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2024-05-01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共8篇)

篇1: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

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

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

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

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

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5、皮肤消毒以避免污染

为减少皮肤菌群对血培养的污染,应对静脉穿刺点进行消毒。研究表明碘酊、过氧化氯和葡萄糖酸洗必泰优于聚维酮碘,碘酊与葡萄糖酸洗必泰效果相近。碘酊应作用30 s,碘伏应作用1.5-2 min。葡萄糖酸洗必泰也应作用30 s,它较少引起过敏,因而在静脉穿刺后不需擦掉,但不能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皮肤消毒。

6、血培养采集和运输

血标本采集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从静脉采血。留置导管血通常比静脉穿刺血培养污染率高。若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在采集导管血的同时,静脉穿刺采集外周血进行对比。如果从静脉管道采血,不需要弃去开始段的血液,也不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消除抗凝剂,因为其抗菌作用通常可以被培养基有效稀释消除。

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瓶帽,使用70%异丙醇消毒待干,然后再对静脉穿刺点消毒,先使用70%异丙醇消毒,自然干燥后,再使用相应消毒剂作用足够时间。采血人员除非佩戴无菌手套,在患者皮肤消毒后不得触碰其静脉。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更换针头对于污染率的减少作用甚微,且易引发针刺伤。血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后应轻轻翻转数次,以免凝血。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采集血培养,应尽量减低血培养的污染率至≤3%。

血培养瓶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延迟上机会延缓甚至阻碍病原菌生长。培养瓶在室温仅能存放数小时。切忌将培养瓶冷藏或冷冻,冷藏或冷冻会导致部分病原菌死亡,冷冻可能导致培养瓶破裂。

7、血培养标本拒收原则

标识错误或没有标识的培养瓶;破损或渗漏的培养瓶;凝血。

篇2: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为落实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输、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

1、人员要求:采集交叉配血、血型血样的护士必须具有有资质并接受过相关的血标本采集的培训,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2、采集血标本时要求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并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仔细核对。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

二、血标本的要求:

1、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血标本推荐用EDTA·K2抗凝,血量不少于2m1;交叉配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血标本推荐用白盖不含抗凝剂管,血量至少5ml。

2、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检2管,1管抗凝(推荐EDTA·K2抗凝,另1管不抗凝,血量依照2.1要求。)

3、交叉配血标本采集要求,凡患者上次输注过血制品,再次输血仍须重新抽取交叉配血血标本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采血时采血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型鉴定报告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3)一位采血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4)血标本的标识:血标本采集后,采血人员必须于患者床边在血标本上贴上条码,内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检测项目及血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采血人员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并注明采血时间。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1)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送往输血科。

(2)紧急送检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字样。

(3)送外单位检测的血标本应有试管盖封口,同《疑难配血登记表》一起放入标本袋并密封,观察无血液渗漏后方能送检;若采取4℃条件送检,应避免该血标本与冰盒等接触发生溶血。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按照3.2的要求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等。

(2)确认无误后,由血标本送交人员和接收人员共同在《输血科血标本交接记录表》上签名并注明送检时间。

(3)如果应用实验室管理系统接收血标本,接收人员核对标本信息后,对血标本条形码扫描,系统将自动生成血标本接收电子文本。

(4)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执行“八不”接收原则:①血标本无条形码或填写不清不收;②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③血标本量少于2m1不收;④血标本被稀释不收;⑤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除外);⑥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标记说明不收;⑦非医护或授权人员送血标本不收;⑧用右旋糖酐、聚乙酸吡咯酮、羟乙基淀粉类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有干扰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治疗时(如:脂肪乳注射等),应在该治疗前采集血标本备用。

(5)对认定不符合要求的血标本,输血科应进行记录,判断不合格性质,根据影响检测结果的程度采取让步接收或拒收血标本,并通知送检科室及时纠正或重新采集,不合格情况记录在《不合格血标本登记表》中。

7、供血者血标本的留取交叉配血时,供血者血标本应从与血袋相连的留样辫子中获得,留样时要注意保持血标本试管与血袋标识的一致性。

8、血标本的离心及检测具体执行各试验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9、血标本的保存和销毁:(1)接收到的血标本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将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一同放置于2-8℃标本储存冰箱内保存。

(2)血标本检测完毕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标本必须保存于2-8℃冰箱至少7天,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追查原因。

篇3: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1 存在问题

1.1 容器选择不符合规范

如痰液、粪便培养未使用无菌容器。

1.2 采集时机不符合规范

常常是采集微生物实验标本的医嘱刚开出来, 责任护士就去采样, 不管患者当天是否已用过抗生素, 有时是上午的一种甚至两种抗生素刚注射后, 体内血药浓度正是最高时, 护士却去采集尿培养, 甚至是血培养标本。还有的科室在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采样时, 气管内刚使用含有抗菌药物的痰液稀释剂后, 紧接着吸痰, 留取痰培养标本, 导致连续多次痰培养结果“无菌生长”。

1.3 采样方法不符合规范

(1) 患者准备不到位:表现为取中段尿作尿培养时, 采样前女患者不先用肥皂水或pp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 男患者未翻转包皮冲洗, 且不用灭菌纱布擦干;咳痰留取痰培养者, 未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 以去除口内大部分杂菌, 未深咳, 以唾液当痰液。 (2) 医护人员操作不到位:采集伤口拭子前, 未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伤口, 造成皮肤杂菌污染, 导致培养结果假阳性, 或采样的无菌棉签未经无菌生理盐水湿润, 导致标本干燥, 无法检测, 另外, 采血培养标本时皮肤消毒时间短。

1.4 标本运送不及时

标本采集后, 由护工运送至实验室, 但由于护工工作多, 不是每次都能随叫随到, 故有时只能任标本搁置多时后再将其送往实验室, 也有的采样者不了解此类标本须及时送检, 而未及时送。这样, 致使少数痰液和伤口拭子标本送到实验室已干燥, 而其他像尿培养、脑脊液培养一类标本因送检不及时而影响检测结果, 由于化验单上不注明采样时间, 故实验室没法推测这标本运送是否及时。

2 原因分析

2.1 相关知识缺乏

临床一些护士缺乏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和存在质量意识淡漠现象, 如对留置导尿患者采集尿培养时从集尿袋出口处留取尿液;有的不明白血培养的最佳采血时间、采血间隔、采血部位和采血量;有些临床护士对微生物标本送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 如往往会以患者咳痰困难而延误痰培养标本的及时采集。由此往往会造成做出的病原学诊断与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不符, 以致造成抗菌药物运用不合理, 甚至耐药菌的出现或流行[1]。

2.2 对患者的宣教、说明不够

对于中段尿培养、粪培养、痰培养大多由患者自行留取标本, 护士没有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明其相关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标本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使患者对标本留取不够重视或存在疑问, 导致忘记标本的留取或标本污染和质量下降。

2.3 管理不到位

护士长未意识到病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的缺陷, 环节管理不够 如标本采集延迟较长时间, 气管内吸痰采集痰标本时有些护士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标本采集后不及时送检, 使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的尿标本细菌大量繁殖、粪标本干结、咽拭子所含的液体标本量本来就少, 不及时送检, 极易失去其预期价值。

3 对策

3.1 开展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知识与操作的培训

通过上课、编写标准操作文件, 包括尿培养标本、痰培养标本、血培养标本、手术切口感染标本等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每个操作规程内容包括标本采集的目的、采集前的准备、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状况的采集方法、标本运送和验收、拒收标本的原则等, 印发给临床医护人员, 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际操作指南;另外,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用深入病房示范操作等方法, 积极向他们进行微生物实验标本采集和送运规范的知识与操作培训, 使大家重视采集和送检规范, 使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3.2 改变沿用的工作程序

我院购进了一次性广口无菌瓶取代蜡纸盒, 用于由患者自行取痰液、中段尿、粪便培养, 以防杂菌污染, 特别是霉菌污染;改变不适合采样时机的工作习惯, 当天开出尿、痰、伤口拭子培养医嘱的, 若当天已用抗菌药物, 规定在患者血药浓度最低时或次日清晨再取样;让患者自己留取痰液、中段尿、粪便标本等前, 医护人员不但要做好详细的指导, 而且应督促其按规定时间完成;细菌室建立了不合格标本退回登记本, 将那些把唾液当痰液送来的、容器选择不合格以及干燥掉的标本全部予以退回, 要求重新采集, 同时在本季度的《医院感染管理》通讯上将这些情况再次反馈至各科室, 以提醒和督促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送检合格标本, 提高检测准确率、确保实验室资料的可信度, 真正体现做细菌培养的目的。

3.3 及时运送

送检时间是影响实验室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故应督促护工及时运送, 防止标本中的原始菌的死亡或繁殖[2], 要求各科室采样后及时叫护工送检, 并要求护士在检验单上注明采样时间, 以便实验室监督。

3.4 督促护士加强主动学习

标本采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检验诊断的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 护士应对保证检验标本质量的各种方法进行主动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完善知识结构, 并构架沟通渠道, 使护士与检验科经常就标本采集、运送的相关问题进行相互沟通交流, 共同遵守标准操作规程, 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5 发挥护士长职能, 强化环节管理

护士长作为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主要成员, 应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与检验质量的相关性, 对科内护士进行检验标本质量意识教育和有针对性开展标本采集的知识培训及技术操作训练, 督促护士从思想上重视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送检标本不合格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及时查明产生的原因, 进行讨论并落实改进措施, 以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伊广旭.检验标本采集及处理规范化要求 (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5, 7 (1) :54-57.

篇4: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办深入临床,观察了各临床科室采集微生物学标本的情况。

结果:发现各科在容器选择、采集时机、方法和运送过程等多个环节存在着缺陷。

结论:亟需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微生物学标本采集、送检规范的知识及操作培训,改变不合理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标本采集合格率,确保标本送检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学标本采集和运送常见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4-01

1存在问题

1.1容器选择不符合规范。痰液、粪便培养未全部使用无菌容器;各科从细菌室取来备用的无菌试管上面无使用有效日期,且与普通试管混放在同一试管架上,极易造成管口及管塞的污染。

1.2采集时机不符合规范。常常是采微生物实验标本的医嘱刚开出来,责任护士就去采样,不管患者当天是否已用过抗生素。有时是上午的一种甚至两种抗生素刚注射后,体内血药浓度正是最高时,护士却去采集了尿培养,甚至是血培养标本。导致培养结果“无菌生长”。

1.3采样方法不符合规范。患者准备不到位:表现为取中段尿作尿培养时,采样前女患者不先用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未翻转包皮冲洗,不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且不用灭菌纱布擦干。咳痰留取痰培养者,未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以去除口内大部分杂菌;未深咳,以唾液当痰液。

医护人员操作不到位:采血培养标本时皮肤消毒时间偏短,穿刺针入培养瓶前未过火焰;针头入无菌试管管口前及管塞打开、塞上前未经火焰烧灼等也屡见不鲜。

1.4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采集后,由护士运送至实验室。必须确保标本中的原始菌在采集、运送过程中不死亡也不繁殖。但由于护士的工作较多,故有时只能任标本搁置多时后再将其送往实验室,也有的采样者不了解此类标本须及时送检,而未及时送。这样,致使少数痰液和伤口拭子标本送到实验室时已干燥,而其他象尿培养、脑脊液培养一类标本因送检不及时而影响检测结果,由于化验单上不注明采样时间,故实验室没法推测这类标本运送是否及时。

2讨论

2.1原因分析。

2.1.1知识缺乏。采样者对如何准确采样和运送的知识不了解或了解甚少。

2.1.2采样目的不明确。少数人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采样,草率了事,只讲速度、数量,而不讲质量。表现在让患者自行留尿、痰前,对患者该讲明的注意事项不讲,该指导的不指导;取伤口拭子时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等,将该操作的步骤省略。

2.1.3备物不规范。有的科室不备酒精灯和火柴。细菌室对无菌试管不是单个用牛皮纸封口包装,且未注明灭菌有效期。

2.1.4现有工作程序存在缺陷。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是临时医嘱,按规定临时医嘱应及时执行。但如尿、痰、分泌物一类标本最好是在下一个抗生素剂量给药以前留取,可提高检查阳性率,所以,它由后半夜护士在清晨采样,或者次日白班提早上班来采样较合适。

2.2对策。

2.2.1开展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知识与操作的培训。我们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给临床医护人员,使他们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另外,由感染管理办专职人员深入病房示范操作等办法,积极向他们进行微生物实验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知识与操作培训,使大家重视采集和送检规范,使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程度,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

2.2.2改变沿用的工作程序:①规定了各科必须备齐酒精灯、火柴、无菌容器等采样器材外,还强调各环节的落实。强调护理人员应具备“慎独”精神;对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护士长须督促其改正。②改变不适合采样时机的工作习惯。當天开出尿、痰、伤口拭子培养医嘱的,若当天已使用抗生素,规定在患者血药浓度最低时或次日清晨再取样。让患者自己留取痰液、中段尿、粪便标本等前,医护人员不但要作好详细的指导,而且应督促其按规定时间完成。③细菌室建立了不合格标本退回登记本,将那些把唾液当痰液送来的、容器选择不合格的、以及干燥掉的标本全部予以退回,要求重新采集,同时将存在问题反馈至各科室,以提醒和督促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送检合格标本,提高检测准确率、确保实验室资料的可信度,真正体现做细菌培养的目的。

2.2.3及时运送:送检时间是影响实验室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故应督促护士及时运送,防止标本中的原始菌的死亡或繁殖。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生物学标本的采集运送规范,提高标本送检合格率,以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篇5: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一、病理标本的采集

1、组织标本的收集:在活检或手术过程中,对病变部分应尽量保存完好,完整切除,避免挤压变形,活检组织应取肿瘤的部分,而不要取肿瘤周围、表面或坏死部分。

2、组织标本的固定:手术标本切除后应马上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以免细胞自溶影响诊断,大标本应间隔3CM用平行切口切开,以利固定液渗透。

3、细胞学标本的收集: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包括痰、胸腹水、脑脊液等取材后马上送病理科;咽、喉、宫颈、阴道拭子涂片等,及时涂片固定;穿刺细胞学标本,穿刺后置于载玻片,用另一张载玻片轻柔地推片,将穿刺物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不能太厚),马上固定于95%的乙醇(或乙醚酒精)。

4、标本容器上写上或贴上有病人姓名的标签,涂片应有编号及病人姓名。

二、病理标本的运送

1、临床各科室及门诊应安排人员负责标本的清点、查对、登记、运送(不允许让病人或其家属送标本),并与病理科值班人员交接核对,并在专设的标本登记本上签收。

2、手术室标本(含门诊小手术室):由手术室工作人员根据医师开出的病理会诊单负责清点、查对登记、运送;病理科值班人员签收。

3、病理科验收各种标本,对标本不符合要求及申请单填写不规范、不整洁,单与标本不符合者,应及时退还,待纠正后重新核对、签收。

4、标本的送检及交接时间

(1)细胞学标本: 痰上午8:00~9:00

刮片及穿刺涂片:上午9:00~11:30,下午2:30~5:00 胸腹水、尿液等随到随收

(2)组织活检标本:每天16:00点前。

(3)冰冻切片诊断,冰冻切片提前一天填写冰检查申请单和知青同意书送至病理科,周一至五上午8:00-下午5:00随送随检,其余时间应预先通知;应专人运送标本标本,并做好登记交接。

5、病理报告的发出和回送

门诊的病理报告及细胞学报告由病理科专人至门诊导诊台并签收;住院病人的病理报告及细胞学报告,每天下午(5:00前)送回各送检科室,由当班医师或护士在专设的报告单登记本上签收。特殊者随时发送报告;冰冻报告,随即电话通知手术医生,随后书面报告送至手术室。

三、病理标本的接受

1、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2、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3、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2(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

4、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5倍。对于需要做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

5、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负责。

四、病理标本的取材

1、标本收集后,首先进行编号登记;

2、标本取材前,应先校对送检标本瓶上的标签号码、患者姓名以及标本性质、瓶数与送检单所描述的是否相符,然后才开始取材;

3、检查标本,观察其大小形态、色泽、硬度及肉眼病理改变并进行描述。检查病变部位应按诊断的实际要求取材,组织块厚度不超过0.3cm,大小在22×22mm范围内,放入用铅笔写好号码的组织脱水盒内,每合原则上放一块(小块组织例外),如放入两块以上者,应在组织脱水盒上号码后注明A、B、C……字样,以便区分;

4、芝麻或帽针头大的组织,必须用擦镜纸包裹,色泽灰白色者应加染伊红,以免在制作过程中失落;

5、标本必须全埋者,在送检单上注明全埋字样。皮肤,囊壁或管状组织必须全埋者亦在送检单上注明全埋字样;

6、骨及钙化组织应行脱钙处理,取材时要用骨锯忌用凿子,组织块厚度通常不超过0.5cm,并向技术室当班者交待清楚;

7、取材完毕,肉眼标本应按顺序排列归档、保留两周,如需要继续保存者,通知技术室保存;

8、凡重切重埋或加特殊染色项目的标本,应书面通知技术室当班者;

9、取材完毕,工具在稀来苏溶液中消毒30min,取出用肥皂水洗,然后以自来冲洗、擦干,必要时抹上防锈油,以便下次使用。

五、病理标本的保存

1、实验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实验室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篇6: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 分析前质量控制

检验工作分为检验前、检验、检验后三个部分,并不是单纯在检验科内部完成,因此三部分同等重要,但检验前工作最为困难、最难控制。何为“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阶段(检验前)

按时间顺序自医生申请至分析检验启动的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和识别、原始样品采集、运送和实验室内传递。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影响因素最多,也是最难的环节。它贯穿于医、技、护共同重视并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核心部分。

目前国内现状,60%的检验误差由分析前造成,其中

1、采集后未及时送检(35.5 %)

2、采集标本不规范(25.5 %)

3、标本不合格(17.5 %)

4、采集时间不对(16 %)

5、检测项目不必要的重复(5.5 %)

第一部分

现采集及运送标本存在主要问题

1.溶血(Hemolysis)

溶血造成的后果

溶血干扰多个项目检测,如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导致检测值假性偏高:红细胞内钾含量是细胞外的50倍。同时,溶血后释放的血红蛋白引起血清颜色加深,或浊度增加,释放的内容物干扰反应,影响上机检测。

溶血常见升高或降低项目

溶血造成多项目升高或降低(1)升高↑:ALT,AST,TB,DB,TP,GGT,CREA,UA,CHOL,CK,CK-MB,LDH,HBDH,血钾,血镁,血氨,叶酸,PLT计数,RDW,红细胞渗透脆性。(2)降低↓:GLU, 血钠,血钙,维生素B12,RBC计数,Hct。(3)导致溶血全套中蔗糖溶血试验结果出现假阳性。

(4)导致ELISA法检测的血清学项目出现假阳性。包括:感染四项,TORCH,甲肝,EB病毒,结核抗体。

造成溶血的常见原因

① 静脉穿刺处消毒液(如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可造成溶血。② 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内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标本溶血。③ 抽血困难:

危重症病人,由于血容量不足,管腔塌陷、变细,血液流入负压管速度缓慢,采血时间延长造成溶血;或患者意识障碍,病患儿紧张不予配合,操作者往往长时间紧扎止血带,寻找穿刺点,并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另外,止血带扎在伤口、结痂、伤痕处也可造成溶血。④ 抽血器具不合格:

真空静脉采血器为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溶血。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负压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如负压不够、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使血流缓慢、间断造成溶血。采血量不足管内仍存有真空而导致溶血。

⑤ 在标本混匀过程中,操作者用力过猛,血细胞破坏可致溶血;选择采血针头口径过小、血流不畅也易造成溶血。

2、标本凝固

我们所谓的“标本凝固”:指使用抗凝管采血后,仍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凝块,或者显微镜下可见微小凝块。

标本凝固造成的后果

① 肉眼可见凝块:若需检测血浆,标本中肉眼可见凝块导致标本无法检测。

② 肉眼不可见微小凝块:标本中肉眼不可见微小凝块,主要影响血液学检查如血小板计数严重假性偏低,PT和APTT延长甚至无法检出,FIB含量减少甚至无法检出,血沉加快,血氨升高。

造成标本凝固的常见原因

① 抽血困难:危重症病人,或患者意识障碍,病患儿紧张不予配合,操作者往往长时间紧扎压脉带,寻找穿刺点,并反复拍打穿刺部位,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肉眼不可见微小凝块。

② 采血血流不畅、采血后未充分混匀标本易造成血液凝固。

③ 新生儿、妊娠、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多处于高凝状态,如采血时间过长易造成血液凝固。

3.采血量不足

采血量不足的后果

① 对需要血清量较多的项目(如性激素、普通生化、甲状腺激素、感染四项),采血量不足导致申请项目无法完成或复查,特别是新生儿血液中血清量相对较少,必须足量采血。② 使用不含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时,采血量少,管内负压残留易导致血细胞破碎,造成溶血,溶血后果如前所述。

③ 使用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时,采血量不足,抗凝剂相对过量,对结果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如:凝血功能检查(蓝头管)采血量不足,导致PT和APTT延长;血沉检测(黑头管)采血量不足,导致血沉加快,且无法使用自动血沉仪进行检测。④ 血培养采血量不足,可能造成阳性率降低。

采血量不足的原因

① 儿童和婴幼儿采血难度大,很多时候需同时采集多管标本,迫于家属压力,导致未执行规范操作,采血量不足。

② 如采集者对各类检验所需采血量相关知识未系统学习,仅按经验执行,易导致采血量不足。

4.采血量过多

使用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时,采血量过多,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液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影响检测,常见如:PLT明显降低;PT和APTT延长甚至无法测出;FIB降低;血沉加快。

采血量过多的原因

① 采血过程中,多管采血换管或拔针不及时。

② 某些采集者采血时未警惕输液后由于血循环量增加,压力增强,或对各类检验所需采血量相关知识未系统学习长期不更新,仅按经验执行,导致采血量过量。

5.采血管选择错误

采血管选择错误的后果

① 血常规检测

必须使用EDTA-K2抗凝管(紫头管)。如误用肝素抗凝管(绿头管),会导致白细胞聚集,计数偏低,更不利于白细胞分类;如误用分离胶黄头管,会导致血液凝固无法检测。

② 凝血功能检测

必须使用1:9枸橼酸钠抗凝管(蓝头管)。如误用1:4枸橼酸钠抗凝管(黑头管),EDTA-K2抗凝管(紫头管),肝素抗凝管(绿头管),可使PT和APTT显著延长。③ 生化常规项目

须采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分离胶黄头管)。如误用EDTA-K2抗凝(紫头管)血用于检测,可使血钾升高数倍,并导致血钙、镁无法检测,ALP、CK 检测值偏低;如误用枸橼酸盐抗凝管(蓝头管或黑头管),可使AMY、CK、ALP等酶活性降低,测定值降低。④ 血沉检测

必须使用1:4枸橼酸钠抗凝管(黑头管)。如误用分离胶黄头管,血液凝固使检测值减慢。⑤ 溶血全套检测

必须同时使用肝素抗凝管(绿头管)和分离胶黄头管。如只抽一管,导致检测项目不完全。如使用其他抗凝剂,则影响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无法检测。⑥ 血培养检测

血培养必须使用专用培养瓶。凭条码至检验科细菌室领取。注意:儿童请领取儿童专用培养瓶(粉红色头);成人请领取成人用培养瓶(蓝色头)

采血管选择错误的原因

如对各类检验所需采血管相关知识未系统学习长期不更新,仅按经验执行,易导致采血管选择错误。

6.标本储存和运送不当

(1)胆红素检测需避光运送,光照可导致胆红素分解使检测值降低。(2)电解质 检测需采样后立即送检,否则可能导致血钾升高。(3)血氨 检测需采集至满管,立即送检。

(4)大便常规和尿常规采样后需注意环境温度,并在1小时内送检。温度超过25℃须半小时内送检,否则易导致致病菌及细胞等有形成分破坏,杂菌生长。

(5)白带常规、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后立即保温送检,否则可能导致假阴性。(6)标本管过度振荡可造成溶血。

(7)样本管破裂或管盖不严标本溢出,造成生物安全隐患,标本无法检测。

标本储存和运送不当的原因

① 如对标本运送的知识从未进行系统学习以致长期忽视,或者直接交给未受过正常培训的工人,或家属运送则容易导致错误。

② 某些护理人员习惯一次性大批量运送各类标本,而运送工具或过小,或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运送中的挤压、碰撞或颠簸直接对标本造成破坏或交叉污染。7.条码-标本 对应错误

条码信息为A病患,标本采集实为B病患,导致检验科出具错误结果,临床医生得到错误的提示,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医疗事故。

第二部分 《临床采集手册》的使用

一.目的:正确采集标本,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二.使用范围:该手册适用于临床护理人员采集标本。

三.职责:临床护理人员须熟知标本的采集、贮存和运送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四.临床样本采集及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及运送

静脉采血流程:

① 患者准备→② 准备与信息核对→③ 选择静脉→④ 扎止血带→⑤ 消毒→⑥ 穿刺→⑦ 接真空管→⑧ 拔针和按压穿刺点→⑨ 废弃物处理

采血注意事项

1)使用压脉带来初步寻找血管时不能在一个局部绑紧超过1分钟。消毒完成后,切不能再用手指去摸找静脉,穿刺有困难者,摸找静脉后应该再消毒。

2)采血过程中,确保病人的手或穿刺的部位向下放,防止血液倒流或回流,避免输液同侧采血。

3)采集血培养标本,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并采集足够量。4)避免采血操作不当引起的溶血、血液凝块:

5)如采血后发现抗凝管或采血量错误,切忌互相倾倒血液。

6)遇婴幼儿需要颈静脉穿刺时,注意动作轻巧。颈静脉穿刺要注意婴幼儿呼吸及表情,发现有异样改变,及时停止操作。颈静脉穿刺后切不能用力按压穿刺孔。7)如有晕针、晕血病人,要注意安全,做好保护工作。8)血液标本采集后在规定时间内采用专用转运盒运输送检。

(二)尿标本采样及运送

1)将条码正确贴于容器侧面。

2)清洁标本采集部位:应用肥皂洗手、清洁外阴或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避免污染:应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包皮垢、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污染,不能从尿布或便池内收集标本。

3)留取中段尿或导尿。

4)使用合格容器:不能用不清洁的或吸水的容器。

5)24小时尿液检查,需正确收集24小时内的全部尿液(如早上8点排尽尿液同时开始计时,收集至次日早上8点的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叮嘱患者次日早上8点必须排尿一次并计入24小时所有尿液中),由护理人员准确测量尿量并混匀后取尿杯半杯混合尿液送至检验科,如有需要在检验科指导下合理使用防腐剂。

6)常规尿液检查的标本量至少为20ml(尿杯半杯),其他尿液检查为10ml。7)尿常规检测在尿液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

(三)粪便标本采集及运送

1)应取新鲜粪便,盛于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容器内,不得混有尿液、水或其它物质,不能使用尿布、纸张、棉签等吸水性材料包裹粪便。

2)采集标本应用干净竹签选取含有脓血、粘液、胨状等可疑病变成分处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需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其量约为蚕豆大小(5g),稀水便留取2-3ml(一次性小便杯小半杯)。

3)粪便标本采集后 1h 内必须送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需立即送检。

五、检验科拒收标本准则

1、标识不准确

1)盛标本容器上无标识或标识不清

2)标本容器上标签或条形码与申请单上条形码信息不符 3)无申请单或申请单上信息不全

溶血全套条码易错

错误贴法

正确贴法

血培养贴条码时请勿覆盖瓶子本身条形码

2、标本不合格 1)中度以上溶血

2)抗凝血中有凝块

3)抽血量不足或过量

4)未使用合适的抗凝剂或标本类型不当。5)未按要求时间内送检 6)送检样本容器破损

结 束 语

篇7:血标本采集错误的预防

不同的检验标本需要不同的检验容器。采样所用的容器是否恰当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常见的使用容器不当有以下情况:血清标本使用有抗凝剂的试管;全血标本使用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使用未经消毒的,密封不严的培养瓶或不按无菌技术操作造成容器污染而导致杂菌生长,培养失败。这些都是由于标本容器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错误。因此,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必须按要求进行采集和使用。同时抽取几项检验血标本时,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试管。动作应迅速准确。

采血的时机不当

血液中的很多成分易受饮食影响。血标本做生化检验,应在病人空腹时采取。但某些病例的空腹血也可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常见原因是:取血前一天晚上病人大量饮酒或半夜加餐,均会使空腹血待测指标发生变化。取血前使用药物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血糖浓度很低,可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调查发现病人输入大量维生素c,使血糖测定结果偏低;做细菌培养,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留取标本,会使培养阳性率降低。因此护士要根据检验内容,事先通知病人,向病人交代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标本采集的适宜时机。

采血部位不当

临床上有个别护士贪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的针头上接上注射器抽血,或静脉点滴时从同一血管近心端采血标本,使检验标本含有大量新输入的液体;血气分析标本取静脉血送检;这些都会使检验结果与病人病情不符,因此对输液输血病人,采集血标本时应在对侧肢体采取。血气分析标本应采取动脉血。

采血量不当

取血时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抗凝剂试管。不同的抗凝剂试管,要求的采血量不同,要注意抗凝剂与血液要有一定比例,不能过多过少,并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摇匀。血抗凝剂过多,易造成血液稀释,结果偏低,样品渗透压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抗凝剂过少或与血液未混匀,均可出现血液凝固或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给临床医生带来假象,延误了诊断和治疗。采血的方法不当

采集血标本所用方法可直接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抽血前止血带在病人臂上缚的时间过长或过紧,都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对于一些采血困难,缚止血带过长的病人,可以在针头刺入静脉后的短时间内放松止血带,等待数分钟再抽血。气体,易挥发物质,ph值等测定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注射器中事先装有灭菌的抗凝剂,取血后立即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中,尽量避免血液空气接触而影响血液成分含量或其ph值。血气标本采动脉血时最好是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另外,采血方法不当常可导致标本溶血而影响和干扰检测项目。红细胞内液的某些化学成分与血清浓度不同,红细胞内液浓度高时,溶血导致血浆中浓度增高,反之可产生不同的稀释作用。通常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注射器、针头及容器含水分;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后,酒精未完全挥发;反复皮下穿刺,甚至刺破血管;抽血速度过快,产生血泡并将泡沫注入容器;振荡血液时过于剧烈;两次抽血注入同一试管内等。因此,取血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后应等皮肤干燥后再抽血,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避免将泡沫或用力将血液急速推入容器造成溶血。

篇8:婴幼儿血标本采集的技巧

2013-08-03 02:37:36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摘 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以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溶血、凝血率的发生,减少重复采血带给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方法: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50例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静脉留置针滴血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空针采血法。结果:静脉留置针滴血法与普通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在穿刺成功例数、标本溶血及标本凝血的发生方面,经X2检验,P值均<0.0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针采血可提高采血成功率,避免了真空采血后再次穿刺输液带给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标本溶血及凝血的发生,减少重复采血带给患儿的痛苦。关键词:婴幼儿;标本;采集

随着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已成为护理的目标。而临床工作中采用空针采血,往往随着患儿的哭闹、躁动使静脉采血标本的成功率降低,为提高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我院儿科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对150例婴幼儿采用了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行滴血法留取血标本,大大提高了静脉血标本留取的成功率,同时预防了溶血、凝血的发生,方便快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50例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排除了凝血功能异常及自身溶血性疾病。选择粗直且表浅的静脉。2 方法 2.1材料 山东威高生产的威海洁瑞24G直型留置针、肝素帽、透明贴膜、抗凝集试管、干燥试管、消毒用物、自动采血器、6号头皮针。2.2 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滴血法 选择头正中静脉、手背静脉、大隐静脉,按常规观察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在距穿刺点处1—2厘米处用左手食、中指按压留置针前端,以免血液流出,右手将试管直接放在留置针下,放开左手食、中指,使血液沿试管壁自然滴入试管至所需血量,再用左手食、中指按压留置针前端,接上肝素帽,用透明贴膜固定后,连接输液通道。2.3 对照组采用普通空针采血法 用自动采血针头器,按常规空针采血法穿刺头正中静脉、手背静脉、大隐静脉,采集所需血量,注人试管。然后拔除采血针。再行静脉留置针穿刺。.3 结果 静脉留置针滴血法与普通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穿刺成功率、发生溶血、凝血情情况见表1。

经X2检验,P值均<0.05,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讨论 4.1 静脉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的原因 因为婴幼儿年龄小、血管细、好动、不易固定,所以增加了采血操作的困难,同时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而真空采血,针根直,随着患儿的躁动很容易刺破静脉管壁使穿刺取血失败【1】。而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无毒PP聚丙烯材料,材质软,且具有柔韧性,在针根的引导下,进入血管后不容易刺破皮肤,从而提高了静脉取血的成功率。4.2标本溶血发生的原因 发生标本溶血的重要原因是采血时抽血负压过大,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过大引起的【2】,而普通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如果止血带结扎不紧则不利血管暴露,结扎过紧则会加快注入血管的血液流速,真空采血的本身也较静脉留置针滴血的血液流速快。另外空针抽血法,由于抽血时带有负压,而且通常要用挤、捏等方法才能抽到所需的血量,所以很容易造成溶血【3】。4.3标本凝血发生的原因 采用真空采血时,很难控制好采血量,容易致标本凝血【4】。而静脉留置针采血使血液慢慢滴入,能很好将取血量控制在2ML,从而减少标本凝血的发生。

上一篇:看水浒传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群书治要治天下-学会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