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教学反思

2024-04-24

捣练图教学反思(通用4篇)

篇1:捣练图教学反思

捣练图教学反思

《捣练图》是中国画仕女图赏析,是本学期美术学习的第一课,从小学美术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内涵的阶段。本节课的内容是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场面。此绘画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

课改教学尝试中,首先让同学们交流了对画中人物的看法、认识,以及对书中画面的认识和体会,学生们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确实是很丰富的。

篇2:捣练图教学反思

在《捣练图》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两件作品串起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其中既有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又有生活常识的一些相关知识,而其中的最后知识点我都将引到绘画技法和绘画知识上,让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做主动学习的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浏览艺术作品时教师应该起到导游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学习,同时又把学生最需要的东西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不虚此行”,在你的每一节课上有所收获。我觉得美术欣赏教学,特别是绘画名作的教学设计是比较难的,很容易把课上成教师在前面讲,学生没有响应―曲高和寡。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同学们对于《捣练图》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唐代人物的造型更是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关注,唐代的审美标准引起学生的争议,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作者对于人物造型的处理确实具有美感。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是学生对于作品的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以后教学中需多加引导。

篇3:捣练图教学反思

在构图上, 这幅图虽然也没有设置背景, 但整个画面安排得十分巧妙, 三组人物或立或坐, 有低有高, 错落有致。各组人物之间又彼此呼应, 联系紧密又自然和谐。捣练一组, 一人回身挽袖与理线一组相应, 后两组人物之间穿插了一个蹲着煽火转首的女童, 使三组人物气脉相承。最后一组人物中, 最左边的妇女身姿略向后倾, 扯直的长练依然有飘柔的质感, 是画面有了生动的韵律。此外, 作者还善于捕捉劳作中的微小细节, 并对这些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生动地传达了生活的情趣, 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例如, 坐在火盆旁扇扇子的那个女童, 回头欲语的情态, 反应出了她对扇火这种单调工作的厌倦, 同时也揭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

通过对张萱的侍女画《捣练图》的欣赏和临摹, 我们不难观察到当时宫廷妇女服饰的样式。服饰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阴睛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 政治气候宽松, 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 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 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 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 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 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 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 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 “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慢束罗裙半露胸,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 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 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 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 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 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 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 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 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 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 红、紫、黄、绿争艳斗奇, 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 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早在盛唐时期, 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 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 那是地位的象征。

唐代女子服装, 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唐制规定, 女服分四种, 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 后者为日常穿着。唐代女子常服, 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 下身束裙, 肩加披帛。衫为单衣, 襦有夹有絮, 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袄为夹衣, 长于襦而短于袍。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 套于衫外, 流行于唐前期。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 短小易脱。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 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 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 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 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此外, “时世妆”, 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时世妆”, 即时装, 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 外加半臂, 肩绕披帛, 紧身长裙上束至胸, 风格简约;盛唐时, 衣裙渐宽, 裙腰下移, 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 衣裙日趋宽肥, 女子往往褒衣博带, 宽袍大袖, 色彩靡丽。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 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 衣料为纱罗制品, 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 下配以曳地长裙, 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军装宫娥扫眉浅”, 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 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 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 下必效之。盛唐时, 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 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 头裹幞头, 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 开元天宝年间, 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 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 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女子发首, 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为主。所戴便帽, 初行幂, 次行帷帽, 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 妇女外出多戴幂, 幂是一种大幅方巾, 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 戴时披体而下, 障蔽全身。高宗时, 随社会风气的开放, 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至开元盛世, 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 露髻出行, 或仿效男子和胡人, 裹幞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蕃各族, 状式新颖多变, 有的卷檐虚顶, 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 耳上加饰鸟羽, 有的在帽沿部分饰以皮毛等。此外, 若出门远行, 还戴风帽, 以避风尘。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 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 有发式、头饰、面妆、佩饰等。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 或挽于头顶, 或结于脑后, 形制十分丰富。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初唐时发髻简单, 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 髻式纷繁。

面部化妆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 淡妆者采其二三, 盛妆者悉数运用。铅粉色泽洁白, 质地细腻, 施于面、颈、胸部, “纤白明媚”。

结束语

唐代女子服饰, 不仅为灿烂的唐文化增添了光彩, 并影响着后世历代妇女的服饰生活与文化, 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苑地中的一朵奇丽之花。张萱一改魏晋以来“列女”、“孝子”的绘画题材, 而转向了表现现实生活, 为我国风俗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所以张萱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他的作品广被时人效仿, 于是, 他把自己所画的人物, “朱晕耳根, 以此为别”。据朱景玄评述, 张萱“擅起草”, 并对亭台、林木、花鸟皆穷其妙。流传下来的作品, 其中游春、整状、鼓琴、按乐、横笛等都属于贵族妇女幽静闲散生活的描写。

责任编辑:王明荣

摘要:通过对张萱的这些使侍女画, 我们不难看到当时宫廷妇女服饰的样式。服饰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捣练图》中, 所画妇女体态丰盈, 高髻艳装, 但又不同于那些故作矜持、矫揉造作的宫廷女子。作者用简明坚劲、柔和流动的线条, 斑斓而不冗杂、明艳而不单调的色彩, 刻画了捣练中女子的健康之美、劳动之美。同时也为今天我们研究古代名作及古代侍女服饰提供了很直观的画面。

篇4:从《捣练图》看古代绘画邮票

《捣练图》邮票包含了1套3枚的套票和1枚面值6元的小型张。3枚套票整版面值36元,市场成交价在60元左右;面值6元的小型张市场成交价在12元左右,从而使其成为了2013年投资市场上先声夺人的品种。

目前,渐成系列的古代绘画邮票中最具王者风范的莫过于1984年面世的《簪花仕女图》。原画出自唐代著名宫廷画家周昉的手笔,尤其是以完整画卷形式发行的《簪花仕女图》小型张将原画作中6名体态丰盈的仕女刻画得雍容华贵,古色古香的画面质感,洋溢着一种闲情雅致的氛围,充分展示了盛唐的繁荣。发行量仅103万的《簪花仕女图》是我国第一枚古代名画题材小型张,目前成交价横向盘整在1000元左右,属于长线投资品种。

纵观整个古代绘画邮票系列,很明显地使人感受到盛唐的风韵和雅致,因为在迄今为止面世的10套古代绘画邮票中,绘制于唐代的作品就占据了大半的比例。其中包括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阎立本的《步辇图》,以及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等。

1995年,唐代画家张萱所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发行,画面描绘了唐代虢国夫人在随行侍从的陪同下出宫游春的场景。适逢中国邮票市场的投资低迷期,加上《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发行量高达2700余万,即便面值仅1元,在市场上却也遭遇铺天盖地地打折销售,最低曾经低于面值打对折。经过长期的市场消耗和沉淀,邮票发行10年之后,市场行情渐渐有所起色,开始回归面值并出现微幅上涨,近年则进一步创出新高,整版16套邮票的成交价达到了160元以上,是16元面值的10倍。由于整版票数量急剧减少,使得整版票一度奇货可居,成为长线投资的佳品。

2002年,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正式发行邮票,描绘了唐太宗会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面右侧一群仕女簇拥着唐太宗李世民,中间为吐蕃使者禄东赞及随行侍从正在向太宗行礼,其情其景表现出了当时汉藏和亲的亲密气氛。小型张发行初期的市场反应有些不温不火,1290万的发行量显示出市场供应量较为适中,投资客对小型张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炒作,而是以集藏和沉淀为主,使得小型张曾经低于面值成交。数年的沉淀和消耗进一步奠定了《步辇图》小型张稳健的投资升值潜力,10年后的今天,小型张已经稳步上行到了30元左右的价位,属于市场成交热门品种。

2011年,为了表现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全本《八十七神仙卷》画作,中国邮政在发行《八十七神仙卷》(局部)邮票的同时,还特别发行了小本册邮票,将全本八十七神仙卷画面悉数展露在人们面前,成为集藏界公认的趣味品种。这一品种套票1099万的发行量,小本票600多万的发行量,发行初期市价维持在略高于面值一线,套票12元,小本票16元。投资客可以买入存世量不大的整版邮票,耐心持有。

《捣练图》邮票和小型张也一并带动了其他历史朝代绘画题材邮票的上涨。1990年发行的《韩熙载夜宴图》取材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顾闳中的同名画作,邮票反映了南唐权臣韩熙载纵情声乐的闲情雅致。画面上乐伎吹拉弹唱,看客谈笑风生,主人公韩熙载盘腿而坐,与人们促膝谈心,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该票发行量1700万,20多年来消耗很大,尤其是整版邮票奇货可居,目前价位在100元左右,很受投资者欢迎。

2004~2010年,陆续面世的北宋画家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邮票、东晋画家顾恺之名作《洛神赋图》邮票、同样出自东晋画家的画作《神骏图》邮票、元代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邮票均以连印的小版邮票形式发行,是中国绘画邮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发行量也都在800万~1000万。由于海内外投资者众多,需求量很大。目前《清明上河图》和《洛神赋图》小版张邮票的市价稳定在40~50元,《神骏图》和《富春山居图》整版邮票的价格则分别在60元和160元左右,都属于长线投资的佳品。

从《捣练图》看古代绘画系列邮票的前世今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旷世名画力作始终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这些系列邮票正是凭借着同名画作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度,从而使得同名邮票成为了一道清新高雅的风景线,或高山流水,或鸟语花香,形神兼备,洗尽铅华,不加雕饰,无不流露出绘画大师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出了绘画大师们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更使得这一板块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品种。

上一篇:数据库第一章习题下一篇: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