,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从而切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掌握解答此类数学问题的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逐步增强他们的用数学意识。

在日后遇到更难的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大家画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时候,我的学生便自然而然利用画图解题,解决问题方便快捷。

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它的几分之几”时,我们把“比一个数多它的几分之几”问题转化成“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比较抽象,难度大,这时,我们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易于掌握。具体操作方法是:

1.先画出单位“1”的量,因为它是“比较”的标准。

2.再根据单位“1”的量画出另一个比较的量,标出条件和问题。

用这样的画图过程,就能比较自然地形成数形结合的过程,以及形成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树状网络。

综上所述,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比机械地做上一百道题更重要。实践证明,线段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的特点,我们的学生如果从小掌握了这种利用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大大提高,并将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王玉.巧用线段图 解决实际问题[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

编辑 段丽君

第四篇: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示意图

中垾镇中心小学

甘晓凤

二〇一七年三月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示意图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2和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图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并能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画示意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2.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强化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渗透策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2.初探。

设问:如果要使长方形变成一个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可以有哪些方法?(学生先讨论、并进行比画和想象)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解决有关图形面积变化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梅山小学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在正式学习画图的策略之前,让学生用手比画面积增加的因素,意在让画图成为接下来探索新知的有效策略。】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提问:题中有已知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谈话:根据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要想求出这块花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长和宽)可是宽在哪儿?又是多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画图来分析,也许能找到求宽的方法)

2.画图分析。

指导画图:画图表示题意时,可以按题目叙述的顺序一步一步地来画。例如,题中第一个条件是“一个长方形花圃,长8米”,我们就可以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个花圃。(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并标出长8米)

提问:接下来,应该怎样表示其他的条件和问题呢?在你的作业纸上试一试。 展示学生的示意图并讲评。(使学生认识到:长增加3米,就是把长延长一些,得到一个新的长方形,由于原来长方形的长是8米,延长的部分是3米,因此要画短一些。)

3.追问:现在你是愿意看文字分析来解决问题还是看图?

4.设问:画图后,你发现了什么?比较原来花圃和增加的部分,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5.列式解答。

6.回顾反思: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画图?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诱发学生对画图策略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主动采用画图策略。在学生初次画图时,教师予以指导,有利于学生初步了解画示意图描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依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通过交流明确揭题思路,让学生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出示“练一练”。

(1)理解题意,独立画图。 (2)根据示意图分析。

(3)展示学生列式解答和思考的过程。 2.系统比较,发展思维。

设问1:这两道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 设问2: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你有哪些体会?

引导说出:(1)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步画出示意图。 (2)要把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清楚。 (3)观察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3.拓展练习,综合运用。

(1)长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2)宽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3)长和宽各增加8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前两题意在让学生形成头脑画图的习惯,而第三题的“误导”意在让学生感受遇到条件比较多,数量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实际操作画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培养学生对比和推理能力。】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五、作业:练习八第6题、第7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__________画图法(简单、直观)

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第五篇:四下教案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画线段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201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8~49页,练一练与练习八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线段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理的解题思 (2)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题属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并会利用线段图解决此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不断反思中,使学生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线段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回顾、掌握并熟练运用“其他解题方法或者把结论当成已知条件,采用倒推的方法”这两种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正确画出线段图并运用线段图整理有用的数量及数量关系,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教学难点

(1)运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思路,成功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苹果12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对线段图画法、对解题的帮助及意义的回忆。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提问:说说上面运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 生: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根据回答,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追问:你会画线段图吗? 生:会。

指名同学板演,并说说画线段图的顺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余学生用直尺或三角板在草稿纸上画。

师巡视指导。

最后用ppt动态展示画线段图的一般流程及注意事项。 师:我们在哪些方面运用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生1:三年级上册,关于绿花、黄花、红花之间关系,求红花朵数。 生2:在路程方面,求相遇时间或两者距离。 生3:„„

师根据回答情况,简练其答案,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提示,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师:画线段图有什么作用?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生1:可以让题目一目了然,很清楚。 生2:整理数据,分析数量关系。 生3:想解题思路。 生4:„„

师根据回答情况,简练其答案,有困难的可以适当提示,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1 丁丁有6个苹果,丁丁比明明多2个苹果,他们俩一共有几个苹果?

学生口述,老师根据回答情况,运用ppt呈现其结果。明明:6-2=4(个) 一共:6+4=10(个)

追问:如果要使两人苹果数量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Ppt展示两人所拥有的苹果的数量图片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苹果,自己尝试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也有自己的方法,ppt展示三种方法,即方法一:保持丁丁的苹果数不变,明明增加2个苹果;方法二:保持明明的苹果数不变,丁丁减少2个苹果;方法三:保持苹果总数不变,丁丁给明明1个这三种方法。

提问:方法三中为什么不给2个,而是1个?如果多的不是两个呢?

生1:给2个后,明明是6个,丁丁是4个,明明比丁丁多2个,两人苹果数仍然不相

等。

生2:要给明明多出来苹果的一半。 师:怎样确定多出苹果的一半? 生2:除以2。

追问:如果多出的苹果数是3呢?5呢? 生3: 不够除,有余数。

引导:多出的苹果数是怎样的才够除呢? 生3:

4、6之类的双数。

提问: 说说这三种方法,各自变化特点,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变后有什么特点? 生1:方法一,丁丁苹果数不变,明明苹果数增加2个,导致最终苹果总数随之增加了2个。两人苹果数一样多,苹果总数是丁丁苹果数的2倍。

生2:方法二,明明苹果数不变,丁丁苹果数减少2个,导致最终的苹果总数随之减少2个。两人苹果数一样多,苹果总数是明明苹果数的2倍。

生3:方法三,苹果总数不变,丁丁苹果数减少1个,明明苹果数随之增加1个。两人苹果数一样多,苹果总数是丁丁苹果数的2倍,也是明明苹果数的2倍。

提问:如果我们知道两人苹果总数,和两人苹果的差数, 你能借助此思路求解两人的苹果数吗?

2、出示题目2 丁丁与明明一共有10个苹果,丁丁比明明多2个苹果,两人各有几个苹果?(

1、两题有什么联系?

2、说说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3、你想运用什么策略?)

指名学生读题。同学们独立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尝试画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Ppt展示线段图

Ppt出示问题:

1、你能通过线段图,借助上面三种你喜欢方法的来解决此问题吗?

2、你知道应用题的检验方法吗?你会检验本题吗?

指名三位同学上台板演,分别指定一种方法作答并检验。其余同学分三大组也是如此。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师生共同订正,讲评。

3、教学“练一练” Ppt出示“练一练”内容:

要求:分三组练习分别运用指定一种方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讲三位同学陈述方法,ppt展示其相应解题过程。

4、ppt出示题目4 一个双层共有240本书,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的3倍。这个书架上下两层分别有多少本书?

全体学生共同读题,找出数量关系,独立画线段图解题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讲评、订正,ppt展示相应的解题过程。

5、ppt出示题目5

全体学生共同读题,找出数量关系,独立画线段图解题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讲评、订正,ppt展示相应的解题过程。

6、总结:学过这节课,你有什么要说的?

7、作业:课本第52页练习八第

2、4题

板书设计:

明明

丁丁

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方法一:增加2个

方法二:减少2个

方法三:差数再分配

教学反思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画法和技巧,但如何运用画线段图,产生思路,找到解题的策略是本节重难点。通过苹果的在分配,讲解很细,很透彻,学生在理解“和差问题”能够有本质的认识。为运用线段图理解“和倍问题”、“差倍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本节还练习了一题多解和应用题的检验。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没有练习线段图的具体画法,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充分思考、小组合作。

上一篇:基药目录及价格表下一篇:教育名著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