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族老屋说起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从满族老屋说起范文

从满族婚姻变迁看满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摘要: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的先民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战国、秦、汉的挹娄,魏、晋的勿吉,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清代的满洲。婚姻是构成家庭和社会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变迁女性的社会地位随之变化。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是从母系社会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女性由社会的主体地位逐渐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本文试从婚姻形态、婚姻观念、婚姻习俗以及满汉对比对满族女性社会地位状况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满族婚姻;女性;社会地位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支,它有着自身民族特点,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以及各民族间的交流,其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就婚姻状况而言,满族的婚姻形态、婚姻观念、婚姻习俗等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特点,女性的社会地位状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试对不同时期的满族女性社会地位状况进行粗略探讨。

一、婚姻形态:由有性无家庭到一夫多妻再到一夫一妻多妾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是从母系社会逐步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妇女地位开始下降并逐渐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婚姻形态由一夫多妻转变为一夫一妻多妾。特别是清入关以后,受汉文化的影响,不准妻妾互相逾越礼制,家庭中等级逐渐确立。

商周时期的肃慎,战国、秦、汉的挹娄还处于原始社会。《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其好养,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所谓“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是氏族公社尚未出现部落联盟,未产生阶级分化。据民族志看,当时处于由母权制想父权制的过渡期。男女双方除了性生活,没有组成家庭,所生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母系制度下,女性占社会的主体地位,享有绝对权威,男性则处于从属与服从地位。

魏、晋的勿吉进入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大家族阶段。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其婚姻形态变为一夫一妻制。“将嫁娶,男以羽毛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致礼聘之。妇贞而女淫”。[1]“初婚之夕,男就女家,执女乳而

[2]罢,便以为定,仍未夫妇”男持女归,指女子由原来的接纳男子来访变为出嫁,从夫而居。男家持聘礼,揭示了由于私有制的发展,妇女已经变成了可交换的财产。聘礼的多少,相当于被出让女子的赎金多少。女子由此而归属于一个固定丈夫,配偶之间有了“夫妇”的名分,说明母权制时代女子多夫、男子多妻的群婚习俗以开始被一夫一妻制所代替。此时女性的地位开始下降,地位的高低也开始与可交换资产相挂钩。

五代时,黑水靺鞨兴起,改成女真。女真人的婚姻形态是个体家庭的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姓通婚。《金史·世纪》中指出,“生女真之俗,生子年长即异居”,正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一夫一妻制的反映。但是,无论是父权制大家庭中的一夫一妻制,还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都“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这种新的一夫一妻制的习俗,是私有财产制的产物。由于私有财产掌握在男子手中,因此,“它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的,其明显的目的就是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而确定出自一定的父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子女将来要以亲生的继承人的资格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3]

二、婚姻观念:由“女淫”到“妇贞”

女子婚前性行为是否自由,即我们所说的“女淫”。在一夫一妻制初期,“女淫”的风俗是非常普遍的。男子为了确保父系血统的纯洁,因而要强迫妻子必须保持贞操,不允许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即所谓的“妇贞”。不过,刚开始的一夫一妻制,还较多地保留着母权时代的婚姻习俗。男女择偶不再取决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是出自自己的意愿,“女和则持归”,其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女子手中。婚姻能否缔结,取决于是否“女和”。这说明女性在配偶选择、性行为对象选择、婚姻与否上有很大的自由与发言权,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隋唐的勿吉史称靺鞨,秉行一夫一妻制。“其俗淫而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者,夫辄杀妻,杀而后悔,比杀告者,由是奸淫之事终不发扬”,反映了女子婚外性生活仍然存在,只是秘而不宣,揭示了靺鞨人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群婚习俗,女性社会地位依旧很高,掌握话语权也很大。

满族入关后受汉文化的影响不断加深,而随着程朱理学对人思想的禁锢,尤其是随着“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为大”思想的传播,满族女性思想也受到严重影响。

近代以前,离婚问题在满族社会是不存在的。丈夫休妻,女子擅自离丈夫而逃,看似离婚,却非真正意义的离婚。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记载了丈夫休妻的条件为“七出三不去”。[4]“七出”的条件即“凡弃妻须有七出之状,

一、无子,

二、淫翊,

三、不事舅姑,

四、口舌,

五、盗窃,

六、嫉妒,

七、恶疾”;“三不去”的条件即“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5]如果丈夫发现其妻子符合“七出”里的任意一个条件,就能合情合理地直接将妻子休掉。然而,妻子有三种条件都不能擅自离开丈夫而离开。这实际上是用一种近乎变态的“女贞”观念以法律或者社会舆论的形式将女性完全禁锢在男权世界里。可以说,旧式婚姻完全是对妇女人身权利以及婚姻自由的一种严重束缚和剥夺,同时也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权利的压制和践踏。

三、婚姻习俗:尚早婚、娶长妇、收继婚

满族尚早婚、娶长妇。一般在小儿时期即订亲、结婚。《柳边纪略》记宁古塔满族人,“结婚多在十岁内,过则以为晚。”《吉林通志》记载:“满人唯结婚多在十岁内,过期则以为晚”满族还以年少之男娶年长之女,十

三、四岁的男子,必娶十七八的女子。满族所盛行的早婚及娶长妇的习俗,固然有历史传承因素,但主要还是由当时的社会因素决定的。满族入关前人口最多不过60万人,长期的军事征服使得大批的青壮年死于战场。战争的继续有需要大量满族人丁。男子16岁成丁,即要入伍从征。虽有“三丁抽一”制度,但实际上,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男丁都要从军,甚至有祖孙三代同时服役的现象。这显然又严重影响了人口繁殖与增长。要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早婚并娶长妇,以保证在入伍之前就实现人口繁殖,久而成俗。

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单纯作为封建男权社会下的生育工具,婚育时间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较大,缺乏婚姻自由精神与生育时间选择自主意识。且早婚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精神负担。

收继婚就是转房婚,这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满族是女真的直接后裔,其婚姻习俗也是从女真那里继承下来的,收继婚在早期的满族社会也曾是一种较为兴盛的婚姻形式。《金史》称“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明代人撰写的《岷峨山人译语》提到,“胡俗妇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妻为妾,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胆其妇”[6]的记载。1619年,朝鲜的一个战俘被带到了赫图阿拉,在亲眼所见女真人的习俗后,他记载道:“嫁娶不择族类,父死而妻其母”[7]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是原始的族内婚的残余,反映了把女人当作家族生儿育女的特殊性质的私有财产的宗法意识。家族中的私有财产不容外流,它必须由家族中的人按照血统进行传承。

四:满汉对比中的优越性

满族虽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都以生子为贵,认为接嗣有人,对于女孩,也认为多子多女是福。相比较汉族而言,想有更大的自主权。例如满族女性可学习骑射,史载:“女子执鞭驰马,不异与男。十余岁儿童,亦能佩弓箭驰逐„„”[8]由此可见满族女子在骑射方面享有与男子一样的权力。这在满族婚姻家庭中必满族受骑射文化的影响,妇女地位比汉族妇女地位高得多,丈夫外出做官或然决定了妇女将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角色。

出兵驻防外地时,妻子便可以成为家庭的主事者,暂时充当家长的角色。平时,妻子也可以处理家庭内部而不牵涉全宗族的事情,比如仆役的管理、旗地的经营、子女的教育抚养等问题。丈夫一般多参加社会性活动而不过多过问家事。

满族统治者禁止缠足。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崇德三年8月,皇太极下谕:“有效他国缠足者,重治其罪。”缠足实际上是披着理教的文明外衣,用野蛮残酷的方式,将女子禁锢于男权手中,残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相比之下,满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则高得多,不缠足是对女性身心自由的一种认可,是对女性精神的一种解放。由于不缠足,满足妇女可在行动自如的情况下,参加劳动、从事家务,在付出体力代价的背后,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换来的更是满族妇女在家庭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结语:

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满族女性的地位由女权制的主体到男权制下的男性附属品地位,虽然与汉族女性相比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但在封建社会占主体、男权主义占主体的世界里,享有的权力是有限的,享有的自由也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四夷传卷九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魏收.魏书·勿吉传卷一百[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57页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5:第234页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5:第234页 [6]杨英杰.清代满族风俗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第24页 [7]辽宁大学历史系.栅中日录校释建州闻见录校释,清初史料丛刊本[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78:第17页 [8]刘广铭,徐东日.建州闻见录中的女真人形象[J].延边大学学报,2006(1)

第二篇:从教学目标说起

从教学目标说起,什么是好的教学?

什么是好的教学呢?似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最早有人认为教师教得好,讲解透彻,精讲多练就是好的课。随后有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不断提问、学生踊跃发言就是好的课。我们认为,这种从“满堂灌”、“满堂练”到“满堂问”的教学均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教学原则。那么,好的教学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过去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不仅是给学生一杯水的问题,而是学生如何得到这一杯水的问题。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有“一满桶子”的学问,势必造成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是施与者。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满堂灌”式的。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学生所得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自己主动探索的结果。教师不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长者”,也不一定非要满腹经纶,而应该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得到“这杯水”,而不是怎样灌输给学生“这杯水” 教书不做戏

现在各种教学公开课、评优课、达标课盛行。这些课经过了反复的试教、名人的指导,可谓是课堂上的一字一句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每一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就好像是在做戏、做秀。2001年的《人民教育》第10期曾介绍了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文章,他写道:“我最恨公开课,像是在做戏,还是不听为好。”结果同仁还是非听不可,“果然,听了我的课,他们大失所望。整个一节课,我几乎没有怎么讲解,只是偶尔点拨几句。”课后,这位教师介绍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果令同仁大为惊讶,质问:“你为啥不把这些讲给学生听?”“本来学语文并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积累和语感。语感也要人读出来,没有朗朗书声,正如幼儿只听不说,那是永远学不会说话的。”而现在的语文课教学,几乎是天天在“讲”,从上课讲到下课,课文分析了再分析,生怕学生领会不透作者意图,生怕自己备课的内容有所遗漏。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殊不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应该做导演、做向导、做教练、做陪读,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直接体验,吸收文章之精华。在这一点上,今天的教师确实应该向过去的私塾先生学习学习。 不教之教,使学生获得成功

课堂上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如何做的:他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于老师一上课就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好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激励、唤醒、鼓舞。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假如教师自己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自我活动的时间,学生怎么会享受成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学生才有成就感。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为自己所服务的上帝,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而且一切为了学生,直至把课堂也全“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自由

作家贾平凹在回忆如何走上写作之路时写道:“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每次给父亲写信都要拿上几个鸡蛋去找老师,后来老师就说,你为什么不自己写呢?我答道:‘不会格式。’老师说,不管什么格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题材选择自由,感想表达自由,语言表达自由... ...让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第三篇:从一则谎言说起

从一个故事说起 作者:钱文军

《猫眼看人》出来一个帖子:《中科院:用4个故事诠释中国》,内容是吹捧老毛的,用四个故事抬高老毛的身价,吹嘘他为国家地位所作的贡献。问题是,拥趸们从老毛那里学来的吹牛不打草稿的本事,尚不及祖师爷那么利索,又没有老毛那等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权势,禁不住别人要戳穿它。别的不必多说,帖子里“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美国的Sacramento市。那里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首都,是淘金热的中心,也是华人聚居的地方,有很多华人到那里去淘金。那里有一条大河,叫三acramento River,河上有桥。一天,满清政府有位领事,是一位武官,正在过桥。他身后有两个美国农民,或者美国矿工,也在过桥。两人看着这个中国官员穿着满清花花绿绿的官服,脑后拖着长辫子,很好玩,打赌这个中国外交官会不会游泳。于是两人一使劲,就把这位官员扔进了Sacramento河。他不会游泳,淹死了。然后,什么也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什么,就像这件事从来不曾发生一样。那个时候,中国人并不认同‘中国’。” 这个故事意在证实清国“落后挨打”,已经到了高级外交官被打死都没人理的地步,给定时间段为“19世纪”。算一下,自1878年中国驻美国公使陈兰彬到任起,至1900年为止,还有22年时间可供故事编造者演绎。我们知道,清国一直拒绝遣使的,认定那是有失天朝体面的耻辱。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签订,美国公使列威廉向清廷官员提议:旧金山已居住华人数万众,清国理应派驻领事前往维护他们的权益。清廷官员嗤之以鼻予以拒绝,认为出国者皆不忠不孝,清国不屑为他们派遣领事。根源在于,清廷于康熙51年曾晓谕:“凡出洋久留者,应督行文外国,将留下之人,令其解回立斩”;雍正年间,清廷对移民国外稍微放宽,但要限期回国。雍正6年清廷发布命令:“出洋之人,陆续返悼,而彼地存留不归者,皆甘心异域,违禁偷往之人,不准回籍”;乾隆年间,清廷视侨民为弃民,乾隆谕:“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不闻问”。后世子孙没那么大能耐了,只会拒绝外交耍赖。

经列强诸国不断提议,国内开明派不断上奏,特别是察觉到如不遣使便只能跟列强派来的下人打交道,吃亏不少,清廷始于1875年改变态度,开始对外派遣公使。首当其冲的是英国,李鸿章征询意见时竟无人愿往,郭嵩焘成惟一报名者。1877年初郭氏抵英,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次年初,经抵美副使容闳积极建议,驻旧金山领事馆得以建立。故事编撰者显然不具备起码的历史、外交常识,在加利福尼亚首府(绝非“首都”)虚构了一个领事。要知道,从1877年到1894年,清廷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长崎、檀香山、古巴、旧金山、纽约、加里约设立了领事;甲午之后直至1900年,清廷又在仁川、釜山及小吕宋、海参崴、甄南浦设立了领事。故事里那个“有位领事,是一位武官”,无名无姓,不知从何而来。此外,领事属总理衙门选派的文官,或可外聘,其地位低于武官。武官属兵部选派的现役武将,两者不可能兼之一身;而且,清廷何时派过驻美武官?即使派,领事馆也没资格设武官,只有大使馆才有这个资格设立武官处。且,武官派遣需两国单独签订协议,并非设立使馆就可以安排武官的;武官人选还与大使一样,必须经驻在国审批方可委任,并无需提供拒绝该人选的理由。如此严格审查批准赴任的官员,竟然被故事里的两个草民扔到河里淹死却无人过问?玩笑开得大发了!第一个故事就编造得如此荒唐可笑,看来只能扛出“中科院”的牌子吓人。

无妨举另一个真实的故事:郭嵩焘抵达伦敦不久,所带一仆役在街头遭一伦敦市民袭击。该下人早在国内就被打惯了的,自然不敢出声。岂料伦敦街头目击者们愤起制服了打人者,扭送警署,并有绅士致信警局,愿意为被打者作证,要求严惩打人凶手。郭嵩焘没料到一个奴仆被打竟惹出如此风波,认为不值,遂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德比,请求赦免或从轻发落那个打人者。岂料英国外交部以不得干涉司法为由,严词拒绝,该犯最终被法院重判。郭氏日记中写道:“此间以礼自处如此,吾甚愧之。”就连派去监视郭氏的副使、守旧派刘锡鸿也颇感慨:“向疑英人僻处海岛,惟知逞强,无敬让之道。乃上下同心,以礼自处,顾全国事如此。”(详见:《郭嵩焘日记》第三卷;刘锡鸿《英轺私记》)遭袭之仆役尚如此,谁能相信“领事”、“武官”被夺命却无人问津呢?

事实上,老毛的拥趸们为了掩饰毛“一边倒”使中国国家尊严丧失殆尽,成为斯大林的仆从国这个难以启齿的历史真实,除了撒谎造谣之外别无良伎。一方面拼命为老毛涂脂抹粉,另一方面则肆意抹黑前朝。实际上,当年那些“西方列强”同样具有两面性。对于清廷闭关自守他们多以“坚船利炮”对付,不乏过度劣迹;对于清廷融入世界潮流之举措,他们还是热情欢迎的。可以说,清廷所有使节在欧美都得到破格的礼遇,远不似后来共和国那些外交官遭人戒备。且不提留美幼童被美国朝野热情接待,李鸿章出访欧美受到的超规格礼遇,仅纽约就有数十万人自发地夹道欢迎。只说1866年3月,在英国人赫德的再三争取下,清廷无奈准予派使团赴欧洲,岂料大员高官竟无一人愿往,只得派出早已卸任的63岁前县令斌椿率四名同文馆娃娃首度出使欧洲。即便如此,赫德也相当高兴,在日记里写道:“这也是向遣使出国迈开的第一步。”

一个小小的退休芝麻官,法国首相及夫人多次设盛宴款待,法国各界高官名流踊跃出席捧场洽谈,各国驻法使节亦争相接洽;英皇室具笺邀请出席盛大宫廷舞会欢迎到访,英伦各界名流纷纷助兴;维多利亚女王亦召斌椿等入王宫面竭,谓“唯愿回至中华,两国愈加和好”;英国政府并对斌椿欲往各国发出照会,请各国礼善接待;瑞典国王携后在宫中接待使团;所到十国皆敞开各行各业积极介绍参观。绝无老毛后来以元首之尊,却被晾在莫斯科的别墅里“吃饭、拉屎、睡觉”那等屈辱。斌椿著有《乘槎笔记》及诗集《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随员张德彝著有《航海述奇》有详述,可参看。还有,郭嵩焘前往英国王宫递交国书时,曾虑及英使在华屡遭礼仪刁难颇踌躇,谅英人必设礼仪难题报复。谁知英人竟然毫无入宫礼仪设定,反倒使郭氏不知所措。打仗归打仗,外交还外交,断不似咸丰皇帝,抓人谈判使团入圆明园施以酷刑,39名使团人员被杀害21名,若不是恭亲王与恒祺巧妙抗旨,使者都将被杀掉。东方文明?古训也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说道的。

其实,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于1583年就派遣使团欲与明朝万历皇帝建立友好通商关系,不幸使团被大海埋葬;1787年乔治三世派遣喀塞卡特使团继续此项使命,结果喀氏病死途中遂作罢;1793年乔治三世派出空前绝后的七百余人的马戛尔尼使团接着进行。按照英王命令精心选择的大批礼物,这些礼物代表了英国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乔治三世授权马戛尔尼,必要时可以禁止东印度公司的鸦片贸易,只求清国开门通商。英国甚至有人建议,应派英舰队去征服日本,然后将其奉献给中国。须知,此时中英间年贸易额约1000万两,按照国际关系惯例双方绝对有必要建立外交,以利开放更大贸易渠道。

费正清写道:“表面上看,清朝的统治到18世纪晚期正处于空前的鼎盛时期。”沉醉于盛世中的乾隆皇帝拒绝了马戛尔尼使团的所有请求,就连演示那些安装在圆明园的利器的机会都没给。乾隆答复英王:“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御万国,一视同仁。”尽管马戛尔尼使团灰溜溜地碰壁还家,英国仍在1815年底派来阿美士德使团,却被嘉庆皇帝直截了当给驱逐了。

如果我们稍微再扯远一点,1784年美国人派遣《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船长格林少校在抵达广州的手记中记下:“‘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因为不知中国国体,其海上通行证抬头竟然写着:“致审阅或聆听宣扬宣读海上通行证的最尊严、伟大、圣明、光荣、高贵、尊崇、贤达和谨慎的皇帝、国王、共和国首脑、亲王、公爵、伯爵、男爵、贵族、地方首长、议员”,何其谦恭。及至此船回到美国,就连华盛顿总统也亲临纽约,购买了302件中国瓷器。

可见,“西方列强”一开始是以友善姿态对华交往的,历经200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始终碰壁。汉文化的狂傲自大远胜夜郎,粉碎了西方人讨好中国的美梦,并不是老毛颠倒黑白所谓“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美梦”。中西文化之所以格格不入,关键在于西方文化那种自由、民主、宪政的内核会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传统专制体制,这是绝不被允许的。历经百年磨难,正当马克思说的“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与外界发生关系”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恰逢其时。中国人眼前一亮,原来西方文化里还有比中国式专制更时髦、更完善的专制,“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真正的、彻头彻尾的“全盘西化”在老毛治下得以实现,宁可失更多的地,宁可成苏俄的仆从,也要“与时俱进”地复兴专制。

说到底,无论我们高兴与否,近现代世界的主流趋势是西方文化决定的,即便我们至今仍奉若神明的马克思主义,也只是人家的一个偏门而已,决不是什么“中国特色”。中国的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封闭保守的基因,可以算是“长城文化”,这个文化的内核在一统。而一统则服务于官僚士大夫高高在上的统治,反过来,统治因需要则不遗余力地反脯一统。只可惜,“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想不湿鞋并不容易,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实惠,无可避免地将诱惑所有受众。而马克思也认定的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未来的世界只能是自由、民主、宪政的世界,“中国特色”只能将就着自己玩一阵。至于回归毛朝,即使老毛活过来,他还玩得转么?若玩得转,邓公的改革开放根本不可能实现。老毛的胜利,纯属偶然,一连串必然的交叉成就了这个偶然,也就成全了他作为伟人的资本。倘若必然的话,换了谁都能得天下,他还伟大得起来么?如今这些不顾脸面不惜撒谎以就老毛的,大抵属于中国最没出息的那一拨,跟民国初年那些寻死觅活不肯剪辫子的属于同类。半个多世纪对历史的涂抹、扭曲、编造,令许多人沉溺在幻象里,难以自拔。问题在于别继续拿谎言欺骗自己蒙蔽别人,列宁有过训导:“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必将导致政治上的灭亡。”苏俄已经验证此语了,但愿他的徒子徒孙们牢记祖师爷这句话。(2009.5.11)

第四篇:从马云精神说起

坪外领导人培训:“四讲四有”与团队 承担 领导 成长

稿件撰写:17年4月26日 Wednesday从马云精神说起坪外领导人培训

“打造区域名校,实现集团化办学,这就是坪外的愿景。”钟校在演讲中透露出坪外人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心在一块,心愿在一起,齐心协力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此外,承担也很重要,如果在一个团队里,没有承担,大家的心就不会在一起。因此,承担就是在团队里真心诚意的去奉献,承担既有在团队中应尽的职责,也要有相互的补位。

钟校长表示,全校各层级领导者要思考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备课组长、学科组长、年级长,德育线,教学教研线都应该为实现坪外总体目标率领各自团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谈及前瞻与规划,钟校长称:没有规划,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是无头苍蝇。做工作一定要有规划、计划,各个一线部门要走到前面,做到忙而不碌,紧而不张。

行动与引领方面,钟校长谈到,从问题出发,需要强化执行力。所谓行动,就是整艘战舰要有共同目标,要定位好各自角色,当水手还是瞭望,是后勤还是前哨?他又说,开会加不落实等于没开会,落实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他还指出,坪外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散漫主义,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有的领导干部,对工作说些负面的话,这样怎么能带好团队?怎么能正言正行正能量,正视正面正愿望?”

“学生的利益至高无上!”

在沟通与规则方面,钟校长形象的称,沟因势低而利于通。放低姿态才能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无论是团队内部还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相互埋怨和指责就像是一堵墙、一道坎,百害而无一利。在规则方面,他亦强调,对于坪外来说,学生的利益至高无上!作为“四讲四有”的人如何选择,显然是不言无喻的。他同时重申坪外的管理原则:可以越级汇报工作,但不宜越级请示工作。

钟校在演讲中还勉励与会的领导者,用哲学的观念去解决团队中合心与协力的问题。对待问题,应先从主要矛盾入手,优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做管理者百分七十的工作是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

他强调,团队中最为重要的是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美,少一点埋怨。他谈到“团队保养”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面对面,也可以通过QQ,微信进行。他有提到“五指理论”和“千日文化”,“把能力不同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这是优秀领导者应具有的素质。”在他看来,“真心”必须经历长久的磨砺。“一千天,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

“中国是文明有礼、文明有序。”钟校在培训会上提到,“一张照片就能看出团队有没有核心。”至于文宣方面,他强调谁组织谁撰写的原则。“德育线新闻稿交给德育处,由刘校审核。教学线,即教育、教学方面的新闻稿件须交到王胜主任审稿。其他综合类的新闻稿发到钟焕斌校长处。”

“四讲四有”党员新准则

从马云精神说起坪外领导人培训

4

较突出,这些问题的根子还是缺乏奉献担当精神。争做合格共产党员,就是要时刻不忘肩上扛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面对挫折不怨天尤人,面对困难不彷徨退缩,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普通党员干部,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敢于担当,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在工作失误面前善于总结反思,勇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加以弥补和整改;敢于破解困难,主动去探求解决发展改革新问题的方法和举措,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说“四有四讲”为校内各级团队领导者提供了行动指南,那么最为关键的,还是要这些领导者们像马云那样,具有前瞻性的快速执行和落实。坪外能否如钟校希冀的那样站得稳挺得直,坪外的学校自信、品牌自信能否建立起来,还得依靠领导者们引领全校教职员工撸起袖子干起来。

从马云精神说起 - 坪外领导人培训

第五篇:从四大发明说起

一,导入

猜图片。上课之前,我们来轻松一下,猜猜看这是什么?(指南针)这个呢?(火药)。下面增加难度,我这里还有两张图片,你觉得我可能会出示什么?(造纸术,印刷术,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分析的非常好,这些就是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四大发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四大发明说起(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1,那么四大发明分别产生于什么时候?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3-6页,共同讨论,来完成这张表格,组长负责写。

2,我们中国人创造的四大发明起到了那么多的作用,作为中国人,你有怎样的感受?

3,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四大发明,深入了解它们的魅力所在。 三,深入了解四大发明,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1,昨天老师发给你们一张纸,让你们去搜集这里面的一些信息,你们搜索到了吗?搜到的同学请举手!来,让我看看你的。恩,你搜集的可真不少,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搜索到的?你呢?还有通过其他方式搜索到的吗?看来,我们搜索信息的方式可真不少,那么这次没有搜集到的同学啊,相信我们这么多的方法会给他们一些启示。好!下面我们首先来看造纸术。

2,在没有纸的时代,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 (1),(回答“石头”,补充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就是刻在石柱上的。 (2),看来大家的课前调查做得很好,那你觉得把字写到这些材料上方便吗?你重点调查了哪一个,用来写字有什么缺点? (3),谁还搜集了其它材料?

说到这儿,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大文学家叫东方朔,一次他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一下子用了3000多根竹简,用两个武士抬到宫里,皇帝看了很长时间。我们来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能写十个字,那么,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大约有多少字?如果用教科书那么大的纸来写,每页按1500字计算,大约只需要多少页?20页。还需要抬吗?(不要)只要放进口袋就可以了。教师随即比划一下20页的厚度。

3,所以,通过我们刚才说的,比起其他可以书写的材料,纸有哪些优点?生1:“便宜” 生2:带起来很方便生3:很轻巧„„

小结:是啊,纸是最适合书写的材料。正因为有了纸,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如此方便,正因为有了纸,先进的文化可以在世界更快地传播。可以说,纸为传递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那你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吗?(学生说)

学生交流后点击课件,简介蔡伦,造纸材料,造纸过程。

我们的造纸术在几个世纪后陆续传到其他国家,遍布世界各地。看,传到最晚的大洋洲是19世纪了,也就是说在19世纪的时候,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它给全世界的人民都带去了方便,让他们摆脱了笨重的石头,昂贵的羊皮等等。用上了廉价的,最适合书写的纸。是我们中国,让他们的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看到这个,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我国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6,了解印刷术。

(1) 师:造纸术的发展,引发了一门新的技术——印刷术。它的诞生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你们知道是哪两个阶段吗?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我们先来看雕版印刷术(出示视频)这就是雕版印刷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和画,然后上墨再印到纸上。(再欣赏一些精美的雕版印刷)这些都是雕版印刷的作品。一件件非常的精美。不过,虽然雕版印刷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但它仍然存在问题?谁来说说它的不足之处?(费事费力(每一页都得刻一张版,版上一旦有一个字刻错了,就得重新制作)不能重复使用)

(2)我们中国人啊,非常认真,知道了雕版印刷的缺点后,就想方设法去改进他,终于有一个人发明了更加先进的活字印刷术,知道这个人是谁吗?没错,就是毕昇,我们来看看他的简介。他发明的活字印刷使印刷效率大大提高。那么,活字印刷究竟比雕版印刷先进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橡皮活字,这是我仿照活字印刷的铅字做的,因为是仿照品,所以不能印刷。下面,我们来看看做这个实验的规则。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生做)

我们只使用六个铅字就能组合那么多词句,现在你能说说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先进在哪里吗?(节约时间,节约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3)是啊,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使得印刷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在几个世纪后同样传遍世界各地,给全世界的人民带去了方便。是毕昇,让印刷技术一步步的完善,是毕昇,得以让全世界的文化进行迅速的传播。你们有没有什么心里话想对毕昇说的吗?

7,了解指南针的发明 (1),师:印刷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在人类实现漂洋过海的历程中,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来说说你了解到的有关指南针的知识 (2),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份资料,是有关于指南针的研究过程,请组长从桌板下拿出这份 “小资料”分发给组员。认真看一看,并找出指南针分别是从哪些事物改进过来的。

司南(战国)—指南鱼(北宋)—罗盘—指南针 看来古代人民在指南针的研究上也花了不少的功夫。 (3),小结: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看看这三个人在航海史上做出过什么贡献?在茫茫大海之中他们靠什么来辨别方向?没错,就是我们的指南针,因此指南针成为了船员们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8,了解火药的发展史

(1)师: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还有!(教师点击“火药”) 来,畅谈你们所了解到的火药。 学生交流。

(2)师:火药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在各个领域里的应用同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前两天,去徐霞客大道看过开游节烟花表演吗?好看吗?我们来重温下当时美好的一刻。(点击课件)这绚烂的烟花给外来游客留下了对我们宁海难以磨灭的印象。提升了我们宁海的形象。让我们宁海的知名度逐步提高。这里面我们还得多谢火药呢~!

9,我们一一的了解了四大发明,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是啊,我国是文明古国,不仅因为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更因为我们有灿烂的文化。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我们中国人首先发明的,是中国人的骄傲。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这样评价我们的四大发明。(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看了他们的话,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那除了四大发明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发明?

今天,老师也搜集到了很多资料,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 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上一篇:参加活动的感想范文下一篇:传染病防控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