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人们给予法律经济方面更高的重视,当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世界经济,法律经济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合理运用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本文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中重要的部分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篇: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

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评析

摘 要:法律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兴起于美国芝加哥学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相当迅疾,要准确把握这门学科,必须首先要理解和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主要包括实证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分析、公共选择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个案研究与案例分析;最后,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作了评析。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述评

一、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概述

我们首先要探求法律经济学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把握法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如果从研究方法上来定义,可以称其为“法律的经济分析”,即运用经济学方法和理论全面分析法律问题的经济学和法学整合的交叉學科。法律经济分析的核心在于引进微观经济学中理论、观点来探索法律背后的逻辑。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立法、司法、执法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决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与社会控制总成本最小化。

二、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是将经济分析看作是一种工具,一种预测未来行为预期的工具,因为法律经济学是后果主义的,将一项法律事件或行为可能产生的各种效果予以预先考虑,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此来促使人们选择和预测他人的行为来指引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实证经济分析的理论关键在于其强大的预测能力,被用以进行定性预测,并用这些预测的经验来着重分析某项法律制度的实施后果,检验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是否符合立法者的预期立法目的。

那么,实证经济分析的理论分析工具又有哪些呢?主要以定量分析、个案研究为主要的分析工具。即检视某项立法制度的预测能力、有效性的事实证据或经验证据的取得,它们都依赖于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理论工具的运用。

当然,实证经济分析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这种理论模型如今只在侵权法领域、契约、犯罪学领域等法律关系领域适用,但不能否定所做出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实证分析模型不能涵盖所有的变量,因此就有可能导致根据该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为法律人士所怀疑,不具有真实性。甚至有可能会产生依据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与立法预期的实施效果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该研究方法在预测行为变动方面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某项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优越性在于能有较高的评估立法所要达到预期效果的成功率。

(二)规范经济分析

与实证经济分析注重实践效果的目的不同,规范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为某项法律制度提出改革建议,为立法改革寻求理论支撑。其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有激励分析和最优化分析,前者是考虑一项即将颁行的法律制度对各方法律关系主体是否有激励、有何种激励来遵守该法律;后者是指,比如,罪犯在实施犯罪时,要考虑犯罪所花费的成本、所得到的收益、被抓获的概率以及惩罚的刑期等因素,并追求犯罪收益的最大化。

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经济分析并非完全割裂开来,二者的划分是一种理论上的相对的区别,实证经济分析是规范经济分析的前提,并服务于规范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分析需要实证经济分析提供实施效果来支持其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公共选择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由布坎南、托里森合创的、一种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政治科学中,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等法律部门,以此来分析政府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经济理论。它的理论逻辑分析起点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布坎南指出,“私人偏好的满足是集体活动存在的首要目标。”①个人在制度环境中被视为理性效用最大化的发现者,是决策的基本单位和集体行为决策的最终掌控者。这一理论分析工具的首要假定是理性的、寻求自身效用最优化的经济人假设,并通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在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下,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捍卫者,是“市场失灵”的调控者。但滥用行政决策权会导致“政府失灵”,即效率低下的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遭受浪费,与政府是公共利益代表的梦想设定大相径庭。因为政府官员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他们同样会犯错误,他们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可能与公共利益相违背,比如自身职务的升迁等。

因此,只有事实上压倒性的证明市场解决手段等其他办法明显比政府干预手段成本更高时,才会选择公共理论分析工具。

(四)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主要依据成本和收益来制度的取舍,此方法是将微观经济学理论中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正是依靠成本收益分析法,新制度经济学才实现了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整合,使经济学分析的体系框架纳入了制度分析。

法律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为某一法律的成本、收益进行定性、定量和比较提供了系统分析框架,从而在不同的法律决策方案中进行选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客观标准:取决于哪种法律方案的净收益高。并为法律决策带来了定量分析工具。

不可否认地是,成本收益分析法在适用范围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无法解决非市场经济行为的预期评估和非货币成本与收益问题。

最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不仅仅应当关注成本和收益的最终结果,还应当关注成本和收益的构成情况。

(五)博弈理论分析

博弈理论或称对策论,是微观经济学中主要解决决策在极为关键时的境况。通常情况是:存在着一些决策者,且每一个人的最优化选择依赖于其他人的行为。②其中博弈论有三个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者的策略、决策者的每一种策略的支付。

著名的“囚徒困境”③是博弈理论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理论分析模具。这一模型分析的前提假设是在多次博弈中,博弈双方的合作大于不合作。合作将产生帕累托最优,不合作将产生纳什均衡,但帕累托最优与纳什均衡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博弈双方的交流不存在障碍,且博弈的次数在理论上是趋于无限。假设博弈次数是有限的,那么每位博弈者在每次博弈中的最优选择是不合作;相反,在无限次博弈中,最优的策略是“一报还一报”。④

博弈论在法律中主要运用于法学理论部分,并成为法律经济学中的主流分析范式。一方面,在博弈论的视野里,法律通常被看作通过权利的激励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因为博弈理论也遵循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寻求所有可能方案中的最优策略,以便最小化所支出的社会成本,获得符合法律规则的最佳结果。在这一点上,是与法律经济学分析的目的是不谋而合的。但不同的是,博弈论所坚持的个人理性最大化的假设,是将其他参与者的决策考虑在内的最大化假设,这说明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牵制是人们选择不利制度并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博弈理论分析更清晰的阐释了法律经济分析所寻求的目标,即设计出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除此,博弈论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和竞争充分的假设,并且二者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前者具有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强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⑤

总之,博弈理论分析将法律制度下的人们之间的涉他行为归结为对策行为比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行为假设将更为精确。这一理论分析工具广泛适用于法律的诸多领域,比如反垄断法、群体间的隐私、公司法、环境侵权以及诉讼和解等等,因为法律中存在着许多处理策略性行为的。

(六)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在新制度经济学⑥中普遍适用,其目的在于证实经济原理,或者阐释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司法案件中,可以成为支持当事人诉讼请求和法官进行司法审判的依据。在法律经济分析的案例研究中,主要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法律实践的分析,特别是在司法裁判方面;其二是对一些地区的习俗、习惯等不成文法规则的分析。前者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法律规则适用的特征,从而总结出对法律实践具有普遍性的规则。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会发布指导性案例,目的在于统一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最大限度的保护公民的正义,其背后也隐藏了法律经济学的影子。后者分析的意义在于,法律是地方性知识,国家立法机构颁布的成文法可能會“水土不服”,与民间习惯法产生冲突,甚至被“搁浅”。所以有必要对特定地区的风土文化进行实证分析,以使国家成文法与民间法在中国土地上更好的兼容。

三、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

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时间虽短,在学术领域内却产生令世人惊讶的丰富成果,展现了其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不可否认,每门新兴学科在不同方面都会受到大量的反面意见或者批评,这些意见对于改进法律经济学的缺陷有巨大帮助,下面主要谈谈在学术界的三种主要批评意见:

首先,深受传统注释法学影响的一些学者较为强烈地抵制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法律规则,他们认为,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忽视了传统法学所倡导的公平、正义、人权等抽象价值理念。还认为,其研究方法只注重效率等价值,抛弃了情感等伦理观念。对此我想论证的是,法律经济学并非有意不考虑这些价值,而是因为正义、公正等这类的词没有统一的内涵界定,它们往往迎合世人的思维懒惰,掩盖因果关系;而且追求公平不能忽视成本,也就是说,正义有价,因为站在决策者的层面上,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包括生命。⑦

其次,从哲学上讲,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注重行为后果的,通常被认为具有功利主义色彩,这是和直觉主义的观点相违背的。后者通常用道德哲学作为攻击法经济学的利器,因为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偏离人们道德直觉的认知,这也是至今为止,法经济学不为一些学者所接受的因素。

最后,对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批评意见是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在实证运用中的失败,认为它并没有解释法律制度中的每一项重要的规则、原则、制度和结果。⑧但这种缺陷不能推翻法律的经济理论成为更加强力和实用的实证理论,除非其没有任何希望。(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注解:

① 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James M· Buchanan & Grodon Tullock):《同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第5页,1962年。

② 参照[美]罗伯特·考特 托马斯·尤伦著:《法和经济学》(第六版),史晋川 董雪兵等译,史晋川审校。格致出版社,第31页。

③ “囚徒困境”的例子是指,两个嫌疑犯A和B合谋犯罪,逮捕后被分别关在两个房间,无法交流。如果两人都抵赖罪行,则只会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如果两人都坦白,则都将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个抵赖罪行,则分别判处6个月和7年有期徒刑。所以嫌疑犯A和B都有两个策略:坦白和抵赖。

④ 即如果另一个决策者在上一轮博弈中选择合作,那么你在这一轮也合作;如果他在上一轮选择不合作或者背叛,那么你在一轮也选择背叛。

⑤ 参照: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6页。

⑥ 正是新制度经济学将法律正式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并引发了法律经济学的产生,这一点上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不谋而合。

⑦ 例如,在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受害人的家属往往会获得一笔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根据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有差异,但也说明了安全、风险都是有价格的。

⑧ 参见:[美]理查德·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七版)(中文第2版),蒋兆康译,法律出版社,第34页。

作者:张帆

第二篇: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人们给予法律经济方面更高的重视,当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世界经济,法律经济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合理运用为未来世界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本文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中重要的部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分析;重要方面分析

一、前言

法律经济学,是当前法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理论之一,也是当前法学领域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法学与经济学的相互融合,从一个更加精确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经济的发展动向,法律经济学已经变成经济学研究过程当中非常必要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法律经济学不断的发展,促进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未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二、法律经济学发展历程分析

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法律经济学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在每个时代都能用崭新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曾经的法律经济学分为多个门派,与当前法律经济学快速发展不同,很久以前,法律经济学是经过多家门派相互争论而产生的一项学科,是经济法律运动过程当中发展出来的,而且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其中有许多困难与坎坷阻碍了历史法律经济学的发展,经过了法律经济学专家的努力,使当前的法律经济学观念与思想不断的普及,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促进当前法律经济学的发展。

三、法律经济学特点分析

法律经济学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专业研究人员将制度的概念融入到法律经济学当中,将法律经济学作为整体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基础,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表现法律经济学所具有的优势与特点,明白法律经济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促进法学与经济学两方面共同发展,下文将深入的分析法律经济学,所具有的各种鲜明特点,希望人们能够对此方面内容,加强研究与分析,深入的理解法律经济学所具有的各项优势与特点,促进未来法律经济学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法律经济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法律经济学一般是将方法论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将研究单位分为多个对象,以此作为整体研究的最终基础,通过以上基础来对法律经济学进行深入的分析,用法学理性的角度来对经济学进行分析,用理性的方式帮助经济学找到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这种理性的方式来看待法律经济学,能够让整体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更加的全面,包含的范围更加广,也能够符合各个时代法学经济研究的潮流,这就是法律经济学在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

四、法律经济学优势分析

在法学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法律经济学专家认为法学所定义的一些公平正义的说法不是十分的精确,所代表的概念也十分模糊,但是随着法学与经济学相互结合,在很多条件的限制之下,能够让法律在发展过程当中变得更加的精确,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看见法学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法律经济学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法学经济学进行分析,所以这样可以让整个经济学与法学在发展过程当中相互促进,尤其能够让人们更加认识到法学的重要方面,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法律学术的认识,能够通过更加精确的方法来认识法学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模糊概念,促进法律经济学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一学能够非常精确的帮助法律定义一些模糊的词汇与术语,让人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法律经济学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作用。

五、我国法律经济学发展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法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状态,因为我国的法学教育与经济学教育一般是相互分离开来的,很少能够将法学与经济学相互联系起来,这要是我国的法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变得非常稀少,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法律经济学方面的发展与研究,我国的专业法律经济研究人员,已经深入的指出了当前我国法律经济学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给当前我国的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世界正在紧紧的盯紧中国的发展,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经济在世界发展过程当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中国在转型期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的研究法律经济学。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介绍了法律经济学历史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总结了当代法律经济学所具有的鲜明特点,表明了法律经济学所具有的一些优势,介绍了当前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过程所面临的现状,希望能够提高各方的注意,为我国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參考文献:

[1]魏建,宁静波.法经济学在中国:引入与本土化[J].中国经济问题,2019(04):19-39.

[2]彭益鸿. 法律经济学的优势与偏激[N]. 人民法院报,2019-07-26(006).

[3]周佳玉.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19(06):79-80+82.

作者:孙骄阳

第三篇: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困境研究

摘要:法律经济学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其理论的挖掘深度还需要不断予以促进和深化,只有让法律经济学突破理论困境,才能够让法律经济学予以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困境进行分析,并探索突破路径,希望可以为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理论困境;突破探索

一、法律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法律经济学从微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法律。特别是在实证性经济分析方面的法律分析,使分析结果具有非常明显的定量分析优势。它可以对人们的法律思维运用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对于讲求实效的现代经济社会中,其优势的运用和体现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對我国法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在之前的法律研究中,法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必须由专业知识精英来进行操作应用的学问。在法学教育领域,其理论基础就是坚信律法是一套严密完整的运行体系,并可以通过教学者精心挑选的主题和案例加以学习和研究来实现其内涵的掌握和把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的效果引起了更多人的质疑。而法学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专门性教育,注重法学和经济学的联系和融合是未来法学教育的必然方向和途径。

(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俗的讲,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用一种(经济学或法学)原理去分析判断某种经济现象或者社会想象,那么得出的结果难以做到全面可靠。而法律经济学融合了经济学和法学的知识原理,为分析问题提供了新鲜的视角,能够促进对问题现象的正确分析判断。

二、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困境

(一)学术空间具有局限性

第一,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长期性的学科建设,应当首先在法律教育中予以体现,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法学专业中配备2名经济学教授,欧洲部分国家也对经济学的人才建设及培养非常重视。而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了法律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起步实施,在部分高等院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阶段中设置了法律经济学专业学习。随后向本科学习阶段延伸。近年来,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逐步开始招收法律经济学的高等人才,这虽然为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发展储备了一定的人才,但是专业设置依然存在局限性。院校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而独立存在,只是被划分为“政治经济学”、“法学理论”、“经济法学”等专业,这对法律经济学的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发展空间造成阻碍。第二,关于法律经济学类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具体表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法律经济学类论文数量较少,为法律经济学专门设置的刊物至今没有进展。尽管中国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学、法学期刊开始刊登法律经济学方面的专业论文,但是发表渠道还是不畅通,论文的数量相比于其它法学类研究论文还是比较少。而且,发表法律经济学论文最主要的渠道平台便是法律经济学专业刊物,而这项工作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需促进。

(二)实证分析方法缺乏

法学曾经被视为法学专业的研究者的“一亩三分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法律职业具有的较强垄断性、历史延续性或者客观利益以及受限于法律自治等法律惯性思维等方面因素。但是,近年来兴起的法律社会学及法律现实主义思潮对法学的封闭性形成了挑战,从目前来看,这种思想已经是法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给法学研究注入新鲜的活力。我国的经济学研究还存在定量研究方法的缺乏问题,研究者们对制度进行实证分析方法并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也使有关研究结论真实性和可靠性由于缺乏定向分析内容而显得单薄无力。分析原因,第一,传统法学研究对经济学的知识原理了解不够深入,造成对“将经济学运用到法学研究领域”现象存在偏见。第二,法学研究比较注重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规范分析方法,对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掌握程度不够,运用不熟练。第三,对开展定量研究相关数据需求比较匮乏。

三、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困境的突破

(一)整合资源,加强学科建设

虽然现在的专业学科建设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但是,过于强调专业化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而学科之间开展一定的交流合作可以缓解此类缺陷。经济学和法学也应该加强树立沟通交流与合作的理念,这也才能促成共赢的局面实现。首先,要更新观念。我们要摒弃过于保守的法学研究理念,在法学的研究中将经济学的理论、思想、研究方法等有效引入进来,特别是民法、商业法等领域的法学研究,运用经济学知识,对促进其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其次,建立学术联合机构,定期组织学会研讨会议。从学术方面的角度衡量,许多法学学习者在经济学的学习掌握方面属于“门外汉”,而经济学相关学习者反过来也是如此。这也是由“术业有专攻”的客观情况所造成的。但是这种学术壁垒现象必须要有所打破,才能实现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增强法学界与经济学界的学术交流是打破学术壁垒现象的有效措施。法律经济学作为涉及两者理论知识的交叉性学科,急需要具有双重知识背景的人才。而这种人才在我国是比较稀缺的,因此,经济学界和法学界成立合作的学术研究机构,可以逐渐的弥补该缺陷。再者,需要加强研究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以法律经济学研究为平台,来有效引导经济学的研究者学习法学知识理论及法学研究者学习经济学的知识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两者建立必要的“共同语言”,这对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更新理念,放眼真实世界

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在解决法律实务和现实问题方面效果不好。这也导致了国内的经济学和法学研究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针对此现状,首先,法律经济学研究必须要以实务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够拓展法律经济学的运用空间。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提升法律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且也有利于为法律经济学教学层面的提供丰富的知识理论及实践应用。其次,建立并保持理论和实务之间的良性互动。要有效克服注释法学传统对法律经济学研究的不利因素,重点要扭转其仅从逻辑角度来分析案件的缺陷,为法律案件的办理及法学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角度;要将法律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法理学向部门法倾斜。加强其在部门法当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步纠正前者作为后者的分支的错误观点。这就需要在法律经济学研究中突破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学科界限,促进两者研究互动的局面的形成。使两者之间研究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法律经济学在法学领域的发展。

(三)深入反思,更新研究方法

要努力实现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的学术研究讲求不局限于专业、学科和随特定的思维方法运用。要广泛应用社会学、经济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够使研究的事物在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细致的体现,这样的研究方法才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因此,可以看出,多种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单一方法在研究问题的偏见和不足,使研究的成果及过程更加的生动鲜明,贯穿在不同学科之间,从而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我们要想独立生成对社会公共管理及立法层面有更多的发言权或有价值的观点,就必须要对理想主义的抽象模式的研究特点进行纠正,融入更多的现实主义的方法,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才能在社会公共管理和法律设计等方面不断的刷新“存在感”。具体而言,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形成,需要在“案例研究”、“博弈分析”、“公共选择分析方法”、“规范方法”、“理性选择”等方面进行重点参考和应用,这些不同角度、专业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注入新鲜的、丰富的理论问题“血液”,从而有益于法律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法律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生根发芽并获得长久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因素离不开个人的深入研究、市场的需要,以及效率的提升。我们更加需要从法律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入手,做好理论内涵和内容的挖掘,坚持重要基本原则,让法律经济学理论真正能够得以适应中国沃土,为法律经济学在中国法治理念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贾振兴.用经济学方法解读“正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8,(06):26(008).

[2]喻中.奥尔森法律经济学的理论逻辑[J].法学杂志,2017,38(06):54-62.

作者简介:纪新慧,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

作者:纪新慧

上一篇:证券投资金论文范文下一篇:资本利得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