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2022-11-27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潜力。笔者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增强学生创新的内驱力能建立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 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 充分相信学生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并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逐步学会自我组织、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使他们从中去亲身体验运动的真正乐趣。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是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途径。有了师生的乐教乐学,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教学形式要多样,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 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 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建立起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

二、创新情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摸式, 给学生创设充分自由的宽松学习的情境,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应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 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 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 让学生在游戏练习中学到知识,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让学生将“蛙跳”与“兔跳”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如此另类的练习, 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爱好, 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任务, 并在乐趣中掌握了运动技能, 愉悦了身心和锻炼了身体, 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恰当地设“障”布“疑”, 让学生在困难中运用已知知识技能, 从多种角度思考, 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功克难关, 获取新知。如在练习50米加速跑, 先提问“什么叫加速跑, 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实践证明, 如此的情境教学, 不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练习, 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好学之心, 激发创造力。在体育课教学中,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经是游戏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导自编游戏内容。在活动中, 充分地让学生自行活动, 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创新内容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体育教学中每一项体育活动内容都有着对学生体能培养、素质培养和品德培养的教育因素,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体育课教学中, 创新内容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操和游戏的内容。有了创新意识, 创新氛围, 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做不同的模仿人物的走, 动物的走, 其他方式的走或跑, 让学生利用绳子、沙包、接力棒等器材创编游戏和锻炼身体的项目。自己给游戏起名称, 自己设计游戏的规则等, 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结合体育课的特点, 可把准备部分的徒手操让学生自编自练, 并要求编的操最好不要雷同,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 每一节请一个学生来带操。又如在游戏中, 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 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 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 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 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 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 有利于锻炼身体, 能够培养体育兴趣, 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只要教师用心研究, 善于创新, 发挥教材本身的创新因素, 多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和培养, 学生的潜力和潜能就会像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 给老师以意外的惊喜。只有这样, 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 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 这样自编、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创新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因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 有的“吃不了”,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要结合分层次分组, 尝试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 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 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 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 技能掌握的程度, 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 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 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 实行因材施教,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 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 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 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只有加强学习, 充实自己, 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才能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满足学生需求, 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 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摘要: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潜力。体育教学既要遵循学科的基本规范对学生实施教育, 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本身发展要求。

关键词:创新,教学手段,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季浏, 胡增荦:《体育教学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朱幕菊:《走进新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现状分析与对策下一篇:华蓥山核桃虫害种类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