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映潮的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2022-09-11

教好语文并非易事。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手老师走上讲台, 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我们不妨多借鉴名师的教学艺术来发现自我。 余映潮老师就是一名独具特色的名师, 研究他的教育创新设计艺术更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1挈领而顿, 百毛皆顺———“主问题设计”的艺术

教学过程离不开提问, 如何有效的提问一直是困扰教师们的重要问题。 传统课堂里老师“满堂问”的方法看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容易让学生迷失在没有重点的提问里。 所以余映潮老师提出了“主问题设计”的方法:“设计到位的“主问题”, 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制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 形象地说, 这就是所谓“挈领而顿, 百毛皆顺”。[1]

何为 “主问题”, “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 ”[1]可以说, “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深深地引进课文, 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2]

那怎样的“主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挈领教学中心呢? 比如在《风筝》一文中, 余老师在初读阶段抛出的问题:请同学们自选角度, 说说《风筝》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课文教学进行阶段的提问: (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 说说文中的弟弟。 (2) 请根据课文内容, 说说文中的“我”。 课文教学深化阶段的提问:课中的“情”表现在哪里?[3]

主问题的设计都是专为学生活动而设计的, 无形之中完成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也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参与性。但每一个提问都少不了老师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心血。 可以说没有深刻用心的课文研读, 就没有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和精彩的提问。

2水滴穿石———积累的艺术

说到积累, 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不会陌生。 平时布置给学生的默写背诵, 摘抄作业这都不少, 那余老师的积累艺术又独特在哪里? 在研究完余老师的学案以后, 不难发现诀窍就在“梳理整合”这个词上。 我们都知道, 给知识点归类会提高记忆的效率, 而且大脑在提取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加迅速。 余老师正是运用了记忆的这个特性,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作了很好的分类示范, 所以要积累, 先分类!

余老师还非常看重字词和句段的积累。 积累字词, 是为了夯实基础, “所以教师对材料的分析研读, 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筛选和整合。 ”[1]比如余老师对《大自然的语言》的字词做了常用词语、成语和四字成语、近义词等多项分类。

通过这种细致明了的梳理整合给学生展示了不同层次的知识要求, 并具有一定的对比性。 在分类完字词后, 余老师会让学生进行字词的品析。 余老师把字词品析的过程称为“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文本研读活动”[1]。 这样原本分类完的词就像被升华咀嚼了一番, 从半成品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精加工产品, 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积累。

3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品读的艺术

3.1 课中设比

何为“课中设比”? 就是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 巧设比较式的教学内容。 通过比读可以带动学生反复的研究比较两篇文章, 在比读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用 《马说 》中的词义比读 (学习语言) , 《故乡 》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比读 (认识技法) , 《孔乙己》中的字词比读 (推敲语言) [1]等。

余映潮老师不仅在擅长在一篇课文中做对比品读, 更会采用“双篇比读”的方法来品读课文。 比如把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进行比读。

两篇比读的教学设计, 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角度, 可以碰撞出这么多思维和情感的火花, 这样的对比阅读教学, 不仅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审美能力。 在对比中找共性, 在共性中发现区别。

3.2 变形阅读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很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高, 他们觉得阅读枯燥无趣, 一些课堂的阅读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 余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提出了 “变形阅读”, 让阅读变得别有情趣。

变体阅读是一种改变文章行文格式、 改变文章形态阅读的阅读实践活动。 它适用于“那些语句精短、音调和谐、具有阳刚之气或柔美知情的, 以及具有描述之美的文章、文段”。[1]比如余老师在上《藤野先生》一文中, 就用了“变文为诗”的朗读方法。 用这种方法, 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使这里的朗读变的更加舒缓, 深沉, 韵味十足。

4结语

余映潮老师作为我国语文界的改革先驱, 其对教学的巧思和技法更是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 其教学创新设计的理念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我们要从理论上理解它,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转化为自己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 我们这些新手老师也要学会站在教学巨匠的肩膀上, 多学多教, 早日成为一名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

摘要:余映潮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艺术家, 从多年实际教学的经验里整理总结出一套创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本文分别从余老师课堂教学的“主问题方法”、“积累方法”、和“品读方法”三个方面对其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做了简要剖析, 发现其独特的课堂创新理念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对推进新课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和新手老师的自我提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余映潮,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参考文献

[1] 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11.

[2] 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4.6.

[3] 朱春玲.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 生命便永远年轻——特级教师余映潮访谈[J].语文建设, 2010, 12:11-17.

[4] 鄢淑云.余映潮语文教育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初探下一篇: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