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行业发展

2022-07-11

第一篇:汽车配件行业发展

汽车配件行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81亿元,完成销售产值9280亿元。2009年,海外零部件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但中国市场却呈现良好态势。2009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收获销量1360万辆的好成绩,汽车及零部件巨头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中国制造,能够满足我国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地化的配套需求。

2010年的汽车市场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表现也相当抢眼。2010年1-10月,汽车零部件出口326.66亿美元,同比增长44.22%。在国内市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推动零部件配套收入上升是行业增长的主要来源。2010年1-8月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10308亿元,同比增长46.2%;零部件行业利润总额达823亿元,同比增长81.5%。

未来五年,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将逐渐赶超整车,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将会涌现出国际零部件市场的佼佼者。随着年内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大关,年销量可能突破1800万,汽车零部件的重要性正得到不断提升。双重需求将带动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成本优势使得跨国零部件企业将产业基地向我国转移;我国民族零部件龙头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出口量快速增长,国际并购谋求技术升级成为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方向;行业之间并购重组进程加快,新的零部件巨头正在形成。

那么,在当前汽车零部件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根据行业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行业分析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汽车零部件科研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赢利水平与企业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预警、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以及细分行业的市场产量、国内外、进出口销售状况,现阶段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一些前沿的策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经过30多年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跟随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围绕整车配套和国际市场,全国形成了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生产聚集地和11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达到3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接近200万。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进出口额达到373亿美元。在保有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的双重需求将带动该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未来零部件行业发展将快于整车行业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八类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总额为212.29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30.26%,高于零部件进口总额增速(19.01%)。与2010年全年(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为43.84%和49.47%)相比,2011年上半年我国各类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增幅均放缓。2011年我国车市消费仍将快速增长,2011年二三线乃至四五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将超过一线城市。2011年的汽车市场将迎来10%-15%的增长,15%的增速却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增速,中国车市将由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

从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数量上看,自主品牌企业与合资、独资企业各占50%。从出口产品数量和构成上看,合资、独资零部件的出口量占零部件出口总量的3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70%,绝大多数是高端产品。自主品牌企业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额占零部件出口总额的30%,绝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201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1.97亿辆,汽车保有量85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每年高速增长和产销数字的增加使得国内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2011年、2012年中国汽车供应商的销售收入均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净利润率方面,2011年汽车供应商净利润率将为10.4%,2012年为10.8%;企业2010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77%,预计到2013年产能将增长41%,2016年产能将增长46%。汽车保有量越高需要的汽车配件产品需求就会越高,而汽车产销量越多汽车零部件市场就会越大。中国汽车工业在整车的良好发展情况下带动全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并带来海量商机。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有50%-60%的利润是在其零部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而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根据现有数据,我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却无法超越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两者规模比例也仅为1:0.7。从这一点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较大的潜力可挖。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行业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中国工信部、国家钢铁协会、中国轮胎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以及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大量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运用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从宏观着眼、以微观入手,分析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本汽车零部件行业报告,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揭示了我国零部件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报告简介

200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82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同比增长20.39%,至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与上年相比,增加1152.10万辆,增长17.81%。得益于汽车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滤清器行业就是一个例子。2010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我国8月销售汽车132.23万辆,同比增长16.14%;生产汽车127.75万辆,同比增长11.99%。数据显示,1-8月,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149.06万辆,同比增长39.27%;累计销售汽车1158.26万辆,同比增长39.02%。中汽协预计2010年全年汽车销量大致为1700万辆,到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3000万辆,其中内销2500万辆,外销500万辆。而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两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意味着中国将真正步入汽车之国行列,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2010年我国车用滤清器市场需求总量将增加到5.7亿套,到2015年,需求量将达8.7亿套,而到2020年则达到11.6亿套。

巨大的滤清器市场吸引了众多生产企业的关注,致使当前滤清器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自主品牌滤清器企业在努力维持各自的市场份额,而跨国公司纷纷涌入,迅速抢占了大部分高端市场。我国的滤清器生产企业,目前已达1000余家,其中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的滤清器企业已达十余家,弗列加、曼?胡默尔、马勒、索菲玛等公司构成了我国滤清器行业的第一梯队;在为数众多的内资企业中,既有由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民营公司,如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潍坊宝威滤清器有限公司、柳州日高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也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如蚌埠市昊业滤清器有限公司、成都宁良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浙江浩钢达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更有大量生产能力较小、产品品种单

一、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滤清器企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市、浙江温州市、上海市、广东、河北等滤清器生产集聚地,其销售总额约占全行业的70%,产业集群已初步显现。目前,全国汽车滤清器生产企

业不过1000家,蚌埠占了近1/10;全国30家滤清器规模企业,蚌埠一地就占5席。蚌埠滤清器市场,可谓是滤清器行业的一块大“蛋糕”。它涵盖滤清器生产企业近100家,主要配套及适用于国内重型汽车市场,占当地总体滤清器产量的97%以上。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滤清器都实行了国家规定的欧三标准,并采用行业最新的技术及材料。

本行业报告其中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用品联合会、《中国汽车报》、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全球汽车滤清器行业的发展概况、我国行业的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揭示了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当前面临问题的发展策略。报告还重点分析了汽车滤清器行业供给以及市场需求,对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作了阐述。

报告用途及价值

本汽车滤清器行业报告,有助于汽车滤清器企业、科研单位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滤清器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汽车工业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内汽车工业将从超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而汽车零部件则将继整车高速发展后,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整车产量的上升,全球采购向中国的转移等,都给国内汽车滤清器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整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生产企业希望通过提高国产化率加大国内采购量以降低其成本,也给有条件的内资滤清器生产企业扩大配套带来了新的契机。OEM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将逐渐成为潮流。在“三滤”(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基础上集合其他功能而形成的进气系统模块、润滑系统模块、燃油系统模块为滤清器生产企业带来了机遇,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包括滤清器行业具有一定的投资潜力。

随着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国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日益注重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臵,在开发、生产、采购、物流等多方面压缩成本。其中,零部件加工及采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备较强的加工能力,可以向国外汽车工业提供成本较低的配套零部件。

汽车滤清器作为关键的汽车零部件之一,国内主要滤清器制造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已日益成熟,具备为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气门产品配套的能力。因此,国际汽车生产厂商的零部件全球加工和采购策略,将为我国的汽车滤清器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带来机遇。

2、零部件工业独立化趋势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市场竞争环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在汽车集团“强强联合”推动下,汽车零部件工业亦掀起联合兼并浪潮,并逐步脱离母体――整车厂商,如: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德尔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伟世通公司从福特公司独立出来。我国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也分别成立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上海汽车零部件集团、东风汽车零部件事业部,三大汽车集团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企业将会脱离母体独立生存与发展。从母体独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与其他零部件生产厂商一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为实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厂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减少市场中通过压低价格进行无序竞争的不良行为。

3、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大了支持和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制造”列入了2000年修订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又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上述政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将要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4、“国IV”排放标准的实施将为一线供应商提供新的市场机遇

相当于欧洲IV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四阶段限值(简称“国IV标准”)已于2011年7月1日全面实施。实施更高的排放标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将导致新一轮的换车潮,换代需求带动汽车消费增加并最终传导到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的效应将得以体现。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对于我国的汽车工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给汽车制造商尤其是发动机制造商更大的压力,促使其研发和制造环保性能更高的产品。另一方面,也给零部件行业特别是汽车滤清器行业的一线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发动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排放,而滤清器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对气门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规模较大、技术实力雄厚、与主机厂商建立协同开发关系的滤清器生产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行业整合去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从而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创造更好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篇: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 (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因为在当时我们的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

二汽厂址原始地貌

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

中国汽车发展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生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从1958年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

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 (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销售增幅仅为3.5%。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从零到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不到两年。 中国汽车发展史

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风云正式上市,较高的性价比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另一款车系奇瑞QQ,以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奇瑞QQ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成为国内两厢车的老大。2005奇瑞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轿车出口第一。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2003年初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在今年两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回顾五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几经曲折。现如今,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历经五十年风雨的中国汽车工业即将掀开新的历史篇章,奇瑞公司的第50万辆汽车下线,也是民族汽车工业史的一个里程碑。

第三篇: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汽车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是汽车逐渐大众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 二是国家扶持部分汽车工业。 三是汽车服务行业蒸蒸日上。

职位规划

2012-2013年 成为熟练的汽车技师 2013-2014年 进入4S店做汽车服务工作 2014-2015年 掌管自己所从事的方面业务 2015-2016年 成为能影响公司重大决定的人 2016-2017年 成为一个部门主管

创业规划

2014 以自己的技术和服务然顾客满意 2015 通过一些活动对自己的事业进行宣传 2017 若运作良好则转化为全方位服务公司 2019 扩大规模招纳员工和经济人才

第四篇:汽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

已经过去的“五一”假期是汽车租赁企业常规旺季,但是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北京很多租车者发现,租赁公司的车基本都是全新车型,或者是清一色的单一品牌车型,租车者可以根据的自己的需求,租到满意的车辆。上周,租赁行业权威人士道出了目前租赁行业几大趋势,这些趋势已经成为今后汽车租赁行业今后发展的基石。

●“定制租赁”风起云涌

目前,在北京租赁市场,大部分国际的租赁品牌都已经进入市场,这些外资品牌或者借壳落地,或者是完全独资,他们利用其本身的业务优势,在国外率先掀起了“定制租赁”。

这一租赁方式可以满足租车者个性化的需求。比如你需要某品牌的车辆,租赁公司就可以根据需求购买这款新车,当然,租车者必须是一年以上长期租赁客户;对于长期租赁的集团用户,租赁公司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集团采购,并负责租赁车日常管理及养护。

目前,“定制租赁”已经成为大型租赁企业核心业务,这一业务主要是对集团客户、长期客户的管理开发。一句话,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谁抓住了大客户,谁就拥有了稳定的租赁业务。

据了解,目前租车市场还是以捷达、宝来、飞度等经济型车为主,根据车况和车龄不同,车辆的价格从100元/天到300元/天不等。租车者大多数以省内和周边游玩为主,有个别长途用,租车的天数一般都在四五天,也有半个月的。吉林省吉顺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范经理告诉记者,7月份学生都放假了,有很多学生都合伙租车出去游玩,占到租车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学生成了租车的主力军。

●和金融结合降低骗租率

由于个人信誉体系的不健全,目前租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骗租率高,一些小型的租赁公司,由于管理不善,租赁车被骗几率比较大,从而导致小型租赁公司业务开展越来越艰难,一些大型的租赁企业也把业务重点定位为集团租赁,而放弃短租业务。目前租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仍然感觉短租比较麻烦,而长租价格仍然偏高。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租赁企业能更多地和金融系统结合,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骗租的问题。目前,金融系统已经建立的个人客户征信系统,简单的网络系统查询,基本能掌握客户和金融系统诚信登记,如果参考这一评级开展业务,相信会减少租赁骗租几率。

租赁手续简化的情况看,目前一些租赁企业已经开始取消查验户口本、押金等手续,而是利用银行信用卡进行身份确认和支付押金,这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续,也降低了骗租率。

●租赁车越来越新

第三个趋势是租赁车辆淘汰继续加快。一些专业人士介绍,几年前,一些租赁汽车车龄基本上都在5年以上,而随着车辆的更新加快,和租赁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租赁

车的使用年限已经降低到了3-5年,甚至更短。一位租赁公司的业务人员说:“车况决定了租赁企业能不能赚钱,因为谁都希望能租到一辆崭新的车使用,而不是一辆破旧车。”

据了解,在欧美一些市场,由于租赁行业的业务健全,租赁车辆车龄都在1年左右,也就是说,客户租赁到的车,基本上都是1年的准新车,超过2年的租赁车,租赁企业会很快利用二手车渠道淘汰掉,并重新购置新车。

一位租赁企业的老板说:“这种业务模式的出现,主要由于租赁企业之外有一个强大的金融系统作支持,加上其成熟的二手车渠道,租赁企业的管理能力能更高一级。而目前中国市场,租赁行业还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但是我们也应该欣喜地看到,目前租赁行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比如允许汽车金融开展租赁业务、租赁行业和二手车业务的嫁接等等,这些变化将促动这一行业的加快发展。”

第五篇: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关 键 词】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低速汽车行业发展策略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预算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规划占地186亩,可容纳150家左右汽车研发设计企业入驻的汽车研发科技港,日前在位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动工兴建。届时,这里将建成中国首个国际顶尖汽车研发设计类企业聚集高地,成为中国汽车研发接轨国际前沿的桥梁与纽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疲软,欧洲受困于欧债危机,日本受地震海啸与核泄漏打击遭受重创。而中国汽车销量独占鳌头,成为全球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关注的焦点。中国2010年千人汽车保有量为68辆,相当于美国1924年、日本1967年、韩国1996年的水平,空间巨大。因此,海外汽车研发企业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成为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目标。

国际零部件行业的趋势是,来自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战略投资者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并购交易市场越来越积极,增长特别迅速,这从德语区(德国、奥地利、瑞士)并购市场的发展中得到明显体现。现在,在汽车零部件任何主要的并购交易中,至少有一家中国投资人参与其中。

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能源车的发展超越汽车行业自身地位,成为经济振兴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美国和中国均制定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而中国的新能源车投入力度非常强。

上一篇:青春梦托起中国梦下一篇:青春之歌的读后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