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初探

2023-03-25

第一篇: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初探

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开城中心小学

王小琼

内容摘要: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本文找出病因,并指导学生怎样写作,只要学生能按照文中的五点去做{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作文水平会提高很快的。 关键词: 提高兴趣

培养能力

引导积累

指导修改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

1、重模仿,轻创作;

2、重数量,轻质量。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点燃写作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众所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里力。习作教学若想激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教者必须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童真”“童趣”去拨动他们心里诗的琴弦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比如:有一次我上作文课,上课伊始,我激情洋溢地朗诵了一首诗:《假如》假如没有农民伯伯的春种秋收,我们将饿断饥肠;假如没有纺织工人纺纱织布,我们将光着脊梁;假如没有邮递员叔叔传递信息,我们将如聋似盲。《假如》假如有了各行各业的人,我们的航船才能返航,有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努力工作,我们的世界才越来越漂亮。朗诵完后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假如你是ⅹⅹⅹ,你会怎样做呢?”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情感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倾吐各自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想象如霓虹般五彩缤纷,有的说,假如我是警察就要把所有的小偷抓住;有的说,假如我是纺织工人我就会纺出各种各样的纱;有的说,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展开最美的姿态给人们欣赏……上天、入地、下海无奇不有,任其想象驰聘。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来,为写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积累,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几种途径:

1、观察生活,提供素材。

写作离开素材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做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不断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和潜能,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充满激情地,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词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应教给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方法。作文必须从儿童兴趣出发,涉及孩子的情感领域,才会激发写作内驱力,激发他们写作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作文。一方面多开展形式新颖的活动,抓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进行适时引导,从生活的小镜头、细节中捕捉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关注孩子最新动向,捕捉孩子兴奋点,探寻教师文化与孩子文化的共鸣区,诱发写作欲望,建构孩子们特有的文化世界,拓宽学生作文渠道,引出作文的“源头活水”。

2、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内容的有价值的好书不定期地介绍给孩子,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读的好文章,激励孩子多读书看报,并借助阅读量统计表(每周一统计)促进孩子加大阅读的力度。(每班都有,不断完善,标出书名,字数,红旗形式)。阅读的同时,我们重视背诵,号召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丰富语言积淀、储备。背好词佳句,熟背一定量的例文,这样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使文中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这样学生就会文行笔随,挥洒自如。

每节课前我们要求教师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汇报、自我展示:成语接龙,每日格言,每日新闻,背诵古诗(低年),美文片断赏析,专题演讲等等。根据本班实际,每天安排一项或两项,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3、读写结合,循序作文。

我们学校教学特色是韵语实验,几年来我们尝到了韵语教学的甜头。它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特别实,体现这部分训练的教材编写的特别好,为韵语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之笔,更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学“雪中送炭。” 于是,我们把“作文训练指导”这部分介绍给所有语文教师,并鼓励他们集众家所长,厚积薄发,灵活运用,同时还向他们推荐其他优秀教师的好的作文方法,使他们在探索作文教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同时,我们提出课堂要精讲多练,削枝强干,讲练结合,把练笔实实在在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备课时要找准课文中能体现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训练点,结合文章体现读写结合切磨点的精彩片断,进行小练笔、片断训练、口头作文训练……(续写、仿写、改写……)“精讲重点、尝试练笔、再读再写、循环提高”这种读写准确而巧妙的结合,使课堂上既完成读的任务,又完成一定量写的任务,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自习课上教师将作文的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由于课堂上学生作文主体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笔二次完善作文就感到轻而易举,即使是学困生也知道从何下笔,不再头痛,减轻了负担,同时二次推敲激发了学生为写出好文章需再阅读的愿望、兴趣。

学生作文是“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起来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就是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在仿中表达思想的要领,范文的写作技巧变为学生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由此实现创的飞跃。由仿到创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写作水平在极短时间内有较大提高,培养写作兴趣,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

我校从四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即兴作文,即:末经学生事先酝酿现场出题,一定时间内现场创作,它是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的特点:“构思快,行文快,入题快”。由于学生信息量大,会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因而写作欲望强,更关注与己密不可分的生存环境,激兴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竞争,一个表现自我的好时机,学生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提高。要提高作文能力,除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必须有一定量的写作练笔,这样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我们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日记,鼓励孩子天天记日记,低年级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可记周记,可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看图日记~影视日记~读书日记等等。

以上仅仅是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写水平方面的几点做法,我们感到学生们比以前更爱作文,爱祖国语言文字,通过写作陶冶情操,思想得到净化,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我们将不断探索。

四、加强指导,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 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 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 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 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如何帮助学生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五、指导修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如,有这样一个习作片段:“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同学当老鹰,一个同学当鸡妈妈,其他同学当小鸡。小鸡们都抱着鸡妈妈的腰,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像这样的习作应不应该修改呢?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小鸡都抱着鸡妈妈的腰,这就是属于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加以修改。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关于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

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多期

2、《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3月

3《享受生活 快乐作文》(江雨珍著)

4、 《语文学习法》 日新编著

5、 《快速作文教学》 作者:杨初春

2011年12月1日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教学初探

现代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一般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生动活泼,人文特点非常浓厚,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化内涵,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这些散文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典范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中,高中语文课程中的现代散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要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能够理解散文所要体现的作者感情,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体会鲜活语言的独特魅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积累,通过课堂参与获得独特体验。强调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多交流。再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要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通过阅读,体验散文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会文章中的民族精神和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心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二、新课标下的现代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虽然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的散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现实存在的许多教学问题,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散文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

1 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虽然散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老师和学生也投入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结果却事倍功半。学生在现代散文阅读理解题中失分比较多,一直有畏惧的心理。另外,学生认为教材中的现代散文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差距比较大,对这些现代散文普遍缺乏兴趣。他们不愿意去真正理解这些散文中的深刻内涵,也不愿意去体会语言的精炼,很多学生学习散文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提高考试分数。

2 学生对现代散文没有较深刻的体验与感受

尽管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在现实的散文教学中,实际情况却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教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许多蕴含丰富情感的现代散文,往往被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时间长了,学生根本不注意散文中的浓厚情感,更不会仔细体会语言的运用之妙。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的美与静,感悟作者的感情。教师采取了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美的内容来朗读,大家一起来感悟荷塘的美丽景色的方法。这种方式本来很适合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应该指引学生用心品味语言的美妙。可是接下来,教师却要求学生回答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省略了体味语言这一环节。没有对语言的品味,学生怎能体会到散文的深切情感。

3 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鲜明个体,他们的学习水平、阅读能力以及生活经验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理解,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实际情况是,教师的想法总是千篇一律的参考书中的内容,学生的思考如果与教参不一致,便被认为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散文学习中,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课堂气氛越来越压抑。

4 没有正确理解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认为学习也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此外,新课标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是,不少教师都没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总是在教学中追求探究和做的形式,而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效果。

三、现代散文教学策略

针对散文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教学策略:

1 现代散文所体现的基本文学知识要足够重视

现代散文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也十分繁杂,但是它也有基本的特征。要想提高散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绝对不能忽视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题材多样和笔法自由。也就是说文章内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体上也可以随意运用。神指的是隐藏在散文散乱内容之下的线,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这篇散文的神就是身后的民族之魂以及作者真挚的感情。此外,学生还要掌握散文的不同种类、各自的特点,散文的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

2 现代散文中的情感体验不能忽视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散文时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累积,体会作品中的深厚感情,以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散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首先,把握住作品的整体思路。散文的形式散,但是神不散,因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一定要理清散文的整体思路。只有把握住作品的思路,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意图。如果在散文教学中,总是一段一段来分析,就无法从整体把握作品,难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利于学生发展理解力和从整体把握结构的能力。

其次,要重视作品语言的使用。仔细品味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个性以及内心。例如《金岳霖先生》中有这样的描写:除了体育教员,教授李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短短几句话,把一个质朴而古怪的教授展现在大家眼前。我们不但能感受到金教授的天真率直,而且可以体会到作者与金教授之间的深厚情谊。仔细品味对景色描写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以及作者寓情于景的良苦用心。

总之,现代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散文教学也不能墨守陈规。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争取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而又操作简单的现代散文教学之路。

第三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正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大家期待着一种能彰显教育本色,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的诞生。然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课堂上教师统一的表扬语“你真好”“你真了不起”,无不显示着评价语言的单一与乏味;那整齐划一的拍手声(啪啪啪),又使师生间的交流呆板而流于形式。评价语言冷漠无情,评价形式过于猎奇,评价主体单一等等,我们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评价弊端,以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利用显性课堂,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

在校学习是基本形成学生素养的关键期,关注学生的在校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能力倾向给予评价,是促其形成的有效途径。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2、课堂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

3、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

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如在读书中评价,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① 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② 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促进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③ 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又如在同学的思考中,要善于发现同学答案中的独特想法,在同学发言中,要评价同学的表达是否清楚。

二、挖掘隐性课堂,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教育无处不在,学生在课堂中受教育,在生活中同样受教育,父母是老师,社会更是一个大学校。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时应从识、写、读、背、作、说这六方面出发,而这六方面也是对“双基”目标的最好概括。在课堂中教师很自觉地增强目标意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写、读、背、作、说的基本功训练。但在课外朗读、阅读、听说这些重要的基本功却往往被学生和家长忽视,他们只重视“纸上”的成绩,而听、说、读往往也是在考卷上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就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因此,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期末成绩中将日常表现和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对学生的课余活动采用“写字卡、朗读卡、阅读卡”等方式记录,并归入期末考核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让学生养成认认真真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对语言文字

的敏锐感受能力,积累大量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增加文化底蕴„„一句话,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性。

三、结合成长档案,体现评价多样性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经历,这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教师、家长能够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评价角度与评价内容也应该因人而异,让学生自己创造性地选择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或主题。如:在学科学习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建立以“我的语文知识屋”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我的兴趣爱好”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这样做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而且避免了千篇一律。

新大纲十分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曾专门具体地讲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语文教学能力时,必须观察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平常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来考查。如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童话续写比赛,等等。将每次的比赛成果和心得记录到成长档案中去,这样的评价既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成长档案中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取长补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抓住评价反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

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将起到应有的导航和护航作用。

第四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作者:张露露

内容提要:目前我市新课改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面对改版的新教材,

如何施教?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怎样以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本文浅析了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 键 词:科学探究、主导与主体、环保意识 、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

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含量”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对CO2性质的教学,设计“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等探索性实验等。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规定了“新教科书”尝试采用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⑴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法、实验方案探索等,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⑵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⑶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

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接触到,这样,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对环保教育做了个铺垫。

(2)、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酸雨的介绍便成为新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酸雨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才是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意义。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

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要十分明确这一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

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改革研究》

第五篇:新课标下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周明艳

【摘要】:新课标下的英语口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但农村初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很难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口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初中进行口语教学的有效平台是课堂。本文就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农村 英语 口语教学 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英语口语教学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口语教学。对于很多农村初中生来说,英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科目,英语口语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磋商。

一、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 教师自身存在着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的数量还不是很足,质量不是不高.尤其是农村中学尚有相当数量英语教师不符合学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会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2)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新教材,对现行英语牛津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学方法不当,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3)我国农村仍有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由于教学设施落后,仍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上网搜集教学资源、吸收外面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学生自身存在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

学生问题也是导致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1)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却各不相同:有的小学有正规的英语教学;有些小学英语被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头交际能力等很差;还有的小学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所有这些因素导致进入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2)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比较多长期与父母分, 缺失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因此这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再加上本身见识少、知识面因而导致交际能力、理解力、接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比较差,阻碍其英语学习的效率。(3)因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妥当,自学能力差。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策略:

鉴于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换句话说, 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执教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

说明了教师的水平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广泛阅读各种英语报刊和文学作品等来为自己“充电”,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 2.加强钻研,认真备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每单元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口语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交际教学法也给我们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中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代,如果在中小学时代都没受过语言技能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白白浪费了青少年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优势 。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要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活动,培养而实现。 ⑴课前开展Free Talk,Daily Talk学生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秩事,内心感受,或朗读英语诗,唱英语歌,出谜语题,大家开动脑筋,临场发挥,进行有趣的热线形式的 ask and answer,或放一段学生自己的英语录音。Talk带给学生想说英语,会说英语,说好英语的动力,得以轻松、主动地用英语交流思想情感,提供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⑵韩礼德(Hallidays)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doing”的形式,而不是“knowing”的形式,也就是说,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性的,口语交际的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是书面表达方式所不能取而代之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尝试着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由表现口语技能,可以模拟“交际”场面,如看病、购物、找工作面试等,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从固定的座位上起来演示,从而做到学中乐,乐中学,动中学,学中动,课堂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用英语教学,增加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的比例,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对上课时出现看窗外、做小动作,趴在桌上等个别行为,教师正可用这一特定的情况来组织英语口语会话交际活动: Would you like to play Ping Pong with me after school? Have you got a red pen ?这样转坏事为好事,使大部分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在课堂用语的反复使用中巩固。

4.课外活动能展现个人才能,发挥潜力,发展智力。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平时视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口语交际活动作为Homework来完成,这样学生参与率高,兴致也高:要求学生彼此询问住处、电话号码、业余爱好、生日时间等,每人次至少有6位同学的信息,并作英语笔录,第二天向老师、组长口头汇报结果。同时,可以解决课堂上学生多时间少的矛盾,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谊、提高交际能力。

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赛、主题班会,开展英语角、唱英语歌、校园广播、庆节日一台戏等也是很好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互相问候、借东西、打电话、道歉、答谢等。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某些天赋和潜能,教师应当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从而锻炼和提高口语运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虽然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严峻,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我们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认识农村中学英语现状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003. 128 [2] 杨玉林等,《英语教育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 186 . [3] 学科评价课题组.《中小学外语教学》[J].2004—1—2 .

[4] 郭丽 ,“口语测试调查、分析、建议”,《外语界》[J] ,2003—2 . [5] [6] 英语教研室,2003年沙县中考英语成绩质量分析[Z],沙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下一篇:学雷锋做雷锋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