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

2023-01-16

当前,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正吹拂着我们江苏大地, 随着课改浪潮的不断推进, 一种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 兼容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就是“传道, 授业, 解惑也”。在教学中, 教师为中心, 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地听, 别动地记, 被动地思考。多年的模式既束缚了教师的思维, 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历史,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所以,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此,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师要实现下列角色的转变。

1 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变

一直以来, 教师是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新课程要求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 交流经验和知识, 求得新发现, 达到共识, 实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 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 与学生融为一体, 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 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 而不应该以知识权威自居, 应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 由“演员”向“导演”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主宰课堂, 充当“演员”, 把学生当成“观众”, 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接受式教学使学生被动的学习, 课堂气氛机械、沉闷, 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充当“导演”的角色,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形成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一道去探索历史知识、历史规律, 并教给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方法。这种“导演”的角色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在研究中学会研究, 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3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江河”转变

恩格斯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 那就是历史学。”说明历史是一门综合学科,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而仅文化方面而言, 又包括了天文、历法、数算、文史、医药、化学、建筑等等。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这一观点已经过时, 新课程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必须成为“生生不息的江河”。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已、积累知识、拓展思维、迎接挑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本学科以外的知识, 做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 由“教科书的执行者”向“新课程的塑造者”转变

以往的历史课程编制中存在既定性、凝固性, 教师只能作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今,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 历史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 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以其对课程的塑造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不过, 要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 教师要对历史教科书作适当的“裁剪”, 取舍增删, 并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按排。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来拓深、拓宽历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第二, 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 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的广泛联系, 从而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性, 使历史课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第三, 就课程实施而言, 历史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 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溢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超越历史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 发展学生洋溢着灵气或才情的个性化言语能力。

5 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去学习、研究和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只是充当“教书匠”的角色, 很少研究教学。而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 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新课程中教材已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素材。所有与教材有关的书籍、报刊、信息都将是历史学习的内容。教师已不单纯是教材的实施者, 更是教材的建设者。所以,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历史知识、历史规律,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逐步摆脱教书匠的桎梏,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建树的、新型的教育教学研究者。

6 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 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 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 都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 他们可以随意修剪, 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应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 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其核心就是认真对待个别差异。所以, 教师应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 给学生的人生导向, 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与耐心, 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 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

课改之路, 任重道远。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 广大历史教师只有努力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才能适应历史新课标的需要, 才能使历史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摘要:要适应新课改的浪潮, 历史教师应实现以下几个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向“合作者”转变;由“演员”向“导演”转变;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江河”转变;由“教科书的执行者”向“新课程的塑造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园丁”向“人生引路人”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师,角色

上一篇:6kV高压开关柜触头温度检测系统下一篇:压力容器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