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略读课教学模式

2022-08-05

第一篇:初探略读课教学模式

略读课文教学实践研究初探

白山市实验小学 周倩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的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因此我们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一、面对略读课文课堂教学产生的困惑

翻开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即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

1 与精读一样重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们已习惯于或者说比较擅长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对于略读课文有时则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要么是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一样深挖细抠,要么是走马观花匆匆过场。因此面对略读课文我们难免又会产生如下疑问:

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 有的略读课文很长,必须要一节课教完吗? 有的略读课文很美,可以处理成精读课文吗? 为了省时,能否略去整体感知、生字教学等环节? 略读课文是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 略读课文还需要品词析句吗? 略读课文是否必须按照导语提示来教?

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呢的?我们先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二、专家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2006年春季崔峦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指出: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

2 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这几位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这是大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大的方向指导下,细节怎么操作呢?我校略读课文教学实践子课题研究小组,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探讨与交流中初步形成一下几种基本教学模式。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基本教学范式 (1)整合贯通

《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为的是让我们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使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伟大的领袖。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

3 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课堂上的拓展,是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引导好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 (2)方法迁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

基本思路: 复习导入,揭题存疑

研读课文,迁移写法:在精读课文中渗透了阅读方法,在学习略读课文中简单回顾这些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自学,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拓展阅读,适度延伸:阅读相关主题相关写法的文章,进一步运用阅读方法,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吴老师在《乌塔》一课中,就只采用这样的方法,新课前复习总结学过的写人的文章的写法与阅读方法,回忆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步骤?学生通过回忆阅读方法及学习基本步骤就可以独立阅读这篇课文,并且能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4 (3)重点突破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可以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通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4)头脑风暴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就如《小英雄雨来》这篇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已经有初步的能力,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放电影”了。在放完电影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物

5 形象进行较为自主而深入的认识。

(5)导读提示

我们要积极发挥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的意识。例如:

1、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他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述,想想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巨人的花园》使我们体会到,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下面的一篇童话会引起我们对幸福是什么的思考。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4、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5、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着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下面的课文讲述了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6 这些阅读提示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所以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该篇文章的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课前先指导。这些提示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了依据,并且对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带题自学

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我校正在研究的一项科研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自主学习卡的应用。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运用自主学习卡来辅助完成略读课文的教。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通过完成测试促进学生读书,达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特点和积累语言等目的。题目应难易适度,题量应多少适中,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刚才大家听了吴老师的《乌塔》一课已经感觉到了,吴老师这一刻主要采用的方法还是这种测试为主的自学方式来设计这一课的。学生在完成从测试题的同时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全面的阅读与理解。

(7)语言积累

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读中想象天山的美景图。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

7 揣摩,读中感悟文中比喻的妙处。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同样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在《珍珠鸟》这课教学的开头,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们就可以顺势推舟,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随后及时补充冰心曾经的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这样的一个学习,可以启发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尝试将一些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8)情感书写

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在教学《山雨》时,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可以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设计: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边读边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时,将写话融入其中,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把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这

8 一写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与理解,朗读更加有滋有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是增强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9)课外文本插入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学生在体会慈母形象的时候,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为凸显,可以适时的插入课外文本,重点抓“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及时插入关于母亲的工作环境描写的补充文本,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另外,在第四幅画面中母亲的四个“立刻”的描写学习时,插入介绍“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每天为了生计不辞辛劳的,没日没夜的工作”的补充文本。在课外延深、升华情意阶段。这几次文本的插入,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好地体会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于方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阅读链接的出现久违学生更好地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进行了升华,更让学生感受到了“给予”这一无私的行动伴随着一颗颗爱心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俗话说“教无定法”。略读课自然不应有僵死、凝固的模式。事实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

9 中要从学情出发灵活选择,可以几篇课文选择同一种方法,也可以一篇课文选择一种方法,甚至可以组合多种方法,只要把握住略读课文的本质,注意运用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就不会偏离略读课文地位。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略读教学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四、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策略:

(一)明确教什么:关注“三点”: 1.文本内容的重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就是一篇文章的“神”,是文章的题眼所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2.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有的课文是表达生动,有的课文是用词准确,有的课文是首尾呼应,有的课文是借物喻人等等。3.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关注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那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是从课程的主体出发,是略读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根据学情、学况、学态,动态生成教学内容。)

简单说就是:

处理好“略”与“不略”的关系: 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 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 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

(二)强调板块推进(在重点、难点、表达方法上设计板块。不是平面的推移,而是递进的推移举例:),不必太追求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局部的精读,可以抓住某一有价值的训练点集中火力,重

10 锤敲击,别的方面可都不涉及。用几个字概括就是:精、简、实、宽。

精—内容选择“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品味语言 简—课堂结构“简”: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

实—语言训练“实”:牵一发动全身,抓一点展开训练

宽—文本拓展“宽”:或推荐,或补充,努力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带到课外。

(三)恰当运用阅读方式,凸显默读、快速浏览。

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相反,对于课文精彩片段,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在含义深刻需要静静思考处应采用默读。默读时,不必像朗读那样,辨认字音,斟酌语调,考虑停顿,等等,便于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的内容。少了发音,便于静思默想。不易理解处,可慢读、重读、多读,直至理解。迅速、大量地阅读,必须借助略读,所以成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略读课只有恰当采用默读,才能担负起“桥梁”的职能。当然,多用默读,也要依据不同学段而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可以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已经学会默读的小学高年级,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

(四)强化圈批勾画,落实自读自悟。阅读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旁注。确保多动笔墨。动笔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伴随动笔的是独立思考。精读课固然也应有让学生动笔的机会,而略读课,教师则给予学生更多时空,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动笔,以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体现略读课的半独立阅读性质。同时,“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课内外阅读桥梁的略读课,培养这种习惯,

11 对于学生课外完全独立阅读意义重大。

(五)联结单元主题,与单元训练要点一脉相承。精读课文是单元知识的准备,略读课文是获得单元知识后的应用。

(六)增强教学的宽度,而非“厚度”,激活课外拓展阅读的动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在略读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多一些,即“宽度”;(拓展资料)对于某个知识点没必要挖得那么透、那么深,即“厚度”。

(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这一策略也就是我们宋老师在金点子分享活动中所说的“随文荐书”。 也就是落实了略读课文的“宽”的特点,把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带到课外去。

在前不久代替授课活动中,我也做了一节略读课文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在这一课教学设计前,我知道自己做这节课不是研究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的精读和略读,即明确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的不同。这一课我主要采用方法主要也是通过学习卡进行的带题阅读的方法。主要以整体感知为主,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先自学。

因此设计中大胆从整体入手,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从“粗知大意”的角度出发来展开整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自读、浏

12 览、默读、答题等不同形式地学习,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一次又一次地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体会形成了一个螺旋式地上升。

这堂课我由四个维度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粗略的、大略的了解和掌握。

第一个维度在课的开始,“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说说谁用心灵去倾听?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整篇文本的思路。”

第二个维度是请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自己大声地朗读到浏览,学生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浏览,也是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三个维度是让学生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 “我”哪些帮助?。对这些事件的整理,其实就是再次让学生梳理了文本,理清了整体的思路。而后面我让学生画出这些事件中,最让人感动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一读,这个设计从言语到画面,再从画面到言语,文字被赋予了生命,有了自己的温度。一次次地整体感知,条理越来越清晰,学习越来越深入。

第四个维度是紧紧抓住了“倾听”这词展开的。评价苏珊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感受真情的美好。

这一课之后,不断反思,终于有些明白略读课文该怎么上了。大胆地舍弃深入地剖析,不再执着于枝枝蔓蔓,整体地感知,整体地把握。整堂课的结构安排也要简约,更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思考。这需要一种大气地宏观把握。我想我在这一课的处理上还

13 是欠缺一些宏观把握的大气吧!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有不敢放手的担忧,还是不免在学生的汇报中参杂了自己的想法和补充。没有完全体现学生在略读课文学习中的自主性。这节课也引发了我对以后略读教学的思考。

五、对今后略读课文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算是初见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

(一)、如何注意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放正精读与略读的位置,真正做到,“精”出精读的细腻,“略”出略读的大气。

(二)、注意积极创设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有层次的学习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更多地引

14 导他们学地有趣味,有收获,而不是增加学习的负担。

(三)、怎样进一步深化课题的研究,使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我校推广、实践,力争全面推开,整体提高。

教学是一个多元化行为,从开放的角度看,不能完全信守“略读课不能上成精读课”或“精读课不能上成略读课”的“教条”,还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课标》、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法,运用教材,使略读课文教学逾越精彩、“别有洞天”。因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在自主、有益的语言实践中尝试运用阅读技能、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升,享受到课内外阅读带来的快乐,才是最根本的。

虽然在课题实际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矛盾,但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给学生及教师带来收获和成长。

第二篇:略读课教学案例

读说写一条龙《电脑住宅》案例

椒江区三甲街道中心小学

阮春燕

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本人就自己上过的一节课《电脑住宅》,来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中实现读说写一条龙。主要是创设情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读:(1)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一百台电脑是如何分工负责的,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瞧瞧,首先站在这门外,你看到了什么?

住在这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中,你的心情如何?(带着这份心情读第2自然段) (2)接着来到门口,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指名读第3节。

在这里有可能发生入室抢动、入室盗窃的可能性吗?(绝对没有,因为„„

引读(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

(3)进入住宅,我们将一一参观(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

请大家自由读4-7自然段,看看电脑住宅里与我们普通的住宅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说:你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吗? 师入情入境地示范说:(现在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可我偏偏又是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怎么办呢?哦,来到电脑住宅的厨房里,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这里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电脑储存了中餐、西餐和日本菜等的烹调方法的资料。它会告诉人们如何备料、烹饪,还能示范如何操作和自动控制烹炒的火候。哈!最终我也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你们也想学着老师的样来介绍一下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吗?)先向同桌介绍,自愿向全班 同学介绍。师总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将发出憾慨,好一座(神奇安全 舒适、便捷)的电脑住宅。

写:老师的心痒痒的,真想马上能住进这样的电脑住宅!你们也心动了吧!请为自己设计书房或为妈妈设计厨房。写后讲评:(你的设计真棒!有你这么一个聪明、孝顺的孩子,身为你的妈妈真幸福!„„)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不需要在理解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写法,并抓住特点介绍,教学中学生一读、二说、三写,将理解和表达紧紧结合。学生想象丰富,设计奇特,创造潜能得到激发,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一读:读的训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因为它有诸多的功能,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也靠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读要得法:精心设计朗读训练,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它们是如何分工负责的,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瞧瞧,首先站在这门外,你看到了什么?住在这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中,你的心情如何?(带着这份心情读第2自然段)接着来到门口,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指名读第3节。在这里有可能发生入室抢动、入室盗窃的可能性吗?因为在这里

引读(只有主人下达“同意入内”的指令后,大门才会打开)当你在享受美味的时候,心里怎么样?(愉悦、惬意„„带者自己的感受指名读第5节)。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么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何需在读上大费周折,其实不然,只要精心设计,这样的文章,学生照样可以读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电脑住宅的神奇、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另外,还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脑住宅里与我们普通的住宅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问题就可贯穿全文,根本不用老师多说多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找读。 二说: “说”,即口语表达,它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阅读课离不开“说”这一环节,但我们往往偏重通过“说”(口语表达)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而轻视了“说”训练的本身,即轻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我们的阅读课上明显暴露出“说”的训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说”缺乏一定的语言逻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学生往往理不清楚;对文本内容主题挖掘不深,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我在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之前,我先范说,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同时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实现书面语和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用书面上丰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口头与言,以达到积累语言,有效发展语言的目的。以读带说,以说促读,不光进行了基本的口语训练,使情感也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不禁深深地感叹于科技的迅速发展。

三写: 教师适当让学生自己动笔书写,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表达自己的体验和创造.这样他们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勇气,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师生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个性化的阅读乐趣.长期的实践,必定会让他们树立个性化阅读的信心,促进阅读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读说的基础上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书房或为妈妈设计厨房。这一设计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思想,既教给学生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又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实现了读说写的互动迁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有了充分地读说,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加上激励性的评价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高涨,读说写训练浑然一体。 添加新的评论

《电脑住宅》案例反思 案例:

……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3、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过度激趣: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1)制作表格

电 脑 住

宅 住宅的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2)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或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子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然后组织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电脑住宅》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课文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电脑住宅就有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了。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按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学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鼓励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最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如果我是一名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进行交流、讨论。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智能化的教室、学校、商场„„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较难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本课的一些问题讲述不够深入,有些环节可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用性的效果。如何使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真正上好略读课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电脑住宅》反思

周五上了一堂师徒结对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30课《电脑住宅》。第一次上略读课文给师傅听。我很喜欢略读课文,他不做考试要求,一般只需要一课时,没有作业负担,在课堂上一般让学生畅所欲言,理解到达的深度也不像精读课文那般高。其实,说来惭愧,这是心里的“偷懒鬼”在作祟。

《电脑住宅》这一课上下来,我自己觉得学生的参与度比前几堂要高一点。可能是因为有老师来听课的缘故,也可能是课前我告诉孩子们今天要是表现好,我会送他们圣诞礼物的缘故。不过,这样的现象也值得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原因,孩子们 参与你的课堂,还会这么认真听讲吗?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才是关键。或者说,现阶段我要努力的是尽量让孩子们不讨厌我的课,愿意跟着我。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成绩才会稳定,班级才会有个好面貌。这些方方面面都是息息相关的。

在理解电脑住宅各个区域设施及如何工作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课堂气氛较沉闷,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一般都是一个学生找一个自然段,按照课文内容读一读就好,很少有学生会结合实际说说他的感受、理解。我在想,是不是我设的问题本身太枯燥了。是不是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说让学生假设他是电脑住宅的主人,他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家有什么特色。这样,配上一些轻松的话语,课堂气氛又可能会更活跃一点。

师傅说,我在上这一堂课时,忽略了文章的头和尾。的确,我本身自己对课文的解读还有欠缺,没有全面的读懂课文,更谈不上顺势引导学生了。在学生回答电脑住宅最大特点是一切由电脑指挥时,我就应该马上结合第一自然段,加以理解。还可以适当的穿插知识补充,比如,这幢电脑住宅是真实存在的,位于日本东京。在学生说如果住进电脑住宅是什么感觉是,就可以把结尾作讲解,正因为电脑程序各有职能,分工明确,电脑住宅才不会乱,才会有舒适的感觉。

我想,只要再深入考虑考虑,其实课文完全可以上得更好的。略读课文并不能马虎,老师必须要深入理解教材。或许可以这样看待略读课文, 没有具体的作业、考试的负担,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能力。 《火烧云》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1.CAI 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略读课)阅读教学模式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和运用,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1.从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即可,不要求咬文嚼字,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2.从学习方法上说,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绝大本分时间应用于自读与交流,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自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3.从课内外的联系上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置之度外,任其自流;轻描淡写,放手自读;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巧用导读,确定目标;内容简约,突出重点;方法拓展,学以致用;大胆放手,留足时间;发挥个性,教法求活。 前置性作业: 1. 三分钟说话练习准备: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读导读,我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自读课文,我完成了导读中提出的学习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一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这几个字难认,我是用下面的方法记住的:

5.我自读自悟后读懂并想和大家交流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疑问(不理解的词语、不懂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练笔:

——————————

———————————————————————————————————————————————————————————————————————————————————————————————————————————————————————————————————————————————————————————— 三分钟说话练习。要求:形式多样,有主题,有安排,有组织,有主持,指名评——主持人评——教师总评。程序:

课件出示本次三分钟说话练习的主题及学生——主持人上台宣布三分钟说话练习开始,与前置性作业1对接(宣布本次三分钟说话练习的主题)——第一位同学上台说话——自评、指名评、主持人评——第二位同学登台说话,评价——教师总评——出示课件,宣布下一次三分钟说话练习的主题和学生。

一.激趣导入。要求:利用导读提示、谈话、故事、图片、音频、视频创设情境,教师激情导入。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导入的艺术特点: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新颖性、简洁性。操作策略:猜谜激趣,游戏玩味;设境质疑,触发探究;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课题入手,快捷高效;渲染气氛,进入情境。程序: 1.课件出示音频、视频、动画等导入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中如有生字新词,则及时认识、书写、理解,或者质疑。

3.与前置性作业2对接,学生读导读提示,指名说说学习目标。出示课件总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要求:弄清课文作者;识记生字词;练读难读的段落,把课文读通读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层次、段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导读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独学;保持安静,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和书写姿势;边读边做批注——用不同符号勾画重点字词、句段。可用不同符号和简短的词语相结合的方法批注,为交流和汇报做好准备。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自读自悟:1.抓住“感悟点”感悟其思想内容;2.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包括中心句、过渡句、承上或启下的句子、对比句、拟人句、夸张句、比喻句或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3.让学生质疑;4.感情读文。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学生在自读自悟时,可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即①这段主要写了什么?②从哪些重点句子、词语中感悟到的?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③这些词语、句子意思?这些词语、句子、表达方式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案例】“自读自悟”《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自然段: 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piān)舟。

①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段主要写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②从哪些重点句子、词语中感悟到的? 重点词语:晶莹透亮、水蓝色“纱衣”

重点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表达方式:拟人、比喻。

③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这些词语、句子、表达方式在表达思想内容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晶莹透亮”:形容珠宝、玉石非常明亮;我们从“晶莹透亮”这个词语可以感悟到地球外貌的美丽。

“水蓝色‘纱衣’”: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我们由“水蓝色‘纱衣’”会联想到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给人一种亲切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摇篮,让我们对地球产生一种深沉的爱,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宇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让我们感觉到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太值得我们爱怜了。 程序:

1. 与前置性作业

3、

4、

5、6对接,课件出示上述自读要求及内容。 2.学生按要求和顺序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整理自学成果,组织语言,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三.组内交流,合作学习。要求:小组长要提醒组员按“只答不问”的方式汇报,可以相互补充,也可质疑,组内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后汇报时全员交流时解决。有组织、有序、有记录、高效省时。小组建设:组长、记录员、汇报代表的选拔,并定期轮岗,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案例用“只答不问“的方式汇报《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自然段的感悟:

师:通过自读自悟,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哪位同学想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学习的是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我从“晶莹透亮”、“水蓝色‘纱衣’”等词语体会到了地球的美丽。“晶莹透亮”:形容珠宝、玉石非常明亮;我们从“晶莹透亮”这个词语可以感悟到地球外貌的美丽。“水蓝色‘纱衣’”: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我们由“水蓝色‘纱衣’”会联想到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给人一种亲切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另外,我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也进行了体会。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摇篮,让我们对地球产生一种深沉的爱,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

我对“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这句话的感悟是: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把地球比作宇宙海洋中的一叶扁舟,让我们感觉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太值得让我们爱怜了。 程序:

1.课件出示上述交流要求。

2.出示课件,各小组呼号。说明:新学期伊始要求学生开始学习新的阅读方法,所以把“呼号”设计为独立的环节,目的——引起、加强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学生按要求和顺序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整理交流记录,组织语言,准备在全班汇报。

四.全班交流,细读品味。要求:逼近课文的深层问题;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读、背、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做法:汇报前小组代表自豪地呼号,强调自己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仅代表自己一个人,一方面强调了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能让小组代表消除顾虑而轻松自容地顺利汇报。其他小组代表可补充、质疑,努力创设和谐、愉悦、高效的汇报交流。程序: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其他组员评价、补充——其他小组代表评价、补充、质疑——本小组代表评价、解疑——教师评价、引导、补充、总结。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文体、文学常识。 2.学习生字词。要求:字的音、形、义、都要涉及;对识字规律、方法加以引导;开掘汉字文化;强调多音字。

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词,指名认读,指导认识重点、难点字词(词中识字)。注意:字理为本,多元识字;学有重点,突出难点;多种游戏,巩固汉字。

3.课件出示重点句段(中心句、过渡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揭示中心的句子)指名读、练读。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小结。

5.划分层次、段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课件出示段落大意——学生归纳段落——出示课件总结——指名学生汇报写作思路(用上“先、再、又、接着、最后等词语)——出示课件总结,渗透写法指导。 6.交流导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任务。

7.指导朗读背诵。要求:朗读要入情入境;背诵要指导灵活。做法:每汇报完一个句段的内容,及时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将内容改为诗句形式、配图、背景音乐、视频或其他背景资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程序: 学生独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读→全员自由练读→再指名原学生和其他学生朗读→配乐朗读→激励学生当堂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8.出示课件,与前置性作业7对接,针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小练笔。练写的内容:对优美片段的仿写、练写(积累语言,习得语言);续写、改写、扩写、缩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写感悟(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作者、编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渗透德育);写读后感(应用文练习、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读悟结合)。具体安排:最好是理解句段后及时练习,做到读、悟、写三结合,注重评价;如时间不充足,可拓展到课外,但一定要指导具体,让学生心中有数、能独立练写。

五.拓展延伸。拓展之“巧”:课始补充,以外养内;课中穿插,立体推进;课后延伸,意犹未尽。拓展的面:补充文本内容,加深体会理解;介绍背景资料,明白来龙去脉;推荐课外读物,提升语文素养。 程序:回顾、总结课文内容——出示课件,补充内容;介绍资料;推荐读物,激励学生继续搜集相关资料阅读。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要求:避免重复性作业,以读、背、积累、搜集资料为主,考虑学生的课外时间和学业负担,努力做到“增效减负”。内容:巩固写字(抓难点);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朗读、背诵、摘抄,重感悟,抓落实,有检查机制);读课外书(做好记录);查阅资料(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要求——依据教学方案;浓缩课文精华;体现文本内涵;训练语言文字;展现综合作用;随开放而生成;少结论多发散。 教学反思:角度——目标的达成情况;预设与生成的差距;处理偶发事件策略;对后续教学的启示。步骤——回忆课堂情境,课后静心反思→撰写教学札记,分析成败原因→修改教后教案,整理完善实录。

第四篇:二单元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二单元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按一定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2.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仔细长期的观察精神。

教学重点:品读文章精彩语段,感受作者长期观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回顾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1.默读批注 ,掌握文章内容 2.抓典型句子,感受具体生动的描写 3.关注文章段落,了解观察顺序

二、依法略读 《古诗两首》、《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默读要求:

(1)、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和结果就会不同。

(2)、默读《蟋蟀的住宅》2-6段,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选址,外部、内部来回答)

(3)、默读第七段思考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用曲线画出阿莱,并用三角号标出动词。

(4)、讨论:在介绍蟋蟀的住宅的时候,按照选址、外部、内部顺序来介绍的,可以换一下位置吗,为什么?为什么说他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5)、文中吧蟋蟀的巢穴说成是“住宅’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请勾画出来,大声的读一读。

2.汇报交流 师小结:读了文章,这篇文章按照选址、外部内部的顺序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和建造住宅的过程,无论是观察顺序还是内容的安排都很合理,并且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写的像活生生的人这都源于作者对蟋蟀进行仔细的长期的观察准确生动的描写。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您的观察记录下来。

3.依法略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带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魏格纳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他提出了什么假说?从课文中你明白什么?

4.总结写法。

三、拓展阅读

《语文主题丛书》----《昆虫之谜》(158---176),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想象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第五篇:四上第六单元略读整合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略读整合课教学设计

郯城县第二小学 戴利华

内容简介

本单元是“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两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设计理念

首先导入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间真情?人间真情包括哪些?这两篇文章分别表现了哪些人间真情?然后围绕单元主题“人间真情”,再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爱的教育》。 总体设想

本单元教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 :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熟读课文,理解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 模块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卡罗纳》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2、《给予是快乐的》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和习作

回忆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或需要安慰的人,向他们表示感谢和安慰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爱的教育》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讲讲身边的真情故事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能获得“人间真情”的体验。

4,能练习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

5.学习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6.学生能根据学习经验,写好真情小故事。 模块一 预习 教学流程

导入——了解内容——识字——检查自学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间真情”的课文,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板块二:通读两篇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阅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两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篇课文的生字词吧。【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教师点评】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A,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走进这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

的,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c,师生交流反馈

B,《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是怎样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的句段。

检查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板块三: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

1、学生利用现代汉语词典自学生字词。

2、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认识。

3、找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找出难读难懂的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板块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3、交流读书单。

【设计说明:对于语文学习而言,预习是求知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也提出几个为什么,提高学生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

模块二 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流程

总结主要内容──体会情感 板块设计

板块一:根据读书报告单,说一说每一课的主要内容。 《卡罗纳》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

生交流感受: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文中句子】感受到的。【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学习描写卡罗纳伤心的四句话。

课件出示:

“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 他自己大病了一场似的。”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篇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a,指名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b,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卡罗纳的伤心的?【引导学生抓住字词理解:面容灰白,放声大哭,号啕大哭,趴,抱等】

《卡罗纳》 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 c,师生交流反馈

师:在卡罗纳遭受不幸的时候,身边的人寄语他热情的安慰,默默的关爱,让他心灵的悲伤早日消逝。正因为这世界上有了爱,我们才有了幸福和快乐。请同学们打开主题学习课本123页,读一读《一顶顶帽子,都是爱》,感受一下另外一种爱。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老师和同学们关心玛莉的有关语句。

《给予是快乐的》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b,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在什么地方说的? c,分角色朗读男孩的表情的句子和说的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寄语别人快乐”的高尚思想。

d,小男孩除了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外,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启发:同学们,小男孩的弟弟脚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难免会自卑,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现在,你对小男孩有了新的认识吗?

能把你的感动,敬佩之情读出来吗?自己练习,指明读。 板块二:细读文本,画一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1.学生默读在书中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

板块三:总结阅读的意义。

【设计说明: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畅谈阅读的意义,深化个人对阅读主题的理解。】

上一篇:超市信息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崇尚科学对邪教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