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

2023-01-14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民族战略下, 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 因为不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乡村振兴, 其都不仅仅是讲求经济和物质的发展, 而更加重视的是文化的发展, 只有文化率先得到了发展, 农村地区的经济、物质乃至民生、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才能达到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要求水平。从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便针对文化自信的培养, 进行了多次论述和讲话, 并重点提出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培养, 建设和发扬农村文化, 因为这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石, 关系着我国的整体建设、发展水平。

一、当前我国农村文化自信的基本现状及形成原因

自信指的是对自我的肯定, 以及对自我带有积极倾向的评价, 它是人格结构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力因素, 影响着人的自我认知、品质、思想和动力。当然, 农村文化自信并不是指的某一个人的自信, 而是指的生活在农村的居民群体, 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的一种自信, 能够客观的肯定和认识农村文化。

(一) 我国农村文化自信的基本现状

早期, 我国的整个社会文化体系都是以农村文化为主的, 所以农村文化自信的水平程度较高, 几乎所有的国民都肯定和认可农村文化, 认为这是祖先给我们创造和留下的财富, 应当传承和发扬下去, 例如勤劳、节约、老实、本分的文化和思想价值观念, 以及各种地域性的传统文化、传统风俗等等。然而, 当前我国的农村文化自信却发生了明显的缺失, 很多的人不再认可和坚持种种的农村文化, 尤以年轻群体为甚[1]。他们认为农村文化是过时的、陈旧的, 将农村文化等同于落后、愚昧、封建, 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社会形势格格不入, 对农村文化抱有一种否定的态度, 不愿意学习、了解农村文化, 更不愿意在自己身上体现出农村文化, 这不仅使得农村传统文化逐渐的边缘化, 同时还使得农村文化的发展变得扭曲, 盲目的模仿、崇拜所谓的“现代文化”、“现代潮流”、“城市文化”, 反而在文化品位、文化素养方面跌入了庸俗的谷底。

(二) 我国农村文化自信现状的成因

当前, 我国农村文化自信的基本现状可以说是——缺失,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而且有一些属于是必然性的因素。因素之一是我国社会的整体思想、文化开放, 这就使得我国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现象, 对于长时间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来说, 这些思想和文化现象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会导致他们对自身本土文化关注度的降低, 同时文化自信也会相应的降低, 这是必然但非绝对因素;因素之二是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影响, 从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城市化的建设速度显著加快, 城市数量和城市面积明显扩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农村就有非常多的人口流入城市, 有些是在城市中定局, 有些则是在城市当中务工, 真正生活在农村的人变得越来越少, 而且还有更多的人向往城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他们便会自然而然的对城市的一些生活方式、文化现象等, 产生学习、模仿的想法, 认为城市的任何事物都优于农村, 包括文化, 进而文化自信越来越低[2];因素之三是教育宣传的不足,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大力的建设、发展农村, 但重点并非集中在文化方面, 而集中在经济与物质等方面, 所以农村的文化建设、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 于是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扭曲的文化现象, 如刻意、粗劣的模仿外来文化, 但又学习得并不到位, 再加之客观条件的影响, 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 文化自信却大大降低。

二、培养与提升农村地区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 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要想培养与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 首先是应当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诚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物质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这关系着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 农村的文化需要得到同步甚至是更快的发展, 而这是需要建立在农村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的。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可以帮助曾经少受教育的农村居民更加客观、全面和整体、深入的认识各种文化, 尤其是可以加深他们对自身农村文化的了解, 引导他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观念, 重拾优良的农村文化、传统的农村风俗, 并使他们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感到自信、自豪[3]。

(二) 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遗产

农村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同时维持时间最为长久的一种社会组织结构形式, 以村为居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农村先民基于自身对生活、劳动的感悟、体会和愿望, 利用自身的创造力,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 如口头传说、传统戏曲、饮食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物质文化遗产如文化遗址、名人故居、古建筑等。农村的文化遗产是农村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农村历史的见证, 农村文化的缩影, 秉承着农村特有的气息、气质, 体现了家乡先辈的聪明才智, 都应当保护好、维护好、利用好, 对学艺者和继承人进行奖学、鼓励、扶持, 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古老的民居需要政府大力保护, 每一个农村都应该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农村博物馆。这些对于提振农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丰富农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是培育主体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农村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落后, 文化基础设施和场馆匮乏, 农村居民缺乏应有的舞台展示他们的才艺。要支持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在农村发展。通过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 发挥自身的潜力潜能, 提升自信心。推行农村文化艺术激励机制, 使得农村古老的艺术得以走向新的繁荣。

(四) 定期举办各类特色节庆、展会、赛事活动

其实,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乡村小镇的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这对于我国农村地区文化自信的培养与提升来说, 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例如, 欧美的很多乡村小镇都有着其自身的一些特色节庆, 而且会定时开展一些展会和赛事活动, 这很好的激发出来地方居民对周围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自信。我们也完全可以如此操作, 我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 而且很多地方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 农村地区可以按照传统的风俗来庆祝这些节日, 这一方面可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息, 另一方面还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除此之外, 各个农村地区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生产、风俗情况, 定时的举办一些展会、赛事活动, 如地方民俗文化展览、龙舟比赛等等, 积极的传播、弘扬农村本土文化, 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4]。

(五) 打造独属的精神地标与公共空间

另外, 欧美的很多乡村小镇还有着其鲜明的精神地标与公共空间, 如教堂、市政厅、广场等, 这可以显著增强地方的精神文化凝聚力, 提升居民的文化自信。其实, 以往我国农村也有着这样的精神地标与公共空间, 如寺庙、祠堂、禅院等等, 虽然如今它们已经不再承担教化人心的作用, 但是其依然具有极大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凝聚力, 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对它们的建设, 打造本地独属的精神地标与公共空间, 从而培养农村居民的仪式感、庄严感、崇高感、永恒感, 达到提升他们文化自信的目的。

三、结语

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 需要以农村文化自信为基础, 所以当前我们应当重视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 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方法, 营造良好的农村本土文化环境、氛围, 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他们的精神、文化归属感, 从而培养和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

摘要:农村文化是我国整个现代社会文化的根源和基石, 也就是说我国社会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 必须要从农村文化自信谈起。只要我国培养和树立起了良好的农村文化自信, 那么我国的整体文化自信就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 这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推动我国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迈进。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了解, 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自信的基本现状及形成原因, 然后主要就如何培养与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 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文化自信,现状,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波.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才智, 2018 (08) :209-210.

[2] 丁辉.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12) :101-103.

[3] 梁洋生.农民群众文化自觉自信培育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 2016 (01) :116-117.

[4] 郭星.美丽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民群众价值观自信的建构[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2) :1-6.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保护探究下一篇: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创新路径的思考