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农村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0

由于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急救医疗的不断需求, 大多数城市院前急救发展较为迅速, 建立了较完善的急救网络, 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急救模式。如独立型的北京模式、院前型的上海模式、行政型的广州模式、依托型的重庆模式、与消防结合的香港模式、联动型的苏州模式[1]。但农村院前急救起步晚, 处于发展、竞争无组织、无秩序状态, 严重威协到广大农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于2010年元月对全市县级120急救中心运行模式及管理进行了调查, 并分析了市卫生局2009年的专项检查资料, 发现县120急救中心存在着如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院前急救无统一管理机构, 未形成急救服务网络

常德市共有9个区、县, 每个县120急救中心均依托于当地某二级医院。由于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市9个区、县中, 无论是乡镇中心卫生院、还是县医院, 基本上都有一辆或数辆救护车。这些医院推出自己的急救号码, 自发地承担着院前急救业务以争取病源。而名义上的县120急救中心只不过是当地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急救站而已。由于它缺乏一个专设的组织管理机构,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的急救站“各自为政、单兵作战”, 只有“网底”而无“网顶”, 尚未能形成急救网络[2]。按每10万人口需配置1.5辆急救车、单个站点服务半径5~8km[3]的要求, 常德市每个区、县救护车辆总数基本上是能达到的。但每个区、县都因缺乏统一调度, 一个病人同时拨打几家医院、数辆救护车争先恐后奔向同一个目标而形成城乡另类风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使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遭受浪费, 更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另外, 还常有急救病人不熟悉就近医院号码、舍近求远、急救半径过大, 而导致错失抢救时机。

1.2 院前急救装备不足、急救人员水平不高, 急救能力低下

1.2.1近年来, 虽然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较大, 县乡级医院也比较重视对院前急救的参与, 但急救装备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常德市卫生局2009年在对全市9个区、县120急救中心检查中发现无一辆监护型急救车, 有些甚至缺乏起码的急救用药或骨折固定夹板等。当然, 这与未统一规定院前急救必备药品和用物、而管理人员又不重视或缺乏起码的常识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得不承认, 与经济条件相对薄弱, 无力配置齐全有更大的关系。

(2) 院前急救人力资源匮乏、急救人员水平亟待提高。院前急救工作很艰辛、环境差、收入低, 很难留得住人才。据调查, 9个区、县120急救中心几乎没有专业为急救医学的医生和护士, 大多由轮科医护人员担任, 其中不少还在实习期, 调度几乎均未接受过专门训练, 甚至院前急救负责人为非医学专业人员。在市卫生局2009年对全市县级院前急救中心抽查操作及提问的情况看, 大部分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 抢救操作不熟练。

1.3 缺乏对农村院前急救足够的认识, 无严格的准入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行为规范

调查中还发现, 农村医院只要有救护车, 不管是否具备院前急救能力, 未经任何审批都在从事院前急救工作。院前急救在时间、空间、任务上都是有别于院内急救的, 其机构设置、车辆装备、人员配备、业务范围都有其特殊性, 不是任何医院和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但由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院前急救更是一全新领域, 无论是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还是医疗机构、患方对院前急救均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大家的潜意识里, 仍将救护车的主要功能停留在转运病人之中, 对院前急救车辆与装备、业务、人员等均无严格的准入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行为规范, 急救能力十分有限。

2 对策

2.1“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是院前急救的目标, 也是衡量这项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是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和办法[4]。针对常德市农村院前急救中缺乏统一管理、未形成急救服务网络的情况, 县120急救中心, 应归属于政府或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改变各行其是、互不往来的局面。根据多年的院前急救经验, 笔者认为农村院前急救适宜以行政指挥模式为主体, 依托县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二级医院为业务指导、必要时增援, 将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急救站, 建立起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就近、就急而又能保证质量的急救中心—急救站二级管理运行体制, 有效的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现实操作中, 急救中心调度员在通知就近院前急救站出车后, 视情通知业务指导医院增援;倘若急救站无急救能力时应及时请求指导、增援, 迅速转运、与指导医院急救车对接, 使农村急危重症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形成能就近、就急地实施院前急救。

2.2 加大对农村各院前急救站的投入力度, 解决经费不足、急救价格不合理等制约农村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使急救装备上水平;加强人员准入制度, 建立培训规范与计划

使急救培训上台阶。不但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 还应开展对调度员、司机专门知识和基本急救知识训练, 提高综合急救能力。提高急救人员待遇, 使一批优秀人才安心于农村院前急救工作中。统一认识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 建立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的行为规范、工作标准和评审条件。对照标准, 对不合格站点加以整治, 提高急救能力。

全市社会各界, 特别是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关注和逐步解决农村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农村院前急救事业的有序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保障广大农村朋友的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安定。

摘要:在城市院前急救事业发展较为完善的今天, 农村院前急救仍是一全新的领域。通过对常德市9个区、县院前急救现状的调查和对市卫生局2009年全市县级院前急救中心检查资料的分析, 发现农村院前急救中存在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院前急救,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冬林, 胡友珍, 杨纯, 等.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与展望[J].现代护理, 2005, 11 (24) :4902~5902.

[2] 陈贵声, 黄力.广州院前急救医疗网络的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 7 (4) :377~378.

[3] 李金年, 裴雅春.中国院前急救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 12, 1 (6) :642~842.

[4] 赵永春.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J].中国医院, 2003, 7 (11) :11~13

上一篇:石化装置中混凝土的腐蚀分析及加固措施下一篇:新时期下我国民商法的变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