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的起源说起

2022-06-24

第一篇:从数学的起源说起

从天主教的祭祖说起

根据今年元月台湾各报所载,天主教枢机主教于斌,曾率领该教教友,举行盛大的祭祖典礼。据说,在供物方面,祭桌上摆有海参、鸡、笋、肉、鱼各一盘,羹汤一盅,鲜果四色:桂圆、苹果、长生果、柳丁(桔子之一种?),以及用面粉做成的圣虫、神虫,二盘朵朵莲花等祭物。有说,礼堂中还设有神像和牌位;有说,没有此两者。因笔者身居海外,未曾亲见,不敢臆断。在祭祖祭礼方面,其程序有行上香礼,主祭者诣香案前鞠躬,上香,亚上香,三上香,复位。亦即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三献礼,行受福礼。

据主祭人于斌主教向新闻界表示:这是罗马教廷自民国廿八年(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解除祭祖祭礼之禁令以来,首次举行春节祭祖典礼。据报载,是日参加者有数千人之多(见中央日报、联合报、新生报)。

所谓祭祖,广义言之,是指祭祀已死去了的祖先与古人。在我国古代,为追慕有益于人类之伟人,予以纪念,称为「祖功」;其次,纪念有德行者,叫做「宗德」。亦即祖有功,宗有德,最尊的叫「祖」,其次的叫「宗」。最初祭此两者,纯以功、德为标准,但以后将祖与宗合称为「祖宗」,而成了先民之通称。大概从周代以后,才从血缘关系开始祭祖。据说,汉朝以后,我国民间才开始各家自己祭祀祖先。

祭祖宗的烧香,大概是第三世纪由印度佛教和尚佛图澄传来我国(二三二––三四八年)。古代祭祖时都在天未明之际,故点烛照明。宋室南渡之后,改为白日祭祖,因燃烛已成习俗,故仍沿用。

祭祖时在祭桌上摆供各种饮食,原属一种全世界古老民族中所流行的、普遍性的民俗信仰,活人以为(或说相信)死者之灵要在那时光临,吃喝鱼肉水果羹汤等物。自从佛教于汉代传入我国,盛行于隋唐时期,带入印度的所谓「饿鬼」信仰,并在中国杜撰伪经《盂兰盆经》(Ullabana Sutra),主张于每年七月十五日超度亡魂,供奉大量饮食以后,我国民间向死者祭祀食物之风,更为盛行。

但从纯粹研究佛教的所谓「六道轮回」教义来看,除非祖宗死后变了「饿鬼」,急需饮食不可之外(但如严格言之,饿鬼也不会来吃,详情在此不论),生在其它五道中的祖先或死者,是绝对不曾,也不可能再来阳间吃喝这些东西的。在我国原有的民俗信仰中,再加上了佛教的迷信宣传,于是我国一般人民在祭祖时,更以为亡者之灵要来享受吃喝这些供物了。(按:六道轮回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于斌主教于祭祖时,曾摆供莲花。按莲花用于宗教,最初源自印度古代的婆罗门教。据说,毘瑟笯神(Visunu),从他的肚脐中生出莲花,梵天跌坐其上,于是便造出了世界万物云云。在纪元前后兴起的印度大乘佛教,更把莲华作成莲台,成为诸佛及菩萨的坐位。在佛教的净土宗中,莲华一物更是身价百倍,拜阿弥陀佛的佛教徒,竟视莲华有如神明,《观无量寿经》称:「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池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一一叶间各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

其次,从纯粹研究大乘佛教教义来看,莲华(花)这个东西,是象征佛教的最根本教义「缘起观」。据说莲华的花瓣互相连结,相依相成,表示着缘起观所说的,世界万物都无非由各种不同的「因」,与各种不同的「缘」,而生出来的「果」罢了。因与缘彼此相依相成,有如莲华的花瓣一般。关于缘起观的缺点及其错误,请阅拙著《答妙贞十问》第三文「创造论与缘起观」。

至于祭祖时的牌位,对于丧家及其子孙极为重要。我国人与其它古老民族一样,相信人死后,其魂魄变成多数,散布于阴间、坟墓、家中、死者床边……等处。我国人信人死后有所谓三魂六魄,其中一个宿于牌位之中,而变成了这家的守护神,受代代子孙敬拜。从纯粹的佛教教义来看,人在死后四十九天(七个七),便按照其生前之业力,去转轮回了,或变牛马,或再变人,或下地狱,不一而定。所以死人的灵

魂(佛教不用灵魂这个说法),绝对不曾住在牌位中的。如果有佛教徒相信牌位中有其先人之灵存在,那已在推翻六道轮回之理了!但真正能明白这种佛教教义的人,实在太少了!

综观此次于斌主教所主祭的祭祖典礼,可谓集儒、释、道、天主教与民间信仰之大成,融数种不同宗教教义与思想于一炉!对于佛教教义、风俗与迷信的大量渗透,更令我们吃惊!

根据圣经的教训,基督徒绝对不能祭拜已死去了的人,十诫中的前两条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出廿 3~5)。祖宗及亡者的灵体绝不能与上帝相比,基督徒因只信这位真神,所以已经无需要,也不准再向别的任何灵体、神像与牌位上香膜拜。

「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 12)。主耶稣才是我们的灵魂救主。祖宗及已死之人,不是我们的救主,为何还要拜他求他呢!许多知识较浅者以及各地的土人,以为人死变鬼,鬼极凶恶,要向活人作祟,因此,每逢适当时期,同亡者供祭食物,以求平安。但圣经说:「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祂救了我们脱离黑暗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罗八 31;西一 13)。上帝既然帮助我们,就不必再向死人献祭谄媚了。

基督徒虽不拜死人,但却有妥为安排死者及纪念死者的万法。

拉撒路死了以后,主耶稣为他哀哭(约十一 35),表示基督教不忘为死者举哀。主耶稣被钉十架,身体被取下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及尼哥底母二人,用极贵的百斤沉香和没药与捆麻布,殡葬主耶稣(约十

九 38~42),这表示基督教对死者入殓,郑重其事。复活日清晨,又有不少基督教妇女拟用香膏往抹主耶稣的身体,但主已复活。这表明古代基督徒仍尊重向死者应尽的仪礼。

今日我国基督教教会都普遍利用复活节前的某一天,作为扫墓日,信徒齐集基督教坟场,唱诗,祈祷,由牧师讲道,做追思礼拜,祈求主耶稣再临时,一同复活。不必说,在坟墓前绝不能供奉任何食物或饮料,因基督教的信仰中,基督徒「睡」了之后,绝对不会再来人世间吃喝甚么的。来吃喝东西,那是民间信仰以及变了质的堕落佛教信仰。基督徒在坟而可以插花,这只日三种装饰与点缀,一点也没有死者之灵要来欣赏闻香的意义在内,找遍圣经各处,只知道基督徒「睡」了后,便已与人世间断绝了关系与往来,已在天堂中享受快乐了。

每逢祖宗或已死父母及关系者死去之日(俗称忌日),基督徒在家中可举行追思礼拜,请亲友参加,请牧师讲道,一面追念死者,一面勉励听众,使未信者有信道机会,令已信者更能做醒度日,虔守主道。

基督徒在世时,好好孝顺奉养父母,实较父母死后为丧事大事铺张更有意义。曾参说:「椎牛祭墓,不如鸡豕之逮亲存也」。圣经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

六 2;出廿 12)孟子说:「事父母皆能有养,不敬与犬马何以别乎?」

基督徒千万不要走极端,不应把已死者置之不顾,但基督徒却绝对不能效法佛教及民间信仰者,去祭祀死者,那是违背圣经真理的。中国基督教到今天为止,虽然尚未制订出一套众所公认的纪念祖先及已死者之仪礼,但笔者在本文中所提的这些方法,事实上有些教会早已在用,似都可行,既不违背圣经,也能尽上我们作基督徒小辈的应尽本分!

第二篇: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电视机的发展变化,能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要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通过电视机的发展认识到生活中其它物品的发展。 教学难点: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教学准备:电视机变化的课件、其它物品变化的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一找电视机的变化

一、谈话导入:

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在讲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家人呢?(喜欢)老师也很喜欢看电视。因为有不少人喜欢看电视(板书:电视机),电视机也就随着进入了千家万户,随着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家里的电视机也越换越好。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补充板书:从„的变化说起)。

二、了解发展过程

1、老师想问问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换过)

以前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换?现在的是什么样子?

2、电视机在不断更新,再过几年,我想我们有可能还会再换电视机。从最早的电视机到现在的电视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3、谁说说最早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是黑白的。)

(课件:黑白电视机图片)看,这台就是黑白电视机。你知道为什么叫黑白电视机吗?

对!你很聪明,(课件:带图像的黑白电视机图片)却实是这样的,不过大家观察,除了黑白色还有一种颜色——(灰色)

4、提到黑白电视机呀,不禁让我想起老师象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家里人很想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当时买电视机还不方便,于是父亲托市里亲戚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黑白电视机,当时中国的电视机科技还不发达,如果谁家里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简直就让人羡慕死了。邻居们都爱来我家看电视,有时把屋子挤得满满的,有的甚至从家里带来小凳子,热闹极了。开始我们都喜欢这台电视机,可是后来我们又觉得不满意了。我们为什么不满意?如果换成了你,看着这黑白电视机你会想些什么?

是呀,于是科学家们根据人们的想法制造了彩色电视机。(课件:彩色电视机图片)呵,这下可好啦,能看到带颜色的画面,满意了吧?(不满意)为什么?

5、换成我们家这台怎么样?(课件:大屏幕纯平电视机图片)

生:老师我觉得这台屏幕是大了,屏幕也清晰了许多,但是它机身笨重太占地间儿。

师:呦,这还不行你们要求越来越高,你到底想换什么样的?

6、看来,大家的需求在不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了,其实很多人跟你们一样,科学家根据人们对电视机的期望,设计出了液晶电视机,而且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更新了好几代呢!(课件:防辐射电视机

背投电视机

液晶电视机

等离子电视机)

7、是呀,我们国家有了这么多自己的品牌,再也不象二十年前那样缺乏了,科学家不断的研究,改进产品设计,提高电视机的素质。更可喜的是,我国的电视机一登上国际市场的舞台。

从黑白电视机到液晶电视机,电视机一直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不断变化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生2:因为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3: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板书)

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电视机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发生了变化?

三、畅想未来

从电视机的变化,我们又看到了生活中那么多的变化,你还希望哪些物品继续变不断完善?

四、小结:

你们的想法很好,我相信只要你肯动脑筋想勇于去研究一定能够实现你们的想法。将来的你们肯定会让咱们的生活越变越好!同学们这节课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课下把它写到37页的“我的总结”栏目里。 扳书设计: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生活

要求

越来越

科技

发达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以及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生产的不断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不断革新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劳动工具发展变化的认识,体验人们在劳动中的不同感受,探讨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展示了电视机的更新情况,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到大屏幕电视、到低辐射电视、到高清晰度电视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品的更新较快。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生活中其他的东西有类似变化情况,学生说出了冬天有了塑料大棚,能吃到多种蔬菜,学生用铅笔也是根据小孩的兴趣不断变化。这样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发展变化与人们的需求密切相关,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

第三篇: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教案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教学设计

八家子中心小学:张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到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情感与价值:通过对劳动工具发展变化的认识,体验人们在劳动中的不同感受,探讨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 :

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课前活动:调查、访问

1、让学生对电视机进行小调查。

2、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自己熟悉的产品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看电视吗?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聊一聊有关电视机的话题(板书:电视机)

1、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视机?(比如你家的电视是什么牌子的?它是多大的?都有哪些功能?)

2 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那么你们家换的是什么电视机呢?又是因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是现在这个电视机好呢?还是以前的好?但你想过没有以后还会换吗?

3、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有关电视机的变化。(板书变化)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让学生说电视机是怎样变化的?小组内的同学先说一说,然后我们全班交流。(提示从多个角度来汇报,如电视机的功能变化,色彩变化,品牌,大小,厂家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2、老师就电视机的变化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调查,想不想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调查所得?

三、交流感悟

1 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家里有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 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出示:黑白电视机的图片)你们觉得以前人们看着这种电视机会怎么想呀? (板书:生活需求)

3、(出示:彩色电视机的图片)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为什么呢?这么说还想换更好的了?看来大家的需要在不断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板书:科技)

4、据我所知,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不伤眼睛的液晶电视机,还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离子电视机。(出示:各种电视机的图片)看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机也越来越好了。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5、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6、讨论:通过调查,交流你想说什么?为什么电视机会不断更新变化?从电视机的发展中,你发现了什么?它与人们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板书:生活水平:提高)

7、教师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们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促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那么我们生活中其他东西是不是也越变越好呢?

8、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生产、生活用品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9、学生代表发言。(其它电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玩具、房子等)

10、从这些物品的变化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出什么?(每次产品的更新都是因为人们的新需求引起的,产品的更新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又促进人们有进一步的想法和需求。)

四、拓展延伸

1、商品的变化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需要,同时又会刺激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因此,产品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产品中,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

那我们又该怎样去改进一下,设计出你心目中理想的产品。先组内说说想法,互相启发,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五、全班交流:

1、看书中39页图片大家有什么建议?

大家有了共同的改进想法厂家会想办法改进吗?为什么?让我们把改进方案邮寄到厂家好吗?

看书40页你体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小结:

在这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创造这美好幸福生活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把人们的需求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而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很会发现,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电视机的发展变化,知道了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发展变化了。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用一颗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生活需求

科技

生活水平

提高

第四篇:从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思想说起

桃花工业园廿埠小学李巧玉

现在人们在谈论师德师风建设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抛开其中一面而去空谈另一面,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所以说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确认,教师是什么?师德师风又是什么?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给谁传道授业解惑?当然是学生。教师本就是因为学生而存在的一种职业,离开了学生空谈师德师风又何意义可言?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教育本就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孩子,孩子和父母所做的一场关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探讨和互动,在这场互动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如果忽略学生的反应而一意孤行,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观念强行灌输给孩子,很有可能误导孩子甚至使孩子走向完全相反的极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从教师的岗位走出来,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当我们反过来再来看待同一问题时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古来关于师德师风没有严格的定论。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材施教是为师德,教书育人是为师德,爱岗敬业亦为师德。师风即为教师的行为作风,以身作则是为师风,三人行必有我师是为师风,不耻下问是为师风。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品行端正,那么作出表率时,即使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品行都不端正,却要求被管理者身行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心甘情愿服从的。因此,教师要学会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标杆,让学生学会分辨什么思想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合适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去我们教育,或者准确的来说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社会“人才”,这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而盲目追逐试卷分数的尴尬行为固然有时代的特性,同时也凸显出时代的无奈。其中的因素有很多,学校盲目扩招,学生人数增加,教师资源有限,分摊到每一个教师头上的学生人数仍然很可观,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但是教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不可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说现在经常说因材施教为什么难以办到,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没精力做,这样一来,流水线似的教育作业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发挥出学生最大限度的创造性,求同存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片面追求共性,解放孩子的大脑,将学生从死读书和读死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就成了现阶段教师的主要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窘状,各种辅导班层出不穷,大学生兼职家教已成为常见的现象,网络课程各有千秋,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和网络上的资源为教师走出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道路。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现代社会的风气,那“浮躁”一词无疑是最合适也是最贴切的。拜金主义盛行,电信诈骗横行无忌,为此付出了一条有一天鲜活的生命,一个“老人摔倒究竟该不该扶”的命题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我们完全可以不负责任的把责任推到教育失败的头上,然而之后呢?我们又该把教育失败推到谁的头上?

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如果还有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可以看出古人教育首重德行,学而次之。现代教育在这方面则是首推教书,毕竟你德行教的再好,没有成绩,没有证书和奖杯,没有教育成果,谁会相信你教育做得好?所以说教育失败尤其是育人方面遭受重创能简单的归咎于学校吗?恐怕不能。现在的关键不是由谁来负这个责任,而是多在育人育德方面用点心。

中小学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黄金阶段,学校和家长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孩子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积极向上的道德思想,学习和道德两手都要抓,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思想教育不能丢,不但不能丢,反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中注入鲜活的鲜血。

事实上师德师风建设不是要求教师去做什么,而是一种评判合理性的行为标杆,它不应当成为教条主义的代表,成为填写思想觉悟时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并列的朗朗上口的口头禅。过去我们在讨论师德师风建设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大谈特谈空洞的理论,没有丝毫指导性的意义可言,在尴尬的现实面前,师德师风甚至成了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

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要如何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法规校规毕竟只是纸面上的东西,它是一个大的框架,构出了师德师风建设大概骨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学校,需要教师,需要家庭,需要孩子来一起完善,一起填充。前面说到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孩子,孩子和父母所做的一场关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探讨和互动,师德师风是催化剂,只有加入高效的催化剂才能使教育产生优良的化学反应。

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上内容: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关键还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第五篇:从教师灵动的课堂教学机智说起

从教师灵动的课堂教学机智说起 —听冯颖老师执教的《童年与蜗牛》引发的思考

镇安县城关小学 白绍儒

一、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这一主体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生活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中,灵动的运用课堂教学机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推动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听了上海浦东新区育童小学冯颖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童年与蜗牛》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好学生学习这一主人的主体作用,怎样灵活地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做好学生学习这一主体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的作用?冯颖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示例中给我们做了理性的回答。通过学习、感悟,引发出了我对教师灵动的教学机智是创设课堂和谐的重要因素这一议题的深深思考和感悟。

二、案例描述:

冯颖老师在执教《童年与蜗牛》这一课,通过引发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回味,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体味蜗牛对我们的启示:“成功往往是失败访问的最后一位客人”的哲理。冯老师在教学中以平和态度,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讨论,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合作者、引路人的角色当中,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这一主体的一员,时而富有激情地讲述,时而平和而又耐心地引发学生讨论,不时地走下讲台,座在学生的身边,有时单腿跪立在学生的身旁,用平等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造潜力的激发。冯老师在执教到“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 蜗牛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把头钻出来,只要你用手轻轻一模,它就会把头躲在螺旋形的硬壳里,真是个胆小鬼!”这一环节运用学生课前自己捉回的蜗牛在实物展示平台上进行演示时,只见背着重重的螺旋形硬壳的蜗牛静静地躲在壳里,过了一会儿,只见它慢慢地摆动着触角,伸出了头,老师便用手摸它的触角,但它总是不是按课文内容的要求缩回头,而是将头继续往前伸着、伸着…… 几次反复,都是这样,老师说:“同学们,大家看,这只蜗牛和我们课文中写的蜗牛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是啊,课文中的那只蜗牛是个胆小鬼,而这只蜗牛是这样的吗?”

生:“这只蜗牛一点也不胆小!”

师:“对啊,我们今天在课文中了解了一只胆小鬼蜗牛,又自己捉回了一只非常胆大的蜗牛!”

紧接着冯老师引导学生练读这个句子,自行进行“胆小鬼”的动作摸仿,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读、动手练,充分发挥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并用的功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老师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1-

三、案例感悟

(一)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主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用自身的激情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冯老师在力图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不时地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在用蜗牛进行“真是个胆小鬼”的实体演示时,不听话的蜗牛总是不按老师事前预设的要求“活动”,但是,冯老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是灵活地运用了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辨别课文中的蜗牛与课堂展示平台上的蜗牛的区别说:“这可真是一只胆大的蜗牛!”这种灵动的机智在此坏节的应用,充分彰显了冯老师娴熟的课堂教学艺术,实现了课堂的亮点——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学生永远是教师课堂的重要主角!

(二)课堂是师生双方生命跃动的阵地

上海市特级校长张锦堂先生在给我们作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中指出:“现代的课程观要求课堂就是师生双方生命跃动的阵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人本的课堂,生命灵动的课堂,民主和谐的课堂”。目的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冯颖老师在执教的《童年与蜗牛》的教学片断中,老师真正实现了个人的角色转换,在引导学生读文体验的过程中,扮着蜗牛的神态,随着学生的诵读,时而缩回头一动不动,时而探出头,东瞅瞅,西瞧瞧,完全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学生学习这一主体的组织者、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之中,学生在老师激情的感悟下,如痴如醉地进入了学习这一情境之中。师生达到了会心的交流,陶醉于乐学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以各自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会有独特的见解和发现。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神情和肢体语言,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在讨论蜗牛中对我们的启示这个环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的学生还将“蜗牛从高处重重地摔下,仍继续爬行”,联系到做人的哲理方面进行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和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真的思考了、探究了,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演练场,是师生双方的生命跃动的阵地。

(三)确立现代教学效益观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现代教学效益观要以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为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钢性指标。有效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冯老师的教学无时无处都智慧的闪现出这些方面的闪光点,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四)抛烦引思是教学机智的灵活展现

-2-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达到课堂资源生成的目的,抛疑引思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灵动展现。有疑难就会引发探究的兴趣。思维是探究,调查、熟思、探究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其他事物有新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总是由老师设问,由学生作答,但这种解答常常以取得答案为满足,而不是引起疑难,由师生共同讨论。在冯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疑难的地方,教师则引导通过讨论质疑提出来,激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然后通过讨论探究,引发学生反省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有探究或追问的必要,这样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资源就被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发展的潜在水平和现有的水平矛盾,成为推动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抛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住难易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冯老师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蜗牛,读有关“不屈不挠”的句子引发学生讨论时,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一点,通过学习,说说自己的见解和启示,创造性的探究蜗牛不怕失败,能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磨练,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发出了新思维、新观点、新认识。

(五)合理到位的评价是调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到位的评价是增进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老师的肯定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 ,得到更多的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自己。冯老师在执教的《童年与蜗牛》当中,采用了适时、机智而又到位的能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式也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面对鲜活的生命,唯有焕发生命力的教学才是人性化的教学,只有蹲下身子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好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就能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

教师的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练达的智慧和仁爱的思想,需要教师在保持对教育对象饱满热情的前提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提高。

二00七年八月二十日于上海

(注:此文是今年八月份在上海参加希望工程第124期全国教师培训班时听冯颖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引发的感悟 )

邮编:711500 电话:0914—5326095 13509148258

-3-

上一篇:超声波技术的应用下一篇:城市环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